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以《天天云时间》为代表的“云综艺”诞生的社会背景、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未来中国“云综艺”的展望等方面探讨电视媒体对通信技术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电视节目;云技术;创新
2020年伊始,随着湖南卫视《天天云时间》这档第一次借助现代互联网云端科技采用“云录制”的公益智趣脱口秀节目的横空出世,传统的综艺节目生产模式被打破,“云综艺”正式在中国综艺市场“面世”,并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一、“云综艺”时代诞生的技术背景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云”、区块链等新兴互联网概念逐渐流行,并在多个领域被运用。“云”概念是指“移动云”,专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云平台,是移动应用从单机版本向联网版本发展的产物。移动云专注于同时需要云和端的移动应用,如社交类和同步类应用等。国内也有不少大公司推出移动云平台,但从云平台的成熟度,云服务的多样性,对社交网络的开放性等方面来看,都差强人意。[1] 近十年来,“云服务”的发展迅速潮:2011年6月7日,苹果在旧金山MosconeWest会展中心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iCloud云服务;2012年9月份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了面向开发者的“七种武器”,包括个人云存储PCS、多屏幕Screen X技术、云应用生成服务Site App、LBS·云、移动云测试MTC、百度应用引擎BAE和浏览内核Engine。至今,百度“云服务”最经典的代表产品“百度云”已经拥有超过6亿用户[2],腾讯、阿里、新浪、华为等大型互联网移动通讯公司也都纷纷加入“云产品”的开发,“云服务”已经完全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以《天天云时间》为代表的中国“云综艺”时代开启的社会背景
“云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将不同时空的多个终端聚集在同一场景下,这一场景在之前普遍被运用在个人存储和工作开会中。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国家迅速制定防控疫情相关政策,为防止疫情扩散,人们被要求尽量居家不出门,这一举措使得“客厅文化”回归文娱市场,电视媒体在疫情期间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1月25日至2月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较去年12月份日均收看用户数上涨23.5%,收视总时长上涨41.7%,电视机前每日户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在此客观背景之下,电视如何持续做好内容创新性输出,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关键问题。综艺节目是一个群体化作业的活动,一场节目录制需要艺人、导演、导播、音频、摄像、灯光等岗位在同一地点的协作才能完成。但在疫情严峻的环境下,这样的群体作业显然不现实。特别是疫情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如果群体作业,必然存在很大的疫情扩散风险,疫情期间的节目怎么录?成了所有影视行业从业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天天云时间》的“公益治愈性”
与综艺节目录制的困难重重相比,疫情期间,在家里的时间大幅增加,导致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反而大大增加。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心理急需相对较为轻松的文化产品来舒缓疫情下紧张、焦虑的情绪。《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Informationalsocialinfluence(信息性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从众也是我们相信他人对某种模糊情景的解释比自己的解释更正确,从而可以帮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行为方式。[3]电视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必定要承担引导大众心态朝正向发展的作用。而相较于影视剧创作,综艺节目的创新也更具灵活性、及时性、共情性。疫情之下,电视节目承担着更多及时创新的任务,以及纾解大众情绪和抚慰情感的出口作用。特殊时期也激发了国内节目创作更大的创新潜能,故以湖南卫视《天天云时间》为首的综艺“云录制”,引领了电视行业创新的“破局”之潮。《天天云时间》以“云陪伴”的宗旨,在疫情期间陪伴观众驱赶疫情的阴霾。自湖南卫视《天天云时间》打响第一炮,很多节目如《歌手》《声临其境》《云端喜剧王》等节目,也都纷纷借鉴,采取了“云录制”的形式录制节目。从节目内容来看,《天天云时间》从2020年2月7日开播,3月5日收官,横跨疫情最严峻的1个多月。期间,节目组策划的主题无一不贴近疫情期间人们生活状态:个人防护妙招、自娱自乐的“云旅游”、自力更生的“居家美食大赏”、囤货分享、适合假期补番的经典影视作品安利、宅家KTV、特殊时期的“云告白”情人节等等,节目还匹配每个主题邀请切题的嘉宾,请艺人嘉宾做客分享各自的宅家时光,这些话题都实实在在地关怀到了疫情期间民众的心理需求,让人们宅家不孤单。“共情”是《天天云时间》这档节目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在社会心理学上,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这个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对于人性观、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共情能让观众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觉、需要、情绪与想法。[4]在疫情最为严峻的首期节目中,邀请当下正身处疫区的艺人嘉宾唐一菲、凌潇肃,他们带来的疫区中心的武汉市民的真实故事,嘉宾唐一菲甚至有亲朋感染了病毒,是最有发言权的新闻当事人,这是当时观众第一次在综艺节目中听到武汉艺人的分享。唐一菲夫妇在除夕之夜开车给金银潭医院送物资的故事的感人事迹通过《天天云时间》节目的传播,宣扬了人性的真善美,广获好评。
