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麦田杂草发生越来越严重,杂草品种日趋复杂化,由以前的以阔叶杂草为主,逐渐演变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共同为害的局面,所以及时、科学地防治麦田杂草是小麦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基于此,对当前冬小麦杂草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田间杂草对冬小麦的影响,探讨了防控方式,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杂草;精准防控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7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51.221 文献标志码: B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对于社会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田间杂草对小麦种植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提升小麦种植效果,农民应该加强对于冬小麦种植过程的防控技术,利用化学防控、农业防控等技术,减少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杂草的问题,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
1 冬小麦种植现状
当前我国小麦种植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占世界谷物作物产量以及消费总量的30%左右,同时占有全球谷物作为贸易总量的 45%左右。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与玉米的第三大作物,总种植面积达到2 400万hm2,约占我国总粮食农业生产面积的1/4。自1960年至今,我国小麦产量呈现三段式波动增长,单位面积内小麦的产量不断提升,种植模式呈现集中化发展,山东省、河南省与河北省是我国小麦种植的重要产地,其种植面积能达到全国的45%。基于此,我国小麦种植规模化、高产、高效益等特点成为当前冬小麦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但是,当前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其生长情况。目前我国小麦田间杂草的种类较多,有200余种,对小麦种植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受到杂草危害的面积达到小麦整体种植面积的80%,对小麦的整体种植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损失的小麦数量约为整体产量的10%左右。其中对小麦影响较大的杂草包括猪秧秧、田旋花等。为解决杂草危害问题,农民会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但是过度使用除草剂可能会造成小麦抗药性提升,影响小麦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针对以上情况,农业部门提出了田间杂草精准防控技术,为小麦产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田间杂草的不良影响
田间杂草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杂草生长会与小麦争夺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肥料、水分、阳光等,导致小麦营养不良、生长缓慢,使小麦产量减少,影响小麦的品质。调查表明,当前部分麦田中杂草的比例能占总种植面积的4%左右,严重的能达到15%左右,其中禾本科杂草对小麦的影响较大。当前消除杂草可以采用药剂防治,但是对于禾本科杂草的防治药剂价格高、除草效果差,同时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影响小麦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另外,杂草对小麦的影响范围较大,杂草的生长与繁殖较快,对小麦危害较大。
3 田间杂草的精准防控
3.1 农业防控
农业防控指通过对小麦生长环境的调整,来提升小麦抗草害能力,创造不利于杂草生长的条件,从而达到减少田间杂草对于小麦危害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在播种之前选择质量好、品质高的小麦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去除草籽、病粒等。二是要建立种子繁殖供养体系,相关部门需要确立小麦种植的品种,并根据不同种子的实际供应量确定种植繁育面积,使得繁育技术规格达到相应的种植标准,并严格控制种子的质量,实现种子的有效供应。三是实行轮作倒茬技术。不同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草害的威胁,草害在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其生长条件与该农作物相同或相似。采用轮作倒茬技术能起到改变种植外部生态环境的作用,使得杂草的危害得以减轻[1]。例如在种植冬小麦之前,农民通常会采用禾本科植物进行种植,但是如果将其换成大豆或花生,就会起到明显的防治小麦草害的作用。四是深翻整地。这一草害防治方法指的是通过深翻土地,将前年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杂草或者残留在土壤表面的杂草翻埋入土壤深处,这一方式能有效地防止杂草生长,切断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在深翻过程中还能使得杂草的根茎被破坏,从根本上减少杂草的生长数量。五是中耕。这一防治方法主要用于小麦生长的苗期、早春返青时期与起身期。这一耕作手段既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又能对杂草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2]。
