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题”“跑题”说拜拜

来源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on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写作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写了两三页却“离题”了;绞尽脑汁细细描写却“跑题”了……写作时,为何会出现“离题”“跑题”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围绕文章主题写”。所以,在写作时,同学们需先想好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根据文章主题选择准确合适的材料,安排材料的详略,这样才会让你的文章和“离题”“跑题”说拜拜。
  【点石成金】
  围绕文章主题,选择准确的材料
  怎样的材料才是准确的呢?我们先去看小李同学选材的例子:
  小李同学的妈妈是一位歌迷,于是小李就打算以“我的妈妈是歌迷”为中心写作。中心想好了,小李开始选材。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呢?小李将平时对妈妈的观察归纳成了六个事例:
  事例一:为了看演唱会,妈妈一大早坐高铁去上海。
  事例二:妈妈常给我和妹妹讲故事。
  事例三:妈妈做家务时会哼着流行歌曲。
  事例四:妈妈每天都会健身,有时在健身房,有时在家里。
  事例五:妈妈常常用手机看唱歌视频。
  事例六:每当电视上播放唱歌的节目妈妈就占着电视。
  大家帮小李看看,小李选的这六件事例合适吗?很多同学有话说了,事例二不合适,因为事例二表现的是妈妈对孩子的关心。事例四也不合适,因为事例四表现的是妈妈爱健身。这两个材料表现不出“妈妈是歌迷”的文章主题,就是不准确的,我们就应该大胆地把它们舍去。
  现在我们知道了,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就是准确的,不能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就是不准确的,无论这样的材料多有趣、多吸引读者也不能选择。
  围绕文章主题,选择丰富的材料
  选择了正确材料就可以开始写作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继续去帮助小李选材。小李听了同学们的建议,将不能表现文章主题的事例二、四去掉,选择了妈妈去看演唱会、看唱歌视频、看唱歌节目三个事例。
  大家认为,小李的选材有问题吗?问题又出在哪儿呢?
  我们发现,小李选的都是关于妈妈看唱歌表演的材料,这些材料单一,不能全方位地表现妈妈是歌迷。围绕文章主题,不仅要选择正确的材料,还需多角度选材。
  作家梁容若在《夏天里的成长》中为了表现文章主题“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的生长、人的生长多方面多角度选材,观察细腻,中心突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围绕文章主题,选择详写材料
  围绕文章主题,同学们选择了准确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详略安排也是需要在写作前进行思考的。
  作家铁凝在文章《盼》中为了表现“盼”的主题,选择了盼望下雨、盼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三件事。这三件事中,作者选择了盼望下雨的事例详写,因为这件事例最能表现自己“盼”的心情。
  所以,在安排材料的详略时,需要把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详写,其余事例略写。
  详写时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详细描写来表现文章主题。铁凝为了表现“我”对于穿上雨衣的“盼望”作了这样的描写: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下了几个雨点。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下了两三个雨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楼门。
  下雨了,“我”的动作为何如此,“伸手试”“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这一系列反常的动作,表现的恰恰是“我”终于盼来雨后激动的心情。
  望着望着我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看起来很不合常理的想法,更能看出“我”对于盼着穿上雨衣的急切心情。
  小学生写文章时总是会忽略构思的环节,其实构思的环节很重要。在构思时,同学们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文章主题是什么?围绕文章主题要选择怎样的材料?这些材料哪个详写,哪个略写?整篇文章都是在围绕中心展开,这样的文章怎会“离题”,怎会“跑题”?
  【实战演练】
  戏迷就是她
  ◎文/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六年级  席若非
  我的外婆是个大戏迷!她每天离不开的不是她的女儿——我妈妈,不是她的外孙——我,而是戏。对,你没听错,就是戏!
  天刚蒙蒙亮,一些断断续续的杂乱声音就透过卧室门传了进来。我悄悄推开门——我的外婆,那位名副其实的戏迷正坐在小椅子上,戴着老花镜,拿着遥控器,不断调电视频道。不用猜,戏迷外婆铁定在找戏曲频道。
  “抢”电视是外婆的长项。外婆每次调出来的都是关于戏曲的节目,要么是唱戏的,要么是谈论戏曲的,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外婆走到电视前面,我们便主动调到戏曲节目。每每这时,外婆总会咧着嘴,乐不可支:“乖,乖!”
  然而,看戏曲远远满足不了戏迷外婆,边看边唱边跳是外婆看戏时的常态。
  “贵妃醉酒”音乐起。一看外婆,呀!感觉来了,表情到位了,戏曲唱起来了!外婆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仿佛此时的她就站在大舞台上。“海岛冰轮初轉腾……”外婆的声调婉转悠扬,眼神顾盼流连。不仅自己沉醉其中,我们也被感染了,竟也不自觉地拍手叫好。就连不爱听戏的我也被外婆的表演打动,赞不绝口!
