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S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管理观察报告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生生互动是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因素,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为初步探寻小学数学课堂师生、生生交流的现状。笔者选取合肥市S小学五年级两名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了两次课堂观察。通过分析观察结果并得出:有效的课堂管理需以关注学生个体为前提。最后,笔者就如何关注每位学生提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师生关系、生生互动、课堂管理、关注个体
  一:课堂观察记录及浅析
  管理:取出学习工具和资料等。无关活动:闲聊、捣乱等。 动手实践:做练习。课程名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班级:五(三)班。观察时间:2020年6月16日
  说明:利用画“√”的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应答次数(下同)。
  在表一中,笔者的观察对象在课堂上一直很投入。该生听课过程几乎没有无关动作。个人觉得,能让学生投入的课堂,一定是他喜欢的课。不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任课教师是班主任。在上课期间,学生的行为多为听,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积极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该班学生总数为49人,发言人次15次,发言人比例30.6%,发言人数9人,授课时长40分钟。从观察记录中可得出,该班数学教师发言辐射面较窄,学生参与度尚欠缺,结合教师课堂行走路线,该教师能够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流,但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均,如对第1组某位同学过于关注,提问了3次,而对其它同学关注较少。
  课程名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观察班级:五(5)班。观察时间:2020年6月29日。其它内容同表一。
  在表二中,笔者的观察对象在上课时投入度低于上一次课。该生在此过程中有3次小动作。学生谈论无关课堂内容的声音渐高,但教师并无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
  该班学生总数为47人,发言人次26次,发言人比例55%,发言人数20人,授课时间40分钟。从观察记录中可得出,该班教师发言辐射面较上一位教师的课堂有所提高,学生发言参与度略高。该教师能够与更多学生交流,但对少部分学生关注度不够。比如第3组发言机会较少,且范围集中在小组中间。
  二、启示:班级授课制下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对两次课的观察,笔者认识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每位学生。在夸美纽斯所提出的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起来较有难度。学生存在学习水平、认知水平和参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差异。
  研究发现,同一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水平差异很大。关于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方面,从学生参考的行为方式来看,可分为敏捷型、慎思型、接受型。其中,对前两者而言,难以区分孰优孰劣。
  基于此,笔者从以下4点提出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下关注每一位学生: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这些氛围的目的是为师生互动培育宽松的心理环境,这对师生、生生互动起到良好的心理预期作用,也使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安全感。在这里,民主体现在教师让每位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等创造机会。平等是指教师能公平、公正地处理好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宜。和谐表现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融洽。
  2.与每一个学生对话
  课堂上的问与答:为适应不同学生自我展现的需要,教师采用区别提问的方法让接受型或敏捷型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则较多地请慎思型学生回答;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平等地与组员交流并给予指导;课后的个别交谈:可以是聊天或谈心式的情感交流;文本式对话: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用书面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赞扬、鼓励及希望。
  3.分层递进练习
  数学课的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在每堂课上,设计三种层次的练习题供学生选择。A级模仿性练习,要求全班学生都必须掌握。B级发展性练习,为数学中等及以上水平学生设计的题型。C级深化题,为数学能力较高学生设计的题。在学生练习中,教师应用较多时间关注学习有困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指导,促其获得成就感。
  结语
  以上是根据两次数学课堂观察所得出的初步报告。由于受观察区域、观察时间及观察者本身等主客观因素制约,本报告仍存在一定的研究不足。笔者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将对学生进行分层抽样并对样本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为广大新手数学教师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1,1.
  [2]杨孝如,课堂是什么,江苏教育研究,[J],2012,21.
  作者简介:葛丹丹(2000.09—) 女, 安徽合肥人, 大学专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 九江 332005)
其他文献
摘要:维修电工中级工课程属于电工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其学习效果会对学生的专业中级工考试有着直接的联系,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需要提高对其的重视度。再加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变,因此做好课程的改革,使学生在学习维修电工中级工课程的时候,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也可以形成较高的技能水平,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进行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教
期刊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花粉育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实验室此前的研究发现,对Osj10gBTF3编码序列的抑制会导致植株显著微型化和花粉典型败育。为深入研究其导致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主要以该蛋白及与其互作的两个蛋白OsPPR676和OsHSP82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OsPPR676特性及表型分析;2)OsPPR676参与调控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3)OsHSP82的特征及其表型;4)Osj10gBTF3和OsHSP82共同伴侣OsPPR6
以大米为主食的人群通常镉摄入量略有超标,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明确水稻不同基因型对重金属镉(Cd)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理,对镉的生态毒理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农业重金属污染的有效策略。假设,锌的添加通过在根水平上与镉竞争,减少了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积累。本研究表明,耐镉水稻基因型通过独特的镉积累模式、锌(Zn)对镉毒性的抵消等分子生理机制获得耐镉性。
  本论文在不同镉浓度Cd10(10μM)和Cd15(15μM)、锌浓度Zn25(25μM)和Zn50(50μM)以及锌镉混合的处理下进行水培实
摘要:《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作为2020年极具话题度的音乐综艺节目,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加多元、更具先锋性的摇滚乐形象,更是为小众音乐找到了通往大众的窗口。本文将从节目的底层逻辑、叙事特色及叙事节奏三个角度来探讨该节目是如何用综艺的方式为乐队音乐扩大声场,又是如何平衡音乐与真人秀间的冲突矛盾,以期对同类型综艺节目叙事提供创新思路。  一、《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底层逻辑分析  跳脱出传统音乐综艺频繁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需要将生活元素引入到整个教学中,从而逐步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元素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需要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整个数学教学当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
期刊
摘要:价值观教育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广大中学生的参与,所以,要加强对于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教育。该文主
期刊
案例简介  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职普融通实践活动探索中,山东省平阴县职业中专选取中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这个突破口,利用本校多年来创建的特色德育优势,经过九个月的活动探索,将职业学校的社会责任教育嵌入到中学的职业启蒙教育中,将责任伦理应用在初三学生的德育实践中。在理念、内容方面建立协同机制,在方法、途径方面找到契合点,在学习和运用方面互相嵌入。一方面为责任教育找到可行的落脚点,另一方面又为职业启蒙教育
期刊
摘要:颜文字时代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颜文字艺术特征,然后重点探究颜文字语用价值。旨在为相关人员在颜文字研究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在颜文字运用方面给与实践指导,一定程度上丰富颜文字内涵,为交流、沟通提供便利。  关键词:颜文字;艺术特征;语用价值  前言:  近年来,颜文字传播方式多样化,从文字形态、表达内容等方面可以看出,随着构建语境的多样变化,颜文字语用价值相应提高,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心理需求。基于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不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当前出现了很多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互动式教学能够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元对话,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充满挑战,是新课改所追求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探讨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
期刊
为揭示有机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以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成分的模式底物为基础,在35℃恒温条件下,首先探明组分单一发酵特性及混合发酵的相互作用关系,然后采用常规生产废弃物原料(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果蔬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混合发酵以验证有机组分交互作用的存在;继而研究有机组分与C/N之间的交互作用,缩小原料配比;最后采用最优C/N进行原料混合发酵试验,揭示耦合作用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模式底物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产气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碳水化合物单一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