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塑造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主人公堂吉诃德的行为滑稽可笑,但他的出发点却是正义和崇高的。这个被大家看做“疯子”的人,却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在他看来,骑士精神就是他行动的源动力。但是他的骑士精神与现实世界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注定了堂吉诃德最终的人物形象是悲剧性的。
关键词:堂吉诃德;悲剧性;喜剧性
一、《堂吉诃德》的产生背景
西班牙经过光复战争,颠覆和驱逐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同时又依靠其庞大的骑士队伍,雄霸欧洲,远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黄金世纪”。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文学也繁荣发展起来,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骑士文学和戏剧等各大流派争奇斗艳。骑士文学在西班牙曾风靡一时,各种作品层出不穷。在这繁华的背后隐藏的是深层的危机,文艺复兴推动了整个欧洲的科技进步和时代进步,与之相应的是人文主义的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骑士小说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西班牙文学开始起不到启蒙和唤醒对现实理性认识的作用。
塞万提斯是最早意识到这一现象的那批人之一,他清醒的看到了时代的变革和本身所处时代的危机,于是对骑士小说进行翻篇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创作《堂吉诃德》就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堂吉诃德》一书中拥有多重讽刺,对当时大行其道且被很多人追捧的骑士小说的讽刺,对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的讽刺,对西班牙国内文坛复古潮流的讽刺。其价值在文学史上犹如一盏明亮的灯塔,它是文艺复兴在步入现代文学艺术辉煌殿堂的漫长道路的初始阶段,照亮并指引着一个方向,可以称其为文学史上漫长黑夜迎来黎明的第一道霞光,它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心和精神。
二、喜剧性与悲剧性
一个乡绅在经过无数本反映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小说的自我洗脑之后,化身为当代骑士,并且开始行侠仗义之旅。一个戏剧化的故事开端,开启了一个又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荒诞无比的言行举止,最终这一系列荒诞可笑的故事在不合理性的情况下结束,除了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和言谈举止之外,更显示出一股无奈的悲凉之情,令人深思,回味无穷。《堂吉诃德》第六章中:
神父说:“这些书不会是骑士小说,大概是诗集。”说着他打开一本,是豪尔赫·德蒙特马约尔的《迪亚娜》,就说恐怕其他的也都是这类书。“这些书不必像其他书那样都烧掉,它不像骑士小说那样害人或者将要害人,都是些供消遣的书,不会坑害其他人。”
在第六章中,神父和理发师对堂吉诃德的书房进行了大检查,并且对这些书籍进行宣判然后将其烧毁。在这期间,神父和理发师多次对其中几本书作出了评价,作者通过他俩的对话,表现出了对当时骑士小说害人不浅的不满,并将骑士小说和其他书籍做了区分。作者对其做了精彩的描写,我们不但可以从中窥探出当时骑士小说的风靡和那个时代特有的荒诞,更可以深刻体验作者的喜剧表现手法。第八章中的荒诞性情节:
堂吉诃德说:“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说完他便催马向前。侍从桑丘大声喊着告诉他,他进攻的肯定是风车,不是巨人。可他全然不理会,已经听不见侍从桑丘的喊叫,认定那就是巨人,到了风车跟前也没看清那是什么东西,只是高声喊道:“不要逃跑,你们这些胆小的恶棍!向你们进攻的只是骑士孤身一人。”这时起了点风,大风车翼开始转动,堂吉诃德见状便说:“即使你们的手比布里亚柔斯的手还多,也逃脱不了我的惩罚。”
从第八章大战风车开始,小说开始进入戏剧和荒诞化的高潮,主人公堂吉诃德不顾一切地持矛冲锋奔向风车,却被无情的击溃,面对“战败”,他并没有认输,而是将这一结果归结于巨人的魔法。可以看出他沉浸幻想之中,一切从主观出发,他的行为是荒诞和鲁莽的。但是他行为的出发点确实高尚的,他是在奉行着一份崇高的理念,他想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当时社会广为流行的骑士小说的讽刺。一个完全戏剧化的情节荒唐可笑,同时融合了戏剧性,荒诞性,奇幻手法以及多种讽刺元素,这些情节被舞台剧,电影等不同的方式演绎出来。我们在感叹这一情节构思巧妙的同时,不得不为作者的惊世才华所折服。
塞万提斯在书中运用了大量讽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充满了喜感的人物对白,夸张的剧情构思和深刻的时代矛盾,无疑都大大增加作品的喜剧性和悲剧性。应该说,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乔这两人最初的人物设定,就是喜剧性的,他们如同小品中的二人转,不停的演绎着一系列荒诞可笑的故事。
