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其实质是让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强调“教学做合一”。近年来,生成活动成了幼儿园的热点话题。幼儿生成活动是从幼儿角度出发的、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需求的、适合幼儿天性的、幼儿力所能及的、幼儿自主参与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比较强烈,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喜爱发现。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渗透于幼儿生成活动中进行探究,可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在饭后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地上有很多落叶,都不禁捡了起来。“哇,这片银杏叶太美了吧!”涵涵说。“是啊,地上有好多银杏叶呀!还有各种颜色的!”宸宸说。孩子们兴奋极了。“你捡的树叶好大啊!在哪里捡的啊?”“就是在森林小屋里面哦,那边有好多好多的落叶呢!很漂亮的!”“我这片还是渐变色的呢!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还有点紫呢……好美呀!我要把它带回美工区!”孩子们在热烈地讨论着。有些孩子还抓了一大把树叶洒向天空,沐浴在阳光和落叶中,他们欢呼雀跃,就像一只只自由的鸟儿,开心极了。
秋天到了,幼儿园的地上到处都是落叶,孩子们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能发现最普通的东西和最美的瞬间,在树叶落下时,享受着沐浴落叶的感觉。因此,教师结合实际开展了这次关于落叶的活动,挖掘大自然的教育素材,让孩子们在和树叶的互动中亲身体验、实践探究。在捡落叶这个普通的活动中,孩子们发展了观察力,提升了审美力,培养了多元的科学思维,这就是生活课程最好的体现。
(一)创造操作机会,让幼儿亲自动手
教师纸上谈兵似的教,幼儿一味地学,会导致生成活动流于形式,缺少操作性。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挖掘生活课程中的趣味。
回到教室,孩子们把自己捡到的树叶都放在了一起。“我们把它放在美工区吧!”怡怡说。“不行不行,这样太乱啦!我们把树叶整理一下吧,我去拿几个小框!”馨馨说道。“好呀!有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绿色的,那我们按照颜色来分类吧。”怡怡说。一凡嘟起了小嘴:“我觉得我们捡到的树叶是银杏叶、梧桐叶、香樟叶……我们明明可以按照树叶的种类分类嘛!”“这个方法好像也不错!”怡怡表示赞同。于是孩子们找到了我,他们问我:“周老师,到底哪种分类方式更合适呢?”我回答说:“如果你们投放在美工区,那么是不是按照颜色或者形状更合适一些呢?但如果投放在其他区域呢?”一凡说:“如果放在科学区,就按照我说的树叶种类来分类吧!”孩子们都纷纷表示赞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在发现落叶、捡落叶后,孩子们回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树叶,按照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这是幼儿自发的活动,也是生活中的教育。幼儿通过操作游戏进入了树叶的世界,自主探究、发现、思索,并学习分类。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感知,通过看、摸、闻丰富幼儿的认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让幼儿能更加完整、准确地感知事物,从而学会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获得新的生活经验。
美工区的树叶越来越多,孩子们每次玩区域游戏时都会使用树叶进行游戏。佳佳刚选好树叶就急了起来:“老师我的树叶粘不上,树叶碎了,怎么回事啊?”冰冰说道:“你这个树叶已经枯萎了,时间长了树叶就会变得脆脆的,不能用了,快去扔掉吧!”佳佳说:“那好吧,我去选一片软软的树叶……”“老师,你看你看,我用银杏叶做了漂亮的蝴蝶,好看吗?我还要给蝴蝶装饰上好看的花纹。”旁边的馨馨也不甘示弱地说。最后,一只只色彩丰富的落叶蝴蝶在纸上舞动着,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和其他孩子分享。“我做的是树叶贴画!我贴了一只漂亮的蝴蝶,你看,我用了好几种叶子呢!”“我先贴了银杏树叶,然后再添画的,因为这个银杏树叶本来就很像蝴蝶的翅膀了!”她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着自己的艺术作品……
用树叶添画的活动形式充满了乐趣,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兴趣,让每个幼儿都想积极尝试。在选材时,孩子们会发现一些枯萎的树叶不适宜用来创作,在相互交流和分享中,孩子们的经验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同形状、颜色、种类的树叶激发了幼儿大胆想象美妙的情境,如可以给蝴蝶添画美丽的花纹,让作品看起来更加丰富、饱满。
