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作秀的卫嗣君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有10年是在卫国度过的,包括子路在内的许多学生都来自卫国。可以说,卫国是孔子最中意的国家。
  卫国盛时的地盘,以商朝的都城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为中心,包括了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安阳市、濮阳市,河北省邯郸市和邢台市的部分地区,以及山东省聊城市西部、菏泽市北部地区,不可不谓之大。但到卫嗣君继位时,卫国仅剩濮阳一块地盘。卫嗣君希望复兴卫国,用了不少手段,但都不太对路子;卫国也有不少能人志士,但最终都流落他国。卫国的覆亡,颇耐人寻味。

孔子后人的忠告


  卫灵公在位期间(公元前534年—公元前493年),卫国政局算得上稳定,政治也比较清明。有一次,鲁国国君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回答说:“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他还解释说,这是因为卫灵公求贤若渴,能够做到知人善任。
  后来,孔子离开鲁国,想在卫国谋份职位。他觉得卫国与鲁国的政治环境相同,他在鲁国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有望在卫国实现。他说:“如果卫国用我掌理国政,一年就有起色,三年可以大成。”但卫灵公终究没有任用孔子。即使孔子到卫灵公夫人南子那里走门路,也没有被任用,故而孔子又说“卫灵公无道”。
  战国初年,孔子嫡孙孔伋(字子思)也在卫国生活过多年。当时,卫国国政日非,子思就治国理政问题多次对卫慎公(又称卫侯)提出忠告。
  子思曾向卫侯推荐苟变担任领兵统帅,说:“苟变的才能足堪率领战车500乘。”那时候,一辆战车最多可带兵70余人,能够指挥500辆战车、数万大军的,必然是大将。卫侯却说:“苟变诚然有军事才能,但是品行有瑕疵。他征收赋税时,白吃了百姓两颗鸡蛋,所以废而不用。”子思对此大不以为然,说:“优秀的领导用人,犹如巧匠处理手中的木材一样,用其所长,弃其所短。粗大的杞梓之树,几个人都无法环抱,哪个巧匠会因为树干上有几尺烂木,就废弃不用呢?如今我们身处乱世,正需带兵打仗的勇士,怎能因为两颗鸡蛋就弃置优秀的将领呢?”
  子思的这番话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选拔人才要取其长,容其短;第二,在非常时期,大争之世,对于急需的人才,更应该有包容心,应该用“最大公约数”来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
  子思在当时是名人,卫侯顾虑其社会影响力,表示会接受其意见,但实际上却没有这么做——“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卫侯决策错误,但其下属群臣却异口同声地附和称赞。子思失望地说:“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他还明确地告诫卫侯:“国君有错误,却自以为是,卿大夫不敢指出来;卿大夫有错误,却自以为是,庶众不敢指出来,这就丧失了纠错机制。上面的领导感觉良好,自以为贤,下面的人同声附和,一片赞扬声,这岂非自欺欺人?给领导戴高帽子的,就有好处;给领导提意见的,就有祸害。这样下去,正确的决策从何而来?”
  子思预言,主上昏暗,臣下谄媚,他们高居于百姓之上,就得不到百姓的拥护。长此以往,国家必会覆亡。

用左氏城换逃犯


  到了公元前335年,卫国的第四十一任国君卫嗣君继位时,卫国已经很衰落了。此前30多年,卫国从公国自贬一等为侯国;卫嗣君执政5年后,又自称为君(“君”是战国时期对有封地的卿大夫、王族子弟的一种封号,君一般没有独立的国家)。事实上,卫国已成了魏国的附庸。
  但卫嗣君很想有所作为。《资治通鉴》卷二记载,卫嗣君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是千方百计地抓捕一个逃犯。这个犯人并非重罪在身,而且颇懂医术,逃到魏国后为魏王后治好了病,出了名。卫嗣君觉得很没面子,派人跟魏国交涉,想引渡这个逃犯,给出的条件是补偿魏国五十金。魏王不答应,卫国加码到百金,但来回交涉了五趟,也没有谈成。卫嗣君一咬牙,提出以左氏城(今山东定陶县东)换回逃犯。这让卫国的官员非常吃惊:“值得拿一座城池去换回一个逃犯吗?”卫嗣君却斩钉截铁地说:“你们不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治理国家不放过小事,就不会有大乱子。如果国家的法制不行,该杀的不杀,即使有十个左氏城,有什么用呢?法制建立,赏罚必行,失去十个左氏城,也不会有大害。”魏王听说卫嗣君如此不依不饶地要得到这个逃犯,就把犯人送回了卫国,也没要卫嗣君给的那座城。
  类似的事情,《资治通鉴》卷四还记载了几件。一天,卫国一位县令整理被褥时,露出了破旧的床垫。这件事传到了卫嗣君的耳朵里,他马上赏赐那个县令一个崭新的高级床垫。县令为国君的明察秋毫大吃一惊。而卫嗣君这样做,或许是为了奖励臣下廉洁,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聪明吧。
  卫嗣君曾派人装扮成客商,将走私物品带在身上,通过关口时塞给管理人员一大把金钱。果然这名管理人员收了钱,就放行了。过了几日,卫嗣君又派人找到这个管理人员,跟他说某日某人经过关口时送给你不少金钱,你要赶紧退回这笔贿金。这个管理人员吓得浑身打颤。卫嗣君这样做到底是钓鱼执法,还是暗中监视,历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载。
  在位期间,卫嗣君宠爱妃子泄姬,重用大臣如耳,但又怕他们自恃受宠而欺下犯上。于是,他刻意提高魏妃的地位,以防止泄姬娇恣;又提升另一大臣薄疑的职位,来牵制如耳的权力。这究竟是为了兼听则明,还是搞权力制衡、互相制约的小把戏?也许两种用意都有。

