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之开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TS教育是一种主张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高中化学课堂应积极开展STS教育。STS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开展方式主要有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和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STS教育高中化学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74
  STS教育是这几年来流行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这一种教育思想主张:科学理论是通过应用才被人所认识的;在应用和普及的过程中开展科学理论教育,学生在研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理论。所以,STS教育重视科学理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应用,强调科学理论的社会价值和实用性,强调教学的社会性和现代性,注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可以看到,STS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STS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开展。
  一、通过问题解决法开展STS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如果教育没有以生活为中心,那么都是一种死教育。”化学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化学问题,如废旧电池的回收、维生素的摄取、碘盐的使用、新能源的开发、水体的污染等,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在“以生活为源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指导下,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开展STS教育。具体的教学流程是:提供背景材料——科学知识介绍——实践活动——练习活动——阅读材料。背景材料,可以是教材本身自有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的,通过这些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科学知识介绍,就是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向学生介绍科学理论原理以及知识的应用;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参观、实验、调查、展示搜集资料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练习活动,就是侧重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和整理资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已应用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个社会领域;阅读材料,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开阔视野。STS教育要求教师结合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开展,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探究和认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价值观念,从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述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以维生素C来导入问题。先向学生介绍有关维生素C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分析哪些物质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的功能是什么,然后教师再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并以实验的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教师可以自己先做实验,然后由学生亲自做滴定实验,以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可以配套练习加以巩固。最后,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以拓展对这一内容的认识。
  二、通过案例分析开展STS教育
  案例分析,就是从一个具体实际的情境,也就是案例出发,通过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特殊的情境,从中学习知识。为此,教师先在前一课上举出某一个案例,然后在课后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阅读且研究相关的案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各种观点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的过程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加强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在运用案例分析法时,教师可以采用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习惯。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如广西河池化工厂爆炸事故、河流污染事件、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等,都可以作为案例来分析。通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实验探究开展STS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际上,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获取科学知识,同时掌握科学方法。
  目前,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有许多知识的获取蕴含在实验中。有一些是通过实验来学习物质的制法、性质、用途等;有一些是通过实验来推断结论。此外,还有专门针对学生的实验。可以看到,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材,化学实验是学生积极获取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实践途径。借助化学实验开展STS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到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生产技术之间的必然联系。
  例如,在教学《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开发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铝热反应、电解反应等实验,掌握从水中冶炼金属的方法,从而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通过问题讨论开展STS教育
  问题讨论,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在一系列问题的引领下,围绕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所展开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的优点,就在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互相交流、各抒已见,形成一种信息的多面传递,发挥思维“共振效应”的作用。
  在问题讨论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做好引导工作。第一步,先让学生根据一些讨论的问题来准备发言提纲;第二步,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再讨论;第三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讨论,然后再讨论抽象性强的、概括性强的问题;第四步,在班上营造活跃的讨论气氛,鼓励班上学生,尤其是平日寡言少语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问题讨论,能帮助学生熟知化学学科的知识,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互相关系,关注和参与一些和化学有关的技术和社会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感。例如,在讲述胶体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问题展开教学,如泥浆、食盐水、牛奶在物理性质上有什么区别?胶体具有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同墨水混合后,会出现什么后果?在生活中胶体的具体实例是什么?等等。然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开展讨论。讨论的时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并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看法,特别要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通过这一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的。
  五、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展STS教育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永不放弃的追求态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开展STS教育,可以借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参与的项目设计、课题研究、作品设计、作品制作等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让学生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丰富且全面的体验,建立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辩证认识。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批判等创新思维活动,对化学科技的社会价值和实用性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理解了化学和社会之联系,同时也培养了探究未知化学知识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并且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来进行。如教师在讲述酸雨时,应以酸雨的成因、预防酸雨的措施等为研究主题,指导学生通过走访工厂、进入研究所、撰写论文等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面,培养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蔡铁权.STS教育和科学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李燕.实施STS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技术物理教学,2006(9).
  (责任编辑罗艳)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桂平西山洗石庵的大雄宝殿设计,总结了从地域、文化到建筑的这种由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来实现良好景观环境的建筑设计途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跃、适合交流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出适合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景。情景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指通过目的性的引入或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将学生带入课堂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一、 情景教学的方式  1.感官刺激。  (1)听觉刺激。传统英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面乡村治理思想逐步成熟,在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方面取得
[摘要]篮球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内容。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篮球课堂教学中所隐含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针对中学篮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进而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篮球兴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89  篮球运动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对于我国国民体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