3.2 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又被称为人工防控,指农民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人为分辨杂草,并对其进行手工拔除。当前,物理防治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杂草防控方式,主要在冬季前期以及春季实行。冬小麦产生3叶1心之后就能轻易地分辨杂草与小麦之间的区别。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麦田中垄背处多生长杂草,应重点针对这一地域进行拔除处理[3]。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杂草也能迅速地繁殖,农民应该重点关注小麦的抽穗时期,保证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能更迅速地获取到营养成分,提高小麦的产量。除此之外,除草工作需要在小麦返青时期进行,在杂草打籽之前就将其全部消灭,防止其再次生长[4]。
3.3 化學防控
化学防控是减少田间杂草生长的关键方式,具有高效的特点。根据当前小麦的生长特点,转变小麦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控方式。当前小麦化学防控主要针对禾本科植物进行,转变了传统的针对阔叶杂草为主的防治方式。此外,传统的春季化学防控方式也转变成为秋季防控。对化学药剂的选择,农民也应该针对当前对小麦影响较大的禾本科植物进行,积极引进并使用骠马等农药产品。使用化学防控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关注药物喷洒的时间。 冬小麦的化学防控时间以3~5叶期间最佳,喷洒方式为对整株植物进行大面积的均匀喷洒。冬季,对小麦用药主要需要在小麦分蘖之前进行,在春季时期对小麦用药主要需要在小麦起身期进行[5]。
麦田免耕封闭除草。播种前7 d,使用20%草铵膦AS 3 000 mL/hm2或41%草甘膦AS 2 250~3 000 mL/hm2兑水喷洒,消灭麦田内的杂草。在麦苗出土前,需要使用3%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呋草酮悬浮剂(拜宝玛)1 200 mL/hm2或50%异丙隆WP 1 500~1 875 g/hm2,50%丁草胺EC1 500 mL/hm2,兑水喷洒。如果墒情差,可以灌跑马水再施药,能够提高控草效果。
苗后茎叶处理。麦娘、菵草等禾本科杂草防治,应在杂草2~4叶期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EC 1 500 mL/hm2或7.5%啶磺草胺WG 187.5 g/hm2,也可以采用15%炔草酯(麦极)WP 450 mL/hm2,或30%甲基二磺隆(世玛)可分散油悬乳剂450 mL/hm2等,兑水喷洒,注意一定要均匀。
防除闊叶杂草,如稻槎菜、猪殃殃、野老鹳等,建议在小麦3叶期至拔节前,用20%氯氟吡氧乙酸EC 750 mL/hm2,或10%苯磺隆WP 300 g/hm2,或5.8%双氟·唑嘧胺(麦喜)SC 150 mL/hm2等,兑水进行喷洒。禾本科、阔叶杂草防除,对于混合发生田块,用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阔世玛)水分散粒剂225~375 g/hm2,或7.5%啶磺草胺(优先)水分散粒剂187.5 g/hm2,或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1 200 mL/h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 mL/hm2,或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乳油1 500 mL/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300 g/hm2,兑水均匀喷雾。在进行茎叶除草时,若小麦已开始拔节,应停止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以防造成药害。
农民还需要注意化学防控过程中小麦生长的环境。一是在用药的过程中不能温度过低,需要保证温度不能低于4 ℃;二是要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剂量,既不能过量使用,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伤害,又不能使用过少,不能有效消除杂草;三是看天气情况,由于降水等原因导致除草剂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施药时遇暴雨,产生大水漫灌的现象,就会导致小麦蹲苗或者黄化;四是使用除草剂时需要采用二次稀释的方式进行,并且要一次喷匀,既不能重复喷洒,也不能减少喷洒次数。
3.4 综合使用不同防治方法
不同的防治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点以及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杂草生长情况。农民应该针对不同的杂草产生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防治方式。化学方式是较快的防控方式,但是对小麦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污染。物理防控是影响较小的方式,但是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农业防控方式最符合小麦生长的条件,但是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种植技术。
4 结语
小麦杂草的防控是提升小麦产量、防止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流失的主要方式,也是农民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为此,农民需要不断提升农业知识水平,利用合理化的防控方式提升种植效率,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达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水平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朱统泉.加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的技术意见[N].驻马店日报,2018-03-01.
[ 2 ] 张国江,袁伟, 张强.小麦秸秆还田对机直播水稻田间主要杂草发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8(2):189-190.
[ 3 ] 董宜浩,王春红,胡加敏,等.50%吡氟酰草胺对小麦田杂草的田间防效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8(2):147-148.
[ 4 ] 阮彦东.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7(12):89-90.
