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晨、范冰冰公开恋情啦!
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啦!
NASA找到了地球的姊妹星,但你估计下辈子也去不了呢!
天,当这些消息不知怎么地(其实是别有用心地)被输送到我们眼前的时候,早有另一群人已经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抓耳挠腮了。
他在干什么——社会化营销啊:自称“广告狗”的创意人士利用热门话题制造与本品牌相关的内容,借助热门讨论在各类社会化平台上传播出去。
你以为他能躲过去吗——想得美呢,要是老板早于他提出某个热点并提出相应展开方向,对他来讲这就叫渎职:谁让你不监控热点来着。
2l世纪,早已不是那个“你若盛开,花香自来”的时代了,不为自己“带盐”估计只有“狗带”的份。
谁让我们这个时代被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呢?
“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口中还在大喊:亲,给孩子投个票吧!”——先别急着笑,这里要说的事,每个人都可能“躺枪”。
自从迈入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发现——你的朋友固,不再你做主。头像要换成统一公司形象,因为这样比较有气势。广告推广文必须要转发,因为一旦你不分享,你的老板就会觉得你不称职。说句实话,当营销变成了推销,感觉自己跟微商没什么本质区别啊。
上面的这一段描述还算好啦,要知道有些公司可会把转发转化成为强制化作业,和业绩直接挂钩:“公司说,员工不在朋友圈转发公司的微信推送就要扣钱。微信圈是私人社交地方,公司这样做有没有违法?”痛苦的彭先生在网上的求助反映了无数职场人的心声。
这事儿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心态就截然不同:
@以德唬人:当你上班时间逛淘宝、上微博、刷朋友圈,你有没有考虑你在浪费老板买断的工作时间?领导让你转发个朋友圈,手一滑的事,有那么难吗?
@天不作美:作为一只运营狗,肯定会自动转发公司的信息,原因很简单——希望业务推得好。但我会分组显示,只为了朋友圈里各位的清净。
@西方不胜:一两秒的事其实真不难做到,难做到的恰恰是自己有没有对东家的那份忠心。如果没有这份心,其实也就没必要在东家干了。
把转发单位内容变成一种正能量,办法还是有的:
精选转发内容,为朋友圈的朋友增加专业性知识提供服务。
转发时不忘经常更新自己的生活状态,拉近与朋友们的距离。
转变转发思路,积极主动转发会给领导留下不错的印象哟。
无论你是贡献热点、贡献产出、还是贡献流量,人人都是营销狗的路上,你我任重道远。只可惜,冲锋陷阵打头炮的社会化营销小编,我们谁也救不了你。
世界很危险,天天有热点。
身为一个社会化营销小编,要做得了设计,写得了文案;守得了阵脚,卖得了呆萌;谈得了时事,扯得了花边;发得了内容,回得了评论;去得了水印,改得了标点;不择手段抄内容,抓破头皮搞原创,废寝忘食发微博,半夜三更刷粉丝。
但最怕还是——下班之前热点突发,老板夺命连环call。刚从业的你第一次操作表示亚历山大:连夜捣鼓出点东西,左扯右扯跟自己的品牌扯上点关系。推送!结果打开朋友圈,差点晕倒,98%公众号都做了几乎同样的热点内容。整个朋友圈都在优衣库,都在另一个地球,都在为北京冬奥会欢腾。而且人家段子还更好笑,情怀还更浓郁,速度还更快。你的文章瞬间被淹没在人群中。确实,热点在不同人的社交媒体圈子里还是有时间差的。翻炒热饭不是不可以,就看精明不精明。
以上论述的这种状况,只能算是当前中国社会化营销公司中的最低水平——C级:指派一个实习生去完成。于是他只能抠抠扒扒、改改调调,为了凑热闹而凑热闹,为了赶时髦而赶时髦,味同嚼蜡,但团队始终抱着信念“有总比没有要好”。他们中多数没有理解社会化营销的含义,除了将社会化媒体做成一个官网主页的副本,对于品牌来讲毫无意义。
稍微有点资金和意识的,会找专业的广告公司——社会化营销中的B级生力军:从传统广告行业转型而来的外包公司。他们能进行系统化的部署,懂得将品牌和产品信息融入到营销内容里,会用简单的或是复杂的活动提高粉丝数和关注率,尝试使用简单的矩阵策略、品牌联动策略进行交叉传播,以获得比单一平台营销更具影响力的效果,但终究对热点的反应和品牌的结合缺少敏感度。
除此之外,则是目前中国社会化营销中的少数——A级:理解了社会化基础的专业公司。他们乐于以行业拓荒人的身份为其他初入社会化营销的人们普及行业基本知识,但他们的理论模型和运营体系却不是任何一个从业者能轻易模仿得了的。
商业世界里,这令不少从业者手足无措。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social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啊。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社会化营销有三件宝——热点话题、用户分享、KOL推广。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连续的意淫心理,以至于所有后来从业者奉之为:模仿大师级文案——各种“对比式”、“XX体式”海报PS一下,套用风口浪尖的热点——生拉硬拽找了一个梗就抖包袱,然后就觉得好像这些话题肯定能火,用户真的会屁颠屁颠来参与一般。
事实上,除了某些真正用心且自由经营品牌的官微(注意是“自由”)会被粉丝们真实地推向热门——杜蕾斯成功了、海尔成功过、360成功过(然而这些都是极少中的极少数),大多数品牌追风做营销,却永远变不了风口上的猪。 排除运气因素,我们还能再造出营销经典案例么?