四、媒介“全垒打”: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正式“结合”
“云录制”模式下,除了主持人汪涵在演播厅,其余主持人与嘉宾都在各自家中录制,模式轻巧,执行便捷。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已成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借助更大的带宽支持,不再囿于手机小屏幕,可以实现連线互动的屏幕正在增多。此次《天天云时间》“云录制”就类似于5G多屏互动的录制模式,只不过信号不及5G技术,是对前沿科技的一次巧妙“借力”,尽管清晰程度、模式空间不及常规录制形式,但生活化、接地气,能拉近观众距离,且具有执行效率的“云录制”,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观众留言:“《天天云时间》给我的感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档综艺节目,它更像一个好朋友,在我最孤单的时候陪伴我,和我聊天”。“云录”也是未来综艺发展的一个趋势,只不过沈欣工作室开了个头“打样”2——《天天云时间》只采用了9路视频信号,“实际上它的技术可以达到100路同时接入,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几百人几千人一起互动。”在《天天云时间》的实践中,只使用了音视频的简单互动,但未来也可以做成抢答比赛,实现几百人线上抢答。包括面部微表情的识别,都可能实现。甚至连选秀节目也可以,素人参加一次节目录制需要长途跋涉,在云录制下,就能够通过手机来展示自己,横向看,对不同类型的节目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5] 五、发令枪响之后都是赢家:一次经济学教科书般的媒介双赢
被市场认可,是能够体现《天天云时间》这期节目最直观的一个评判维度。《天天云时间》节目定档首播就取得了收视第一的成绩,截至节目收官,多次名列城市网、全国网、酷云等省级卫视晚间节目收视首位,创下了频道近两年“730”节目收视新高。传播数据来看:#天天云时间# 开录当日便获得了过亿讨论量,截止节目收官,在微博上收获了9.9亿阅读量和77.6万讨论;[6]节目收视率也一直稳居同时段第一。[7]高收视和高热度直接为节目带来了广告商的青睐。作为电视台,湖南卫视在近两年广告招商吃力,且因疫情影响经济形势更为紧张的情况下,依旧凭借《天天云时间》这档节目迅速吸引了包括小度智能音箱冠名、华为手机、腾讯等数十家企业赞助,这对电视台的长久发展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互联网企业、智能手机公司纷纷变成广告主,冠名以通信技术为核心创新点的新型综艺节目,既符合品牌调性、又推广产品功能,尤其是腾讯会议的投入更为明显:原本是“云服务”的提供者,反过来借由综艺节目的影响力对自己进行宣传,进一步凸显《天天云时间》在科技产业中获得的认可。截止节目收官,《天天云时间》携手17家企业,筹措850万元的物资向疫区捐赠,不仅是电视端,《天天云时间》的新媒体等渠道也对这些捐赠进行了报道,这些捐赠的企业通过节目的平台影响力实现捐赠、宣传两手抓的效果,强化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收获了社会效益。
六、《天天云时间》为中国综艺多维进化提供的启示
1)融入时代大胆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综萌芽并发展壮大,网综凭借着自身方便易达、播放传播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逐渐超越传统电视媒体,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下,电视媒体找寻出路不能一味排斥,而是要选择拥抱。只有自身在對互联网有了深刻、充分的认知后,才能在关键时刻利用互联网为己所用,并且超越互联网产品。如《天天云时间》的模式就脱胎于人们平时经常采取的视频群聊。
2)抓住网生时代用户心理
湖南卫视的受众群体普遍年轻化,这与大部分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高度重合。而当代年轻群体毋庸置疑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把握住这个群体的受众心理对于做好综艺节目至关重要。《天天云时间》在节目选题、策划、邀请嘉宾等方面都精准抓住了年轻受众的心态,“云问答”环节的问题紧跟潮流,让年轻观众通过节目收获了不少新知识。
3)将趣味性与公益性巧妙融合
《天天云时间》的首期节目录制时间为1小时50分钟,经过20小时的后期剪辑,最终成型45分钟节目内容,从录制到播出不到30小时,这源于制作了《天天向上》《湖南卫视春晚》等大型节目、晚会的沈欣工作室内部和核心创新力。对于一档新节目、新模式而言,其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形成自身一种稳定的模式,并凭借这种模式的力量来形成内容生产力。将趣味性与公益性巧妙融合落地的《天天云时间》做到了,自然能够形成稳定的内容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 《开启移动互联网营销新时代》
[2]蓝鲸TMT:《6亿人在用,但百度网盘想玩内容付费有点难》
[3]《社会心理学》 [美] 戴维·迈尔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4]《社会心理学》 [美] 戴维·迈尔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5]人民网:开创“云综”新纪年 《天天云时间》逆境求变 创新综艺“破局”
