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随着教学整体改革活动的深入,语文教育媒体出现了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以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有利于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激发 运用
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课中利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荷花》一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荷花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特别是城镇的学生对荷花没有多少感性认识,对荷花的千姿百态,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花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公园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我请大家闭上眼睛。然后,我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听这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梦一般的画面,仿佛来到了荷花池边,闻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那准确简炼而又美得像诗一般的语言,其后再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读课文,使优美的画面与精美的语句一起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了,并且用自己的一双手看着多媒体中荷花的姿态,表演含苞欲放的、刚开的、全开的荷花的形状,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里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双边互动,提升学生阅读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信息技术为信息渠道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桥》是新课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写在一次洪水中,一个老共产党员为了全村人的安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的事,赞扬了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优秀品格。课文中有大量描述洪水的句子。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洪水的危害有认识,教师可以事先查找有关洪水的录像资料,查找适合配乐朗读的音乐,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看洪水的录像资料,理解课文中“咆哮、狞笑、跳舞、没腿深”等词语,再去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在最后一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悲痛的心情试着配乐朗读课文段落,从中让学生用朗读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比用说教式的语言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3.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3.1 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参加实际活动,作文就有东西可写;积极地参加实际活动,写出的文章就有特色。但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出于安全的原因,在校园里几乎都没有什么活动了,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
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3.2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3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巧用电教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激发 运用
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课中利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荷花》一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荷花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特别是城镇的学生对荷花没有多少感性认识,对荷花的千姿百态,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花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公园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我请大家闭上眼睛。然后,我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听这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梦一般的画面,仿佛来到了荷花池边,闻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那准确简炼而又美得像诗一般的语言,其后再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读课文,使优美的画面与精美的语句一起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了,并且用自己的一双手看着多媒体中荷花的姿态,表演含苞欲放的、刚开的、全开的荷花的形状,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里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双边互动,提升学生阅读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信息技术为信息渠道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桥》是新课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写在一次洪水中,一个老共产党员为了全村人的安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的事,赞扬了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优秀品格。课文中有大量描述洪水的句子。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洪水的危害有认识,教师可以事先查找有关洪水的录像资料,查找适合配乐朗读的音乐,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看洪水的录像资料,理解课文中“咆哮、狞笑、跳舞、没腿深”等词语,再去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在最后一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悲痛的心情试着配乐朗读课文段落,从中让学生用朗读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比用说教式的语言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3.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3.1 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参加实际活动,作文就有东西可写;积极地参加实际活动,写出的文章就有特色。但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出于安全的原因,在校园里几乎都没有什么活动了,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
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3.2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3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巧用电教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