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室性心力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
2000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明确的左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68例,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8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口服胺碘酮2周后总有效率为61%,口服8周后总有效率为78%。结论:胺碘酮是一种广谱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对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明确、安全,不良反应轻。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7.82岁(63±11岁),其中冠心病3l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扩张性心肌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功能2级14例,心功能3级3l例,心功能4级23例,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左室射血分数小于0.40,频发性室性早搏55例,阵发性室性早搏13例。合并有I度房室传导阻滞者7例。排除II度及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严重肺部疾病、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电解质紊乱。
觀察指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做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用药期间记录临床症状、心率、
心律、血压及不良反应,用药物后多次复查各项指标。
方 法
患者近1个月未接受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600mg/天(平均每天3次服用);5~7天后,400mg/天;服用7天后,减至200mg/天维持。老年人、低体重人可以减至200mg每周5天或更小剂量维持,用药期间根据患者心率、心律情况调整剂量。如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小于45次/分),或出现II度以及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或出现加重的心律失常者停药。
疗效评定:
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NYN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判定。①显效:频发室性早搏次数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短阵室速消失≥90%,心功能改善II级或达到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频发室早数平均减少≥70%,或连发减少≥90%,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③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的。
结 果
治疗2周后,心功能改善II级以上10例,达到心功能I级15例,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心功能I级25例,心功能无改善者14例。频发室早数量减少≥70%者30例,成对室早数量减少90%18例,短阵室速消失为13例(100%),总有效率为61%,治疗2周后,无严重心动过缓,无心功能恶化,无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或猝死。治疗8周后观察,心功能改善级II以上为14例,达到I级为21例,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者27例,有2例无心功能改善,频发性室早减少≥70%,成对室早减少≥80%27例,短阵室速消失者13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8%,治疗期间无心功能恶化和心律失常加重者。
讨 论
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调药物用于临床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自从CAST试验证明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增加器质性心脏病的死亡率,胺碘酮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的开展,其在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房颤动,改善临床预后方面的有益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内有人报道对于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可以使其中60%~75%的患者得到有效控制。
胺碘酮的确切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其主要细胞电生理作用特点,一般将其归类为Ⅲ级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电生理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现该药也具有I、II、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它重要的电生理作用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复极时间以及不应期通过抑制钾外向电流从而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3相,从而延迟复极时间可以使Q-T
延长,对钠通道具有较弱的阻滞作用,减慢传导速率,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延长,阻
断慢钙通道内相电流,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对于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作用大于逆向。通过抑制L型钙通道而抑制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故虽可以延长Q-T间期,但是极少引起尖端 扭转性室速,直接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4相自动除极。
胺碘酮有非竞争性的阻滞α及β受体的作用,并阻滞慢反应细胞的钙内流,它具有调节缺血心肌的细胞内能量代谢,清除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以上电生理作用说明胺碘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文献报道对于抗心律失调药物疗效不佳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我院收治的68例心功能不全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其有
效率为61%,8周后有效率为75%,和文献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胺碘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小,负性肌力作用轻或无,对于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肯定,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Nattle S .Comparativ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ntiarrhy thmic drugs .AMJ Cardiol 1993,72(16):13F•17F
2 黄进宇.胺碘酮和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92,26(5);283
2000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明确的左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68例,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8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口服胺碘酮2周后总有效率为61%,口服8周后总有效率为78%。结论:胺碘酮是一种广谱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对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明确、安全,不良反应轻。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7.82岁(63±11岁),其中冠心病3l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扩张性心肌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功能2级14例,心功能3级3l例,心功能4级23例,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左室射血分数小于0.40,频发性室性早搏55例,阵发性室性早搏13例。合并有I度房室传导阻滞者7例。排除II度及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严重肺部疾病、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电解质紊乱。
觀察指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做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用药期间记录临床症状、心率、
心律、血压及不良反应,用药物后多次复查各项指标。
方 法
患者近1个月未接受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600mg/天(平均每天3次服用);5~7天后,400mg/天;服用7天后,减至200mg/天维持。老年人、低体重人可以减至200mg每周5天或更小剂量维持,用药期间根据患者心率、心律情况调整剂量。如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小于45次/分),或出现II度以及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或出现加重的心律失常者停药。
疗效评定:
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NYN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判定。①显效:频发室性早搏次数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短阵室速消失≥90%,心功能改善II级或达到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频发室早数平均减少≥70%,或连发减少≥90%,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③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的。
结 果
治疗2周后,心功能改善II级以上10例,达到心功能I级15例,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心功能I级25例,心功能无改善者14例。频发室早数量减少≥70%者30例,成对室早数量减少90%18例,短阵室速消失为13例(100%),总有效率为61%,治疗2周后,无严重心动过缓,无心功能恶化,无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或猝死。治疗8周后观察,心功能改善级II以上为14例,达到I级为21例,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者27例,有2例无心功能改善,频发性室早减少≥70%,成对室早减少≥80%27例,短阵室速消失者13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8%,治疗期间无心功能恶化和心律失常加重者。
讨 论
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调药物用于临床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自从CAST试验证明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增加器质性心脏病的死亡率,胺碘酮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的开展,其在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房颤动,改善临床预后方面的有益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内有人报道对于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可以使其中60%~75%的患者得到有效控制。
胺碘酮的确切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其主要细胞电生理作用特点,一般将其归类为Ⅲ级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电生理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现该药也具有I、II、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它重要的电生理作用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复极时间以及不应期通过抑制钾外向电流从而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3相,从而延迟复极时间可以使Q-T
延长,对钠通道具有较弱的阻滞作用,减慢传导速率,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延长,阻
断慢钙通道内相电流,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对于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作用大于逆向。通过抑制L型钙通道而抑制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故虽可以延长Q-T间期,但是极少引起尖端 扭转性室速,直接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4相自动除极。
胺碘酮有非竞争性的阻滞α及β受体的作用,并阻滞慢反应细胞的钙内流,它具有调节缺血心肌的细胞内能量代谢,清除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以上电生理作用说明胺碘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文献报道对于抗心律失调药物疗效不佳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我院收治的68例心功能不全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其有
效率为61%,8周后有效率为75%,和文献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胺碘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小,负性肌力作用轻或无,对于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肯定,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Nattle S .Comparativ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ntiarrhy thmic drugs .AMJ Cardiol 1993,72(16):13F•17F
2 黄进宇.胺碘酮和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92,26(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