临终前的反省


  公元前293年,卫嗣君病重将死。就在这个当口儿,有个叫富术的人去拜会卫国大臣殷顺且,对他说:“如果您按照我的话去跟国君说,一定可以得到重用。因为人之将死,其心也善。国君生前贪恋美色,宠信奸臣,朝臣们不敢揭他的短。现在,您要勇敢地对国君说实话,告诉他:‘您以前的所作所为很荒唐,您宠信的绁错独揽大权,絮薄为虎作伥,这样下去,您的子孙都无颜杀牲取血祭祀祖先了。’”的确,这个富术看透了卫嗣君:想当明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也是利用卫嗣君弥留之际的机会,为己谋私。
  殷顺且果然来到卫嗣君的病榻前,照着说了这番话。卫嗣君听后非常震惊,颔首称善,当即把相印交给他,恳切地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担任国相而掌权。”
  卫嗣君死后,殷顺且按照先君遗命接任相位,辅佐太子公期继位,是为卫怀君,奸臣绁错、絮薄家族被全部驱逐出境。
  在历史上,卫嗣君算不上一位优秀的领导人,但他做的几件事却值得分析。以左氏城换逃犯,更像是在作秀。如果这件事不是战国策士游说时信口编的案例(此事见于《战国策》),而是真实发生在卫嗣君身上,那么这个君王真是相当不靠谱。国君要加强法制并没有错,用典型事件表明自己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也没有错。但是治国理政,轻重缓急,关键在一个“时”字。卫国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著名的吴国贤人延陵季子曾说:“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其实,卫国不仅有许多遽伯玉这样的君子,还有大批务实的干才,如李悝、商鞅、吴起、吕不韦等,可惜他们都流落在别国。说服他们为卫国效力,这才是首要问题。卫国的疆域就剩下濮阳了,卫嗣君还要拿珍贵的国土左氏城去换取一个逃犯,这不是作秀是什么?
衛嗣君(?一公元前293年)是卫国第四十一任国君。(李云中/绘)

