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操作上也存在偏差。本文主要从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展开及评价二个方面入手,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评价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式
1.形式
目前,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合作学习展开形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主要表现为没有区分学习的阶段、不同的任务、教学内容及体育教学的特点,对体育教学合作学习的展开形式还缺乏较为明晰的界定,以及不加分辨地照搬其他学科合作学习的模式(致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缺乏可操作性)等。
从不同角度看,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有不同的展开形式。从学习的时间长短来看,可以分为短期合作学习(如某次课、某个项目学习)和长期合作学习(如一个学期或更长期的学习);从各组的合作学习是否在同一时段,可分为共时性合作学习和历时性合作学习。
(1)对于学习或开展任务、内容的不同,合作学习可采用的形式有:
第一,对于较复杂的新技术的学习,可通过多媒体、教科书、文献资料等方式和手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也可让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学生带领小组成员学习。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还十分鲜见。
第二,在技术学习初步掌握以后的自练阶段,对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的技术,在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评价能力后,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和熟练。
第三,对于以身体素质练习、创造性自编活动(由教师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学生通过自编、自行设计、相互讨论、配合、帮助等合作形式展开的练习和活动。如所谓的自主合作学习)及其他游戏、竞赛性质的活动等的合作“学习”。这些活动不一定具有“学习”的性质。由教师提出任务和要求后,基本完全由学生以一定的合作形式进行和展开。
(2)从合作小组成员个体角色、分工与配合来看,适合体育教学开展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主要有:
第一,相互指导、纠正法—对单一技术学习任务,学生间可采用练习—指导、观察、纠正的角色关系,角色间互换,不断提高技术,直至技术完成和熟练。
第二,拼图法—对于比较复杂或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学习任务,可由多个成员分别负责学会其中的部分,然后再教会小组的其他成员,各个成员相互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和学会所有技术环节或完成整个学习任务。
第三,分工法—与以上拼图法类似,由小组成员分别完成不同的总任务下的分任务和分工,各成员的任务构成了总的任务和目标。和拼图法不同的是,分工法以完成成员各自的任务为主,不强调每个成员教会其他成员掌握各部分相应学习内容。分工法可看作拼图法合作学习的一个阶段,因为在下阶段还应使每个部分和环节的学习任务让全体成员学会和掌握(可由教师来进行整合,也可继续开展合作学习)。
第四,按一定规则和要求的随机性配合。在任务中角色不固定,可以随机转换。这主要是指游戏和竞赛性活动(如球类活动)中成员之间的配合。
由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不单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还有其他发展目标和任务。
2.方式
对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早在狭义上理解合作学习,只认为那些有直接“合作”行为的相关活动才是合作学习,没有把合作学习至于整个学习活动的背景和环境下。在实践中,为了符合“合作学习”的要求,取消和排斥那些必要的相关学习活动(及其环节和过程)。如自学、教师参与等。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
(1)自学—个体的自学既可以在合作学习前(通常把这个环节也纳入进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个体的自学去教会其他的同学,也可以是合作小组要求的统一学习内容。
(2)讨论和交流—小组成员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包括各自感受、成功的经验,以及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要轻易提供“标准答案”,应鼓励每个成员积极参加,提出自己的意见。
(3)示范和相互指导、纠错—由技术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技术示范,鼓励学生间相互发现错误和问题,提出纠正和改进的办法。
(4)教师参与指导、提供咨询。
以上没有把练习包含在内,值得指出的是,练习是贯穿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以上不同方式均是建立一定的练习基础上进行的。
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评价
当前,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很大程度上还停留上传统学习的有关方法、手段上,主要问题,一是评价没有把个体评价和群体(合作小组)评价结合起来,二是评价指标仍以学习的技能、学习成绩等客观性(及易量化性指标)方面为主。合作学习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这是合作学习之所以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
1.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评价从个人转向个人和小组相结合,是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这一评价原则体现了共同发展原则,每个成员的成绩和全组成绩直接相关,使学生形成“一荣俱荣”的心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合作、关注全组的学习绩效。
实践中,这种评价应注意以下方面:
(1)成绩的评价要切实从对单个个体的评价转向对小组总体的评价,即评价时小组不同成员的成绩应相等或基本相等。在这个意义上,小组的总体分数的确定尤为重要,为使评价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这要求:一是可把小组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表现状况也计算为总分评价。如:小组虽总的任务完成较好,但个别学生在任务完成中作用消极,则该组总分也相应降低。二是总的合作学习集体可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否则,小组间无比较,会降低、减弱评价的激励作用。
(2)小组总体评价更适于平时、临时性评价,而不太适于作为最终考核的一次性、永久性评价。这是因为在目前社会背景下,为人们所接纳的社会评价经常会考虑群体中个体的区分度,因此,即使合作学习中在运用总体评价作为最终评价,这种评价也最好是综合多次平时、临时评价,使个体间具有一定的区分性。
(3)小组间竞争应平衡。如某个小组经常获取高分(优胜),教师可以调整小组成员,使小组之间的竞争趋于合理和公平。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因此合作学习评价应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合作的表现应作为评价的内容,这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意识等。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评价时,不仅在最后根据合作表现等给出最终评价成绩,而且应在学习结束和学习过程中进行具体的点评,提出表扬和批评,指出优点、不足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体现多维化的学习目标,更加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应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學, 2004,(02).
[2]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十大关系.
