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出行是指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而环境价值观可能是绿色出行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探究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共享单车为绿色出行方式示例,使用环境价值观量表、大学生环境态度量表以及自编的共享单车使用情况问卷对南京市1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环境态度在两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2)53%的大学生比较重视绿色出行并看好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但认为共享单车需改善的问题仍较多。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对绿色出行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为相关部门制定促进大学生绿色出行行为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价值观;绿色出行;环境态度;共享单车
分类号B849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7.11.008
1引言
绿色出行,通常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包括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合作乘车、环保驾车,以及步行、骑自行车等,其核心在于降低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丁宁, 2009)。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绿色出行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在2016年,以摩拜、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的绿色出行方式逐渐流行。相较于需要在使用前后寻找固定的停车桩的公共自行车,互联网共享单车的使用方法十分简便:在手机上下载其客户端,交付押金,只要附近有相应可使用的单车就能开锁使用,达到目的地后将单车手动锁上后,APP上便会显示即时提示信息,提示结单。这种无需太多消费而又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在南京,仅是OFO、摩拜、町町这三家共享单车投放量就已各自达到1万辆以上。因而从新兴性及普适性的角度考虑,本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来研究大学生的绿色出行行为。
目前有关绿色出行的研究大多是从外部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如Cervero(2004)在对美国城市交通政策演变的研究中发现绿色交通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推广提高了绿色出行率,特别是公共交通出行率;张清,陶小马和杨鹏(2013)的研究发现,公交票价优惠、缩短居民公交出行时间等“公交优先”的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措施能促使居民选择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的出行方式;还有学者对在政府参与下出行者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对公交车的激励效应以及私家车的管制效应对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肖海燕, 王先甲, 2010)。
从绿色出行的内部影响因素角度出发,环境价值观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环境价值观(environmental values)是指个人对环境及相关问题所感觉到的价值(McMillan, Wright, & Beazley, 2004)。Dunlap, Liere, Merting和Jones(2000)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看法出发,提出环境价值观的5个维度,分别是自然平衡的脆弱性、增长极限的现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例外主义和生态环境危机态度。环境价值观对居民的环境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个体环境行为的内在动因,因此从环境价值观角度入手对进一步理解分析绿色出行行为有重要作用。其次,以往对绿色出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环境价值观的概念也是由西方学者首次提出,而考虑到中西方价值观上的差异,研究中国情境下大学生环境价值观对绿色出行的作用機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环境价值观会影响环境态度的形成。环境态度(environmental attitudes)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相对持久且比较有组织的一种倾向,有研究者提出生态价值观对个体生态中心环境态度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Thompson & Barton, 1994),Stern和Dietz(1994)提出每个人都具有三种不同的价值目标,分别指向自己、他人、生物。对这三种目标的重视程度反映了个体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利己取向(egoistic)、利他取向(altruistic)、生态取向(biospheric)。而这三种价值观会导致三种不同的环境态度:利己环境态度、利他环境态度、生态环境态度。这也说明了环境价值观会影响环境态度的形成。而另一方面,态度必然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有研究结果表明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具有间接性,态度等变量在两者间具有中介或调节作用(Kahlel, 198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环境态度在环境价值观和绿色出行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研究环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绿色出行的影响,并验证环境态度作为中介变量的假设以及探究其中介作用的实现机制;进一步结合社会热点深入挖掘大学生对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真实看法,将其进行综合分析,对共享单车的发展及绿色出行行为的推进提出参考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假设如下:(1)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环境态度是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的中介变量。
2方法
21被试
对南京市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1200份问卷,收回113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938份,问卷有效率为829%。其中男生408人,占435%;女生530人,占566%。平均年龄为215岁(SD=2)。
22研究工具
221环境价值观量表修订版
