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重要,自信更重要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家庭环境都在变迁、转型之际,许多媒体纷纷探讨孩子教育的方法与理念,从“棍棒底下出孝子”到“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各项原则众说纷纭。我不敢说这些都是错的,但也发现,有些传统的奖励或惩罚之法,已经失去效用了。
  三四年前,有一个大学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对我父亲非常不满,我已经上大学了,可是他对我仍像中学生一样,有时晚上参加社团活动,回来晚了父亲就要骂。所以我们父子关系非常恶劣。”然后他又说:“以后我如果为人父母,一定不会这样。”我问他:“你确定?”他说:“我确定。”我说:“我们来假设,如果20年后,你有个14岁的小女儿,半夜11点回来,你问她:‘你去哪?’她回答:‘你甭管!’你会怎么办?”这学生想想,对我说:“我会揍死她。”
  这个例子显明一个事实:为人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往往是承袭上一代的模式,家庭环境的熏陶,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跟上时代转变的脚步
  
  但如今,社会结构在变迁,也连带影响了家庭传统伦理及家人相处的模式,自然对于孩子的管教和沟通方法,也需重新寻求及定位。
  那么,究竟有哪些事实已经改变了呢?
  第一个事实:大家庭衰退,小家庭兴起。
  大家庭是团体生活,亲戚朋友多,孩子可以在生活经验中学习成长;但小家庭却是孩子更多地向父母学习,因此身教要重于言教,一点点言行不当,对孩子就影响深远。
  几年前我的外甥女上幼儿园,有一次和我聊天,大概我的一句话引起她不快,于是她把手一挥,说了一句:“少来!”我当场愣住了,难道这是幼儿园教的吗?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跟妈妈学的。
  第二个事实:传统农业社会解体,民主平等观念盛行。
  过去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现在却是求民主、平等。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所见所闻皆是如此,自然也会受影响。
  而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和价值。简单地说:当我要求孩子听我的话时,我是否也能听孩子的心声;当我希望我的孩子尊重我时,我是否也尊重我的孩子。
  时代与社会的脉动如此,父母亲是否真正体验,并且跟上了脚步呢?
  
