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從不吃拌面,只吃汤面。直到遇到了那碗三虾面。液体是喝的,上海人眼睛一闭,开口闭口:吃、吃、吃!吃水、吃汤、吃粥、吃泡饭、吃老酒,吃辣火酱,焕发出前工业时代的语言特性:简洁!合并同类项,凡是入口的,都说“吃”。指着眼前一碗面:“侬吃呀!”正确的说法:喝面,但上海人要掩口嗤笑:“侬讲‘牙’地咸话啊?”(外、牙:沪语里同音)。正确的,往往水土不服,喝面用词正确,但所有上海人听着就觉得别扭,就像戏里的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從不吃拌面,只吃汤面。直到遇到了那碗三虾面。液体是喝的,上海人眼睛一闭,开口闭口:吃、吃、吃!吃水、吃汤、吃粥、吃泡饭、吃老酒,吃辣火酱,焕发出前工业时代的语言特性:简洁!合并同类项,凡是入口的,都说“吃”。
指着眼前一碗面:“侬吃呀!”正确的说法:喝面,但上海人要掩口嗤笑:“侬讲‘牙’地咸话啊?”(外、牙:沪语里同音)。正确的,往往水土不服,喝面用词正确,但所有上海人听着就觉得别扭,就像戏里的念白,字字经过千锤百炼,但放在生活场景里,拿腔拿调,如汤里放醋,有点酸!如此文绉绉表达,属于喝过墨水的,近墨者黑(黑与瞎:沪语里同音),属于“黑(沪语:瞎与黑同音)讲八讲”,上海人会纠侬路子:“上海话叫‘吃’面好伐?侬迪只书蠹头,数典忘祖了。”
不过确实有一种面,只能吃,不能喝,否则要噎死人的。
去年初夏,我去福州路的上海书城,路过交叉的湖北路,有一家新装修的苏州面馆,探身进去,竖招牌主推三虾面(虾籽、虾脑、虾仁),标价128元,是其他面的六倍,我好奇,来一碗!不一会儿,端上来一碗干呼呼的拌面,我嚷道:“不是汤面啊?”服务员甩下一句话:“三虾面就是拌面!”我有些上火:如果是拌面,应该写清楚,不写拌面就默认为汤面。因为我从不吃拌面!
这时厨师长从操作间里转出来,一口苏白:“倷(苏州话:你)要汤面,马上下一碗汤面转来,勿算你铜钿,但是浇头还是倒在拌面里面!”很平实的话,可我怎么听都像在骂我,我意识到自己有些洋盘(沪语:外行),连忙改口,谢绝汤面。厨师长当即用长筷跳开一团拌面,蓬蓬松!仿佛辫子散开,倒下黄橙橙的三虾浇头,再不停地翻挑,干呼呼的面条,沾满了浇头屑粒,大大小小、星星点点,“粒粒”在目,挂满味“晶”,送入口里,“打耳光不肯放”,出典就从此来滴,油津津满口香,还有苏式面条细而滑爽且有筋的嚼劲。终于明白,三虾浇头若放在汤面里,味道就散了!不纯粹了。一碗拌面吃的干干净净,厨师长候在一旁,最后问道:“啊好?”这句苏白译成天津话:好嘛。我一撸嘴巴:赞!
现在与朋友谈点事,尤其同学回国探亲,彼此两三位,我都约在湖北路的苏州面馆里,要么上午十点,要么下午三点,店里空荡荡,尚未开市,直上二楼,拣个靠窗的位置,仿佛西门庆坐在狮子楼,窗外车水马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好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感觉。里面空空荡荡,闹中取静。这里是市中心,离开1、2、8地铁线不远,然后谈事,到了饭市,要上几个人的三虾面,四月末上市的三虾面,十月后秃黄油,让朋友尝尝天下至味。如果找家饭店,上点档次,没有三百元一位不敢上桌。如果仅有两三知己,也没法点菜。实际上圆台面,等于叫花子吃法式大餐,一肚皮的洋盘,一桌菜实际是学徒们的拼盘,等于小舢板拼凑成的航空母舰,就是大杂烩。场面宏大,回家后,说不出哪个菜好吃。即便好吃,也是十几分之一,其他都是陪衬,都是油腻。而且好吃的,只能吃两口,多吃,别人没吃了,再说也吃不下了。不如这家苏州面馆,聚焦纯粹,不过一百多元一位,比大桌便宜,比大桌纯粹,比大桌好吃,而且还有腔调,一碗面居然一百多元,朋友,侬舍得为朋友掼钞票!再说还是在仅次于南京路的四马路口。信不信,多少年之后,他一定记住这碗面,也就记住我。倘若一桌菜,往往记不住,这就叫门槛精。
还有,这碗面只能吃,怕你噎着,配给你的一碗汤,这叫扫帚簸箕,就像一夫一妻,一搭一档。
选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描写寿安(今河南宜阳)连昌行宫的诗句。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连昌行宫的繁华早已和唐王朝一样埋灭在了历史的长流中了,只有连昌河还在蜿蜒流淌,河畔长吉先生的诗书尚在散发着芳香。两年前曾到连昌河畔的古镇三乡探寻过李贺的足迹,但因为当时李贺游园尚在施工,再加上时间原因,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没来得及仔细游览。暑假回家,兴致突起,便和好友乘车前往。从洛宁一路向东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出现了很多的谚语,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谚语,那就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谚语形容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的人总能及时出现。其实这句话只是上半句,下半句却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都觉得曹操在赤壁之战前,一路走的都是顺风顺水的,其实不然,曹操前期打董卓打吕布,一路打得很艰辛,一度差点丧命,但是曹操还是挺了过来。汉献帝这个皇帝没有实权,董卓握有大权,所以汉献帝就是个摆设。董卓暴戾恣睢
