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色笔记》是莱辛杰出的代表作。它描述的是主人公安娜如何从分裂的精神世界中解放出来并最终找到了完整的人格。安娜的精神世界与荣格的原型理论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原型理论的主要方面: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妮姆斯细致分析了安娜从分裂到完整的精神过程,揭示了小说的主题。通过本文,读者将会对小说有更加清晰与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荣格;原型理论;分裂;整合
一、引言
《金色笔记》是当代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金色笔记》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安娜个人生活和追求,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动荡不安的世界现状和人们四分五裂的精神风貌。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作者把五本笔记穿插在这个故事之中,以此描写二十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其中黑色笔记描写主人公作为作家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红色笔记写她的政治生活,记录她对斯大林主义由憧憬到幻灭的思想过程,黄色笔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爱情生活所创作的一个故事,题为《第三者的影子》;蓝色笔记是她的日记,记录了主人公精神的轨迹。而最后的金色笔记,却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总结。很多评论家把它看作一部女性主义作品。但安娜对自己精神的整合同荣格的原型理论有相似之处。
二、原型理论下的安娜
(一)安娜的多重面具
人格面具,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在一出剧中为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
生活在一个对女性充满争议的社会里,安娜同时需要扮演许多角色。这给她带来了信仰危机、爱情危机和生存危机。[3]首先是信仰危机,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迷失。作为共产党人,安娜为公正、世界和平、人性而战,更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有意义。但是加入到这个政党当中之后,她却不断地感到孤独与迷失。其次是爱情危机,她作为母亲和情人的挫败感。在情感世界当中,女性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在感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会有挫败感。她十分依赖她的情夫迈克尔,而她又是一位母亲。在这两个角色之间,她努力地平衡。但是与迈克尔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就意味着她给予自己女儿的时间就越少,于是两种角色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夹在两种矛盾中间,她苦不堪言并以失败而告终。而她的信仰危机和爱情危机的直接恶果是生存危机,就是安娜作为艺术家的绝望。作为一个艺术家,她认为小说应该带给人们希望,使读者对生活充满信心。但是她的作品《战争边缘》里面却流露了“可怕而虚伪的怀旧情结”。她的未来在哪里呢?她弄清楚了什么是她需要否定的,但值得她肯定的又是什么呢?作為作家,她应该写点什么才对得起自己的公正心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心呢?她自己一时还回答不了。迷茫、苦闷之中她觉得自己的存在成了多余,她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二)安娜的心理阴影的双面性
阴影的消极面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潜藏于人类心灵深处而富有破坏性和盲目冲动的力量;荣格说,“与自己的遇会首先是与自己阴影的遇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阴影是一种极简的原型,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在心理上我们进行了自我否定并将自己心里的阴暗面投射在他人身上,将他们看作是“敌人”。而人格整合的终极就是把这些所谓的低等的阴暗面整合到我们的生活中,正面面对,承担责任。安娜遇到严重的危机后,沉溺于梦中,对于她来说,自杀是一种自我解脱。
但是阴影不仅仅具有消极面,还有积极的部分。安娜的精神危机不断加重,毁灭欲的主题在安娜的梦中多次出现,毁灭欲开始以人的形式出现。在梦中,她不断感受到邪恶的力量,而找不到任何有创造性的、积极的因素。她认为这种阴暗面投射在人的身上更令人害怕。后来,她又做了一个梦:她变成了一个半男半女的邪恶的小矮人——毁灭欲的象征。但是这一次她没有害怕,她似乎看到了毁灭背后的创造性,开始积聚力量控制并协调自己身上的对立面。也就是说,阴影的积极面帮助安娜实现了人格的整合。
(三)安娜与索尔的相互依赖