可以。
不过,对于一般企业来说,social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啊。
羡慕杜蕾斯做得好,可是模仿者忘了分析安全套这个产品本身可延伸的内容营销范围是很大,且是有趣、强烈吸引用户的。恋爱、情感、两性,永远是人类永远乐此不疲的话题。
羡慕杜蕾斯做得好,可是企业主不知道养这么一个有创意的团队,是很花钱的(知友@刘十九估计每年500万以上)。而且这种有创意的团队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便你花和杜蕾斯一样的钱,也不一定就能找到这么优秀的团队,最终所有创意都打7折,那么达到的效果是几何级数的减少的,不一定是一笔好的营销投资。
也难怪从业人员中流传着对老板的抱怨:“对新媒体有KPI的人,都应该吃药。”
Social Marketing指向沟通和发布的功能,这些功能构建的都是品牌建设(Branding)方向的东西,但Branding对企业的帮助没法被量化,所以新媒体营销也没法被量化。即便在营销期间销量上升,也不能证明是营销的结果,只能从宏观上去看,几年时间内销售和营销品质的对比。这里面虽然是有逻辑关系的,但是量化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你真要量化,估计也就只能出现下面这个情景了。
月黑风高的夜晚,你悄悄打开淘宝。
“老板,这篇加1w阅读,100个赞。半夜2点后开始刷,慢点。”
“好嘞。”
我们不是不支持炒热点。热点可以是大部分企业“看得见”的社会化营销成长之路。因为追热点的过程中你会逐渐了解网络大众在说什么,了解你的网络受众在说什么,了解这个不一样的世界该怎么有效沟通,从而学会改变品牌自身沟通的方式,实在是一个练级利器。当然,有的企业能跳级成长,有的则跳不出框框。热点是速成法则,可内功还是得修炼吧。
我们也不是说无法测量KPI就不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盈利,而盈利主要依靠产品/服务的销售。提升销售额的因素非常多,但以大多数乙方视角来看,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传播”。说白了,我们帮助品牌传播品牌/产品/服务的价值,让其进入消费者脑海,并考虑购买。注意,这种“打入脑海”的传播对销售转化的影响真实存在,虽然不可测量,但必须要做。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也是一样,凡是服务于此的,都对企业有“一定帮助”。
But,营销狗也是要有底线的好吗?
壕文化万岁!装B嘚瑟style万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货烂货,营销做足!
但问题是:你的品牌需要追热点嘛?需要什么热点都追吗?
