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学实验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简称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倡导实验教学是当今生物教学的一种趋势,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生物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数据,在实验中发现事实,在实验中探究真理。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策略
  农村中学普遍不重视生物学科,认为是一门副科,不如主科,在中考的分值比例不大,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师资力量差,好多学校没有专业的生物教师,都是一些其他科目教师兼任;教学设备简陋,如个别学校生物实验基本的仪器——显微镜都没有,不用说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更不用说让学生做实验;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管理员,一些学校教师怕麻烦,怕学生做实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不让学生做实验;一些教师认为农村学生太调皮了,大多数无心向学,做实验也是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做实验。虽然农村中学有种种的不利因素制约生物学的教学,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爱岗的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教师,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束缚,不能不让学生做实验,要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生物实验,有条件的必须让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没有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实验。为什么在生物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呢?
  一、生物学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好多方面是不适应的。生物这门学科在小学是没有开设的,所以他们一接触初中生物就感觉新鲜、好奇,但又迷惑。他们一听说生物要做实验的,心里好好奇;但心里又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所以迷惑。生物实验立足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一些学生视野没有城镇学生的开阔,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明确学习方向,在生物课堂上不专心听课,不集中精神。但是,如果老师说下节课我们要去實验室上课,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学生就会立刻兴奋起来,心里盼望着实验课快点来临,终于可以换地方“玩耍”了,可以不再整天在教室让老师“灌输知识了”,不觉得课堂总是那么沉闷。这样一来,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给他们说学习重要性的大道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二、生物实验能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差,不爱动脑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就是告诉学生的一个结果﹑一个结论,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然。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在生物试卷中的实验题,好多学生就不会了。因为毕竟自己没有动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数据都不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前必须向学生说明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在旁边监督,随时应付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验数据,自己独立去分析,而不是死记课本上的实验数据。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加深实验印象,提高学习成绩。
  三、生物学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和验证所学的知识
  农村中学生普遍比较懒惰,课后不会主动去复习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生物实验刚好可以让他们知道课本上的数据和结论是从哪里来,怎么产生的,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去寻找答案,这样抽象的内容就会慢慢变得形象﹑直观,记忆也会深刻。例如七年级上册,实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这是课本上的实验结果,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实验结论,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就会觉得很迷惑,心里会想是所有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特殊条件吗?什么是淀粉?加入没有产生淀粉,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等等。
  生物学实验对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
  第一,改变思想认识,更新教学理念。虽然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学校投入经费不足,实验室设备严重缺乏。但是我们不能有这样一种心态:既然学校不重视,不肯投入经费,也没有实验条件,自己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算了吧,不进行实验教学。我们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绝对不能抱有这样的思想。可能一些教师习惯了以前的旧教学模式:粉笔 黑板,只要把知识点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就行了,学生抄在课本上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做实验,觉得那样是多余的。
  第二,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哪怕学校没有专门实验室,甚至连基本的实验器材都非常缺乏,但作为生物教师不能安于现状,要善于发现,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例如,利用废弃的有螺旋盖的透明塑料瓶,开展小生态瓶的制作实验。教师只要开动脑筋,积极为学生实验课创造条件,农村生物学实验同样可以进行。此外,教师还要因地制宜,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完全可以把农村生物学实验课的一些基本困难解决。关于实验材料的来源,一方面可以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如研究蝗虫,利用农村的资源,教会给学生如何捕捉蝗虫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解决了实验的来源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生物园。这样既可以解决了经费紧张的问题,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三,加强实验课课堂管理。好多学生错误认为实验课就是看,不是自己动手操作的,对看到的现象没有分析和思考;再加上学生比较调皮﹑好动,来到实验室看见种种实验器材,肯定感到很新鲜,好奇。所以一上来就摆弄器材,玩耍,甚至损坏器材,吵闹不停,一节课下来教师肯定身心疲惫,而学生也忘记了自己来实验室的学习目的。