身边,许多好友常常发出这样无端的抱怨:"每天太忙,连看望老母的时间都没有!"每每如此,我便淡然一笑,也不便回应,算作是餐桌上一种可有可无的调味品罢了。想做某件事情却顾不上,于是,便归结到没有时间上。这倒好,反正"时间",也不会说话,无法表白,成了好多人干不成某件事情的"替罪羊"。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日子,如流水,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缓缓流过,或深或浅的印迹便留在心头。有些人,确实工作或事务缠身,因忙于
夜晚,從绿草如茵的湖畔走过,惊起的飞虫,瞬间又不知落在了何处。皎洁的月光,清洌洌的泄满大地,透过垂柳的缝隙,斑驳地落在湖面上,像一位婀娜的舞者,尽显妖娆。那些不知名的娇艳的花朵,就算在角落里,也在默默地开放,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文瀛湖,静静地,靠近她,你会感到她是那样的慈祥和温暖。文瀛湖敞开怀抱,娇羞地享受着月儿深情的亲吻,轻轻的、柔柔的………此刻的我,陶醉在这迷人的夜色里,就像偎在母亲的怀里,
孙成久九十多岁了,身子还算硬实。俗话说尿尿尿湿鞋(读孩),咳嗽屁出来,就是老了。老了,鼻涕多了song少了。孙成久当然不是说这些症状一点没有,而是脑筋相当清楚。脑后留辫子,妹子裹了小脚,孙成久都记得很清楚。妹子裹小腳,上茅房不方便,娘搀了去。娘也是小脚,娘俩一步一蹭。妹子一步一哭,跟娘说,娘我疼的,疼的哟!妹子张着两只胳膊,一步一吸气。娘说,你不裹日后可怎么嫁? 孙成久站着看,小小年纪,就知道替
时隔二十载,我已经忘了2000年的第一场雪降临于中原的大致时间,却清晰记得一个琐碎的细节。那个雪天的下午,同桌何启驴脾气发作,硬拉我去三里外的书店买余秋雨新书《霜冷长河》,说此书适合雪里买,夜里读。一路雪花乱飞,落进眼中,清寒之外,有一种久违的生涩。何启高歌《雪中情》,嗓音尖细,有如驴鸣。唱到后来,翻来覆去只有一句“雪中行,雪中行,雪中我独行……”,忽然他不唱了,扭头问我:你决定不考中文系了?我怔
北京出产侃爷,就像中国出产熊猫一样,是个世人皆知的事实。但是熊猫只生长在川陕甘三省交界的一隅之地,而且数量稀少,濒临灭绝;侃爷则不同,他们广泛产生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教室会堂,几乎无处不有,不但未有蜕化衰减之象,而且似乎还越来越繁盛。随着外地人更多地涌入北京,侃爷还有升级换代的架势;语言词汇更加丰富,语气腔调更加多样,许多外地人进京几年,也出师成了侃爷。一个外地人去北京,印象最深的一定不是别的,而是
不敢相信事实,往往是意外惊喜;事实不敢相信,则往往只有迷惑神伤。 我喜欢一个人独自走过漫漫的夜,看灯光点亮大街,看车流往来自如,看路人各自归家。 街角处,我看见一个老大爷,摆放着满满的一挑子黄瓜。这些黄瓜和他的年龄是极为相称的,都是一色的淡黄。每个黄瓜约一拃长,要是把我的拇指与食指蜷起来,正好可以把一个黄瓜稳稳地卡住。这一挑子黄瓜很新鮮,没有淋过一滴水,虽然是在深夜里略显昏黄的灯光下,还是能清
艾青有一首诗写到酒,酒是“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这个的确很精妙。喝酒的风格和方法南人与北人不同,民族和民族相异,每个人的喝酒记忆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人就是滴酒不沾。喝酒,从味道上来说也是白酒、啤酒、葡萄酒、威士忌、黄酒、米酒、干邑各不相同,千般滋味在舌尖上,也在内心里荡漾。在新疆,有一次我在餐馆里吃饭,正吃着,看见从外面进来一个山地牧人打扮的壮汉。只见他要了两瓶白酒,将一整瓶倒进一只大碗里,然后
宋太宗赵光义曾问翰林学士苏易简:“食品称珍,何物为最?”苏易简答:“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一碟山芋梗,便是珍馐,因为它最合我胃口。夏日餐桌上,隔三差五,总有一碟山芋梗,价贱,却味高。将皮撕了,折寸段,热锅冷油,拍一瓣老蒜炝锅,山芋梗爆炒十余秒,凉水激,取其脆,临起锅前,稍许香醋,入嘴,酸甜咸辣,滋味殊异,百食不厌。 每次买茄子,将茄蒂留存于冰箱,如此累积三四回,获茄蒂一小碟。每只茄蒂,拦中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