  对于卫嗣君搞的钓鱼执法之类的小把戏,司马光直截了当地说:“嗣君好察微隐。”在古人的政治伦理中,“察察为明”指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是对君主很负面的评价。荀子评价卫嗣君是“聚敛计数之君也”。搜刮聚敛百姓赋税,玩弄法术驾驭臣下,就叫“聚敛”“计数”。这样的国君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所以荀子直接说:“聚敛者亡。”
  因此,对于卫嗣君临终前的反省,我们只能说为时已晚,殷顺且也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卫怀君在位30余年,几乎完全听命于强邻魏国。公元前252年,他前往魏国朝见魏王,被魏人执而杀之,其弟卫元君继位。卫元君是魏国的女婿,只是傀儡而已。不待秦始皇的铁骑踏到濮阳,卫国实际上已经灭亡。
  卫嗣君(?—公元前293年)是卫国第四十一任国君。(李云中 / 绘)
其他文献
一  我爸从来不求我什么的。从小到大,我妈求过我不要打游戏,我爷爷求过我跟着他拉二胡。只有我爸从来不求我。唯独有一天,只有一次,他求我看一本书。  记得是十岁左右,在新华书店里,他试探地、讨好地,几乎是谄媚地对我笑着:“我给你买一本《林海雪原》,好吗?”  我非不干。这书的名字太太革命了,我想。我想买的是另一本《豪夫童话》,黄色的封皮上画着童话小人,很可爱。他说:“那就两本都给你买,《林海雪原》也
“写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引领故事发展的主角不能没有情欲追求……”偌大的舞台之上,一个满头银发的外国老者端着咖啡,传授着自己的“编剧教义”。虽然这门“课程”只有4天,开价高达5000元人民币,学员们却趋之若鹜。原因只有一个:能被70岁高龄的“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亲自指点,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麦基在编剧界的地位有目共睹。美国杂志《名利场》曾写道:“正如金融家朝圣般地前往奥马哈,只为听听巴
40多年前,我在一所佛教学院担任教师职务。  当时我年纪虽轻,由于教书的缘故,受到一些老人家的尊重与爱护。他们常在我下课的时候,送来一碗面、一个面包等食物,让我吃。  佛教学院里的学生目睹此景,总是投以羡慕的眼光,认为做老师真是风光。  一个早晨,有一名学生正在扫地,看到我从旁经过。他忽然停下手里的动作,上前对我说道:“老师,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好啊!你讲。”  “为什么每天都有老人家送面
“自贸区”已经成为2013年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自7月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后,不断有媒体报出某某地正在调研建立自贸区的消息。梳理这些报道,可以发现,已有十几个省市在调研、准备方案,以期紧随上海之后摘得“自贸区”头衔。  目前已经向商务部提交方案或进行了沟通的有:天津东疆,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山东青岛,河北曹妃甸。  “大家都想赶上头班车。”商
前年11月底,我从亚马逊英国站买了一个帆布包。  买包的时候是“黑色星期五”,相当于国内的“双11”。从亚马逊的仓库寄到我家,也就相当于在中国的省内快递。我等啊等啊,等了1个月,到了12月底的圣诞节,包还没到。过了圣诞节,我气冲冲地去问邮局:“我的货为什么还没到?”邮局的人跟我说:“也许是丢了吧,反正没到我们这里。”我就去亚马逊索赔。他们的态度还挺好,很快就退了款。  去年年底,我的邻居也遇到了同
秦二世胡亥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短命君王。相传他为登基残杀手足,篡改诏书,当上皇帝后也很快就葬送了秦的一统江山。不久前,一枚胡亥“奉诏登基”的秦简资料公布,文中强调了胡亥继位的合法性,还表明他也稍有改革以惠及民众的意思。这让不少人疑惑,胡亥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据史籍记载,胡亥小时候就不怎么样。有一回秦始皇置酒宴招待群臣,其他儿子吃完就出去了,胡亥最调皮,看到大臣们把所穿的木屐都放在了门外,就跑过
1975年9月,全国各地都在“学大寨”,掀起了一股平整土地的浪潮。那年冬天,在河南安阳宗庙遗址的西南侧,村民们将高处的土地往低处移时,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古建筑遗迹。  第二年春天,中国社科院的一支考古隊来到了这里。在这座古建筑遗迹下,考古队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长方形墓穴。由于常年被地下积水浸泡,墓中的一棺一椁已塌毁朽烂。一片狼藉中,考古队开始了文物打捞工作。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座容积不大(长5米多、宽
2020年8月,“学生族整容呈低龄化趋势”成为网上热议话题——江苏的一位母亲带15岁刚初中毕业的女儿去整容,理由是“高中想让孩子学艺术,希望能变漂亮点,路也能好走一点”。  整容低龄化现象此前就已是热门话题。每年的暑假被称为“学生整容季”,指的是中学生、大学生利用这段时间,扎堆去整容。  2018年,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少量应届毕业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911位受访者中,6.81%接
在一般的教科书中,常常有这么一个概念: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一个个的发明和发现的积累而实现的,好象一口袋马铃薯是由一个一个的马铃薯组成的。例如化学:拉瓦锡发现了氧气,门捷列夫绘制了元素周期表,居里夫人分离出了镭。他们各自的贡献在科学上都是永恒的。但是,美国库恩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却批判了这种说法。  库恩认为:科学家们都是在一套常规之下进行他们的科学研究的,他们具有自己的特殊自然观。而每一个发明、发
外爷有个布钱包,上头用丝线绣了两副欧体对联,一是,阿睹物不尽,孔方兄常来。一是,常纳全国币,广进四方财。  每每看着,都要一乐,端的几句好话,只是日子时不时捉襟见肘。外爷过世后,这个钱包让我收留了,是个念想。  再有意思的钱包如果没钱装,如同一件漂亮的衣服穿上塑胶模特身上一样,就没啥意思,更没意思的是要借钱,虽然林语堂说,如果你要失去朋友,很容易,那就是尝试着向你的朋友借钱,或者借钱给你的朋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