NEP量表(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ScaleRevised,简称NEP)是由Dunlap 和Van Liere(1978)提出的。该量表在环境价值观的测量中被广泛使用,之后Dunlap等人(2000)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共有15个项目,由自然平衡的脆弱性、增长极限的现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例外主义和生态环境危机态度这5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的题项数都为3。自然平衡的脆弱性是指个人对生态平衡的看法,增长极限的现实指个人对人口增长限度的看法,人类中心主义即指对人是价值判断主体的观点的看法,人类例外主义即指对人类自我优越感的看法,生态环境危机态度是个人对环境危机的看法。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从1为“非常不同意”到5为“非常同意”进行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222大学生环境态度量表
采用刘瑞利(2010)编制的大学生环境态度量表。该量表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进行测试,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环境态度的适宜工具。量表共有21个项目,由自我中心、他人中心、生物中心这3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题项数都为7。采用Likert五点计分,从1为“非常不同意”到5为“非常同意”进行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对环境越关心。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223绿色出行情况的自编开放式调查问卷
问卷共有10个项目,对大学生绿色交通工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如对共享单车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使用原因、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希望改善的方面、对前景的看法等问题。数据分析主要使用共享单车使用基本情况部分,如“你每周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得分从1“0次”到5“5次以上”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使用越频繁。问卷中“共享单车使用基本情况”该部分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9。
3结果
3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量表皆为自陈量表,因此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把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和绿色出行等变量全都放入一个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检验未旋转的因素分析结果。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9个,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227%,小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可以判定,本研究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根据数据推出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可信的。
32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的关系
将环境价值观量表得分与绿色出行问卷中“共享单车使用频率”题项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性水平(r=014,p<001)。环境价值观各维度与绿色出行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32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
为探究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出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这三个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信度分析。如表3所示,环境价值观与环境态度(r=068,p<001)、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r=014,p<001)、环境态度与绿色出行(r=020,p<001)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这三者两两间呈正相关。这为检验环境态度的中介效应提供了可能。
根据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刘红云, 骆方, 张玉, 张丹慧, 201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做出中介模型与各路径标准化回归系数图(见图1):首先,以绿色出行行为(方程中用Y代表)为因变量,环境价值观(方程中用X代表)为自变量做有序Logistic回归,得到回归方程1:Y=cX+e1;之后,以环境态度(方程中用M代表)作为因变量,环境价值观作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2:M=aX+e2;最后以绿色出行行为为因变量,环境态度和环境价值观为自变量,做有序Logistic回归,得到回归方程3:Y=c′X+bM+e3;再将得到的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模型各路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见图1,结果显示,当环境态度进入回归方程后,环境价值观对绿色出行行为的回归系数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β=009,p<005),说明环境态度起到的是部分中介作用。之后再使用Sobel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中介效应达到了边缘显著(p=006),其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7%。
33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
(1)在使用过共享单车的被试中,有722%的学生会每周都使用共享单车;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使用共享单车出行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
(2)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62%的人看好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认为其将得到广泛运用;36%的人持中立态度;只有2%的人持不看好的态度,觉得共享单车难以推广。
(3)在问及“使用共享单车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多选)时,不能够及时找到车辆是最常见的问题,其次是没有后座或者车筐,最不常见的问题是车身太重不方便使用(见表4)。
(4)在共享单车需要完善的方面(多选),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85%的人认为需要合理分布共享单车数量;595%的人认为需要及时维修;503%的人認为需要增加车筐或后座;497%的人则认为需要增大投放量和存取便捷度;494%的人认为应尽快出台相关规范管理措施;45%的人认为政府应引导,消除无序发展。
4讨论