[6]数据来自北京微梦科技有限公司
[7]收视数据来自央视索福瑞csm -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关键词:电视节目;云技术;创新
2020年伊始,随着湖南卫视《天天云时间》这档第一次借助现代互联网云端科技采用“云录制”的公益智趣脱口秀节目的横空出世,传统的综艺节目生产模式被打破,“云综艺”正式在中国综艺市场“面世”,并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一、“云综艺”时代诞生的技术背景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云”、区块链等新兴互联网概念逐渐流行,并在多个领域被运用。“云”概念是指“移动云”,专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云平台,是移动应用从单机版本向联网版本发展的产物。移动云专注于同时需要云和端的移动应用,如社交类和同步类应用等。国内也有不少大公司推出移动云平台,但从云平台的成熟度,云服务的多样性,对社交网络的开放性等方面来看,都差强人意。[1] 近十年来,“云服务”的发展迅速潮:2011年6月7日,苹果在旧金山MosconeWest会展中心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iCloud云服务;2012年9月份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了面向开发者的“七种武器”,包括个人云存储PCS、多屏幕Screen X技术、云应用生成服务Site App、LBS·云、移动云测试MTC、百度应用引擎BAE和浏览内核Engine。至今,百度“云服务”最经典的代表产品“百度云”已经拥有超过6亿用户[2],腾讯、阿里、新浪、华为等大型互联网移动通讯公司也都纷纷加入“云产品”的开发,“云服务”已经完全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以《天天云时间》为代表的中国“云综艺”时代开启的社会背景
“云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将不同时空的多个终端聚集在同一场景下,这一场景在之前普遍被运用在个人存储和工作开会中。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国家迅速制定防控疫情相关政策,为防止疫情扩散,人们被要求尽量居家不出门,这一举措使得“客厅文化”回归文娱市场,电视媒体在疫情期间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1月25日至2月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较去年12月份日均收看用户数上涨23.5%,收视总时长上涨41.7%,电视机前每日户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在此客观背景之下,电视如何持续做好内容创新性输出,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关键问题。综艺节目是一个群体化作业的活动,一场节目录制需要艺人、导演、导播、音频、摄像、灯光等岗位在同一地点的协作才能完成。但在疫情严峻的环境下,这样的群体作业显然不现实。特别是疫情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如果群体作业,必然存在很大的疫情扩散风险,疫情期间的节目怎么录?成了所有影视行业从业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天天云时间》的“公益治愈性”
与综艺节目录制的困难重重相比,疫情期间,在家里的时间大幅增加,导致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反而大大增加。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心理急需相对较为轻松的文化产品来舒缓疫情下紧张、焦虑的情绪。《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Informationalsocialinfluence(信息性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从众也是我们相信他人对某种模糊情景的解释比自己的解释更正确,从而可以帮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行为方式。[3]电视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必定要承担引导大众心态朝正向发展的作用。而相较于影视剧创作,综艺节目的创新也更具灵活性、及时性、共情性。疫情之下,电视节目承担着更多及时创新的任务,以及纾解大众情绪和抚慰情感的出口作用。特殊时期也激发了国内节目创作更大的创新潜能,故以湖南卫视《天天云时间》为首的综艺“云录制”,引领了电视行业创新的“破局”之潮。《天天云时间》以“云陪伴”的宗旨,在疫情期间陪伴观众驱赶疫情的阴霾。自湖南卫视《天天云时间》打响第一炮,很多节目如《歌手》《声临其境》《云端喜剧王》等节目,也都纷纷借鉴,采取了“云录制”的形式录制节目。从节目内容来看,《天天云时间》从2020年2月7日开播,3月5日收官,横跨疫情最严峻的1个多月。期间,节目组策划的主题无一不贴近疫情期间人们生活状态:个人防护妙招、自娱自乐的“云旅游”、自力更生的“居家美食大赏”、囤货分享、适合假期补番的经典影视作品安利、宅家KTV、特殊时期的“云告白”情人节等等,节目还匹配每个主题邀请切题的嘉宾,请艺人嘉宾做客分享各自的宅家时光,这些话题都实实在在地关怀到了疫情期间民众的心理需求,让人们宅家不孤单。“共情”是《天天云时间》这档节目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在社会心理学上,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这个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对于人性观、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共情能让观众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觉、需要、情绪与想法。[4]在疫情最为严峻的首期节目中,邀请当下正身处疫区的艺人嘉宾唐一菲、凌潇肃,他们带来的疫区中心的武汉市民的真实故事,嘉宾唐一菲甚至有亲朋感染了病毒,是最有发言权的新闻当事人,这是当时观众第一次在综艺节目中听到武汉艺人的分享。唐一菲夫妇在除夕之夜开车给金银潭医院送物资的故事的感人事迹通过《天天云时间》节目的传播,宣扬了人性的真善美,广获好评。
