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卞之琳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关于在哪里看風景的。林清玄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在不同的地方,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比如,在地上、在楼上、在山上、在天上。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论述过人生活的时间、空间和“点”三个向度,站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视点,有不同的视野,形成不同的格局。站在哪里,的确是个重要的命题。
那么,语文教学呢?语文教学该站在哪里呢?王金涛和他的团队说,语文教学应有的高度,就是语文课程的高度。他们的命题里暗含着一个意思:有些人,往往不是站在语文课程高度,而只是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教学。这就自然提出一个值得深思和讨论的问题:为什么要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究竟意味着什么?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程意识不断增强。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语文教学是课程的一种形态,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它要折射课程的理念、目标、要求等,而课程的理念、目标、要求等应当观照和统领语文、语文教学。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首先要将语文当作课程来对待,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课程之外,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具有课程意义的,也才是有高度的,否则,可能会变得偏狭起来、逼仄起来——这是课程高度的本义。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站在课程理念的高度。柏拉图说,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课程理念即课程观,是课程价值观,亦即对课程的价值判断。我深以为,课程是馈赠给孩子们的一件幸福的礼物,这份礼物充溢着文化的意义,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幸福地体验,创造性地想象和表达,因而会形成语文教学特有的气象——这是文化的高度、价值的高度。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站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教语文。课程是一个世界,它把世界纳入了课程。在课程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世界的无限,于是将自己融入世界,自己就有了无限的可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开放的、开阔的,走向远方——这是语文教学的世界高度。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语文与其他课程发生自然而又紧密的联系,站在课程综合的高度教语文。课程是个大家族,在语文世界里有各种课程群落,各个群落间有着各种关联,不时地形成各种课程共同体,这是一个综合体。课程综合,往往形成课程的交叉地带,或是边缘地带,形成一片新的开阔地。正是在课程的综合状态下,学生有了新的想象、新的发现,创新精神萌发、生长起来——这是创新的高度。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让语文教学永远向上,永远向着真、善、美。其实,语文教学的高度就在语文教师的内心。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
那么,语文教学呢?语文教学该站在哪里呢?王金涛和他的团队说,语文教学应有的高度,就是语文课程的高度。他们的命题里暗含着一个意思:有些人,往往不是站在语文课程高度,而只是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教学。这就自然提出一个值得深思和讨论的问题:为什么要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究竟意味着什么?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程意识不断增强。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语文教学是课程的一种形态,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它要折射课程的理念、目标、要求等,而课程的理念、目标、要求等应当观照和统领语文、语文教学。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首先要将语文当作课程来对待,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课程之外,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具有课程意义的,也才是有高度的,否则,可能会变得偏狭起来、逼仄起来——这是课程高度的本义。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站在课程理念的高度。柏拉图说,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课程理念即课程观,是课程价值观,亦即对课程的价值判断。我深以为,课程是馈赠给孩子们的一件幸福的礼物,这份礼物充溢着文化的意义,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幸福地体验,创造性地想象和表达,因而会形成语文教学特有的气象——这是文化的高度、价值的高度。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站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教语文。课程是一个世界,它把世界纳入了课程。在课程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世界的无限,于是将自己融入世界,自己就有了无限的可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开放的、开阔的,走向远方——这是语文教学的世界高度。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语文与其他课程发生自然而又紧密的联系,站在课程综合的高度教语文。课程是个大家族,在语文世界里有各种课程群落,各个群落间有着各种关联,不时地形成各种课程共同体,这是一个综合体。课程综合,往往形成课程的交叉地带,或是边缘地带,形成一片新的开阔地。正是在课程的综合状态下,学生有了新的想象、新的发现,创新精神萌发、生长起来——这是创新的高度。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让语文教学永远向上,永远向着真、善、美。其实,语文教学的高度就在语文教师的内心。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