41环境价值观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其环境态度和绿色出行,即环境价值观能有效预测绿色出行。
这也与前人研究的观点切合,如Stern(2000)提出的价值-信念-规范模型(ValueBeliefNorm Theory,VBN,见图2),其中提到价值观、信念和亲环境个人规范这三个变量可通过因果关系连接起来。在这个关系中,从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开始,到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信念,再到个体对价值对象的负面后果造成威胁的信念和责任归属,激发个体采取正确行动的环境责任感,最终指向行为,每个变量都可以直接影响下一个变量或直接影响更后面的变量。这意味着环境价值观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的环境行为。
简而言之,如果树立环境价值观,会在较大程度上驱动绿色出行。
42环境态度的中介变量作用
本研究表明,环境态度作为价值观和行为的中介变量,也会影响绿色出行。因为价值观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较为稳定,改变困难。而态度可以通过强化、模仿或个体经验积累等方式习得,较价值观而言更易改变。若无法直接或快速进入“环境价值观—绿色出行”这一路径,可以尝试先从“环境态度—绿色出行”这一捷径出发,以期通过行为升华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带动价值观的提升,从而深层次推进绿色出行的实行。 而Saunders, Brook和Eugene Myers(2006)在呼吁理解和促进价值观、态度与可持续性行为之间的联系时,提到行为改变的一些障碍,其中包括态度的方向。更进一步看,环境态度起到的中介变量作用主要来源于生物中心、他人中心、自我中心这三个基本维度(Stern & Dietz, 1994)。环境价值观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态度倾向:如保护环境的目的是为了让生物有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即生物中心维度;又或者出发点是他人的生存,站在他人角度保护环境,即他人中心維度;还可能是为了自身利益,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是否需要保护环境,即自我中心维度。若能分辨个人的态度倾向,也许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提高大学生绿色出行等环保行为的主动性与发生率。
43对促进大学生绿色出行的建议
431环境价值观的作用
(1)环境价值培养
尽管价值观较难改变,但是由于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可塑性强,依旧有培养发展的空间。在普及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时,应注重多维传播,即运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确保传播是一个持续动态、反复进行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传播,媒体可以运用校刊、校园广播、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上可以采用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栏宣传、绿色出行知识竞赛等。
(2)基于环境价值观提出行为改变建议
根据对环境价值观的调查分析,可将出行者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自我中心出行者,他人中心出行者,生物中心出行者(王蕴琦, 2014)。自我中心的出行者持有自我主义的价值观且出行行为更多是受到个人出行习惯的影响,而很少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促进自我中心者的绿色出行行为,应从改变其自身价值观,克服其固有的出行习惯入手。他人中心的出行者一般具备较为良好的价值观和环境态度,但在绿色出行时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人中心出行者的出行行为的改变要着重于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从而激励他们绿色出行。生物中心出行者在生活中会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而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并且他们的绿色出行行为较难被他人所影响,对绿色出行持积极态度。
432环境态度作为中介引导
依据大学生的环境态度特点,可以对大学校园内的宣传方式等做适当调整。比如,根据《环境态度、引导用语与绿色出行意向的研究》(陈凯, 邓婷, 2017),可以给环境态度高的受众(如大学生群体)展示更多强势的环保引导用语,他们更容易感知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绿色出行措施实施的迫切性,这种敏感性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引导信息的遵循意向。而给环境态度低的受众展示的则多是非强势的引导用语,因为强势的引导用语有一定要求性的含义,容易让他们反感。
44对共享单车今后发展的建议
在对南京市大学生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对共享单车公司发展的建议:
(1)大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较高,但有些高校内单车过于零散,可在校园中设置驻点。由于多数同学通常会在休闲出行和上下课的时候选择使用共享单车,校园内的单车安置点可选在校园各个出口以及各个教学楼出口位置,方便学生借还和统一管理。
(2)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62%的人看好,36%的人持中立态度,只有2%的人不看好。鉴于大学生们的欢迎程度,共享单车公司可积极地与更多高校合作,在校园内投放单车。但同时小部分同学提出单车使用时间长久后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也需注意车辆的检修维护等后期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等危害。
(3)对于使用单车时遇到的问题,453%的人选择了没有后座或者车筐。可以增加车筐便于携带物品。但是针对后座,也有小部分同学指出,若增加后座,可能会有后座载人的现象,容易发生危险情况,所以后座问题仍有待考量。
(4)还有很多细节体现了大学生们对共享单车的关注与期望。比如,有些品牌单车的座椅不能调整,坐垫不够舒适,认为可以设置专门放置手机的空间(以便查看导航),建议今后发放的车辆可以进行改良。对于盗窃单车的现象,同学提出可以与用户信用进行捆绑。
对政府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规范和法律条文,加大惩罚力度,即使是大学生也可能有不良行为,在法律条规约束下才能使单车更好地发挥作用。
(2)南京的自行车道建设不齐全,自行车道断断续续,骑单车比较危险,希望能有所改进。
5结论
(1)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2)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不仅影响绿色出行,还通过环境态度间接影响绿色出行,即环境态度在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3)多数大学生看好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但认为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对共享单车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并针对如何促进绿色出行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陈凯, 邓婷 (2017). 环境态度、引导用语与绿色出行意向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3), 191-196.
