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央行年内的第六次加息以反通胀的名义不期而至。
央行宣布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27个基点,由3.87%提高到4.14%;与此同时,两个“意外”也接踵而至:5年半来首次降低活期利率,房贷的5年期以上长期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表示,本次“不对称”加息既不针对银行信贷(活期降息反而是有利于银行),更不针对楼市,对象完全瞄准了通胀风险。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却认为,本次加息主要针对的是股市。
以“反通胀”之名
细数央行2007年以来的货币调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有10次,连上本次加息也已达到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旨在收紧银行信贷,此前数次加息在措辞上也均强调了“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
然而,这2007年的最后一次加息完全指向了“反通胀”。央行负责人表示,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受食品、能源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此前的历次调控对于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信贷增长得到控制的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存在上涨压力、国际环境趋于复杂,“为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央行决定再次加息,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本次对通胀的措辞也由“稳定预期”升级至更为积极的“引导预期”。
“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称,而本次加息也是2007年12月初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从紧”后的首次加息。
“结构性”加息
“本次加息与2007年前5次加息的性质完全不同,我更倾向于看做一次利率结构性调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本次加息没有将各个经济主体“一棒子打死”,“监管层设计这一整套调整组合真是用心良苦。”
首先,从存款利率调整内部来看,作为基准利率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可以说是本次调息最符合预期的部分;然而,活期存款利率却由现行的0.81%下调至0.72%,下调0.09个百分点,而这也是自2002年2月以来首次下调活期利率。
央行发布加息当天指出,由于活期存款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即期支付结算,上述调整有利于引导居民等各类经济主体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动性的同时,可以较快地得到更多的收益,提高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2007年上半年,央行曾将活期存款利率从0.72%上调至0.81%,这次调息后又回归原状。这是因为今时不同往日,股市已从高歌猛进转为反复震荡,楼市也从狂飙突进转为量缩价跌,大量资金从资产市场回流银行,并以活期存款成为伺机而动的“游资”。由于活期存款在企业存款中占6成多,在居民储蓄中占近4成;银行不得不“短期资金长期用”,加剧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容易使通货膨胀“自我循环”。利息有加有减,可引导存款从活期向短期定期转化,减缓存款活期化的趋势。
多位经济学家表示,在行政性信贷调控日趋严厉的情况下,本次下调活期利率旨在保护银行的利益。孙立坚指出,由于股市楼市近期都处于震荡之中,大量资金从中撤出回流银行,而其中的主要部分又形成了事实上的“游资”,“在银行全年贷款额度告罄的情况下,游资的存在一方面加大了银行的付息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锁定流动性。”
“国际上的活期存款基本上是没有利率的,本次下调是一个正确方向。”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称。孙立坚也指出,国家一方面提高定期利率,一方面降低活期利率,正是为了将流动性以定期的形式留在银行,这样既可以降低银行“短期资金长期用”的流动风险,又可以锁定流动性。
“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继续维持在7.83%,则反映了监管层对楼市调控的谨慎。”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认为,经过2007年的前5次上调,房贷已给购房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考虑到民生问题以及防止产生楼市坏账,政府此时对楼市调控力度有所把握正合时宜。”在此之前,央行2007年内已经5次加息,对购贷款房者来说,累积的加息幅度将在2008年初集中体现。由于“房奴”的还本付息压力明显增大,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逐渐浮现,长期贷款利率“一动不如一静”,既避免增加“房奴”的利息支出,减少其正常消费;又可对“好淡争持”的楼市静观其变,尽量防止因房地产价格大幅缩水导致银行坏账剧增。
仍填不平“负利率”
事实上,即使在本次加息过后,中国仍然处于“负利率”的区间。2007年前11个月,CPI平均增速达到了4.6%,相比目前4.14%的存款基准利率,“缺口”仍然很大,更不必说在考虑了5%的利息税之后。
然而,在另一方面,美联储近期刚刚将联邦基准利率从4.5%下调至4.25%,中美利差已缩小至11个基点,甚至经不起一次加息就要主客异位。以往阻止海外热钱涌入的最大政策“堤防”——中美利差几已不复存在,市场认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央行进一步加息的政策空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本次加息可以进一步控制住资本市场泡沫的膨胀速度,“资本市场的超额收益才是海外热钱的最大引力,只要控制住这一块的泡沫,即使中国利率超过美国,也不会引发热钱大规模涌入的问题。”
他认为,我国应该达到零利率或者适当的正利率,因此央行还有相当宽松的调控空间。“如果目前物价水平控制在4.7%左右,那至少还有0.7~0.8个百分点的空间,可以再提息两三次。
此外,祝宝良提出,如果人民币不断升值,我国进口商品折合成人民币就会越来越便宜。他认为这是通过人民币升值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办法,可以作为一个货币政策工具在明年使用。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表示,经过2007年6次升息,央行2008年进一步调整利率的可能性降低,将更多地使用准备金手段。
央行的“不对称加息”尽显其“精密调控”,以实现央行所明确的目的:“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更重要的是,央行的“不对称加息”,不但践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履行保持币值稳定的法定职责;而且通过复杂的利息调整组合,使原来极不合理的利率结构(如人为拉大存贷款利息差距)朝合理方向改变,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微小却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