(二)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幼儿“做”中探究的能力
“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为什么到了秋天树叶就变成了黄色呢?”涵涵问道。“不是啊,有的树叶还是绿色的啊,你看我们教室外面的那棵树,一直都是绿色的吧?”……关于树叶的颜色,孩子们争论了起来。“树叶里肯定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吧!不然为什么树叶都是绿色的呢?周老师你说对不对?”张牧弋问我。孩子们的好奇心似乎完全被激发了,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查找了资料:树叶里有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它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一类重要的绿色色素,它能利用水、空气及阳光来制造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实际上不光树叶中含有叶绿素,许多未成熟的水果表皮里也有叶绿素,因此看上去和叶子一样是绿色的。“哦,原来这种神奇的物质是叶绿素啊!”孩子们恍然大悟。
在探究树叶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进行了树叶分类、树叶贴画等活动,他们还对树叶的秘密“为什么树叶有各种颜色”进行了探究实验,从单纯的“做”提升到了科学探究,他们想方设法地查找、实验关于树叶的更多知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教师要深刻感受到当前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被幼儿所注意时,幼儿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幼儿的探究式活動也就悄然生发。这样的探究过程开发了幼儿的智慧潜能,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提高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你快去捡几块石头!”“捡石头干什么啊?”“当然是用来取火啊,我们的烧烤需要!”张牧弋和一个孩子激烈地讨论着。我走近一看,他们在地上放了很多枯树叶,用树枝把一些树叶串了起来。“你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烧烤啊!”张牧弋回答。那个去找石头的男孩很快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两块小石头开始互相敲打起来,对着我说:“哈哈,我们马上就能吃烧烤了,老师,你要不要来一串?”我笑了笑。过一会儿,张牧弋急匆匆地跑过来找我:“周老师,我们需要你的帮忙!”我问他:“怎么了?”张牧弋说:“我们的石头好像打不着火,可是我看电视里人家都是这么取火的啊!”我笑着对他说:“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可以敲打取火哦,我们一会儿去教室里寻找一下答案吧!”“那好吧……”张牧弋有点失望地走开了。
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他们选取了落叶、树枝、石头等自然物,玩起了角色游戲,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充当旁观者以及参与者的角色,没有给予过多的干预。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引导和支持幼儿的自发活动,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做到“教学做合一”。
“妈妈,今天我来帮你择青菜吧!”周末在家的凡凡和妈妈说。“你今天怎么这么乖,主动帮妈妈择青菜?”“因为我想吃青菜,哈哈。”妈妈感到很诧异,问凡凡:“你平时都不爱吃青菜,今天怎么主动要求吃青菜了?”凡凡说:“因为昨天我们一起调查了除了树叶,还有什么叶子,它们有什么用途?青菜也是叶子呀,多吃青菜对身体好,所以我要多吃青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孩子们的讨论下,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探究除了树上的叶子,哪里还有叶子?这些叶子的作用是什么?并鼓励孩子用图画或符号的方式记录下来。凡凡在和妈妈进行的亲子调查中,丰富了对蔬菜叶子的认知,并渐渐爱上了吃蔬菜,这也是生活课程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孩子们探究的追随者和倾听者,通过观察用文字和照片进行真实记录,形成可视化的活动环境。教师还要及时为幼儿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问题、做法和经验等。在整个微项目过程中,教师要追随幼儿、观察幼儿、支持和回应幼儿,和幼儿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自然生活活动的经验。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为他们创设无限的可能,让孩子们从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伴随幼儿一生的成长。“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能让幼儿的生成活动更具意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一、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课程
