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农”问题一向是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都被我国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贵州省农民增收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其与我省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制约贵州省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 制约因素 对策分析 贵州省
自2004年以来,中央已连续发布12个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内容大都涉及到农民增收问题。在2015年的1号文件中更是将“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重大课题。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更关系着加快贵州省实现赶上全国小康水平的目标。贵州省是我国的后发地区,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农民收入主要是以农业收入为主,人均纯收入增长仍为缓慢。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三农”问题所关注的重点,也被我省列为发展经济的一大要义。
一、贵州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21世纪初,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不仅说明了增加的速度快慢,而且说明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在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来分析目前贵州省农民收入的现状。
从表1-1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14年,贵州省农民人均收入缓慢提升。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1从财产性收入后比重一栏,可知农民财产性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缺乏稳定。从2001年-2003年是稳步增长,所占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从7%增长到36.8%。但2003年-2013年间贵州省农民财政性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出现了骤增骤减现象,年平均增长率为18.87%。贵州省为响应国家增加农民收入号召,大力发展、建设省内农村的基本公共设施,征用了农民大量土地,农民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的补偿。这种补偿性收入具有阶段性,也是极其不稳定的。从表1-1中贵州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突变,可以体现出财产性收入的这一特点。
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指浓醇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2有表1-1中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2013年为2355.85元,比2000年1029.45元增加了1326.4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09%,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却是逐年下降的。
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农民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3从2000年到2013年,贵州农民的工资性从2000年的274.9元增加到2013年的2572.61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7.32%,是占农民纯收入比重最大的,也是除了财产性收入之外增速最快的。由此可见,工资性收入已经逐渐成为贵州农民家庭纯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
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4其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赠送所得的现金及实物;第二,是农民通过政府惠农政策所得,这部分所得是由财政直接支付所得的现金及实物。5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收入分配逐步向农村、农业倾斜,出台了“四减免、四补贴”等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投入大幅度增加,贵州省农民从这些政策中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民转移性收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速度缓慢。虽然农民每年的转移性收入都在增加,但是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2000年,贵州省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62.8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2013年,贵州省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27.16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6%。2000-2013年,贵州省农民转移性收入共增加364.32元,年均增长率为14.6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
二、贵州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贵州省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与贵州省农民增收关联较高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贵州省地理因素的制约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中国西部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使农民耕地面积小且不集中,不能实现现代机械化耕种、生产,农民还是以最原始的方法进行农产品的耕种收割,效率难以提高。这一特征严重地制约了贵州省农民的增收。
(二)贵州省农村发展现状制约
1.贵州省农村经济结构的制约。目前,贵州省农村经济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都比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在第一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比重较低,如表2-1可知,实现贵州省农民增收,不仅要拓展第一产业范围,还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二、三产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促进贵州省农民增收,同时也会带动第一产业的经济发展。
(二)贵州省农民受教育程度制约
根据2001-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表2-2所示,贵州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6.03年到2013年的7.28年,14年间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增加了1.25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尚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普九”,农民没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水平低,阻碍了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近年,农民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受教育水平的局限,农民在外大都职能从事劳力劳动,能拿到的劳动报酬也很微薄,对农民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率较低,可见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表2-2 贵州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2001-2014。
三、促进贵州省农民增收的措施
通过前文对贵州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增加贵州省农民收入还需要建立相应长效促进机制。下文将在针对前文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对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农民收入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贵州省农村经济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都比较低。目前贵州省农业还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要实现贵州省农民增收,不仅要拓展第一产业范围,还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二、三产业。贵州省调整并优化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第二,根据地理优势,建立特色农村,大力发展服务业。选择农村与服务产业的最优结合点,建立农村具有代表性的支柱型产业基地,以点带面,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完善贵州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全农产品销售体系,按照区域环境、气候特征,种植农作物,做到农产品产销结合。
(二)大力提升贵州省农民受教育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受教育程度不同是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教育程度一般与收入都是成正比例关系。加大贵州省教育投资的力度,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贵州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育水平:第一,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重视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培养;第二,促进农民对自身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的学习,政府可请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有效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第三,政府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设施,引进优秀师资力量,给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乃文.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及原因探析[J].农民问题,2014,(04).36-38.
[2]刘娴,周娟.广西南宁市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研究[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63-68.
[3]刘娴.广西南宁市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6).60-65.
[4]张乃文.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及原因探析[J].农民问题,2014,(04).36-38
[5]刘娴.广西南宁市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6).60-65.
[6]时立文.SPSS19.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8)
[7]徐期梅.黄石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2008,43
[8]贵州省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1-2014.
