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例患者均为女性,皮损位于左侧小阴唇,表现为蓝黑色丘疹,反射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提示:真皮乳头较多胞体胖大、长树突的高折光细胞,组织病理为真皮内致密分布的梭形或树突状细胞,胞浆内含大量棕黑色色素颗粒.诊断:普通型蓝痣.
【机 构】
: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重庆400011;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重庆400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例患者均为女性,皮损位于左侧小阴唇,表现为蓝黑色丘疹,反射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提示:真皮乳头较多胞体胖大、长树突的高折光细胞,组织病理为真皮内致密分布的梭形或树突状细胞,胞浆内含大量棕黑色色素颗粒.诊断:普通型蓝痣.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分析新疆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K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转归,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经典型卡波西肉瘤(classic KS,CKS)和HIV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associated KS,AIDS-KS)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 共收治64例KS患者,其中CKS患者49例,AIDS-KS患者15例.CKS诊断平均年龄为(63.39±11.
目的 研究晕痣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皮肤镜特征.方法 晕痣和/或白癜风患者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对晕痣患者进行伍德灯和皮肤镜检查,随访3~6个月.结果 318例白癜风患者完成问卷,11.01%伴发晕痣.47例晕痣(91处晕痣)患者完成了调查问卷和临床体检,74.47%的晕痣患者伴发白癜风,25.53%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晕痣好发于躯干,多为单发.晕痣中心痣在皮肤镜下以均质模式和小球模式为主,痣周白斑多呈无结构的色素减退斑.消退期晕痣的痣周白斑常可见血管结构,且在伍德灯下痣周白斑面积大于肉眼所见面积.手术切除、外用
目的 初步探讨滇三七联合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体内外作用效果.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滇三七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的体外抑菌活性.建立耐药白念珠菌感染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小鼠模型,通过阴道灌洗给药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全身状况、体重变化、外阴炎症评分及阴道灌洗液菌落数统计,PASM染色观察阴道组织病理学变化,从而评价滇三七联合氟康唑的体内抗菌 作用.结果 两药联合在体外对5株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均具有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体内结果显示,联合组可改善VVC小鼠的一般状况,阴道局部炎症评分显著降低
目的 观察精准脉冲光(D PL)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LPND)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4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及45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DPL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每4周1次,3次为1疗程,根据红斑评定量表(CEA)、研究者整体评价法(IGA)、患者自身评定法(PSA),评价各亚型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次治疗后,两种亚型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IGA评分和PSA
患儿女,2岁8个月,左躯干、双下肢硬化性褐色斑1年余,毳毛轻度增多.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胶原增生,胶原束间黏蛋白沉积.诊断:皮肤僵硬综合征.本病尚无特效治疗,应尽早康复锻炼.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0-2019年HIV/AIDS新报告病例中晚发现者的生存状况并探究导致晚发现的可能风险因素.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晚发现病例的生存分析结合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地区间的生存时间;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究导致甘肃省HIV/AIDS晚发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9年甘肃省新报告7365例HIV/AIDS,其中晚发现病例有2327例,晚发现率为31.60%.2010-2019年甘肃省贫困地区和非贫
中国的肥胖流行已处于前所未有之危险境地.据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人数在近30年来达到1990年的近3倍,平均增长率居全球第18位,并预计在未来10年仍面临快速增长.
患者女,63岁,反复头面部、双上肢红斑、斑块伴疼痛2年,再发加重10 d.皮肤科情况:双侧眼周、颧部见暗红色水肿性斑片、斑块,双上肢、前臂见多发红斑、斑块,部分红斑、斑块基础上见黑色结痂,轻度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局部浅层水肿,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核尘.诊断:Sweet综合征.患者应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出现双侧股骨头坏死,对口服环孢素治疗反应欠佳,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1次/周,皮下注射治疗,治疗2周患者皮损明显改善,4周后皮损完全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Lindsay甲是系统性疾病引起的一种甲改变,特征性改变是指甲近端呈白色,甲半月变得不明显,而指甲远端呈红棕色;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能与克罗恩病、白塞病、肝硬化等疾病相关;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已发表的文献中,没有看到白色条带的宽度与肾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年龄、性别、蛋白尿或其他临床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可能与局部甲床下毛细血管功能及管腔内红细胞的流动等因素相关,比较重要的有红细胞膜的变形性和血管内皮黏附特性等.甲颜色的改变需要与其他可引起甲变白的多种疾病进行鉴别,特别是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