比如那个三里屯优衣库的视频毁掉了众人三观之后,一些公司依次为热点的营销又再毁一次。鄙人真的是想烧香祭祖念经拜神了。可对方小编却无奈地回答,这真的是因为客户的一句:“这个热点你不追吗?”忍着一肚子的白眼把它做完。都是出来混的,大家都不容易。
那能不能有点骨气?能不能有点立场?能不能有点逼格?在一片狼藉中杀出一条血路,在三观尽毁中重塑三观。
你听,社会化营销的中国鼻祖杜蕾斯老金都说了:“做热点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每个热点都做,这需要有对品牌很深刻的理解。社会化推广对杜蕾斯这个无法出现在传统媒体刊登广告的品牌而言帮助很大。”所以快固然好,但妙才更重要啊。
节操,请给我们留一点点。
追热点这种社会化营销统统只有一个目的:在坚持品牌调性基础上,进行通人性创意。
Don't依赖老一套的比稿原则了
广告老人们都爱说:“比稿、提案的目标是卖稿,而卖稿就要取悦客户。”实际上这真是一种病态的无限循环。最好的人力物力取悦了客户,执行时又是另一套样子,我们还能真正为消费者创造点有趣的东西么?而且。甲方都有一种病态的心理:在交稿时,表面上广告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时,应该为这个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帮助好产品推广到消费者身边,完成资源配置。
Do深入了解品牌内核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品牌的确需要借势来吸引注意力、到眼球多的风口去、沟通更多的消费者。但这也要求营销人员“深入理解品牌”、尝试各种结合热点的角度,在追寻更多的曝光的同时,追求品牌信息的准确性和覆盖度。目前,越来越多的类似品牌通过借势营销,将产品的“美与爱”通通用营销二字涵盖,让品牌认知“有人格,有话题,有情怀”,营销文案也呈现出百变的性格特征。顾此失彼,品牌得到的最多也只是一串数字而已。可以说,在粉丝经济时代,如何用好事件营销,如何借势提升品牌认可度,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
Don't忽略用户体验,内容信息杂乱
作为私密性强的强关系移动平台,微信毫无疑问是可以进行品牌市场活动的,但必须是以“最符合用户体验”的一种方式进行。以产品直接建立订阅号,通过线上线下硬广和Campaign换来的用户,很容易因为被产品信息和所谓“优惠信息”狂轰乱炸而取关。我的私密空间,为什么要听你在那自言自语?同样,以优质内容吸引来的用户,也会对不恰当的“热点跟风”不感冒。尤其是,大家都号称要抓住优质用户,那为何又要输出优衣库一样带给用户二次伤害的内容呢?可别把用户想象成三观混乱、低俗无聊的二百五去做营销咧!
Do借势之外,创势制造High点
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为产品吸引消费者。转变到为消费者介绍好产品,这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其次,要在借势打出品牌之外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一个创势者,塑造品牌气质。成功的创势营销都进行了证明:对用户而言,有了参与,才有了意义。比如Uber,你真以为是乘客自己发现“原来可以在专车上和高管面试啊”?一次创势营销如果毫无High点,等于致命的失败,因为没有用户会愿意为此买单。当然,High点仰赖于你的创意,不然软广再硬也没用吧。
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啦!
NASA找到了地球的姊妹星,但你估计下辈子也去不了呢!
天,当这些消息不知怎么地(其实是别有用心地)被输送到我们眼前的时候,早有另一群人已经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抓耳挠腮了。
他在干什么——社会化营销啊:自称“广告狗”的创意人士利用热门话题制造与本品牌相关的内容,借助热门讨论在各类社会化平台上传播出去。
你以为他能躲过去吗——想得美呢,要是老板早于他提出某个热点并提出相应展开方向,对他来讲这就叫渎职:谁让你不监控热点来着。
2l世纪,早已不是那个“你若盛开,花香自来”的时代了,不为自己“带盐”估计只有“狗带”的份。
谁让我们这个时代被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呢?
“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口中还在大喊:亲,给孩子投个票吧!”——先别急着笑,这里要说的事,每个人都可能“躺枪”。
自从迈入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发现——你的朋友固,不再你做主。头像要换成统一公司形象,因为这样比较有气势。广告推广文必须要转发,因为一旦你不分享,你的老板就会觉得你不称职。说句实话,当营销变成了推销,感觉自己跟微商没什么本质区别啊。
上面的这一段描述还算好啦,要知道有些公司可会把转发转化成为强制化作业,和业绩直接挂钩:“公司说,员工不在朋友圈转发公司的微信推送就要扣钱。微信圈是私人社交地方,公司这样做有没有违法?”痛苦的彭先生在网上的求助反映了无数职场人的心声。
这事儿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心态就截然不同:
@以德唬人:当你上班时间逛淘宝、上微博、刷朋友圈,你有没有考虑你在浪费老板买断的工作时间?领导让你转发个朋友圈,手一滑的事,有那么难吗?
