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感通常指对数的意义,数的多种表示形式和关系的理解,能把握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对数学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算法。首先解释了数感的概念,并从数一数,估算能力的培养,摆一摆的活动等方面阐述在认识100以内的数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感;数一数;猜一猜;摆一摆
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是心智技能的一种,是后天可以形成的,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更多机会学习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數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一起走进李老师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是多少,体会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有什么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重视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从整体上有比较深的认识。看了李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让我耳目一新,本节课通过“猜小棒”“数小棒”“摆小棒”为主线,轻松让学生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重视设置教学情景
学生总是带着原有经验、情感、思维方式开始新的学习。摸清了“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个思维发展的原点,也就摸准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认识100以内数之前,李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数小棒的比赛唤醒学生对20以内数的学习经验,将学习内容与旧知识巧妙融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老师利用小棒、花生、玉米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要大得多。同时,让学生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这节课中,李老师加强学生的观察及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三捆小棒”为主线,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1.通过“数小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另外学生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而这种数数大多数属于畅顺的水平。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都是清楚,老师从课前的数20根小棒比赛入手,交流数数方法,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教学的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一捆小棒有多少根,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数100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估数的意识,又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的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猜小棒”培养学生的数感
用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这样很自然地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计物体的个数。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的数和数的结果最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数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节课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在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从模仿走向理解,由“经历”走向“经验”。教师可以问学生怎样“摆小棒”才能让人容易看出是100,并进一步通过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来巩固数的组成,引导学生数数的多样化,比如,从57往后数5个数,83往前数5个数等,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突破数数的难度。整体教学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教学、估计数的培养巧妙穿插,使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既重点突出又丰富多彩。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最后百羊图的完成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秘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感后天虽然很难培养,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不断熟练,数感也会得到加强。所以,小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理解好数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多种多样的活动渗入数感,其次应充分利用孩子已经存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多引导应用于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和培养数感。
作者简介:张坤(1978.7—),男,河北迁安,汉族,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数感;数一数;猜一猜;摆一摆
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是心智技能的一种,是后天可以形成的,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更多机会学习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數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一起走进李老师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是多少,体会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有什么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重视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从整体上有比较深的认识。看了李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让我耳目一新,本节课通过“猜小棒”“数小棒”“摆小棒”为主线,轻松让学生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重视设置教学情景
学生总是带着原有经验、情感、思维方式开始新的学习。摸清了“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个思维发展的原点,也就摸准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认识100以内数之前,李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数小棒的比赛唤醒学生对20以内数的学习经验,将学习内容与旧知识巧妙融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老师利用小棒、花生、玉米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要大得多。同时,让学生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这节课中,李老师加强学生的观察及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三捆小棒”为主线,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1.通过“数小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另外学生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而这种数数大多数属于畅顺的水平。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都是清楚,老师从课前的数20根小棒比赛入手,交流数数方法,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教学的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一捆小棒有多少根,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数100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估数的意识,又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的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猜小棒”培养学生的数感
用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这样很自然地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计物体的个数。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的数和数的结果最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数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节课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在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从模仿走向理解,由“经历”走向“经验”。教师可以问学生怎样“摆小棒”才能让人容易看出是100,并进一步通过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来巩固数的组成,引导学生数数的多样化,比如,从57往后数5个数,83往前数5个数等,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突破数数的难度。整体教学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教学、估计数的培养巧妙穿插,使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既重点突出又丰富多彩。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最后百羊图的完成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秘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感后天虽然很难培养,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不断熟练,数感也会得到加强。所以,小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理解好数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多种多样的活动渗入数感,其次应充分利用孩子已经存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多引导应用于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和培养数感。
作者简介:张坤(1978.7—),男,河北迁安,汉族,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