[3]仲达,解祥梅.试论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评价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式
1.形式
目前,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合作学习展开形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主要表现为没有区分学习的阶段、不同的任务、教学内容及体育教学的特点,对体育教学合作学习的展开形式还缺乏较为明晰的界定,以及不加分辨地照搬其他学科合作学习的模式(致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缺乏可操作性)等。
从不同角度看,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有不同的展开形式。从学习的时间长短来看,可以分为短期合作学习(如某次课、某个项目学习)和长期合作学习(如一个学期或更长期的学习);从各组的合作学习是否在同一时段,可分为共时性合作学习和历时性合作学习。
(1)对于学习或开展任务、内容的不同,合作学习可采用的形式有:
第一,对于较复杂的新技术的学习,可通过多媒体、教科书、文献资料等方式和手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也可让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学生带领小组成员学习。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还十分鲜见。
第二,在技术学习初步掌握以后的自练阶段,对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的技术,在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评价能力后,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和熟练。
第三,对于以身体素质练习、创造性自编活动(由教师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学生通过自编、自行设计、相互讨论、配合、帮助等合作形式展开的练习和活动。如所谓的自主合作学习)及其他游戏、竞赛性质的活动等的合作“学习”。这些活动不一定具有“学习”的性质。由教师提出任务和要求后,基本完全由学生以一定的合作形式进行和展开。
(2)从合作小组成员个体角色、分工与配合来看,适合体育教学开展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主要有:
第一,相互指导、纠正法—对单一技术学习任务,学生间可采用练习—指导、观察、纠正的角色关系,角色间互换,不断提高技术,直至技术完成和熟练。
第二,拼图法—对于比较复杂或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学习任务,可由多个成员分别负责学会其中的部分,然后再教会小组的其他成员,各个成员相互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和学会所有技术环节或完成整个学习任务。
第三,分工法—与以上拼图法类似,由小组成员分别完成不同的总任务下的分任务和分工,各成员的任务构成了总的任务和目标。和拼图法不同的是,分工法以完成成员各自的任务为主,不强调每个成员教会其他成员掌握各部分相应学习内容。分工法可看作拼图法合作学习的一个阶段,因为在下阶段还应使每个部分和环节的学习任务让全体成员学会和掌握(可由教师来进行整合,也可继续开展合作学习)。
第四,按一定规则和要求的随机性配合。在任务中角色不固定,可以随机转换。这主要是指游戏和竞赛性活动(如球类活动)中成员之间的配合。
由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不单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还有其他发展目标和任务。
2.方式
对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早在狭义上理解合作学习,只认为那些有直接“合作”行为的相关活动才是合作学习,没有把合作学习至于整个学习活动的背景和环境下。在实践中,为了符合“合作学习”的要求,取消和排斥那些必要的相关学习活动(及其环节和过程)。如自学、教师参与等。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
(1)自学—个体的自学既可以在合作学习前(通常把这个环节也纳入进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个体的自学去教会其他的同学,也可以是合作小组要求的统一学习内容。
(2)讨论和交流—小组成员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包括各自感受、成功的经验,以及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要轻易提供“标准答案”,应鼓励每个成员积极参加,提出自己的意见。
(3)示范和相互指导、纠错—由技术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技术示范,鼓励学生间相互发现错误和问题,提出纠正和改进的办法。
(4)教师参与指导、提供咨询。
以上没有把练习包含在内,值得指出的是,练习是贯穿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以上不同方式均是建立一定的练习基础上进行的。
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评价
当前,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很大程度上还停留上传统学习的有关方法、手段上,主要问题,一是评价没有把个体评价和群体(合作小组)评价结合起来,二是评价指标仍以学习的技能、学习成绩等客观性(及易量化性指标)方面为主。合作学习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这是合作学习之所以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
1.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评价从个人转向个人和小组相结合,是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这一评价原则体现了共同发展原则,每个成员的成绩和全组成绩直接相关,使学生形成“一荣俱荣”的心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合作、关注全组的学习绩效。
实践中,这种评价应注意以下方面:
(1)成绩的评价要切实从对单个个体的评价转向对小组总体的评价,即评价时小组不同成员的成绩应相等或基本相等。在这个意义上,小组的总体分数的确定尤为重要,为使评价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这要求:一是可把小组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表现状况也计算为总分评价。如:小组虽总的任务完成较好,但个别学生在任务完成中作用消极,则该组总分也相应降低。二是总的合作学习集体可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否则,小组间无比较,会降低、减弱评价的激励作用。
(2)小组总体评价更适于平时、临时性评价,而不太适于作为最终考核的一次性、永久性评价。这是因为在目前社会背景下,为人们所接纳的社会评价经常会考虑群体中个体的区分度,因此,即使合作学习中在运用总体评价作为最终评价,这种评价也最好是综合多次平时、临时评价,使个体间具有一定的区分性。
(3)小组间竞争应平衡。如某个小组经常获取高分(优胜),教师可以调整小组成员,使小组之间的竞争趋于合理和公平。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因此合作学习评价应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合作的表现应作为评价的内容,这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意识等。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评价时,不仅在最后根据合作表现等给出最终评价成绩,而且应在学习结束和学习过程中进行具体的点评,提出表扬和批评,指出优点、不足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体现多维化的学习目标,更加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应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學, 2004,(02).
[2]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十大关系.
[3]仲达,解祥梅.试论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