【关键词】农民增收 制约因素 对策分析 贵州省
自2004年以来,中央已连续发布12个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内容大都涉及到农民增收问题。在2015年的1号文件中更是将“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重大课题。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更关系着加快贵州省实现赶上全国小康水平的目标。贵州省是我国的后发地区,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农民收入主要是以农业收入为主,人均纯收入增长仍为缓慢。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三农”问题所关注的重点,也被我省列为发展经济的一大要义。
一、贵州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21世纪初,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不仅说明了增加的速度快慢,而且说明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在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来分析目前贵州省农民收入的现状。
从表1-1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14年,贵州省农民人均收入缓慢提升。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1从财产性收入后比重一栏,可知农民财产性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缺乏稳定。从2001年-2003年是稳步增长,所占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从7%增长到36.8%。但2003年-2013年间贵州省农民财政性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出现了骤增骤减现象,年平均增长率为18.87%。贵州省为响应国家增加农民收入号召,大力发展、建设省内农村的基本公共设施,征用了农民大量土地,农民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的补偿。这种补偿性收入具有阶段性,也是极其不稳定的。从表1-1中贵州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突变,可以体现出财产性收入的这一特点。
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指浓醇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2有表1-1中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2013年为2355.85元,比2000年1029.45元增加了1326.4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09%,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却是逐年下降的。
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农民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3从2000年到2013年,贵州农民的工资性从2000年的274.9元增加到2013年的2572.61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7.32%,是占农民纯收入比重最大的,也是除了财产性收入之外增速最快的。由此可见,工资性收入已经逐渐成为贵州农民家庭纯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
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4其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赠送所得的现金及实物;第二,是农民通过政府惠农政策所得,这部分所得是由财政直接支付所得的现金及实物。5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收入分配逐步向农村、农业倾斜,出台了“四减免、四补贴”等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投入大幅度增加,贵州省农民从这些政策中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民转移性收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速度缓慢。虽然农民每年的转移性收入都在增加,但是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2000年,贵州省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62.8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2013年,贵州省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27.16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6%。2000-2013年,贵州省农民转移性收入共增加364.32元,年均增长率为14.6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
二、贵州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贵州省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与贵州省农民增收关联较高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贵州省地理因素的制约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中国西部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使农民耕地面积小且不集中,不能实现现代机械化耕种、生产,农民还是以最原始的方法进行农产品的耕种收割,效率难以提高。这一特征严重地制约了贵州省农民的增收。
(二)贵州省农村发展现状制约
1.贵州省农村经济结构的制约。目前,贵州省农村经济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都比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在第一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比重较低,如表2-1可知,实现贵州省农民增收,不仅要拓展第一产业范围,还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二、三产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促进贵州省农民增收,同时也会带动第一产业的经济发展。
(二)贵州省农民受教育程度制约
根据2001-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表2-2所示,贵州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6.03年到2013年的7.28年,14年间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增加了1.25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尚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普九”,农民没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水平低,阻碍了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近年,农民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受教育水平的局限,农民在外大都职能从事劳力劳动,能拿到的劳动报酬也很微薄,对农民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率较低,可见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表2-2 贵州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2001-2014。
三、促进贵州省农民增收的措施
通过前文对贵州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增加贵州省农民收入还需要建立相应长效促进机制。下文将在针对前文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对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农民收入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贵州省农村经济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都比较低。目前贵州省农业还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要实现贵州省农民增收,不仅要拓展第一产业范围,还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二、三产业。贵州省调整并优化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第二,根据地理优势,建立特色农村,大力发展服务业。选择农村与服务产业的最优结合点,建立农村具有代表性的支柱型产业基地,以点带面,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完善贵州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全农产品销售体系,按照区域环境、气候特征,种植农作物,做到农产品产销结合。
(二)大力提升贵州省农民受教育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受教育程度不同是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教育程度一般与收入都是成正比例关系。加大贵州省教育投资的力度,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贵州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育水平:第一,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重视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培养;第二,促进农民对自身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的学习,政府可请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有效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第三,政府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设施,引进优秀师资力量,给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乃文.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及原因探析[J].农民问题,2014,(04).36-38.
[2]刘娴,周娟.广西南宁市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研究[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63-68.
[3]刘娴.广西南宁市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6).60-65.
[4]张乃文.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及原因探析[J].农民问题,2014,(04).36-38
[5]刘娴.广西南宁市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6).60-65.
[6]时立文.SPSS19.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8)
[7]徐期梅.黄石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2008,43
[8]贵州省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