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更加有力的學习工具。”
我园领导紧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于2009年08月为每班教师配置了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安装了电视机、DVD和多媒体有源音箱,实现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多媒体化、数字化。现在全园教师和幼儿都能主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活动中。
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必须多样化、趣味性、游戏化。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各班实际情况完成教学目的同时,我们如何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和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愉快乐学的软环境呢?这是几年来我园全体教师一直在学习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运用信息技术的魔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信息技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让多媒体帮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并成熟起来的关键。大班的张玲老师在《数学——生活中的数字》一课的教学准备中,用数码相机记录了幼儿平时学习和探索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几组照片并放在电脑上,用“美图秀秀”和“光影魔术手”等软件制作成了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课堂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影像出现在屏幕上时那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氛围都相当浓烈,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魅力,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
小班的廖武珍老师执教《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时,幼儿点击屏幕上的物品就会出现相应的对错判断奖励,对了就“叮”的一声出现一朵“小红花”或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孩子们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时可高兴了!错了就“哦”的一声“要加油哟!”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可纠错、可重复利用,方便师幼互动等多项功能。课后廖老师也反思自己在这个环节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中班的占小惠老师执教的《故事——米皮皮和悄悄长》也有类似的操作,她让幼儿用起立和蹲下的身体动作使屏幕中的米皮皮也跟着长大和缩小,形象可生动了!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新型教学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也很好地体现了“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应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威力。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环节主要有:入园、晨区活动、早操、早点、集中教育、午餐、午睡、户外活动、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付出高度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近年来,我园教师也逐渐摸索出一些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如:
(1)实行“安全刷卡入园制度”是家长和幼儿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第一个内容。我们认真执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幼儿出勤情况,把好校园安全第一关。
(2)午餐活动时我们播放音乐,轻快舒缓的乐曲声中孩子们安静、愉快地独立用餐, “小皇帝”派头不见了,不掉饭粒不剩菜;先吃完的小朋友可以自主观看各种动画片;
(3)我园游乐场、操场等户外场地都安装有监控器,各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的户外活动情况“尽收眼底”,为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提供了有力的凭证。
从技术层面上说,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看护幼儿安全的压力,还能帮助幼儿和广大家长养成遵守常规的自觉性和规范性。不过我们也要避免产生误区,如幼儿进入多媒体教室时经常关闭窗帘、熄灭电灯,这时要注意控制好时长,避免造成幼儿眼睛疲劳。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推波助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决定了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园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素质提升、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实现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无纸化办公,不仅改善了过去浪费纸张的现象,而且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从繁重的体力、智力劳动中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洪淑青老师执教的《数学——先给谁吃好呢》利用了多媒体的图画功能,锻炼幼儿主动思考的思维品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从小动物的体型大小、体重轻重、饭量多少进行排序训练,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步步推进、方便师幼互动的神奇功效让大家耳目一新。
赵美华老师执教的《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则是利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巧妙地解决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这个看似平常却难以在课堂上生动演绎的难题。
邹小贞老师执教的《诗歌——小鱼吹泡泡》不仅利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还有色彩变化多端、诗歌意境创设富有梦幻感等优势,让幼儿在活动中如身临其境般意犹未尽!
这些课程都选择了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材、制作精美的课件,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多感官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经验共享,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2008年以来,我园多次派郑晓华、罗雪花、赵美华、苏淑器等老师参加省级、市级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在她们的带动下,现在我园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电脑、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摄像机等多种设备。全园教师各种活动计划、教案、教育随笔、工作总结等文字材料都用电脑存档,共享到“网上邻居”。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它便于材料的保存,避免了重复内容的反复抄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经验共享,也便于各级主管部门随时进行检查。
当然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注重树立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先进理念,注重培养自身的技能技巧,避免出现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如:
(1)如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不是自己制作,而是借用他人或从网上下载的,使用前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适当修改,保证课件质量,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
(2)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忽视了幼儿人手一份的练习,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把课堂由“人灌”演化成了“电灌”。
(3)有些教师过分依赖课件的使用,放弃了板书、亲身示范等手段和环节,不注重提升技能技巧方面的能力,削弱了教师自身的作用和人格魅力的熏陶,从而也失去了整合的意义,是不可取的。
我园校园网站的建设在各项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园长的英明决策、精心组织,得益于我园信息工作组全体成员特别是分管领导郑晓华书记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赵美华老师的不懈努力以及她们锲而不舍的摸索精神,经历了从一无所知到成功建立并优质获奖的艰辛。特别是“校园动态”这一宣传窗口的建设,更是群策群力,集中体现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团队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也得到了市级、县级“优秀信息先进单位”、“信息先进单位”, “优秀信息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和表彰。
我们精心编辑、制作的《华安二幼园本文化建设》、《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简要》、《安全工作报告》、《研本土音乐素材 促师幼共同成长——华安二幼课题研究工作结题报告》等宣传册、宣传光盘、简报令广大家长、幼教同行、领导专家赞不绝口。
信息技术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更高水平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与时俱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学习和探索,使我园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
