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缘何杀高启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am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初文坛上有三位令人仰慕的人物,即宋濂、刘基和高启。宋、刘的主要成就在散文,高启的名气则在诗歌。三人仕历、地位、人品不尽相同,但结局却极其相似,即不得善终,尤其是高启之死,一直引人争论。
  高启明初诗名享誉文坛,其作品为人所称道。他于元末无心仕进,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潜心学问。他少时聪颖,与文士杨基、张羽、徐贲齐名,为“吴中四杰”。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曾招揽高启等名士入仕,初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擢户部右侍郎。别人升官均要撰表“谢恩”,他却自陈年少,“不堪重任”,坚辞不受职,恳请回青丘教书度日,“以娱晚年”。他这种不愿和新政权合作的政治态度,因有“谦让”之外表,朱元璋嘴上未言其过,但内心恨得咬牙切齿,又不便因谦让辞官而开杀戒,但从此种下祸根。到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他因受株连被朱元璋抓住把柄,竟处以腰斩极刑,死得不明不白,时年才39岁。
  关于高启的惨死,明初的官方记载都简约含混,是文祸?还是谋逆?或者是“莫须有”?没有明断。高启的内侄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即高启死后20年为其存诗成集作序,对其文学成就多有褒词,以只言“风韵”,不言“风云”的态度避开其死因,看来是有难言之隐不敢直抒。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钱谦益,曾潜心研究高启的诗作,认为《题宫女图》诗犯忌,惹来麻烦。其诗云:“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待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钱氏分析,妃嫔为皇帝专宠,“夜深宫禁有谁来?”言外之意是有偷情者,岂不是说皇帝老儿戴了“绿帽子”?诗人尤侗附和钱氏说,以为“文人轻薄,自取杀身”,不足为奇。诗评家朱彝尊讥弹钱谦益“妄解诗文”,认为高诗意境虽存讥刺,但并非针对太祖本人。太祖朝由诗文得祸者有案可查,高启被腰斩肯定与此诗无关。
  朱元璋谢世后若干年,文人圈内提及高启惨死的话题增多。如高启的门生吕勉指出,高公(启)系由魏观案系狱罹难的。罪状是他曾代魏观写过一篇《上梁文》。
  高启和魏观有私交。魏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出任苏州知府,邀高启入城朝夕聚谈欢饮,并有诗文唱酬。朱元璋当年的仇家张士诚曾在苏州称王,改府治为王宫,而把府治迁到地势低洼的都水行司衙门内。朱元璋平吴,摧毁张士诚王宫,苏州府衙仍要在旧址重建。此举遭到属僚非议,朱元璋派心腹去调查,亦诬陷魏观欲恢复张士诚旧业,并有诗文图谋不轨。这“不轨”的证据就是重建苏州府衙动工时,按照风俗举行上梁仪式要宣读“愿文”,特请高启写了一篇《上梁文》,内有“虎踞龙蟠”等歌舞升平的套话。蔡本等小人揪住不放,在“虎踞龙蟠”上大作文章,并影射魏观有野心要像张士诚那样在苏州称王。朱元璋以前就忌恨高启,这回总算抓住了把柄。所谓高启“蹇连以死”、“殁于京师”,大概指的即此冤案。
  应该说,高启的惨死完全是朱元璋猜忌心态所致。朱元璋出身“微寒”,当过和尚、放过牛,自卑意识强,向来疑心士子不忠。开国之后大杀功臣宿将,这是他灵魂深处劣根大暴露。
  一代名士高启,犯了文人喜欢独来独往,孤芳自赏的毛病。他长期居住苏州,不向新贵俯首,不作“阿上”诗文,却与张士诚的宠臣饶介过从甚密。他们诗酒唱和,无所顾忌。高启头脑曾清醒过,私下表露“今上(太祖)非容人之君”,故得官不久坚请辞官甘当教书匠。他不与新政权合作,朱元璋表面上“准其告隐”,但在骨子里却要杀掉他消口恶气。四年后恰好发生了魏观一案,而《上梁文》中“虎踞龙蟠”等语,正好被曲解为有“异图”的口实,朱元璋便以此杀了高启。后来朱元璋也觉得小题大作太过份,曾下令为魏观改葬,恢复名誉,但却未为受牵连而惨死的高启昭雪。
  高启的悲哀,在于他看透了明太祖喜怒无常、猜忌成性的内心世界。他与张士诚宠臣相交已是引火烧身,而不买新贵朱元璋的帐,藐视新政权的存在,是他被杀的真正祸根。即使不书《上梁文》一类的文字,这种悲剧迟早也是要发生的。
  (责任编辑 杨剑鸣)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一种新的经济观念    谁也会对这样的经济发展惊讶:总共就那么几位或者十几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集合到一起来,拿出的资本也就三、五万或十来万元,但在五六年或七八年的时间内,资产竟达到十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他们用什么生产什么?他们用自己具有的高技术从事高技术的生产——就这么简单。  这不是天方夜谈。美国的比尔·盖茨创建起来的微软公司就是这样的经济集团,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也是这样