阿妮姆斯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魂”,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意向;阿尼玛指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气质,这就是双性同体。它在生物学上可以用来指同一个身体上雌雄性器官并存;心理学上指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的统一。荣格认为,正如男性身上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女性意象一样,在女性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男性意象。这种雌雄同体的现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着,只不过由于人格面具的作用,每个人身上的异性倾向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而已。《金色笔记》中双性同体的理念体现在安娜和索尔互为对方的小说写开头中。索尔为安娜写的是:“两个女人单独待在伦敦的一套住宅里。”安娜为索尔写的是:“在阿尔及利亚一道干燥的山坡上,有位士兵看着月光在他的抢上闪烁。”[4]这一情节中,女性的安娜身上有了男性的特质,男性的索尔身上有了女性的特质,他们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安娜与索尔同病相怜,相互依赖。事实上索尔帮助安娜进行自我拯救。正如荣格所说的,阿妮姆斯有着它积极的一面,它给予妇女勇气以及某些时候必不可少的好斗性,并在女性无意识自我和创造性活动中建起一座桥梁。所以在安娜和索尔宣泄过后都意识到需要振奋颓废的精神,重新开始生活,因为他们都不想毁灭,他们需要弥补破碎的人格。
三、结语
《金色笔记》看似有着无比混乱的结构,但是它却是一部被高度建构的书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展示了英国20世纪50年代现代知识女性真实而又普遍存在的生存状态。她们都经历了一段难以复制的精神历程:信仰危机、爱情危机以及生存危机使她们处于分裂、自我毁灭的边缘;但一切过后,她们还是振奋起来,用碎片重构完整的人格。从荣格的原型理论出发来分析主人公安娜由精神崩溃到自我拯救再到自我觉醒,无疑是为分析安娜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更便于读者去理解安娜的精神状态。读《金色笔记》或许会感到沉重,因为它展示的不仅是安娜的精神历程,同时也为我们审视自己开启了一扇大门。
参考文献:
[1]史玮璇.从女权主义到双性同体—〈金色笔记〉的主题分析[J].外国文学,2009,﹙5﹚.
[2] 刘雪岚:《分裂与整合——试论<金色笔记>的主题与结构》,《当代外国文学》,1998 年第 2 期。
[3]Samuels A, Bani Shorter, Fred Plaut. A Critical Dictionary of Jungian Analysis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 ledge & Kegan Paul.1986.
[4]陈宇才:《<金色笔记>阅读提示与背景材料》,浙江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荣格;原型理论;分裂;整合
一、引言
《金色笔记》是当代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金色笔记》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安娜个人生活和追求,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动荡不安的世界现状和人们四分五裂的精神风貌。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作者把五本笔记穿插在这个故事之中,以此描写二十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其中黑色笔记描写主人公作为作家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红色笔记写她的政治生活,记录她对斯大林主义由憧憬到幻灭的思想过程,黄色笔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爱情生活所创作的一个故事,题为《第三者的影子》;蓝色笔记是她的日记,记录了主人公精神的轨迹。而最后的金色笔记,却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总结。很多评论家把它看作一部女性主义作品。但安娜对自己精神的整合同荣格的原型理论有相似之处。
二、原型理论下的安娜
(一)安娜的多重面具
人格面具,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在一出剧中为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
