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当前学生作文写假、空、套话的现象仍很普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缺少真情,程式化现象严重。写人,千人一面;记事,瞎编乱造;抒情,言不由衷;议论,假大空套……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这一误区,写出没有污染的“绿色作文”、写出自然的“本色作文”,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打破闭门造车的思维局面,解除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创作热情,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一、倡导开卷有益的学风
阅读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的语言的崇拜”(苏霍姆林基语)。在阅读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课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窗口。语文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
二、培养贴近生活的作风
中学生的生活虽然没有成年人的社会生活那么多姿多彩,但也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绚丽多姿的。只要中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有意义的东西,去积累写作的素材,就一定能把作文写得鲜活而有生气。
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文情并茂。
三、吸纳塑造个性的新风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不容置疑,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语文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让他们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让他们奔向大自然、大社会,去拥抱生活的亮丽,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
而后凭着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心志与才华。如果陷入闭门造车的思维怪圈,势必会阻隔作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让学生饱受“无米之炊”的煎熬;如果是单一的命题式作文,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则大大丧失,积极性则大大受挫;如果是言不由衷的应试训练,则会导致形形色色的套路作文,从而扭曲了青少年的人性。
所以必须变革狭隘的、片面的、单一的、程式化的写作训练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学生敢于表达真我、表现真我。使学生的创作个性和个人才华在作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沐浴如切如磋的春风
新的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一股春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注重实际操作,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写作指导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作文评改思想,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改实践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始终尝试并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改——互改——交流——共赏”的评改模式,效果明显。实践证明,大力改革作文评改的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互补”评改活动,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这一活动,是作文教学贯彻和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真实体现,它既注重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又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合与提升,切实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通过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引导学生打破宿构、抄袭的陋习,从而根治他们的“作文贫血症”,走出闭门造车的作文误区,就能使学生的心头涌动着创作的“源头活水”,他们在作文时就能左右逢源、言之有物。
单位:山东蒙阴第一中学
一、倡导开卷有益的学风
阅读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的语言的崇拜”(苏霍姆林基语)。在阅读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课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窗口。语文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
二、培养贴近生活的作风
中学生的生活虽然没有成年人的社会生活那么多姿多彩,但也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绚丽多姿的。只要中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有意义的东西,去积累写作的素材,就一定能把作文写得鲜活而有生气。
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文情并茂。
三、吸纳塑造个性的新风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不容置疑,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语文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让他们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让他们奔向大自然、大社会,去拥抱生活的亮丽,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
而后凭着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心志与才华。如果陷入闭门造车的思维怪圈,势必会阻隔作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让学生饱受“无米之炊”的煎熬;如果是单一的命题式作文,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则大大丧失,积极性则大大受挫;如果是言不由衷的应试训练,则会导致形形色色的套路作文,从而扭曲了青少年的人性。
所以必须变革狭隘的、片面的、单一的、程式化的写作训练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学生敢于表达真我、表现真我。使学生的创作个性和个人才华在作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沐浴如切如磋的春风
新的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一股春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注重实际操作,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写作指导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作文评改思想,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改实践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始终尝试并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改——互改——交流——共赏”的评改模式,效果明显。实践证明,大力改革作文评改的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互补”评改活动,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这一活动,是作文教学贯彻和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真实体现,它既注重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又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合与提升,切实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通过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引导学生打破宿构、抄袭的陋习,从而根治他们的“作文贫血症”,走出闭门造车的作文误区,就能使学生的心头涌动着创作的“源头活水”,他们在作文时就能左右逢源、言之有物。
单位:山东蒙阴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