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研究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很容易因无法识别信息的正确与否而受到干扰,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现如今,如何识别并及时干预农村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是社会各界应关注的课题.基于此,本研究以农村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从利用聊天软件沟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校共育机制三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如何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
其他文献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不仅在教学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对于家长、学生、学校,也发挥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对此,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进行监督管理,进而维持班级的稳定发展.文章对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参与劳动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收获.同时,劳动教育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群体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幼儿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模式也需要大胆地进行创新改革.为此,文章从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这三方面,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
随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的出台,研学活动作为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团结互助精神、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有效手段,被校内外教育机构广泛运用于实践活动,被誉为“行走的课堂”.文章结合兰州市少年宫组织的青少年书法研学活动实例,探讨如何从方案设计、活动组织、教师引领等方面发挥研学活动实践育人功能,从而使研学活动成为激发爱国意识、强化个人素质、增进眼界学识的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