在饭后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地上有很多落叶,都不禁捡了起来。“哇,这片银杏叶太美了吧!”涵涵说。“是啊,地上有好多银杏叶呀!还有各种颜色的!”宸宸说。孩子们兴奋极了。“你捡的树叶好大啊!在哪里捡的啊?”“就是在森林小屋里面哦,那边有好多好多的落叶呢!很漂亮的!”“我这片还是渐变色的呢!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还有点紫呢……好美呀!我要把它带回美工区!”孩子们在热烈地讨论着。有些孩子还抓了一大把树叶洒向天空,沐浴在阳光和落叶中,他们欢呼雀跃,就像一只只自由的鸟儿,开心极了。
秋天到了,幼儿园的地上到处都是落叶,孩子们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能发现最普通的东西和最美的瞬间,在树叶落下时,享受着沐浴落叶的感觉。因此,教师结合实际开展了这次关于落叶的活动,挖掘大自然的教育素材,让孩子们在和树叶的互动中亲身体验、实践探究。在捡落叶这个普通的活动中,孩子们发展了观察力,提升了审美力,培养了多元的科学思维,这就是生活课程最好的体现。
二、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做”的能力
(一)创造操作机会,让幼儿亲自动手
教师纸上谈兵似的教,幼儿一味地学,会导致生成活动流于形式,缺少操作性。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挖掘生活课程中的趣味。
回到教室,孩子们把自己捡到的树叶都放在了一起。“我们把它放在美工区吧!”怡怡说。“不行不行,这样太乱啦!我们把树叶整理一下吧,我去拿几个小框!”馨馨说道。“好呀!有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绿色的,那我们按照颜色来分类吧。”怡怡说。一凡嘟起了小嘴:“我觉得我们捡到的树叶是银杏叶、梧桐叶、香樟叶……我们明明可以按照树叶的种类分类嘛!”“这个方法好像也不错!”怡怡表示赞同。于是孩子们找到了我,他们问我:“周老师,到底哪种分类方式更合适呢?”我回答说:“如果你们投放在美工区,那么是不是按照颜色或者形状更合适一些呢?但如果投放在其他区域呢?”一凡说:“如果放在科学区,就按照我说的树叶种类来分类吧!”孩子们都纷纷表示赞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在发现落叶、捡落叶后,孩子们回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树叶,按照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这是幼儿自发的活动,也是生活中的教育。幼儿通过操作游戏进入了树叶的世界,自主探究、发现、思索,并学习分类。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感知,通过看、摸、闻丰富幼儿的认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让幼儿能更加完整、准确地感知事物,从而学会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获得新的生活经验。
美工区的树叶越来越多,孩子们每次玩区域游戏时都会使用树叶进行游戏。佳佳刚选好树叶就急了起来:“老师我的树叶粘不上,树叶碎了,怎么回事啊?”冰冰说道:“你这个树叶已经枯萎了,时间长了树叶就会变得脆脆的,不能用了,快去扔掉吧!”佳佳说:“那好吧,我去选一片软软的树叶……”“老师,你看你看,我用银杏叶做了漂亮的蝴蝶,好看吗?我还要给蝴蝶装饰上好看的花纹。”旁边的馨馨也不甘示弱地说。最后,一只只色彩丰富的落叶蝴蝶在纸上舞动着,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和其他孩子分享。“我做的是树叶贴画!我贴了一只漂亮的蝴蝶,你看,我用了好几种叶子呢!”“我先贴了银杏树叶,然后再添画的,因为这个银杏树叶本来就很像蝴蝶的翅膀了!”她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着自己的艺术作品……
用树叶添画的活动形式充满了乐趣,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兴趣,让每个幼儿都想积极尝试。在选材时,孩子们会发现一些枯萎的树叶不适宜用来创作,在相互交流和分享中,孩子们的经验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同形状、颜色、种类的树叶激发了幼儿大胆想象美妙的情境,如可以给蝴蝶添画美丽的花纹,让作品看起来更加丰富、饱满。
(二)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幼儿“做”中探究的能力