[ 5 ] 王艺晓,朴君,程兆榜,等.田间禾本科杂草对水稻条纹病毒流行风险评估调查[J].杂草学报,2020(12):25-26.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杂草;精准防控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7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51.221 文献标志码: B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对于社会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田间杂草对小麦种植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提升小麦种植效果,农民应该加强对于冬小麦种植过程的防控技术,利用化学防控、农业防控等技术,减少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杂草的问题,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
1 冬小麦种植现状
当前我国小麦种植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占世界谷物作物产量以及消费总量的30%左右,同时占有全球谷物作为贸易总量的 45%左右。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与玉米的第三大作物,总种植面积达到2 400万hm2,约占我国总粮食农业生产面积的1/4。自1960年至今,我国小麦产量呈现三段式波动增长,单位面积内小麦的产量不断提升,种植模式呈现集中化发展,山东省、河南省与河北省是我国小麦种植的重要产地,其种植面积能达到全国的45%。基于此,我国小麦种植规模化、高产、高效益等特点成为当前冬小麦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但是,当前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其生长情况。目前我国小麦田间杂草的种类较多,有200余种,对小麦种植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受到杂草危害的面积达到小麦整体种植面积的80%,对小麦的整体种植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损失的小麦数量约为整体产量的10%左右。其中对小麦影响较大的杂草包括猪秧秧、田旋花等。为解决杂草危害问题,农民会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但是过度使用除草剂可能会造成小麦抗药性提升,影响小麦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针对以上情况,农业部门提出了田间杂草精准防控技术,为小麦产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田间杂草的不良影响
田间杂草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杂草生长会与小麦争夺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肥料、水分、阳光等,导致小麦营养不良、生长缓慢,使小麦产量减少,影响小麦的品质。调查表明,当前部分麦田中杂草的比例能占总种植面积的4%左右,严重的能达到15%左右,其中禾本科杂草对小麦的影响较大。当前消除杂草可以采用药剂防治,但是对于禾本科杂草的防治药剂价格高、除草效果差,同时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影响小麦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另外,杂草对小麦的影响范围较大,杂草的生长与繁殖较快,对小麦危害较大。
3 田间杂草的精准防控
3.1 农业防控
农业防控指通过对小麦生长环境的调整,来提升小麦抗草害能力,创造不利于杂草生长的条件,从而达到减少田间杂草对于小麦危害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在播种之前选择质量好、品质高的小麦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去除草籽、病粒等。二是要建立种子繁殖供养体系,相关部门需要确立小麦种植的品种,并根据不同种子的实际供应量确定种植繁育面积,使得繁育技术规格达到相应的种植标准,并严格控制种子的质量,实现种子的有效供应。三是实行轮作倒茬技术。不同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草害的威胁,草害在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其生长条件与该农作物相同或相似。采用轮作倒茬技术能起到改变种植外部生态环境的作用,使得杂草的危害得以减轻[1]。例如在种植冬小麦之前,农民通常会采用禾本科植物进行种植,但是如果将其换成大豆或花生,就会起到明显的防治小麦草害的作用。四是深翻整地。这一草害防治方法指的是通过深翻土地,将前年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杂草或者残留在土壤表面的杂草翻埋入土壤深处,这一方式能有效地防止杂草生长,切断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在深翻过程中还能使得杂草的根茎被破坏,从根本上减少杂草的生长数量。五是中耕。这一防治方法主要用于小麦生长的苗期、早春返青时期与起身期。这一耕作手段既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又能对杂草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2]。
3.2 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又被称为人工防控,指农民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人为分辨杂草,并对其进行手工拔除。当前,物理防治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杂草防控方式,主要在冬季前期以及春季实行。冬小麦产生3叶1心之后就能轻易地分辨杂草与小麦之间的区别。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麦田中垄背处多生长杂草,应重点针对这一地域进行拔除处理[3]。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杂草也能迅速地繁殖,农民应该重点关注小麦的抽穗时期,保证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能更迅速地获取到营养成分,提高小麦的产量。除此之外,除草工作需要在小麦返青时期进行,在杂草打籽之前就将其全部消灭,防止其再次生长[4]。