  忙碌了一天,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吃饭。外婆坐定,大家齐齐看向外婆,因为外婆的讲座——“赵专家戏曲讲坛”开始了!外婆的戏曲知识可真丰富,从京剧到黄梅戏,从梅兰芳到新凤霞……没有她不知道的。我呢,在与戏迷外婆的朝夕相处中,已经成了这讲坛最认真的听众!
  哈哈,这样的戏迷外婆我真是越来越喜欢了!
  点评
  文章围绕“我的外婆是戏迷”展开全文。为了表现这一文章主题,席同学选择了外婆一早看戏、抢遥控器、唱戏、开讲坛几件事情写。选择准确,角度多元。   快乐的女汉子
  ◎文/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六年级  殷陈语瑞
  我是個女孩子,但家里人都喊我“女汉子”。因为小时候我最喜欢玩的不是洋娃娃,而是在爷爷的菜园里玩泥巴、捉小虫、摘果子、拔蔬菜……
  春天,正是播种的时候,年幼无知的我看着刚扒松的土,总想去踩几脚,每次踩土玩的时候都觉得很开心,这个时候爸爸就总是说:“看看,看看,你哪里像个女孩子?”即便这样,我也总是偷偷踩上几脚,心里才算舒服。当我看着爷爷将芝麻大小的菜种撒进土里,也总想试试。于是,趁着爷爷不注意,我“偷”了一些,埋进了我的小花盆里。我的小花盆里样样都有,几根葱、几瓣蒜、一把小生菜、两棵小青菜……这些菜娃娃们在我的花盆中开起了圆桌会议。
  夏天,爷爷的园子变成了我和昆虫们的乐园。我用大玻璃罐来装虫子,还在罐子里放了一些泥土,种了一些草。这个季节我最喜欢了,到处跑着抓虫子,总能在泥里挖条蚯蚓,在菜叶上抓只蜗牛,在角落拨拉蜘蛛……所以,一到夏天,我总被蚊子叮好多包。手脏了,不管;头发乱了,不管;脸上都是包,不管……哈哈,我就是这样一个快乐的女汉子!
  秋天,是摘果子蔬菜的好季节。梨呀、玉米呀、茄子呀、丝瓜呀……样样都有。我总是跟在爷爷后面,手里拿个篮子,到园子里摘水果蔬菜。不一会儿工夫,篮子里都装满了。我觉得最惬意的就是躺在那个大大的水泥桌上,水泥桌边就是一棵长满了梨子的梨树,饿了摘一个,渴了咬一口,那梨肉脆汁多,我特别喜欢吃。
  冬天,我喜欢在菜园子里的小屋“猫冬”,睡觉、看电视、吃零食,太无趣时就拿着奶奶的针线,学着奶奶的样子在手帕上缝珠子,但常常扎到手,我想这个活好像真的不适合我这个女汉子!偶尔,我还会去“光顾”一下爷爷的菜园,因为那里还有白白胖胖的大萝卜可以让我肆无忌惮地拔。
  如今,爷爷的菜园已经消失了,但我这“女汉子”的称谓和它给我带来的快乐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点评
  这篇习作紧紧围绕“快乐的女汉子”这一主题展开。习作以爷爷的小菜园为背景,春天,“我”踩土玩;夏天,“我”抓虫子,挖蚯蚓;秋天,“我”躺在水泥桌上“放肆”;冬天,“我”用尽蛮力去拔萝卜。无论是在菜园子里的哪个季节,小作者都是围绕“快乐的女汉子”去选材、组材。本文语言细腻,描写有画面感。读完文章,一个“快乐的女汉子”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头脑
  中了!