期刊
今年5月2日,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5国领导人布布鲁塞尔经过长达11小时的艰难磋商,终于就欧州经济货币联盟的实施达成一致意见。至此,被称为“欧元列车”的欧洲统一货币体系的启动开始进入倒计时。搭乘“头班车”的11名“乘客”为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列车”的“执行车长”——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已准备就绪。明年元旦,统一的欧洲货币——欢元将首次出现,
期刊
小红:“小刚,老师每次到你们家进行家访,事后你爸爸就批评你,可昨天你们老师家访后,你爸爸竟没有批评你,这是为什么?”  小刚:“这次老师来家访是因为我前天的家庭作业错的太多。”  小红:“那你爸爸更应当批评你。”  小刚:“不,这些作业都是他辅导我做的。”    并非好事    甲:“你和倩倩的婚约是不是告吹了?”  乙:“是的。”  甲:“你不会说你有个富有的舅舅。”  乙:“我说了。”  甲:
期刊
刚进大学的第一学期,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又经过“黑色七月”高考的超负荷学习,我不会学更不会玩,学习效率也更低。最难熬的是双休日。总不知该如何打发这四十八小时。小说看多了会倦,音乐听久了会烦,又不能一直“豪情万丈,躺在床上”。饱受无聊的切肤之苦后,舍友们挖空心思想找一种百玩不厌的游戏,众里寻她千百度,却发觉,她不在灯火阑珊处。忽一日,偶听一“舞棍”吹嘘跳舞之神奇魅力,便认定“何以解忧,唯有跳舞”。于
期刊
电视剧《水浒传》与灯谜  何 陆    《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人人爱看爱听。从古至今,与《水浒传》有关的灯谜,与灯谜有关的电影,人们更是津津乐道。  “梁山英雄排座次”(卷帘格)猜电影名,谜底是“八百罗汉”。梁山好汉一百零八,怎么是八百人?这是按“卷帘格”的要求,把底义“汉萝百八”,倒读为“八百罗汉”。  这“汉罗百八”的“汉”,义指“好汉”;其“罗”。义指“收罗”;“百八
期刊
谜人侃“下岗”  士 元    “下岗”已成当今一大社会现象,自然也就成了谜人的一个话题。这里介绍一些关于“下岗”的谜作。大概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拆字离合和方位转变结合起来成谜。如“下岗后要转变观念”打“区”字,“转变观念”确实也是解决下岗问题的一个关键。我的一位朋友下岗后凑了点本钱开了个小书店结果蛮好,我便以此为题做谜:“下岗转向做生意”打城市规划名词“商业区”,他看了也觉得好笑。做生意有什么
期刊
反复推敲方成谜  陆天伦    创作一条灯谜,对谜人来说,并不太难。但要创作出一条象样的谜,就比较难了。  笔者曾经在一次谜会上悬挂这样一条谜:“千里江陵一日还”猜五言唐诗句,原底是“轻舟去何疾。”可在寄来的答案中有“水急客舟疾”、“早晚下三巴”,真是各显神通、应有尽有,对照谜面,发觉都有道理,孰优孰劣,无法确定。本来自认为一条较好的谜,自己却感到不满意了。  猜谜活动本来就是各抒己见,把自己考虑
期刊
清代南京状元秦涧泉有句名诗:“人从宋后无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诗之有名,是因为说出了老百姓对奸臣的愤恨。正因为人们对秦桧的愤恨,所以有关他的一些事反倒被湮没了。秦桧是南京人,在南京有一些关于他的踪迹。  秦坟被毁。秦桧是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月死的。死后,葬回祖籍江宁。他的坟在江宁镇的七十里牧龙亭。元兵过江时,兵营驻扎此处,其坟被毁。明代万历年间,他的坟又被盗,从此无遗迹。他的后代曾居
期刊
中国历史上某些人物的名字,读法特异。乍一看,都不难认,读出来却往往似是而非,兹举数例。  伍 员 即春秋楚人伍子胥,以父兄之仇奔佐吴王阖庐,后被夫差赐剑自杀。他过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但你知道吗,他的名字读为“伍云”。  樊于期 战国秦将,后亡秦走燕,秦王政曾“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后自刭,以颅使荆轲献秦王。其名字读音为“樊乌基”。  郦食其 即自称高阳酒徒、献计沛公下陈留,片言折
期刊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著名的才子叫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别号王湘绮,湖南湘潭举人。  王壬秋饱读诗书,但对功名却较淡泊,加之他处在清末民初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无法施展抱负,又不甘屈于人下,生性落拓不羁,风流洒脱,平生以讲学为主,致使桃李满天下,名载史册。王壬秋在仕途上基本是个布衣,虽是布衣,但他却敢睥睨王侯将相,在清末民初留下许多佳话。    睥睨曾国藩    王壬秋与曾国藩是湖南同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