  权威与民主平衡
  
  这几年从事亲子教育工作的经验,使我发现有3种类型的父母容易形成忧虑:
  一、不知民主时代来临,仍然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几年前,有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管教孩子极严,每次只要孩子犯了错,总是把他吊起来打,用皮带抽。有一次这位学生在日记上写:“好家伙,他今天敢这样揍我,给我小心一点,等以后我长大,他就倒楣了。”后来他妈妈偷看了他的日记,很害怕地跑去告诉他的父亲,结果这位家长花了整整2年的时间,才重新修整了父子关系。
  二、知道民主教育的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处寻求信息,获得知识——于是道听途说,自以为是,以为民主就是爱,爱就是“天下无不是的孩子”,任凭孩子予取予求,深怕孩子跟不上别人,心理有很重的压力。
  现代父母常会出现两种补偿心理,第一种是父母亲童年很苦,环境很差,现在有能力了,便尽量满足孩子,这是弥补幼年所失去的梦。有一位父亲经常买小汽车给他的孩子,有一天他的孩子向他说:“爸爸,我不喜欢收集小汽车。”这位父亲说:“可是我喜欢。”第二种补偿心理,是金钱的补偿。曾经有一项高中生零用钱的调查,一位高一的女生竟然一个月能得到一万二千元(台币)。追问之下,方知原来她的父母长年在国外。以钱补偿时间,纵容溺爱,造成这个孩子严重的行为偏差。
  三、知道民主时代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却愈听愈看愈迷糊,因为所听的观念原则多不相同。中国人在权威式教育下成长,许多时候习惯要有标准答案。有一位妈妈曾问我要不要给孩子零用钱?怎么给?给多少?多久给一次?其实所有的教育之法,都只是提供参考性原则,不是每个案例皆适用的“标准答案”,所以真正重要的是父母亲本身“自我肯定”的心理。
  满足孩子的社会兴趣
  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希望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获得一份归属感:一是为同一团体的成员所尊重、所接纳;二是能为团体提供能力与贡献。
  我们常忽略孩子对外界所能做出的贡献。有一次我在一个朋友家吃饭,妈妈忙着煮菜,两个女儿也忙进忙出地帮着,另一个最小的孩子则被赶来赶去。他很想帮忙,可是没有人需要他。我告诉这位妈妈:“让他摆碗筷试试看。”妈妈立刻回答:“不行,他会把筷子洒一地。”但我还是让他试着做,结果他虽然摆得不好,可是却做得非常快乐。
  有时孩子在家里想试着拿杯子,父亲会说:“杯子太重了,你拿不动。”果然当孩子把杯子打破了,父亲就说:“你看吧!叫你不要拿偏要拿!”于是孩子的信心像杯子一样完全破碎。有时作父母的真需要想想,是一个杯子重要?还是孩子的信心重要?
  所以,一个孩子若在正确而且健康的家庭教育下长大,他的性格问题比较少;而另一些有行为偏差的孩子,则多半因为孩童时的社会兴趣没有被满足。■
其他文献
我女儿玲玲,今年8岁,很聪明,就是胆小,内向。在人多热闹的环境中,别的孩子敢说敢笑敢唱敢跳,而她总是躲在后面,推都推不出去,我心里非常着急。  胆小退缩的孩子,的确更让父母放心不下:怕她们受欺负,怕她们得不到平等的机会,怕她们不适应社会……其实,这种个性同样有它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积极方面:  1胆小内向的孩子生活空间相对较小,这使他们的精力相对集中,观察事物仔细认真,做事情相对有耐心,
期刊
我和儿子是一对“冤家”。  儿子大约从五六岁开始,就很不把我这做父亲的放在眼里了。他生性执拗,加上又有点儿小聪明,常常是胡搅蛮缠,满嘴“歪理”。因而我们父子之间常常发生“战争”。  儿子最有名的口头禅是“错点怕什么,我又不是不会”。就说写字吧,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在他笔下常常会分解成两个甚至三个字。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甚至是英语老师都经常批评他的书写太马虎。  老师反映得多了,于是我决心让他过好写字关
期刊
这几天,我越来越感觉到女儿不是原来那个女儿了,她在变。她每天都能给妈妈变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那阵势锐不可挡。  镜头一:  “船,船,宇宙大飞船……”赞赞在听录音。这盒磁带老掉牙了,我敢肯定,里面的儿歌,女儿每一首都会背。但这回,小赞好像突然有什么急事似的跑过去,用手摁住暂停键:“妈妈,船都是在水里开的。他怎么说飞船啊?船怎么会在天上飞?”  好家伙,真动脑筋了。能这样问妈妈,说明赞赞一定是经
期刊
5岁的南南本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玩翘翘板、荡秋千都不在话下。前不久,南南在滑滑梯时不小心摔了一下,把额头磕出了一个包。妈妈以为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意外,并没有太在意。谁知南南却从此变得胆小起来。无论妈妈怎么鼓励,他再也不敢滑滑梯,就是把他领到滑梯上,他也会一边说:“怕,怕!”一边顺着原路退回来。甚至对其他的户外活动也兴趣不高了。请问如果你是南南的妈妈,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不妨淡然处之  
期刊
都说“知子莫如父”,然而在这位做事认真,又要求严格的父亲面前,这句话不灵了。他的儿子偏偏是“生性执拗”,学习上又常有“歪理”,父子间为了学习问题,“战争”不断。父讲父的大道理,儿有儿的“口头禅”,最后,父亲不得不动用“父威”,但也没有使儿子“心服口软”。看来,孩子的“口头禅”还真有点琢磨头。  孩子们的“口头禅”往往反映了他们在某一阶段上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尽管学习任务已成为孩子们活
期刊
在日本工作的叔叔答应送给小男孩一条来自日本的鱼作为生日礼物,小男孩告诉了全班同学,于是大家便一起热切地期待着。小男孩甚至备好了鱼缸。  礼物来了,却是一条鱼形灯笼。小男孩收起灯笼,一连几天沉默地望着鱼缸,最后告诉大家,他收到了一条透明的鱼。他把鱼缸抱到学校,同学们看啊看啊,终于发出了一声声欢呼:“看到了,它的嘴巴在一张一合……”“它的眼睛是圆圆的……”“看它的鳞多亮!”……  老师让孩子们画出这条
期刊
上海高中生四成从不做家务    上海有关部门最近选取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六成的学生起床后不自己叠被子,五成不倒垃圾、不扫地,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九成不洗菜做饭。更让人惊讶的是,有3%的高中生什么家务也不做,连整理书包都要家长代劳。  出人意料的是,82%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做家务,36%的人甚至认为做家务是一种乐趣。那么,为什么实际做得很少呢?调查中有近40%的高中
期刊
不叫妈妈    1994年11月4日(12个月27天)  小通通现在开始喜欢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了。他对吸铁石很感兴趣,前两天就拿着一块吸铁石到处试,如果发现什么东西能被吸住,就很兴奋。  今天他在学步车里玩,我用脚踩住学步车,他就四下里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车子不能移动,后来他发现了我的脚,就踢我的脚要我让开。我让开后不久,他的学步车又被门槛挡住了,他来回试了几次,发现了原因,就把学步车拎起来,跨了过
期刊
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容易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不识字怎么阅读呀  也许看过小昀的故事,您对早期阅读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了。  小昀1岁半的时候,已经很爱看书,而且看得很好了。她是怎么开始阅读的呢  她不到1岁时,大部分醒着的时间都被大人抱着,大人不时跟她谈话,她慢慢听出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思。  抱着她的人有时一只手抱她,另一只手翻书,心不在焉地应付她,她也不甘寂寞地伸手摸书,甚至学
期刊
重温旧情    一个新生儿的母亲常感到自己好像也成了婴儿——脆弱、极端情绪化、害怕、无法清晰思考、心情苦恼并易受伤害。这可能是因为她重新体验了自己降生的时刻。如果她能得到温柔和关爱,便会重新获得力量和自信。丈夫和其他关心她的人可以温和地鼓励她理清自己的选择,这将给她极大的帮助。这些人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她免受太多的打扰和选择。在饮食、清洁保暖和带孩子方面帮她一把,也十分有用。但做这些事要出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