3.3 化學防控
化学防控是减少田间杂草生长的关键方式,具有高效的特点。根据当前小麦的生长特点,转变小麦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控方式。当前小麦化学防控主要针对禾本科植物进行,转变了传统的针对阔叶杂草为主的防治方式。此外,传统的春季化学防控方式也转变成为秋季防控。对化学药剂的选择,农民也应该针对当前对小麦影响较大的禾本科植物进行,积极引进并使用骠马等农药产品。使用化学防控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关注药物喷洒的时间。 冬小麦的化学防控时间以3~5叶期间最佳,喷洒方式为对整株植物进行大面积的均匀喷洒。冬季,对小麦用药主要需要在小麦分蘖之前进行,在春季时期对小麦用药主要需要在小麦起身期进行[5]。
麦田免耕封闭除草。播种前7 d,使用20%草铵膦AS 3 000 mL/hm2或41%草甘膦AS 2 250~3 000 mL/hm2兑水喷洒,消灭麦田内的杂草。在麦苗出土前,需要使用3%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呋草酮悬浮剂(拜宝玛)1 200 mL/hm2或50%异丙隆WP 1 500~1 875 g/hm2,50%丁草胺EC1 500 mL/hm2,兑水喷洒。如果墒情差,可以灌跑马水再施药,能够提高控草效果。
苗后茎叶处理。麦娘、菵草等禾本科杂草防治,应在杂草2~4叶期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EC 1 500 mL/hm2或7.5%啶磺草胺WG 187.5 g/hm2,也可以采用15%炔草酯(麦极)WP 450 mL/hm2,或30%甲基二磺隆(世玛)可分散油悬乳剂450 mL/hm2等,兑水喷洒,注意一定要均匀。
防除闊叶杂草,如稻槎菜、猪殃殃、野老鹳等,建议在小麦3叶期至拔节前,用20%氯氟吡氧乙酸EC 750 mL/hm2,或10%苯磺隆WP 300 g/hm2,或5.8%双氟·唑嘧胺(麦喜)SC 150 mL/hm2等,兑水进行喷洒。禾本科、阔叶杂草防除,对于混合发生田块,用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阔世玛)水分散粒剂225~375 g/hm2,或7.5%啶磺草胺(优先)水分散粒剂187.5 g/hm2,或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1 200 mL/h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 mL/hm2,或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乳油1 500 mL/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300 g/hm2,兑水均匀喷雾。在进行茎叶除草时,若小麦已开始拔节,应停止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以防造成药害。
农民还需要注意化学防控过程中小麦生长的环境。一是在用药的过程中不能温度过低,需要保证温度不能低于4 ℃;二是要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剂量,既不能过量使用,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伤害,又不能使用过少,不能有效消除杂草;三是看天气情况,由于降水等原因导致除草剂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施药时遇暴雨,产生大水漫灌的现象,就会导致小麦蹲苗或者黄化;四是使用除草剂时需要采用二次稀释的方式进行,并且要一次喷匀,既不能重复喷洒,也不能减少喷洒次数。
3.4 综合使用不同防治方法
不同的防治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点以及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杂草生长情况。农民应该针对不同的杂草产生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防治方式。化学方式是较快的防控方式,但是对小麦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污染。物理防控是影响较小的方式,但是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农业防控方式最符合小麦生长的条件,但是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种植技术。
4 结语
小麦杂草的防控是提升小麦产量、防止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流失的主要方式,也是农民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为此,农民需要不断提升农业知识水平,利用合理化的防控方式提升种植效率,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达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水平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朱统泉.加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的技术意见[N].驻马店日报,2018-03-01.
[ 2 ] 张国江,袁伟, 张强.小麦秸秆还田对机直播水稻田间主要杂草发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8(2):189-190.
[ 3 ] 董宜浩,王春红,胡加敏,等.50%吡氟酰草胺对小麦田杂草的田间防效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8(2):147-148.
[ 4 ] 阮彦东.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7(12):89-90.
[ 5 ] 王艺晓,朴君,程兆榜,等.田间禾本科杂草对水稻条纹病毒流行风险评估调查[J].杂草学报,2020(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