丁宁 (2009). 基于绿色出行方式的电动车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
刘红云, 骆方, 张玉, 张丹慧 (2013). 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学报, 45(12), 1431-1442.
刘瑞利 (2010). 大学生环境态度问卷编制及特点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
王蕴琦 (2014). 城市居民绿色同行人群特征及行为转变对策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
肖海燕, 王先甲 (2010). 政府参与模式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管理工程学报, 24(2), 115-118.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2013).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客运交通低碳化研究.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3(6), 21-28. Cervero, R. (2004).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Vol. 102).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Dunlap, R. E. , & Van Liere, K. D. (1978). 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9(1), 10-19.
Dunlap, R. E. , Liere, K. D. V., Merting, A. G., & Jones, R. E. (2000). New trends in measuring environmenta attitudes: Measuring endorsement of the new esological paradingm: A revised nep scal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56(3), 425-442.
Dubson, R. (2000).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4(9), 10-19.
McMillan, E. E. , Wright, T. , & Beazley, K. (2004). Impact of a universitylevel environmental studies class on students valu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5(3), 19-27.
Kahle, L. R. (1980). Stimulus condition selfselection by males in the interaction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skill–chance situ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1), 50-56.
St John, F. A. , EdwardsJones, G. , & Jones, J. P. (2011). Conservation and human behaviour: lessons from social psychology. Wildlife Research, 37(8), 658-667.
Stern, P. C., & Dietz. T. (1994). The valu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0(3), 65-84.
Stern, P. C. (2000). New environmental theories: 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6(3), 407-424.
Saunders, C. D. , Brook, A. T. , & Eugene Myers, O. (2006). Using psychology to save biodiversity and human wellbeing. Conservation Biology, 20(3), 702-705.
Thompson, S. C. G. , & Barton, M. A. (1994). Ecocentric and anthropocentric attitudes toward th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4(2), 149-157.
AbstractGreen commuting which refers to the transportation with the least impact on environment, may result from environmental valu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green commut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 the study, taking 120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anjing as subjects, was conducted using shared cycling as the green way, and using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scalerevis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 scal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shared bikes usage as measuring instru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green commuting,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were functioned as mediator variables. (2)53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payed attention to green commuting and were optimistic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bikes. But there were still many problems of shared bikes to be improved. This study further expanded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commuting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hat formulat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green commuting.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values; green commuting;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shared bikes
关键词环境价值观;绿色出行;环境态度;共享单车
分类号B849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7.11.008
1引言
绿色出行,通常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包括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合作乘车、环保驾车,以及步行、骑自行车等,其核心在于降低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丁宁, 2009)。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绿色出行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在2016年,以摩拜、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的绿色出行方式逐渐流行。相较于需要在使用前后寻找固定的停车桩的公共自行车,互联网共享单车的使用方法十分简便:在手机上下载其客户端,交付押金,只要附近有相应可使用的单车就能开锁使用,达到目的地后将单车手动锁上后,APP上便会显示即时提示信息,提示结单。这种无需太多消费而又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在南京,仅是OFO、摩拜、町町这三家共享单车投放量就已各自达到1万辆以上。因而从新兴性及普适性的角度考虑,本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来研究大学生的绿色出行行为。