四、媒介“全垒打”: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正式“结合”
“云录制”模式下,除了主持人汪涵在演播厅,其余主持人与嘉宾都在各自家中录制,模式轻巧,执行便捷。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已成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借助更大的带宽支持,不再囿于手机小屏幕,可以实现連线互动的屏幕正在增多。此次《天天云时间》“云录制”就类似于5G多屏互动的录制模式,只不过信号不及5G技术,是对前沿科技的一次巧妙“借力”,尽管清晰程度、模式空间不及常规录制形式,但生活化、接地气,能拉近观众距离,且具有执行效率的“云录制”,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观众留言:“《天天云时间》给我的感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档综艺节目,它更像一个好朋友,在我最孤单的时候陪伴我,和我聊天”。“云录”也是未来综艺发展的一个趋势,只不过沈欣工作室开了个头“打样”2——《天天云时间》只采用了9路视频信号,“实际上它的技术可以达到100路同时接入,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几百人几千人一起互动。”在《天天云时间》的实践中,只使用了音视频的简单互动,但未来也可以做成抢答比赛,实现几百人线上抢答。包括面部微表情的识别,都可能实现。甚至连选秀节目也可以,素人参加一次节目录制需要长途跋涉,在云录制下,就能够通过手机来展示自己,横向看,对不同类型的节目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5] 五、发令枪响之后都是赢家:一次经济学教科书般的媒介双赢
被市场认可,是能够体现《天天云时间》这期节目最直观的一个评判维度。《天天云时间》节目定档首播就取得了收视第一的成绩,截至节目收官,多次名列城市网、全国网、酷云等省级卫视晚间节目收视首位,创下了频道近两年“730”节目收视新高。传播数据来看:#天天云时间# 开录当日便获得了过亿讨论量,截止节目收官,在微博上收获了9.9亿阅读量和77.6万讨论;[6]节目收视率也一直稳居同时段第一。[7]高收视和高热度直接为节目带来了广告商的青睐。作为电视台,湖南卫视在近两年广告招商吃力,且因疫情影响经济形势更为紧张的情况下,依旧凭借《天天云时间》这档节目迅速吸引了包括小度智能音箱冠名、华为手机、腾讯等数十家企业赞助,这对电视台的长久发展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互联网企业、智能手机公司纷纷变成广告主,冠名以通信技术为核心创新点的新型综艺节目,既符合品牌调性、又推广产品功能,尤其是腾讯会议的投入更为明显:原本是“云服务”的提供者,反过来借由综艺节目的影响力对自己进行宣传,进一步凸显《天天云时间》在科技产业中获得的认可。截止节目收官,《天天云时间》携手17家企业,筹措850万元的物资向疫区捐赠,不仅是电视端,《天天云时间》的新媒体等渠道也对这些捐赠进行了报道,这些捐赠的企业通过节目的平台影响力实现捐赠、宣传两手抓的效果,强化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收获了社会效益。
六、《天天云时间》为中国综艺多维进化提供的启示
1)融入时代大胆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综萌芽并发展壮大,网综凭借着自身方便易达、播放传播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逐渐超越传统电视媒体,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下,电视媒体找寻出路不能一味排斥,而是要选择拥抱。只有自身在對互联网有了深刻、充分的认知后,才能在关键时刻利用互联网为己所用,并且超越互联网产品。如《天天云时间》的模式就脱胎于人们平时经常采取的视频群聊。
2)抓住网生时代用户心理
湖南卫视的受众群体普遍年轻化,这与大部分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高度重合。而当代年轻群体毋庸置疑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把握住这个群体的受众心理对于做好综艺节目至关重要。《天天云时间》在节目选题、策划、邀请嘉宾等方面都精准抓住了年轻受众的心态,“云问答”环节的问题紧跟潮流,让年轻观众通过节目收获了不少新知识。
3)将趣味性与公益性巧妙融合
《天天云时间》的首期节目录制时间为1小时50分钟,经过20小时的后期剪辑,最终成型45分钟节目内容,从录制到播出不到30小时,这源于制作了《天天向上》《湖南卫视春晚》等大型节目、晚会的沈欣工作室内部和核心创新力。对于一档新节目、新模式而言,其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形成自身一种稳定的模式,并凭借这种模式的力量来形成内容生产力。将趣味性与公益性巧妙融合落地的《天天云时间》做到了,自然能够形成稳定的内容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 《开启移动互联网营销新时代》
[2]蓝鲸TMT:《6亿人在用,但百度网盘想玩内容付费有点难》
[3]《社会心理学》 [美] 戴维·迈尔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4]《社会心理学》 [美] 戴维·迈尔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5]人民网:开创“云综”新纪年 《天天云时间》逆境求变 创新综艺“破局”
[6]数据来自北京微梦科技有限公司
[7]收视数据来自央视索福瑞csm -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