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到的恋人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要活得久一点,每天想想对方就觉得很幸福。
   我在60多岁时,跨越半个地球找到了我的初恋情人,可是至今我们仍没有见面……
  一
   1993年,婆婆和丈夫病了10多年后相继去世,丈夫的妹妹感激我对他们的悉心照顾,一定要邀请我去美国散心。1994年1月4日,我从上海飞往美国亚特兰大。空姐送给每位乘客一个飞鹰小挂件。看到那个小飞鹰,我眼泪就出来了。他当年在笕桥中央航校上学,制服上佩戴的就是飞鹰标志。
   1946年认识他的时候,我才13岁多一点,他24岁。我现在一闭眼,脑子里都是他当年的样子:瘦瘦高高的,穿笔挺的空军制服,笑起来很儒雅。一开口,很好听的男中音。
   他叫虞维濂,是笕桥中央航校二十四期学员,入伍前是金陵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北京出生,8岁随外交官父亲到南京,抗战时又到了四川。为了抗日,他投笔从戎,1944年12月在昆明入伍,然后到印度拉哈尔受训。抗战胜利后,他受命回笕桥重建航校。
   第一次见到他很有意思。我刚从西湖边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房间里人坐得满满的,我床上也坐了个人,在翻我的速写本。我气得冲过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他力气很大,捉住我的手我就动不了了。看我狼狈的样子,大家哈哈大笑。他盯着我看,笑着说了句:“呵,好厉害!”我傻了,就像在哪里见过他一样,好熟悉那双雾蒙蒙的眼睛。
   我考上艺专以后,和虞维濂的关系更亲密了,我们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我真巴不得时间过得快一点,明天就能长大。我们恋爱3年。他在西湖边给我讲故事、念诗词,我们到灵隐寺许愿、在葛岭定情、在初阳台立下婚约……他握着我的手发誓:让西湖的山山水水为我们作证,等你艺专毕业我就回来娶你。
   规划得很好的人生,却遭逢乱世。1949年,时局动荡,他的信越来越少。四月的一个下午,我终于见到了3个月没有见面的他。他说他一直在生病和出差,还做过一次手术,怕我担心,就没给我写信。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仗打得这么厉害,一想到自己有可能战死,而我连16岁都不到,他就没办法面对我。
   可我什么都不在乎,我一定要和他结婚,死也要死在一起。他让我回杭州,请父母写一封亲笔委托信。我还未成年,有了这封信,他带着我就有礼有节,对双方父母和家庭都好交代。
   才过了3天,上海火车站已经全是逃难的人了,乱糟糟。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趟去杭州的火车,门根本打不开,里面的人拉,他在外面推,我才从窗户爬进去。火车开动了,他还跟着火车跑了很久。我哪里想得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他去了台湾,我留在杭州。中国有句古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只想知道他还在不在?在哪里?
   我决定留在美国找他。每个人都认为我疯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一句英文不会,怎么在纽约生活?茫茫人海,怎么找?