目前有关绿色出行的研究大多是从外部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如Cervero(2004)在对美国城市交通政策演变的研究中发现绿色交通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推广提高了绿色出行率,特别是公共交通出行率;张清,陶小马和杨鹏(2013)的研究发现,公交票价优惠、缩短居民公交出行时间等“公交优先”的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措施能促使居民选择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的出行方式;还有学者对在政府参与下出行者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对公交车的激励效应以及私家车的管制效应对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肖海燕, 王先甲, 2010)。
从绿色出行的内部影响因素角度出发,环境价值观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环境价值观(environmental values)是指个人对环境及相关问题所感觉到的价值(McMillan, Wright, & Beazley, 2004)。Dunlap, Liere, Merting和Jones(2000)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看法出发,提出环境价值观的5个维度,分别是自然平衡的脆弱性、增长极限的现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例外主义和生态环境危机态度。环境价值观对居民的环境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个体环境行为的内在动因,因此从环境价值观角度入手对进一步理解分析绿色出行行为有重要作用。其次,以往对绿色出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环境价值观的概念也是由西方学者首次提出,而考虑到中西方价值观上的差异,研究中国情境下大学生环境价值观对绿色出行的作用機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环境价值观会影响环境态度的形成。环境态度(environmental attitudes)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相对持久且比较有组织的一种倾向,有研究者提出生态价值观对个体生态中心环境态度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Thompson & Barton, 1994),Stern和Dietz(1994)提出每个人都具有三种不同的价值目标,分别指向自己、他人、生物。对这三种目标的重视程度反映了个体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利己取向(egoistic)、利他取向(altruistic)、生态取向(biospheric)。而这三种价值观会导致三种不同的环境态度:利己环境态度、利他环境态度、生态环境态度。这也说明了环境价值观会影响环境态度的形成。而另一方面,态度必然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有研究结果表明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具有间接性,态度等变量在两者间具有中介或调节作用(Kahlel, 198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环境态度在环境价值观和绿色出行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研究环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绿色出行的影响,并验证环境态度作为中介变量的假设以及探究其中介作用的实现机制;进一步结合社会热点深入挖掘大学生对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真实看法,将其进行综合分析,对共享单车的发展及绿色出行行为的推进提出参考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假设如下:(1)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环境态度是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的中介变量。
2方法
21被试
对南京市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1200份问卷,收回113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938份,问卷有效率为829%。其中男生408人,占435%;女生530人,占566%。平均年龄为215岁(SD=2)。
22研究工具
221环境价值观量表修订版
NEP量表(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ScaleRevised,简称NEP)是由Dunlap 和Van Liere(1978)提出的。该量表在环境价值观的测量中被广泛使用,之后Dunlap等人(2000)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共有15个项目,由自然平衡的脆弱性、增长极限的现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例外主义和生态环境危机态度这5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的题项数都为3。自然平衡的脆弱性是指个人对生态平衡的看法,增长极限的现实指个人对人口增长限度的看法,人类中心主义即指对人是价值判断主体的观点的看法,人类例外主义即指对人类自我优越感的看法,生态环境危机态度是个人对环境危机的看法。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从1为“非常不同意”到5为“非常同意”进行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222大学生环境态度量表
采用刘瑞利(2010)编制的大学生环境态度量表。该量表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进行测试,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环境态度的适宜工具。量表共有21个项目,由自我中心、他人中心、生物中心这3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题项数都为7。采用Likert五点计分,从1为“非常不同意”到5为“非常同意”进行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对环境越关心。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223绿色出行情况的自编开放式调查问卷
问卷共有10个项目,对大学生绿色交通工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如对共享单车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使用原因、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希望改善的方面、对前景的看法等问题。数据分析主要使用共享单车使用基本情况部分,如“你每周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得分从1“0次”到5“5次以上”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使用越频繁。问卷中“共享单车使用基本情况”该部分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9。
3结果
3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量表皆为自陈量表,因此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把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和绿色出行等变量全都放入一个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检验未旋转的因素分析结果。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9个,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227%,小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可以判定,本研究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根据数据推出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可信的。
32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的关系
将环境价值观量表得分与绿色出行问卷中“共享单车使用频率”题项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性水平(r=014,p<001)。环境价值观各维度与绿色出行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32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
为探究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出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这三个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信度分析。如表3所示,环境价值观与环境态度(r=068,p<001)、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r=014,p<001)、环境态度与绿色出行(r=020,p<001)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这三者两两间呈正相关。这为检验环境态度的中介效应提供了可能。
