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hi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观察方法,细致观察一个事物,抓住特点及变化。2.仿照例文写法,有条理地写一个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例文引路,观察有法1.学生自由阅读习作例文,思考:(1)作者看到了哪些新鲜的事或物?(2)作者是怎么看到、发现这些新鲜的事或物的?(3)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先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再提炼表达的秘诀并填写到表格中。
其他文献
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方式,与课标所设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不谋而合。其中,教材创造性编创的习作单元,更是直接指向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紧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试图将听、说、读、写的实践性活动高度融合。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习作单元的编排用意,将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他单元中的课文采用了相同的教学策略,致使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严重偏离定位。事实上,
期刊
《搭船的鸟》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五单元是部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其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教学的最终目标集中指向表达。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课文《搭船的鸟》的教学应当聚焦这两个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表达能力。因此,课文虽然还写到了坐船去外祖父家、雨打船篷的声音等,但教学目标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重点聚集在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观察上。但是
期刊
课前导入师:荆州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你们好!看一看电子屏幕上我的信息,想一想我刚才的问好方式,有谁能学着我的方式来跟我打个招呼吗?生: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焦老师,您好!师:你一定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聪明的学生会倾听!师:你们的语文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尹老师,是不是?
期刊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智能采掘工作面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数字孪生驱动下的采掘工作面远程控制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在总结煤矿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以数字孪生体技术通用参考框架为依据,结合煤矿实际情况构建采掘工作面数字孪生体应用框架,详细介绍了采掘工作面数字孪生体技术体系;在应用框架和技术体系的指导下,对实现数字孪生驱动采掘工作面远程控制的采掘工作面智能感知技术、数据实时无损传输技术、采掘装备
【教学目标】1.认识"父、搭"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啦、响、嘴"等1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翠鸟美丽的外形和高超的捕鱼本领。3.通过关键词句品读、图文对照、播放音效、比较写法等习得观察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意义。【教学过程】板块一研读单元导语,引出观察话题1.出示单元导语页,了解语文要素。
期刊
课堂展示1《搭船的鸟》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单元——习作单元。法国大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观察。师: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搭船的鸟》,跟随作者的"眼睛"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的。
期刊
统编本教材为了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设置了习作单元,旨在举全单元之力,指导学生围绕一个训练点,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习作。作为一个全新的设置,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也就承载着全新的价值。教师不能依照传统教材中的固有理念,仅仅让学生一读了之,而是要紧扣习作例文之间的联系,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两篇习作例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操作策略。
期刊
一、回忆场景,任务启动师:同学们好!大自然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我们都陶醉在它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中。这节课我们继续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学习《金色的草地》,一起读标题。生:16.金色的草地师:声音真洪亮!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请用简短的语言来说一说。(学生端正读书,大声朗读课文)师:咱们班的同学学习习惯真好,一读完就坐端正了。现在谁来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课文描
期刊
大自然以其丰富多彩的变化之美、静默无言的神秘之美,千百年来吸引多少文人墨客描绘和称颂。《金色的草地》一文从儿童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趣味盎然的自然生活,充满了纯真的童趣与探究的魅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这两条主线来组织单元。而“自然生态”是其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人文主题,贯穿了小学阶段十二册语文教材。仅以三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生态课文”达53篇,占教材课文总量的2
期刊
【教学目标】1.用统整的方法学习同一类型古诗,发现其特点。2.开启想象,感受诗中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光镜未磨"的意思,感受湖光山色的壮美。3.创设情境,诵读积累古诗。【教学流程】一、初读古诗,读通词句1.继续学习,引出古诗。师:第一次见面用什么方式打招呼最好呢?我说用歌声最好。我们来唱一首歌。(播放《春晓》,学生跟唱)师:我听到你们的歌声了,声音大一点,再来点掌声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