@天不作美:作为一只运营狗,肯定会自动转发公司的信息,原因很简单——希望业务推得好。但我会分组显示,只为了朋友圈里各位的清净。
@西方不胜:一两秒的事其实真不难做到,难做到的恰恰是自己有没有对东家的那份忠心。如果没有这份心,其实也就没必要在东家干了。
把转发单位内容变成一种正能量,办法还是有的:
精选转发内容,为朋友圈的朋友增加专业性知识提供服务。
转发时不忘经常更新自己的生活状态,拉近与朋友们的距离。
转变转发思路,积极主动转发会给领导留下不错的印象哟。
无论你是贡献热点、贡献产出、还是贡献流量,人人都是营销狗的路上,你我任重道远。只可惜,冲锋陷阵打头炮的社会化营销小编,我们谁也救不了你。
世界很危险,天天有热点。
身为一个社会化营销小编,要做得了设计,写得了文案;守得了阵脚,卖得了呆萌;谈得了时事,扯得了花边;发得了内容,回得了评论;去得了水印,改得了标点;不择手段抄内容,抓破头皮搞原创,废寝忘食发微博,半夜三更刷粉丝。
但最怕还是——下班之前热点突发,老板夺命连环call。刚从业的你第一次操作表示亚历山大:连夜捣鼓出点东西,左扯右扯跟自己的品牌扯上点关系。推送!结果打开朋友圈,差点晕倒,98%公众号都做了几乎同样的热点内容。整个朋友圈都在优衣库,都在另一个地球,都在为北京冬奥会欢腾。而且人家段子还更好笑,情怀还更浓郁,速度还更快。你的文章瞬间被淹没在人群中。确实,热点在不同人的社交媒体圈子里还是有时间差的。翻炒热饭不是不可以,就看精明不精明。
以上论述的这种状况,只能算是当前中国社会化营销公司中的最低水平——C级:指派一个实习生去完成。于是他只能抠抠扒扒、改改调调,为了凑热闹而凑热闹,为了赶时髦而赶时髦,味同嚼蜡,但团队始终抱着信念“有总比没有要好”。他们中多数没有理解社会化营销的含义,除了将社会化媒体做成一个官网主页的副本,对于品牌来讲毫无意义。
稍微有点资金和意识的,会找专业的广告公司——社会化营销中的B级生力军:从传统广告行业转型而来的外包公司。他们能进行系统化的部署,懂得将品牌和产品信息融入到营销内容里,会用简单的或是复杂的活动提高粉丝数和关注率,尝试使用简单的矩阵策略、品牌联动策略进行交叉传播,以获得比单一平台营销更具影响力的效果,但终究对热点的反应和品牌的结合缺少敏感度。
除此之外,则是目前中国社会化营销中的少数——A级:理解了社会化基础的专业公司。他们乐于以行业拓荒人的身份为其他初入社会化营销的人们普及行业基本知识,但他们的理论模型和运营体系却不是任何一个从业者能轻易模仿得了的。
商业世界里,这令不少从业者手足无措。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social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啊。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社会化营销有三件宝——热点话题、用户分享、KOL推广。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连续的意淫心理,以至于所有后来从业者奉之为:模仿大师级文案——各种“对比式”、“XX体式”海报PS一下,套用风口浪尖的热点——生拉硬拽找了一个梗就抖包袱,然后就觉得好像这些话题肯定能火,用户真的会屁颠屁颠来参与一般。
事实上,除了某些真正用心且自由经营品牌的官微(注意是“自由”)会被粉丝们真实地推向热门——杜蕾斯成功了、海尔成功过、360成功过(然而这些都是极少中的极少数),大多数品牌追风做营销,却永远变不了风口上的猪。 排除运气因素,我们还能再造出营销经典案例么?
可以。
不过,对于一般企业来说,social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啊。
羡慕杜蕾斯做得好,可是模仿者忘了分析安全套这个产品本身可延伸的内容营销范围是很大,且是有趣、强烈吸引用户的。恋爱、情感、两性,永远是人类永远乐此不疲的话题。
羡慕杜蕾斯做得好,可是企业主不知道养这么一个有创意的团队,是很花钱的(知友@刘十九估计每年500万以上)。而且这种有创意的团队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便你花和杜蕾斯一样的钱,也不一定就能找到这么优秀的团队,最终所有创意都打7折,那么达到的效果是几何级数的减少的,不一定是一笔好的营销投资。
也难怪从业人员中流传着对老板的抱怨:“对新媒体有KPI的人,都应该吃药。”
Social Marketing指向沟通和发布的功能,这些功能构建的都是品牌建设(Branding)方向的东西,但Branding对企业的帮助没法被量化,所以新媒体营销也没法被量化。即便在营销期间销量上升,也不能证明是营销的结果,只能从宏观上去看,几年时间内销售和营销品质的对比。这里面虽然是有逻辑关系的,但是量化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你真要量化,估计也就只能出现下面这个情景了。
月黑风高的夜晚,你悄悄打开淘宝。
“老板,这篇加1w阅读,100个赞。半夜2点后开始刷,慢点。”
“好嘞。”
我们不是不支持炒热点。热点可以是大部分企业“看得见”的社会化营销成长之路。因为追热点的过程中你会逐渐了解网络大众在说什么,了解你的网络受众在说什么,了解这个不一样的世界该怎么有效沟通,从而学会改变品牌自身沟通的方式,实在是一个练级利器。当然,有的企业能跳级成长,有的则跳不出框框。热点是速成法则,可内功还是得修炼吧。
我们也不是说无法测量KPI就不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盈利,而盈利主要依靠产品/服务的销售。提升销售额的因素非常多,但以大多数乙方视角来看,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传播”。说白了,我们帮助品牌传播品牌/产品/服务的价值,让其进入消费者脑海,并考虑购买。注意,这种“打入脑海”的传播对销售转化的影响真实存在,虽然不可测量,但必须要做。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也是一样,凡是服务于此的,都对企业有“一定帮助”。
But,营销狗也是要有底线的好吗?