根据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刘红云, 骆方, 张玉, 张丹慧, 201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做出中介模型与各路径标准化回归系数图(见图1):首先,以绿色出行行为(方程中用Y代表)为因变量,环境价值观(方程中用X代表)为自变量做有序Logistic回归,得到回归方程1:Y=cX+e1;之后,以环境态度(方程中用M代表)作为因变量,环境价值观作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2:M=aX+e2;最后以绿色出行行为为因变量,环境态度和环境价值观为自变量,做有序Logistic回归,得到回归方程3:Y=c′X+bM+e3;再将得到的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模型各路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见图1,结果显示,当环境态度进入回归方程后,环境价值观对绿色出行行为的回归系数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β=009,p<005),说明环境态度起到的是部分中介作用。之后再使用Sobel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中介效应达到了边缘显著(p=006),其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7%。
33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
(1)在使用过共享单车的被试中,有722%的学生会每周都使用共享单车;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使用共享单车出行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
(2)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62%的人看好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认为其将得到广泛运用;36%的人持中立态度;只有2%的人持不看好的态度,觉得共享单车难以推广。
(3)在问及“使用共享单车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多选)时,不能够及时找到车辆是最常见的问题,其次是没有后座或者车筐,最不常见的问题是车身太重不方便使用(见表4)。
(4)在共享单车需要完善的方面(多选),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85%的人认为需要合理分布共享单车数量;595%的人认为需要及时维修;503%的人認为需要增加车筐或后座;497%的人则认为需要增大投放量和存取便捷度;494%的人认为应尽快出台相关规范管理措施;45%的人认为政府应引导,消除无序发展。
4讨论
41环境价值观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其环境态度和绿色出行,即环境价值观能有效预测绿色出行。
这也与前人研究的观点切合,如Stern(2000)提出的价值-信念-规范模型(ValueBeliefNorm Theory,VBN,见图2),其中提到价值观、信念和亲环境个人规范这三个变量可通过因果关系连接起来。在这个关系中,从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开始,到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信念,再到个体对价值对象的负面后果造成威胁的信念和责任归属,激发个体采取正确行动的环境责任感,最终指向行为,每个变量都可以直接影响下一个变量或直接影响更后面的变量。这意味着环境价值观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的环境行为。
简而言之,如果树立环境价值观,会在较大程度上驱动绿色出行。
42环境态度的中介变量作用
本研究表明,环境态度作为价值观和行为的中介变量,也会影响绿色出行。因为价值观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较为稳定,改变困难。而态度可以通过强化、模仿或个体经验积累等方式习得,较价值观而言更易改变。若无法直接或快速进入“环境价值观—绿色出行”这一路径,可以尝试先从“环境态度—绿色出行”这一捷径出发,以期通过行为升华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带动价值观的提升,从而深层次推进绿色出行的实行。 而Saunders, Brook和Eugene Myers(2006)在呼吁理解和促进价值观、态度与可持续性行为之间的联系时,提到行为改变的一些障碍,其中包括态度的方向。更进一步看,环境态度起到的中介变量作用主要来源于生物中心、他人中心、自我中心这三个基本维度(Stern & Dietz, 1994)。环境价值观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态度倾向:如保护环境的目的是为了让生物有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即生物中心维度;又或者出发点是他人的生存,站在他人角度保护环境,即他人中心維度;还可能是为了自身利益,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是否需要保护环境,即自我中心维度。若能分辨个人的态度倾向,也许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提高大学生绿色出行等环保行为的主动性与发生率。
43对促进大学生绿色出行的建议
431环境价值观的作用
(1)环境价值培养
尽管价值观较难改变,但是由于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可塑性强,依旧有培养发展的空间。在普及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时,应注重多维传播,即运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确保传播是一个持续动态、反复进行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传播,媒体可以运用校刊、校园广播、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上可以采用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栏宣传、绿色出行知识竞赛等。
(2)基于环境价值观提出行为改变建议
根据对环境价值观的调查分析,可将出行者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自我中心出行者,他人中心出行者,生物中心出行者(王蕴琦, 2014)。自我中心的出行者持有自我主义的价值观且出行行为更多是受到个人出行习惯的影响,而很少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促进自我中心者的绿色出行行为,应从改变其自身价值观,克服其固有的出行习惯入手。他人中心的出行者一般具备较为良好的价值观和环境态度,但在绿色出行时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人中心出行者的出行行为的改变要着重于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从而激励他们绿色出行。生物中心出行者在生活中会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而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并且他们的绿色出行行为较难被他人所影响,对绿色出行持积极态度。
432环境态度作为中介引导
依据大学生的环境态度特点,可以对大学校园内的宣传方式等做适当调整。比如,根据《环境态度、引导用语与绿色出行意向的研究》(陈凯, 邓婷, 2017),可以给环境态度高的受众(如大学生群体)展示更多强势的环保引导用语,他们更容易感知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绿色出行措施实施的迫切性,这种敏感性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引导信息的遵循意向。而给环境态度低的受众展示的则多是非强势的引导用语,因为强势的引导用语有一定要求性的含义,容易让他们反感。
44对共享单车今后发展的建议
在对南京市大学生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对共享单车公司发展的建议:
(1)大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较高,但有些高校内单车过于零散,可在校园中设置驻点。由于多数同学通常会在休闲出行和上下课的时候选择使用共享单车,校园内的单车安置点可选在校园各个出口以及各个教学楼出口位置,方便学生借还和统一管理。
(2)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62%的人看好,36%的人持中立态度,只有2%的人不看好。鉴于大学生们的欢迎程度,共享单车公司可积极地与更多高校合作,在校园内投放单车。但同时小部分同学提出单车使用时间长久后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也需注意车辆的检修维护等后期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等危害。