“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为什么到了秋天树叶就变成了黄色呢?”涵涵问道。“不是啊,有的树叶还是绿色的啊,你看我们教室外面的那棵树,一直都是绿色的吧?”……关于树叶的颜色,孩子们争论了起来。“树叶里肯定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吧!不然为什么树叶都是绿色的呢?周老师你说对不对?”张牧弋问我。孩子们的好奇心似乎完全被激发了,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查找了资料:树叶里有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它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一类重要的绿色色素,它能利用水、空气及阳光来制造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实际上不光树叶中含有叶绿素,许多未成熟的水果表皮里也有叶绿素,因此看上去和叶子一样是绿色的。“哦,原来这种神奇的物质是叶绿素啊!”孩子们恍然大悟。
在探究树叶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进行了树叶分类、树叶贴画等活动,他们还对树叶的秘密“为什么树叶有各种颜色”进行了探究实验,从单纯的“做”提升到了科学探究,他们想方设法地查找、实验关于树叶的更多知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教师要深刻感受到当前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被幼儿所注意时,幼儿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幼儿的探究式活動也就悄然生发。这样的探究过程开发了幼儿的智慧潜能,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提高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转变教师的角色,做到“教学做合一”
“你快去捡几块石头!”“捡石头干什么啊?”“当然是用来取火啊,我们的烧烤需要!”张牧弋和一个孩子激烈地讨论着。我走近一看,他们在地上放了很多枯树叶,用树枝把一些树叶串了起来。“你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烧烤啊!”张牧弋回答。那个去找石头的男孩很快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两块小石头开始互相敲打起来,对着我说:“哈哈,我们马上就能吃烧烤了,老师,你要不要来一串?”我笑了笑。过一会儿,张牧弋急匆匆地跑过来找我:“周老师,我们需要你的帮忙!”我问他:“怎么了?”张牧弋说:“我们的石头好像打不着火,可是我看电视里人家都是这么取火的啊!”我笑着对他说:“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可以敲打取火哦,我们一会儿去教室里寻找一下答案吧!”“那好吧……”张牧弋有点失望地走开了。
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他们选取了落叶、树枝、石头等自然物,玩起了角色游戲,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充当旁观者以及参与者的角色,没有给予过多的干预。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引导和支持幼儿的自发活动,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做到“教学做合一”。
四、加强家园合作,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妈妈,今天我来帮你择青菜吧!”周末在家的凡凡和妈妈说。“你今天怎么这么乖,主动帮妈妈择青菜?”“因为我想吃青菜,哈哈。”妈妈感到很诧异,问凡凡:“你平时都不爱吃青菜,今天怎么主动要求吃青菜了?”凡凡说:“因为昨天我们一起调查了除了树叶,还有什么叶子,它们有什么用途?青菜也是叶子呀,多吃青菜对身体好,所以我要多吃青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孩子们的讨论下,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探究除了树上的叶子,哪里还有叶子?这些叶子的作用是什么?并鼓励孩子用图画或符号的方式记录下来。凡凡在和妈妈进行的亲子调查中,丰富了对蔬菜叶子的认知,并渐渐爱上了吃蔬菜,这也是生活课程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孩子们探究的追随者和倾听者,通过观察用文字和照片进行真实记录,形成可视化的活动环境。教师还要及时为幼儿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问题、做法和经验等。在整个微项目过程中,教师要追随幼儿、观察幼儿、支持和回应幼儿,和幼儿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自然生活活动的经验。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为他们创设无限的可能,让孩子们从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伴随幼儿一生的成长。“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能让幼儿的生成活动更具意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