我园领导紧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于2009年08月为每班教师配置了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安装了电视机、DVD和多媒体有源音箱,实现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多媒体化、数字化。现在全园教师和幼儿都能主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活动中。
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必须多样化、趣味性、游戏化。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各班实际情况完成教学目的同时,我们如何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和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愉快乐学的软环境呢?这是几年来我园全体教师一直在学习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运用信息技术的魔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信息技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让多媒体帮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并成熟起来的关键。大班的张玲老师在《数学——生活中的数字》一课的教学准备中,用数码相机记录了幼儿平时学习和探索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几组照片并放在电脑上,用“美图秀秀”和“光影魔术手”等软件制作成了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课堂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影像出现在屏幕上时那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氛围都相当浓烈,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魅力,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
小班的廖武珍老师执教《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时,幼儿点击屏幕上的物品就会出现相应的对错判断奖励,对了就“叮”的一声出现一朵“小红花”或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孩子们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时可高兴了!错了就“哦”的一声“要加油哟!”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可纠错、可重复利用,方便师幼互动等多项功能。课后廖老师也反思自己在这个环节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中班的占小惠老师执教的《故事——米皮皮和悄悄长》也有类似的操作,她让幼儿用起立和蹲下的身体动作使屏幕中的米皮皮也跟着长大和缩小,形象可生动了!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新型教学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也很好地体现了“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应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威力。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环节主要有:入园、晨区活动、早操、早点、集中教育、午餐、午睡、户外活动、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付出高度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近年来,我园教师也逐渐摸索出一些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如:
(1)实行“安全刷卡入园制度”是家长和幼儿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第一个内容。我们认真执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幼儿出勤情况,把好校园安全第一关。
(2)午餐活动时我们播放音乐,轻快舒缓的乐曲声中孩子们安静、愉快地独立用餐, “小皇帝”派头不见了,不掉饭粒不剩菜;先吃完的小朋友可以自主观看各种动画片;
(3)我园游乐场、操场等户外场地都安装有监控器,各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的户外活动情况“尽收眼底”,为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提供了有力的凭证。
从技术层面上说,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看护幼儿安全的压力,还能帮助幼儿和广大家长养成遵守常规的自觉性和规范性。不过我们也要避免产生误区,如幼儿进入多媒体教室时经常关闭窗帘、熄灭电灯,这时要注意控制好时长,避免造成幼儿眼睛疲劳。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推波助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决定了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园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素质提升、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实现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无纸化办公,不仅改善了过去浪费纸张的现象,而且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从繁重的体力、智力劳动中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洪淑青老师执教的《数学——先给谁吃好呢》利用了多媒体的图画功能,锻炼幼儿主动思考的思维品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从小动物的体型大小、体重轻重、饭量多少进行排序训练,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步步推进、方便师幼互动的神奇功效让大家耳目一新。
赵美华老师执教的《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则是利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巧妙地解决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这个看似平常却难以在课堂上生动演绎的难题。
邹小贞老师执教的《诗歌——小鱼吹泡泡》不仅利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还有色彩变化多端、诗歌意境创设富有梦幻感等优势,让幼儿在活动中如身临其境般意犹未尽!
这些课程都选择了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材、制作精美的课件,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多感官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经验共享,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2008年以来,我园多次派郑晓华、罗雪花、赵美华、苏淑器等老师参加省级、市级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在她们的带动下,现在我园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电脑、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摄像机等多种设备。全园教师各种活动计划、教案、教育随笔、工作总结等文字材料都用电脑存档,共享到“网上邻居”。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它便于材料的保存,避免了重复内容的反复抄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经验共享,也便于各级主管部门随时进行检查。
当然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注重树立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先进理念,注重培养自身的技能技巧,避免出现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如:
(1)如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不是自己制作,而是借用他人或从网上下载的,使用前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适当修改,保证课件质量,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
(2)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忽视了幼儿人手一份的练习,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把课堂由“人灌”演化成了“电灌”。
(3)有些教师过分依赖课件的使用,放弃了板书、亲身示范等手段和环节,不注重提升技能技巧方面的能力,削弱了教师自身的作用和人格魅力的熏陶,从而也失去了整合的意义,是不可取的。
我园校园网站的建设在各项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园长的英明决策、精心组织,得益于我园信息工作组全体成员特别是分管领导郑晓华书记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赵美华老师的不懈努力以及她们锲而不舍的摸索精神,经历了从一无所知到成功建立并优质获奖的艰辛。特别是“校园动态”这一宣传窗口的建设,更是群策群力,集中体现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团队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也得到了市级、县级“优秀信息先进单位”、“信息先进单位”, “优秀信息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和表彰。
我们精心编辑、制作的《华安二幼园本文化建设》、《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简要》、《安全工作报告》、《研本土音乐素材 促师幼共同成长——华安二幼课题研究工作结题报告》等宣传册、宣传光盘、简报令广大家长、幼教同行、领导专家赞不绝口。
信息技术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更高水平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与时俱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学习和探索,使我园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