一个自我洗了脑的乡绅,用骑士小说的语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与人沟通,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故事为自己荒唐的行为做自我阐述,并且还对自己的爱情做出臆想的设定,对侍从连哄带骗同时进行道德说教,这一系列的行为构成了剧本中经典的喜剧人物形象。堂吉诃德选择用过时的骑士方式来践行自己新的思想,然而这些行为方式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不相符的,所以他的行为在人们眼中就是荒唐、滑稽和可笑的。同时,由于主人公充满喜剧的人物设定,戏剧化的思想性格经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又显出了一个悲剧的形象,一个为了理想进行不合时宜献身的人,到死也没有彻底明白过来,但同时他又善良且富有正义感,代表了一部分人文主义的普世价值。堂吉诃德对战争、社会和道德都有一定的远见卓识,他学识渊博、头脑睿智,但一谈到“骑士道”,他的思想就呈现出了一种疯狂的状态,这种疯狂是来自于他对骑士的迷恋和对骑士精神的崇拜。堂吉诃德除了勇敢善良,他还有着平等的思想观念,他尊重沙丘,并和沙丘一起吃饭;他也平等看待囚犯,認为每个人都应有自由。堂吉诃德的正义和善良的行为并不被人认可,然而被当做一个疯子,而实际上他却是最清醒的那一个人。在最后,堂吉诃德认识到了骑士小说对他的毒害之深,他看到了骑士小说的荒诞滑稽,因而立下了如果外孙女和阅读过骑士小说的人结婚就不能继承自己的财产的遗嘱。这里看来,堂吉诃德好像醒悟了,他变成了一个“正常人”,而事实上他的醒悟和正常,才是他最大的悲剧。因此堂吉诃德悲剧性的根源在于他没有意识到中世纪封建统治的生存基础已经开始动摇,骑士文化已经与当时的社会发展不相吻合,所以他选择用骑士的方式来践行自己的新的思想明显是行不通的,旧的骑士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荒唐可笑,他屡屡碰壁,理想无一实现,作者对他的行径的描写,生动说明了骑士的长矛、甲胄已经被时代淘汰,同时作者利用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抨击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小说,指出它对人的毒害,从而给骑士小说致命一击。
三、总结
每个时代自然有着属于自己的堂吉诃德,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或许用复古的个人主义,或者用独特的文艺思想,或者自我的怪诞行为中对抗着这个时代带来的不适感和内心的痛苦,而这种对抗则促使这个时代在剧烈变革中进行不断的深刻反思,然后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碾过这些可怜的理想主义者的身躯——鲜血四溅,骨肉分离,呐喊哀号,构成了历史前进的奠基石。在堂吉诃德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而这个理想通过堂吉诃德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出来。作品在嘲笑堂吉诃德不切实际、耽于幻想的同时,也看到他身上的可贵品质,这让堂吉诃德的形象更具有思想内容和精神特征,让他形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紧密结合,这些喜剧性的情节更加突出了他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参考文献
[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堂吉诃德;悲剧性;喜剧性
一、《堂吉诃德》的产生背景
西班牙经过光复战争,颠覆和驱逐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同时又依靠其庞大的骑士队伍,雄霸欧洲,远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黄金世纪”。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文学也繁荣发展起来,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骑士文学和戏剧等各大流派争奇斗艳。骑士文学在西班牙曾风靡一时,各种作品层出不穷。在这繁华的背后隐藏的是深层的危机,文艺复兴推动了整个欧洲的科技进步和时代进步,与之相应的是人文主义的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骑士小说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西班牙文学开始起不到启蒙和唤醒对现实理性认识的作用。
塞万提斯是最早意识到这一现象的那批人之一,他清醒的看到了时代的变革和本身所处时代的危机,于是对骑士小说进行翻篇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创作《堂吉诃德》就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堂吉诃德》一书中拥有多重讽刺,对当时大行其道且被很多人追捧的骑士小说的讽刺,对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的讽刺,对西班牙国内文坛复古潮流的讽刺。其价值在文学史上犹如一盏明亮的灯塔,它是文艺复兴在步入现代文学艺术辉煌殿堂的漫长道路的初始阶段,照亮并指引着一个方向,可以称其为文学史上漫长黑夜迎来黎明的第一道霞光,它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心和精神。
二、喜剧性与悲剧性
一个乡绅在经过无数本反映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小说的自我洗脑之后,化身为当代骑士,并且开始行侠仗义之旅。一个戏剧化的故事开端,开启了一个又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荒诞无比的言行举止,最终这一系列荒诞可笑的故事在不合理性的情况下结束,除了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和言谈举止之外,更显示出一股无奈的悲凉之情,令人深思,回味无穷。《堂吉诃德》第六章中:
神父说:“这些书不会是骑士小说,大概是诗集。”说着他打开一本,是豪尔赫·德蒙特马约尔的《迪亚娜》,就说恐怕其他的也都是这类书。“这些书不必像其他书那样都烧掉,它不像骑士小说那样害人或者将要害人,都是些供消遣的书,不会坑害其他人。”
在第六章中,神父和理发师对堂吉诃德的书房进行了大检查,并且对这些书籍进行宣判然后将其烧毁。在这期间,神父和理发师多次对其中几本书作出了评价,作者通过他俩的对话,表现出了对当时骑士小说害人不浅的不满,并将骑士小说和其他书籍做了区分。作者对其做了精彩的描写,我们不但可以从中窥探出当时骑士小说的风靡和那个时代特有的荒诞,更可以深刻体验作者的喜剧表现手法。第八章中的荒诞性情节:
堂吉诃德说:“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说完他便催马向前。侍从桑丘大声喊着告诉他,他进攻的肯定是风车,不是巨人。可他全然不理会,已经听不见侍从桑丘的喊叫,认定那就是巨人,到了风车跟前也没看清那是什么东西,只是高声喊道:“不要逃跑,你们这些胆小的恶棍!向你们进攻的只是骑士孤身一人。”这时起了点风,大风车翼开始转动,堂吉诃德见状便说:“即使你们的手比布里亚柔斯的手还多,也逃脱不了我的惩罚。”
从第八章大战风车开始,小说开始进入戏剧和荒诞化的高潮,主人公堂吉诃德不顾一切地持矛冲锋奔向风车,却被无情的击溃,面对“战败”,他并没有认输,而是将这一结果归结于巨人的魔法。可以看出他沉浸幻想之中,一切从主观出发,他的行为是荒诞和鲁莽的。但是他行为的出发点确实高尚的,他是在奉行着一份崇高的理念,他想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当时社会广为流行的骑士小说的讽刺。一个完全戏剧化的情节荒唐可笑,同时融合了戏剧性,荒诞性,奇幻手法以及多种讽刺元素,这些情节被舞台剧,电影等不同的方式演绎出来。我们在感叹这一情节构思巧妙的同时,不得不为作者的惊世才华所折服。
塞万提斯在书中运用了大量讽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充满了喜感的人物对白,夸张的剧情构思和深刻的时代矛盾,无疑都大大增加作品的喜剧性和悲剧性。应该说,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乔这两人最初的人物设定,就是喜剧性的,他们如同小品中的二人转,不停的演绎着一系列荒诞可笑的故事。
一个自我洗了脑的乡绅,用骑士小说的语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与人沟通,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故事为自己荒唐的行为做自我阐述,并且还对自己的爱情做出臆想的设定,对侍从连哄带骗同时进行道德说教,这一系列的行为构成了剧本中经典的喜剧人物形象。堂吉诃德选择用过时的骑士方式来践行自己新的思想,然而这些行为方式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不相符的,所以他的行为在人们眼中就是荒唐、滑稽和可笑的。同时,由于主人公充满喜剧的人物设定,戏剧化的思想性格经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又显出了一个悲剧的形象,一个为了理想进行不合时宜献身的人,到死也没有彻底明白过来,但同时他又善良且富有正义感,代表了一部分人文主义的普世价值。堂吉诃德对战争、社会和道德都有一定的远见卓识,他学识渊博、头脑睿智,但一谈到“骑士道”,他的思想就呈现出了一种疯狂的状态,这种疯狂是来自于他对骑士的迷恋和对骑士精神的崇拜。堂吉诃德除了勇敢善良,他还有着平等的思想观念,他尊重沙丘,并和沙丘一起吃饭;他也平等看待囚犯,認为每个人都应有自由。堂吉诃德的正义和善良的行为并不被人认可,然而被当做一个疯子,而实际上他却是最清醒的那一个人。在最后,堂吉诃德认识到了骑士小说对他的毒害之深,他看到了骑士小说的荒诞滑稽,因而立下了如果外孙女和阅读过骑士小说的人结婚就不能继承自己的财产的遗嘱。这里看来,堂吉诃德好像醒悟了,他变成了一个“正常人”,而事实上他的醒悟和正常,才是他最大的悲剧。因此堂吉诃德悲剧性的根源在于他没有意识到中世纪封建统治的生存基础已经开始动摇,骑士文化已经与当时的社会发展不相吻合,所以他选择用骑士的方式来践行自己的新的思想明显是行不通的,旧的骑士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荒唐可笑,他屡屡碰壁,理想无一实现,作者对他的行径的描写,生动说明了骑士的长矛、甲胄已经被时代淘汰,同时作者利用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抨击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小说,指出它对人的毒害,从而给骑士小说致命一击。
三、总结
每个时代自然有着属于自己的堂吉诃德,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或许用复古的个人主义,或者用独特的文艺思想,或者自我的怪诞行为中对抗着这个时代带来的不适感和内心的痛苦,而这种对抗则促使这个时代在剧烈变革中进行不断的深刻反思,然后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碾过这些可怜的理想主义者的身躯——鲜血四溅,骨肉分离,呐喊哀号,构成了历史前进的奠基石。在堂吉诃德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而这个理想通过堂吉诃德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出来。作品在嘲笑堂吉诃德不切实际、耽于幻想的同时,也看到他身上的可贵品质,这让堂吉诃德的形象更具有思想内容和精神特征,让他形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紧密结合,这些喜剧性的情节更加突出了他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参考文献
[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