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创新能力教育探析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地许多高校关注的焦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点话题。文章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评价体系、高校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对中国高校创新能力教育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读者对此有全面的了解。
其他文献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解决农民贷款融资难的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核查成本过高,导致道德风险日益突出,成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健康发展的瓶颈。文章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了衣户和信用社之间的博弈矩阵,分析了因农户谎报项目收益及恶意赖账的违约行为形成的事后道德风险的析出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适当控制好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加大对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控制好农户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比例,加强对违约行为的核查力度可有效抑制农户事后道德风险,并从强化农户信用意识、构建信用担保机制、加强信用社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农业生产风险转移机
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进入了一个被称为“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时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并各自掌握部分政权。这种情况最终被该年11月(俄历10月)爆发的十月革命所打破、十月革命事件从发生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之久,但史学界对其性质和原因研究的争议还远未达成共识。对“十月革命”的定义从“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全方位伟大革命”到“一场文明的浩劫”,显现出了两极化评价特点。何以一场早已过去的革命事件会有如此反差巨大的评价呢?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吗?鉴于此,笔者重新解读相关史料,解析工人罢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在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交织的大背景下,福利依赖问题在美国引发了普遍关注并在福利改革的讨论中占据了核心位置。这一时期出现的福利依赖问题并非之前福利扩张导致的现实结果与社会事实,而是被建构出来以实现福利的保守主义观点的工具。美国福利讨论的参与者绝大多数回避对福利依赖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强调福利依赖的主观层面而忽视客观层面,把福利依赖的负面后果等同于福利依赖本身,把所有福利领取者看成行为有问题的“依赖阶级”,通过上述四点策略,福利依赖被成功地建构为急需应对的社会问题。建构福利依赖问题
《劝学篇》是张之洞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其中,他既批判了顽固派固守传统而盲目排外的做法,又否定了维新派的激进措施,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然而,这一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张之洞对西学的认识过程而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定型于戊戌变法之际的《劝学篇》一书。因此,文章以张之洞的思想变化为主,探讨张之洞的“治国理政”思想。
楚竹书《曹沫之阵》有“大官之师”一词,与将军、嬖大夫、公孙公子比次论列。论者多据《札记·祭法》、韦昭《国语解》立说,以为大官之师即依礼得立一庙、身份阶层为士的“官师”,由此形成对竹简文义及曹沫军事思想的错误判断。实际上,大官之师一词与古籍旧典中用来泛称一官之长、通常等同于大夫的“官师”义出一辙。而官师问题,本涉及学术史上的诸多公案,或因义解.或因文本,或因字诂,有必要就其原委得失做一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官、大官与大夫阶层之关系以及官、爵、禄三者在考察标准上的是非异同,将有助于对相关简文及其隐含
《五经算术》是唐初所编注《算经十书》之一,以往少受数学史家和经学史家关注。文章是对《五经算术》文本制造及阐释之研究的第一部分,分析了这部书成书时期的知识谱系。探讨了经学及与之相关的北朝大族的文化追求、政治理想等话语,以及与其共存的佛教、历算、音律等话语在《五经算术》一书中的分布状况。认为尽管经学话语在《五经算术》场域中占据优势,由于中古时期经学尚无一种完备的算学研究传统,它无法消除《五经算术》编纂目的上的歧异性。
文学创作是作者的意图投注过程.作者的意图是复杂的综合体,具有清晰与模糊、确定与不确定、有意识与无意识等特点,读者无法完全追索、还原作者的意图。作者的意图投注与读者的文本解读并不是对等的“意图交流”,二者有时甚至是矛盾性存在。作者的意图有限,但文本的意义空间丰富多元,我们不能以是否符合作者意图作为判定文本阐释的标准,否则会窄化文本的意义空间.捍卫意图、强化意图在阐释文本时的在场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遏制”“强制阐释”的发生,但要适度.如果偏颇则可能限制、规囿文本意义空间的有效拓展.
布鲁姆从爱欲的角度绎释了卢梭《爱弥儿》这一作品。在他看来,卢梭预见布尔乔亚因只关心自我保存而无法实现人之联合是平等原则在两性问题上的蔓延带来的严重后果。卢梭认为,两性的结合是人之联合的典范和基础,为此,他重返柏拉图,恢复了爱欲这一古老的主题。与柏拉图消灭性别差异不同.卢梭尊重两性差异,他从性升华为爱、从欲望升华为责任的可能性出发,以两性之爱、母子之情和男性的保护欲为根基,通过组成家庭的方式实现两性的真正结合,从而加强政治秩序中的人之联合。可以说.卢梭挖掘了爱欲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为解决布尔乔亚社会中人之联合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命题。人们对教育不平等的关注,源于社会学意义的分配正义。个人成就的取得是基于家庭背景等出身因素还是基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是判断分配正义的基本标准。高考制度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精英招募体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应就“因学生能力分化”所导致的机会差异和“因结构条件不同”而产生的机会不平等加以明确区分。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发现,能力与出身是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双重因素。高校和专业的选择与不同社会阶层的认知结构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学术标准的变化,多数国家趋
在“文学终结论”甚嚣尘上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阶段,文学语言想象在文学家的笔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文学终极价值的追求以及文学语言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表现形式同样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因其对经典童话、民间故事等的改写而被称为“神话教母”。文章以卡特“童话重述系统工程”的巅峰之作《染血之室》为例,阐释其改写的意图和意义,从而揭示其文学的终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