  第四,要与时俱进,不要局限于课本。现行的生物新课程虽然提出了教学的实验案例,但并不提倡教学就局限于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完成共同的教学主题。在一些版本的教材上的一些生物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可能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很难完成,但我们作为教师心里不能这样作罢,要换角度,多方面思考,看看可不可以用其它的材料来代替,但前提是不改变实验的主题目的。
  第五,教会学生实验操作中“有序”。首先,指导观察要“有序”。在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有序”的指导学生观察,这个“序”可以理解为:①按实验的时间,由先到后;②按实验对象所处空间; ③按实验材料的结构,由外到内、由内到外或由局部到整体,也可由整体到局;④按实验内容的外部特征,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等。通过有序的观察,才能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指导操作要“有序”。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任重而道远,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明白一切数据都来源于实验,没有动手实验就没有发言权。教学实验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是配角,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真正把生物实验课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实验教学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道路上还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邹正.中学理科研究性学习指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其他文献
寂静,或许代表着一个紧张的时刻,一个期待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这种时候,不过在这紧张过后,会给我带来别样的惊喜。比如在体育中考的时候,我就感到了不同的,令人回味的寂静。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伴随着老师做准备活动的口号,我焦急地等待着。身后有一栋建筑物,不一会儿我将进入那里,迎接那终将到来的紧张得不行的时刻,三年磨一剑,这次中考体育就在这了。我做着准备活动,心里默默地倒计时,心中早已紧张
【摘要】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得多媒体教学普遍化,对于小學阶段来说,也普遍应用了。那么,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现阶段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做好这一方面的问题呢?在此,将会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数学教学形象化;二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三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数学教学效率化;四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数学教学实验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
【摘要】化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实验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保证足够的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问题的解剖,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实践  在新课标
本报综合消息 6月3日,由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体育局和江门市网球协会联合举办的2017年江门市第十一届“六一杯”中小学生网球比赛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网球中心圆满落下了帷幕。本次比赛共吸引了全市26所中小学校、180多名中小学生参赛,为历届之最。  在为期两天的比賽时间里,分别进行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普通组和半专业组男、女子单打比赛。学生运动员们不惧炎热的天气,在网球场上挥洒着汗水,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农村小学广大留守儿童的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加剧了学校教育的困难,更向语文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我在農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特点,根据学校的
【摘要】当今,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已被人们所共识,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时间去精读细品,却忽视了“练笔”这一重要环节。成功的语文教学,既要书声琅琅,注重阅读积累,更要善于捕捉练笔契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笔机会,指导他们掌握练笔的技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指导;学生;练笔  “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感悟文本,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已达成共识。基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其著作《职业心理学》中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即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据“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在8699名参加调查的教师中,86%存在轻微职业倦怠,58.8%属于中度职业倦怠,29%具有严重职业倦怠。职业倦怠
孩子所在的班是国学班,当时我给他选择这个班,是因为考虑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是极佳的启蒙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很多国学的经典句子和古诗文,都是琅琅上口,非常容易诵读,孩子喜欢读,读得多了,经典中的道理他慢慢就有体会了。  我还记得他小时候的情景。进入电梯时,他会说:“长者先,幼者后。”并且还会帮忙按住电梯,而他自己总是最后一个才出来。这“先人后己”的习惯,到现在他保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时常会因为学生犯下一些“低级错误”而哭笑不得。例如:“一头大象重4千克”“爷爷今年36岁”“每套西装用布3.2米,100米布可以做(31.25)套西装。”“黄豆的发芽率为108%。”……类似的失误还有许多。为什么学生头脑中的“数”游离于生活经验之外,脱离了生活实际呢?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自觉地将“数”与已有的生活常识建立联系呢?这与学生解题的不良习惯有关,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评价,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那么《品德与生活》怎样“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呢?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编排充分体现发展性、多元性、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对课程学习的评价也应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