壕文化万岁!装B嘚瑟style万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货烂货,营销做足!
但问题是:你的品牌需要追热点嘛?需要什么热点都追吗?
比如那个三里屯优衣库的视频毁掉了众人三观之后,一些公司依次为热点的营销又再毁一次。鄙人真的是想烧香祭祖念经拜神了。可对方小编却无奈地回答,这真的是因为客户的一句:“这个热点你不追吗?”忍着一肚子的白眼把它做完。都是出来混的,大家都不容易。
那能不能有点骨气?能不能有点立场?能不能有点逼格?在一片狼藉中杀出一条血路,在三观尽毁中重塑三观。
你听,社会化营销的中国鼻祖杜蕾斯老金都说了:“做热点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每个热点都做,这需要有对品牌很深刻的理解。社会化推广对杜蕾斯这个无法出现在传统媒体刊登广告的品牌而言帮助很大。”所以快固然好,但妙才更重要啊。
节操,请给我们留一点点。
追热点这种社会化营销统统只有一个目的:在坚持品牌调性基础上,进行通人性创意。
Don't依赖老一套的比稿原则了
广告老人们都爱说:“比稿、提案的目标是卖稿,而卖稿就要取悦客户。”实际上这真是一种病态的无限循环。最好的人力物力取悦了客户,执行时又是另一套样子,我们还能真正为消费者创造点有趣的东西么?而且。甲方都有一种病态的心理:在交稿时,表面上广告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时,应该为这个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帮助好产品推广到消费者身边,完成资源配置。
Do深入了解品牌内核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品牌的确需要借势来吸引注意力、到眼球多的风口去、沟通更多的消费者。但这也要求营销人员“深入理解品牌”、尝试各种结合热点的角度,在追寻更多的曝光的同时,追求品牌信息的准确性和覆盖度。目前,越来越多的类似品牌通过借势营销,将产品的“美与爱”通通用营销二字涵盖,让品牌认知“有人格,有话题,有情怀”,营销文案也呈现出百变的性格特征。顾此失彼,品牌得到的最多也只是一串数字而已。可以说,在粉丝经济时代,如何用好事件营销,如何借势提升品牌认可度,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
Don't忽略用户体验,内容信息杂乱
作为私密性强的强关系移动平台,微信毫无疑问是可以进行品牌市场活动的,但必须是以“最符合用户体验”的一种方式进行。以产品直接建立订阅号,通过线上线下硬广和Campaign换来的用户,很容易因为被产品信息和所谓“优惠信息”狂轰乱炸而取关。我的私密空间,为什么要听你在那自言自语?同样,以优质内容吸引来的用户,也会对不恰当的“热点跟风”不感冒。尤其是,大家都号称要抓住优质用户,那为何又要输出优衣库一样带给用户二次伤害的内容呢?可别把用户想象成三观混乱、低俗无聊的二百五去做营销咧!
Do借势之外,创势制造High点
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为产品吸引消费者。转变到为消费者介绍好产品,这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其次,要在借势打出品牌之外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一个创势者,塑造品牌气质。成功的创势营销都进行了证明:对用户而言,有了参与,才有了意义。比如Uber,你真以为是乘客自己发现“原来可以在专车上和高管面试啊”?一次创势营销如果毫无High点,等于致命的失败,因为没有用户会愿意为此买单。当然,High点仰赖于你的创意,不然软广再硬也没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