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境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教学相长.同一问题,提问的角度不同,提问的时机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而且在课堂提问中也普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只为追求热闹场面,问题肤浅,学生齐声回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问题设计不够精心,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发问不少,收效甚微;课堂上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提问漫无边际,随口而提,东拉西扯,越扯越远;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有时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进行必要的反馈或追问;等等.
下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与实施问题.
一、新授课导入时提问
新授课中所讲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发展和提高.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新课内容正确设计导入性的提问,就能将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积极思维,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在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时提问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提问时要注意语言表达,语音语调、轻重快慢等;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使提问的针对性更强,提问效果更好.
有些物理知识的整体性较强,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这时可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提问,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原来的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回答不上也不鲜见,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随机应变并冷静处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在提问时,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发问,特别是当学生答不出时,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及时调整方案,或改变提问方式,或降低问题难度,或铺设思考台阶,或分解问题要素,或提供启发信息等,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确保学生能思善思、思而有得.
三、课堂结束时引申式提问
课堂结束时,对于需要进一步引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作答,而是指出疑问让学生课后充分思考求得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使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化、结构化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和易混淆的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还应经常设置障碍,引学生“上当”,然后分析“上当”原因,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总之,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艺术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准确把握提问时机,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心理,教师及时为学生布设解决疑难的阶梯,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而且在课堂提问中也普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只为追求热闹场面,问题肤浅,学生齐声回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问题设计不够精心,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发问不少,收效甚微;课堂上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提问漫无边际,随口而提,东拉西扯,越扯越远;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有时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进行必要的反馈或追问;等等.
下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与实施问题.
一、新授课导入时提问
新授课中所讲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发展和提高.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新课内容正确设计导入性的提问,就能将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积极思维,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在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时提问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提问时要注意语言表达,语音语调、轻重快慢等;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使提问的针对性更强,提问效果更好.
有些物理知识的整体性较强,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这时可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提问,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原来的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回答不上也不鲜见,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随机应变并冷静处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在提问时,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发问,特别是当学生答不出时,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及时调整方案,或改变提问方式,或降低问题难度,或铺设思考台阶,或分解问题要素,或提供启发信息等,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确保学生能思善思、思而有得.
三、课堂结束时引申式提问
课堂结束时,对于需要进一步引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作答,而是指出疑问让学生课后充分思考求得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使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化、结构化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和易混淆的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还应经常设置障碍,引学生“上当”,然后分析“上当”原因,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总之,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艺术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准确把握提问时机,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心理,教师及时为学生布设解决疑难的阶梯,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