其他文献
我在书的世界中遨游着,一阵睡意席卷而来。我把书一扔,双手叠在一起放在脑后,把头倚在上面闭目养神起来。刚刚闭上眼睛,一阵刺耳的声音冲击着我的耳膜,刚刚的睡意瞬间烟消云散,看来奶奶的唱片机又出现问题了。果然,奶奶走进屋,想让我教她用手机听音乐。  “首先,我们打开这个写有‘K’字的软件,这个软件的名字叫酷狗音乐。”我认真地说道。奶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頭,可还没等我说下一句,她就提出了疑问:“软件?软件是
期刊
“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能在网上发这样的东西?”路路刚走进学校办公室,班主任杨老师就向他投来生气的目光。  路路愣愣地看著杨老师,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你自己看!”杨老师哼了一声,把她的手机递到路路面前。  路路一看,手机上显示着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只戴眼镜的怪兽站在讲台上给一大群战战兢兢的学生讲课。路路想起来了,这是他昨晚在QQ空间里发的一条“说说”的配图。这张恶搞图片是他在网上看到的,他觉得挺
期刊
这个湿冷的冬季,天空灰蒙蒙的,令人惶恐的新型冠狀病毒如同一张黑色的网,笼罩了中华大地。但是有一群群人,他们不怕险情,不畏牺牲,奋斗在疫情第一线,他们是人民的保护神,他们伟大的精神将印刻在史册中!  新型冠状病毒四处游走,嘴角扯着一团冷笑,仿佛在嘲笑我们:瞧瞧你们人类,有这么多空隙给我们钻,看你们能拿我们怎么办?  这无情的嘲笑不能阻挡一群群人战斗的步伐。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
期刊
我的爸爸是个工程师,  他盖了许多高楼大厦。  爸爸还喜欢讲故事,  讲的都是变幻莫测的神话。  他讲飞上天空的超人飞侠,  脚踩风火轮的神勇哪吒,  讲得最多的是八仙过海,  嘿,个个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在幼儿园时我还听得很入迷,  长大了我渐渐觉得神话很假,  那些本事人间其实谁都没有,  我敢断定神话就是假话。  前些天爸爸匆忙离开了家,  他和工友们来到武汉火神山下。  妈妈说爸爸去建大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快乐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那就是读书的快乐。  小时候,我是家中最喜欢读书的孩子,我这里提到的读书不是在学校学习课本知识,而是指读课外书。  小时候的我,每每看到一本书就会拿起来翻看一遍。我记得家里当时有一本掉了封面的《聊斋志异》,每次做完作业,我就会捧着它坐在院子里那棵枣树下,才上二年级的我识字不多,一个下午磕磕绊绊地读不了几页,但是那本書里的内容直到现在都印在我的脑子里,当我
期刊
真是不巧,我和家人去森林公园游玩时,正好下着初冬的微雨,这也好,就让我们一起体会雨中之美!  走进公园,道路两旁隐约能听见小河流水的淙淙声和昆虫的叫声。  丝丝凉雨打湿了衣衫,雨中的我们走向常去的小草坡。撑一把小雨伞,铺一张防潮垫,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坐在坡上,虽然已铺了防潮垫,但那雨丝似乎还是透过薄薄的垫子,穿过衣裳,直沁肺腑。恍惚间,乌云已经渐渐变白,阳光穿过乌云的阻碍,轻轻地洒在草坡上,虽然还是
期刊
超级迷糊虫  “你看看你,这么简单的数学题你都能做错?16加16加16等于多少?”“等于48呀。”“那你为什么写46?”  唉!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考试的时候自己为什么这么粗心?平时作业我会做,知识点我知道,老师提问我也会,可是一到考试,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全对,简单的计算题却扣了冤枉分……所以,尽管平时学习能力强,可……无奈啊!  倔强小气鬼  “我不給,就不给,这是我的……”面对比我小的侄子,不管他
期刊
3  关婶还是去问那大爷了,不但去问了那大爷,回来之后,还用手机跟关小胜的爸爸关叔通了电话。  关婶在电话这边说:“快瞧瞧你儿子吧,在家要上房揭瓦了!小胜也没打个招呼,就把那老孩儿家的那匹马牵回来了,我过去一问,还真是那老叔赊给小胜的,你说这事闹的,那老叔咋越活越像个小孩子了啊!”  关叔在电话那边笑着说:“这事儿不奇怪,我没估计错的话,他家那匹马肯定有什么毛病了,对不对?”  关婶真想把电话摔了
期刊
第二章 割草喂马  1  “小胜,小胜,快去看看吧,那老孩儿家的小红马快要死了!”麻雀一惊一乍地跑来了,朝关小胜喊着。跟着麻雀跑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小球子,意思是说这孩子个头长得慢,像个小皮球。  关小胜正趴在炕上写暑假作业。夏天太热,关小胜家的窗户敞开着,麻雀的喊声太大,还是趴在窗口猛然喊的,吓了关小胜一跳,碳素笔在暑假作业上划出长长一条黑线。关小胜很生气:“瞅你,就不能小声点儿啊?刚才
期刊
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无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总是写得笼统、空泛,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应该是对细节的关注不够造成的。  你一定听过“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或者还曾读过这个故事:一家大公司招聘员工,很多人慕名前往面试。大家对扔在接待室门外的一把扫帚熟视无睹,只有一个年轻人弯腰扶起并放好它,最终,这个年轻人脱颖而出被考官录取。  这就是所谓的“细微之处见精神”吧,因为弯腰扶起扫帚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