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煤炭企业应对危机、管理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煤炭企业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当前煤炭业精细化管理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煤炭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现状,探索和研究了目前和今后一时期煤炭企业应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措施,对稳步提升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管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DF4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一、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现状
(一)認识存在较大偏差。大部分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员工尚未真正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实质,形式主义和“花拳绣脚”较多,执行效果较为不理想,导致“原有管理模式和精细化管理模式”相混淆,背离了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初衷,尤其是致使部分员工存在抵制思想,严重扰乱了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秩序。
(二)缺乏长期性规划。虽然一些煤炭企业制定了实施精细化管理活动方案,但缺乏长远规划,走过场、跟风等短视行为较为多,进而造成半途而废,不利于精细化管理的长远实施,同时浪费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三)运行质量不高。部分煤炭企业对所有上岗人员逐日考核上存在应付凑合现象,致使运行质量、考核程序、过程控制不力。职工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放松,考核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没有从意识层面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二、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健全精细化管理组织体系
一是健全内部精细化管理组织机构。构建以股东、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员工为主体的四层次内部精细化管理执行系统,特别是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促进企业增强精细化管理能力。二是健全内部精细化管理控制评价与绩效考核体系。积极开展内部精细化管理流程评估,定期检查和评价业务流程精细化运作的有效性,并提高考评结果与领导干部绩效薪酬挂钩考核比例,确保为企业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提高检查效果,通过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内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内部精细化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健全精细化管理顾问制度。通过借助“外脑”,提高精细化管理层次和水平,推进企业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把精细化管理人才纳入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适应企业加快发展的需求。
(二)推广应用管理新工具
积极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健全完善以市场机制为主、管理调控为辅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和责任主体,明晰利益关系,完善运作、协调、监控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切实增强员工的精细化意识、市场意识、规则意识。积极推行平衡计分卡管理。平衡计分卡所涉及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维衡量指标,延伸既有整体又不乏体现个性的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覆盖了企业生产运营的关键要素,充实和丰富企业管理系统内容,为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引进目标管理。坚持SMART原则,建立目标管理责任体系,促进管理精细化稳步推进。所谓SMART原则,即: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而不是宽泛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而不是模糊的;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Attainable)而不是理想化的;目标必须是基于结果而不是行为过程,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而不是遥遥无期的(Time-based)。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是中国企业管理转型的加速器,对于企业。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变数,迫使企业针对不确定性实施改造,采用更加具有柔性的战略、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来紧跟外部环境变化,以便及时有效做出正确决策。突出制定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和组织构架、管理层级、业务流程,创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支撑和保障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加快内部管理软件有效集成。以信息化建设为助推器,推进内部流程重组,数字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精确管理能力。强力推进办公软件、财务系统、物资供应等整合,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为企业精细化管理奠定“物质”基础。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统筹采取现有专业队伍再培训和外部高顶尖信息化人才引进的方式,集聚企业信息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持续发展。
(四)大力培育精细化管理文化
从立足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精细化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使精细化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加快建设系统、规范、高效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建立重点岗前精细化管理培训制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教育方式,组织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学习掌握以管理精细化为核心基点的主要业务流程和各自的职责权限,提高操作行为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精细化管理文化建设与薪酬、晋升挂钩考核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实现从经营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为实现基业常青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教育,增强员工参与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责任感。积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快培养与引进急需的精细化管理人才,筑牢精细化管理智力资源基础。
关键词: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管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DF4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一、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现状
(一)認识存在较大偏差。大部分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员工尚未真正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实质,形式主义和“花拳绣脚”较多,执行效果较为不理想,导致“原有管理模式和精细化管理模式”相混淆,背离了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初衷,尤其是致使部分员工存在抵制思想,严重扰乱了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秩序。
(二)缺乏长期性规划。虽然一些煤炭企业制定了实施精细化管理活动方案,但缺乏长远规划,走过场、跟风等短视行为较为多,进而造成半途而废,不利于精细化管理的长远实施,同时浪费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三)运行质量不高。部分煤炭企业对所有上岗人员逐日考核上存在应付凑合现象,致使运行质量、考核程序、过程控制不力。职工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放松,考核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没有从意识层面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二、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健全精细化管理组织体系
一是健全内部精细化管理组织机构。构建以股东、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员工为主体的四层次内部精细化管理执行系统,特别是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促进企业增强精细化管理能力。二是健全内部精细化管理控制评价与绩效考核体系。积极开展内部精细化管理流程评估,定期检查和评价业务流程精细化运作的有效性,并提高考评结果与领导干部绩效薪酬挂钩考核比例,确保为企业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提高检查效果,通过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内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内部精细化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健全精细化管理顾问制度。通过借助“外脑”,提高精细化管理层次和水平,推进企业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把精细化管理人才纳入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适应企业加快发展的需求。
(二)推广应用管理新工具
积极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健全完善以市场机制为主、管理调控为辅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和责任主体,明晰利益关系,完善运作、协调、监控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切实增强员工的精细化意识、市场意识、规则意识。积极推行平衡计分卡管理。平衡计分卡所涉及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维衡量指标,延伸既有整体又不乏体现个性的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覆盖了企业生产运营的关键要素,充实和丰富企业管理系统内容,为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引进目标管理。坚持SMART原则,建立目标管理责任体系,促进管理精细化稳步推进。所谓SMART原则,即: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而不是宽泛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而不是模糊的;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Attainable)而不是理想化的;目标必须是基于结果而不是行为过程,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而不是遥遥无期的(Time-based)。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是中国企业管理转型的加速器,对于企业。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变数,迫使企业针对不确定性实施改造,采用更加具有柔性的战略、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来紧跟外部环境变化,以便及时有效做出正确决策。突出制定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和组织构架、管理层级、业务流程,创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支撑和保障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加快内部管理软件有效集成。以信息化建设为助推器,推进内部流程重组,数字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精确管理能力。强力推进办公软件、财务系统、物资供应等整合,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为企业精细化管理奠定“物质”基础。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统筹采取现有专业队伍再培训和外部高顶尖信息化人才引进的方式,集聚企业信息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持续发展。
(四)大力培育精细化管理文化
从立足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精细化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使精细化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加快建设系统、规范、高效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建立重点岗前精细化管理培训制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教育方式,组织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学习掌握以管理精细化为核心基点的主要业务流程和各自的职责权限,提高操作行为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精细化管理文化建设与薪酬、晋升挂钩考核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实现从经营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为实现基业常青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教育,增强员工参与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责任感。积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快培养与引进急需的精细化管理人才,筑牢精细化管理智力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