(3)对于使用单车时遇到的问题,453%的人选择了没有后座或者车筐。可以增加车筐便于携带物品。但是针对后座,也有小部分同学指出,若增加后座,可能会有后座载人的现象,容易发生危险情况,所以后座问题仍有待考量。
(4)还有很多细节体现了大学生们对共享单车的关注与期望。比如,有些品牌单车的座椅不能调整,坐垫不够舒适,认为可以设置专门放置手机的空间(以便查看导航),建议今后发放的车辆可以进行改良。对于盗窃单车的现象,同学提出可以与用户信用进行捆绑。
对政府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规范和法律条文,加大惩罚力度,即使是大学生也可能有不良行为,在法律条规约束下才能使单车更好地发挥作用。
(2)南京的自行车道建设不齐全,自行车道断断续续,骑单车比较危险,希望能有所改进。
5结论
(1)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2)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不仅影响绿色出行,还通过环境态度间接影响绿色出行,即环境态度在环境价值观与绿色出行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3)多数大学生看好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但认为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对共享单车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并针对如何促进绿色出行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陈凯, 邓婷 (2017). 环境态度、引导用语与绿色出行意向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3), 191-196.
丁宁 (2009). 基于绿色出行方式的电动车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
刘红云, 骆方, 张玉, 张丹慧 (2013). 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学报, 45(12), 1431-1442.
刘瑞利 (2010). 大学生环境态度问卷编制及特点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
王蕴琦 (2014). 城市居民绿色同行人群特征及行为转变对策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
肖海燕, 王先甲 (2010). 政府参与模式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管理工程学报, 24(2), 115-118.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2013).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客运交通低碳化研究.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3(6), 21-28. Cervero, R. (2004).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Vol. 102).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Dunlap, R. E. , & Van Liere, K. D. (1978). 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9(1), 10-19.
Dunlap, R. E. , Liere, K. D. V., Merting, A. G., & Jones, R. E. (2000). New trends in measuring environmenta attitudes: Measuring endorsement of the new esological paradingm: A revised nep scal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56(3), 425-442.
Dubson, R. (2000).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4(9), 10-19.
McMillan, E. E. , Wright, T. , & Beazley, K. (2004). Impact of a universitylevel environmental studies class on students valu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5(3), 19-27.
Kahle, L. R. (1980). Stimulus condition selfselection by males in the interaction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skill–chance situ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1), 50-56.
St John, F. A. , EdwardsJones, G. , & Jones, J. P. (2011). Conservation and human behaviour: lessons from social psychology. Wildlife Research, 37(8), 658-667.
Stern, P. C., & Dietz. T. (1994). The valu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0(3), 65-84.
Stern, P. C. (2000). New environmental theories: 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6(3), 407-424.
Saunders, C. D. , Brook, A. T. , & Eugene Myers, O. (2006). Using psychology to save biodiversity and human wellbeing. Conservation Biology, 20(3), 702-705.
Thompson, S. C. G. , & Barton, M. A. (1994). Ecocentric and anthropocentric attitudes toward th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4(2), 149-157.
AbstractGreen commuting which refers to the transportation with the least impact on environment, may result from environmental valu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green commut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 the study, taking 120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anjing as subjects, was conducted using shared cycling as the green way, and using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scalerevis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 scal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shared bikes usage as measuring instru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green commuting,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were functioned as mediator variables. (2)53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payed attention to green commuting and were optimistic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bikes. But there were still many problems of shared bikes to be improved. This study further expanded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commuting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hat formulat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green commuting.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values; green commuting;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shared b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