  二
   分离的那一幕恍若昨天,而我已经60多岁了。在美国,我很快就找了份工作——到华人家里做管家。我一边打工一边想办法四处打听他的消息。
   到了1995年年底,终于有朋友反馈来消息,说虞维濂还活着,在加拿大。我放下电话,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整整10天,我都精神恍惚。
   1996年2月7日下午两点钟,我正在画画,电话铃响了。对方说是虞维濂,问有没有一位叫茅君瑶的女士。
   50年啊,人生有几个50年?听到他的声音,我整个人都在发抖,扶着墙壁号啕大哭。我们两个都在痛哭,他一边哭一边叫:“小瑶不要哭。”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说话的语气、语调还和50年前一样温柔。我觉得自己又变成了那个13岁的小女孩。
   他说他一直在后悔,为什么当初那么食古不化,坚持要我回杭州去要一封托孤信,他对不起我。我说是我不好,当时为了劝父母留在杭州,耽误了去上海的时间。我们说说哭哭,哭哭说说,说了整整一个小时。
   那3个月时间,我们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每天一封长信,打一个小时电话。
  三
   1974年,他移民加拿大,1976年曾回国一次,专程去杭州找我。他去派出所查,都说这家人早就散了,没有音讯。他又不敢登报找,怕害了我。他对着西湖大喊了几声我的名字,哭了一场,带着遗憾回去了。
   分开的这些年,他用诗歌寄托对我的思念,那些诗他都寄到美国给我看。还给我寄来了他不同时期的几十张照片,说他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了。他腿脚不方便,走路要用拐杖,还满温哥华去找蓝色的信笺给我写信。他当年是空军,50年前,他给我写信就是用的蓝色信纸。
   我像一块久旱的土地逢甘露,尽情地享受着他的爱。他坚持要来纽约看我,说让儿子陪他一起来。我坚决不同意。能知道对方还活着,能证实曾经那3年刻骨的爱是真的,就够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太太真的太好了,居然能理解我们,支持他每天给我打电话、写信。
   他让我不要担心,他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反正我们是不能再分开了。我说不行,我害怕,见了面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都那么大年纪,谁都经不起再折腾了。
   他考虑了几天,写信来,希望把我们的故事写出来,以此来圆我们的梦。
   一个星期后,收到他寄来的提纲,密密麻麻的两万多字。那3年重要的日子、我们说过的重要的话,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我把提纲贴在胸口,泪流满面。他说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事,这本书叫《西湖梦》,是我们两个人的梦,也是很多当时被迫离散的中国人的梦。失散了那么多年,我们都能找到对方,分开的两岸迟早也会统一的。
  四
   我边写边哭,重新经历了一次1946-1949。我写,他修改,好不容易写好了前三章。1997年4月,我接到儿子的来信,说请我回去主持他的婚礼。我才惊醒,我在美国已经3年多了。
   我说我要回去了。他在电话里哭,说分别47年,还没见面又要分开。他要我把上海的地址、电话,还有3个最好朋友的电话和地址写给他,万一把我丢掉了,他能马上再找回来。
   第二天,他给我发来一封长信,信的开头就送我一首李白的诗:“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为写这本书,又是10多年过去了。2008年,我把第一次的自印本寄给他。他收到书马上就来信了。他刚刚大病了一场,但还是认真地拿着放大镜作了修改。
   现在,我快80岁,他都90岁了,走路要靠双拐,心脏也装了起搏器。他哭得太多了,眼睛几乎失明。信也少了,大概一个月一封。他的信越写越短,字越写越大。每封信末尾他都会写:白云处处长随君。
   我们再也没有通过电话。有时候真的很想听听他的声音,但我不会打给他。我们年纪都大了,他又有高血压,不能太激动。于是我只能从来信字迹的大小、工整程度去判断他的健康状况。
   我每天都在祈祷,希望他能活100岁,我也要活久一点,每天想想对方就觉得很幸福了。
  /摘自豆瓣网(完)
其他文献
大数据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受人重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需要使用更加有效地经济学方法来统一处理.所以文章就
根据中国社会组织舆情信息监测平台监测显示,7月份有关社会组织的媒体报道共计11053条,剔除大量重复及与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关系不大的报道后,得到有效信息样本225条,同比下降2
本文从拜物教理论入手,通过当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人们消极影响的现实着手,立足当前,从三个方面提出遏制社会拜金主义消极影响的对策.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rn为落实近期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稀土行业
(一)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比较rn1、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长期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农
本文以XC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XC公司所处的电力行业的经济背景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的重要性.并对XC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合XC公司的具
现在捣鼓古文字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想给“牛”和“半”做一下鉴定,说它俩搞反了,“牛”应该是“半”,而“半”应该是“牛”。  到底谁是谁非,我们还得找一下它们的亲爹娘。  的确,乍一看,“半”长着两只上弯的牛角,咋看咋像一个正面牛头,而“牛”像是被人砍去了右半拉,又咋看咋像一个“半”,难道真是古人一马虎,把这两个字捣鼓反了,给它们找错了家吗?  我们先看看甲骨文的“牛”吧。它是一头牛站在那里,上面左右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诸多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在教育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应用成效较为显著的就是信息技术作业记
期刊
伍铁平教授的《模糊语言学》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著作 ,1999年 11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是广大爱好语言学的读者的福音。在读这部好书时 ,我们一边由衷地敬佩作者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