生活在一个对女性充满争议的社会里,安娜同时需要扮演许多角色。这给她带来了信仰危机、爱情危机和生存危机。[3]首先是信仰危机,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迷失。作为共产党人,安娜为公正、世界和平、人性而战,更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有意义。但是加入到这个政党当中之后,她却不断地感到孤独与迷失。其次是爱情危机,她作为母亲和情人的挫败感。在情感世界当中,女性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在感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会有挫败感。她十分依赖她的情夫迈克尔,而她又是一位母亲。在这两个角色之间,她努力地平衡。但是与迈克尔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就意味着她给予自己女儿的时间就越少,于是两种角色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夹在两种矛盾中间,她苦不堪言并以失败而告终。而她的信仰危机和爱情危机的直接恶果是生存危机,就是安娜作为艺术家的绝望。作为一个艺术家,她认为小说应该带给人们希望,使读者对生活充满信心。但是她的作品《战争边缘》里面却流露了“可怕而虚伪的怀旧情结”。她的未来在哪里呢?她弄清楚了什么是她需要否定的,但值得她肯定的又是什么呢?作為作家,她应该写点什么才对得起自己的公正心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心呢?她自己一时还回答不了。迷茫、苦闷之中她觉得自己的存在成了多余,她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二)安娜的心理阴影的双面性
阴影的消极面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潜藏于人类心灵深处而富有破坏性和盲目冲动的力量;荣格说,“与自己的遇会首先是与自己阴影的遇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阴影是一种极简的原型,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在心理上我们进行了自我否定并将自己心里的阴暗面投射在他人身上,将他们看作是“敌人”。而人格整合的终极就是把这些所谓的低等的阴暗面整合到我们的生活中,正面面对,承担责任。安娜遇到严重的危机后,沉溺于梦中,对于她来说,自杀是一种自我解脱。
但是阴影不仅仅具有消极面,还有积极的部分。安娜的精神危机不断加重,毁灭欲的主题在安娜的梦中多次出现,毁灭欲开始以人的形式出现。在梦中,她不断感受到邪恶的力量,而找不到任何有创造性的、积极的因素。她认为这种阴暗面投射在人的身上更令人害怕。后来,她又做了一个梦:她变成了一个半男半女的邪恶的小矮人——毁灭欲的象征。但是这一次她没有害怕,她似乎看到了毁灭背后的创造性,开始积聚力量控制并协调自己身上的对立面。也就是说,阴影的积极面帮助安娜实现了人格的整合。
(三)安娜与索尔的相互依赖
阿妮姆斯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魂”,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意向;阿尼玛指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气质,这就是双性同体。它在生物学上可以用来指同一个身体上雌雄性器官并存;心理学上指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的统一。荣格认为,正如男性身上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女性意象一样,在女性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男性意象。这种雌雄同体的现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着,只不过由于人格面具的作用,每个人身上的异性倾向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而已。《金色笔记》中双性同体的理念体现在安娜和索尔互为对方的小说写开头中。索尔为安娜写的是:“两个女人单独待在伦敦的一套住宅里。”安娜为索尔写的是:“在阿尔及利亚一道干燥的山坡上,有位士兵看着月光在他的抢上闪烁。”[4]这一情节中,女性的安娜身上有了男性的特质,男性的索尔身上有了女性的特质,他们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安娜与索尔同病相怜,相互依赖。事实上索尔帮助安娜进行自我拯救。正如荣格所说的,阿妮姆斯有着它积极的一面,它给予妇女勇气以及某些时候必不可少的好斗性,并在女性无意识自我和创造性活动中建起一座桥梁。所以在安娜和索尔宣泄过后都意识到需要振奋颓废的精神,重新开始生活,因为他们都不想毁灭,他们需要弥补破碎的人格。
三、结语
《金色笔记》看似有着无比混乱的结构,但是它却是一部被高度建构的书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展示了英国20世纪50年代现代知识女性真实而又普遍存在的生存状态。她们都经历了一段难以复制的精神历程:信仰危机、爱情危机以及生存危机使她们处于分裂、自我毁灭的边缘;但一切过后,她们还是振奋起来,用碎片重构完整的人格。从荣格的原型理论出发来分析主人公安娜由精神崩溃到自我拯救再到自我觉醒,无疑是为分析安娜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更便于读者去理解安娜的精神状态。读《金色笔记》或许会感到沉重,因为它展示的不仅是安娜的精神历程,同时也为我们审视自己开启了一扇大门。
参考文献:
[1]史玮璇.从女权主义到双性同体—〈金色笔记〉的主题分析[J].外国文学,2009,﹙5﹚.
[2] 刘雪岚:《分裂与整合——试论<金色笔记>的主题与结构》,《当代外国文学》,1998 年第 2 期。
[3]Samuels A, Bani Shorter, Fred Plaut. A Critical Dictionary of Jungian Analysis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 ledge & Kegan Paul.1986.
[4]陈宇才:《<金色笔记>阅读提示与背景材料》,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