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感动:百人“共呼吸”拯救濒危男孩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2岁的男孩亚姆生活在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马拉维,那儿邻接赞比亚、莫桑比克及坦桑尼亚。马拉维湖是世界知名的“繁星湖”,亚姆就生活在湖区最南端的一个名叫库利的村落里。
  亚姆一出生,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的异常情况,医院诊断他患有喉癌。紧接着,德拉医生发现了亚姆身体的致命伤:因为他有喉癌,导致他患上的是一种被称作“中枢性肺泡换气不足”的呼吸疾病,这种罕见的疾病也被称作“翁丹呼吸困扰症”。此病的突出症状就是只要患者一睡觉,很快就会停止呼吸。
  德拉医生对亚姆的母亲吉娜说:“这孩子可能活不过6个月。我们只能用呼吸机帮助他进行正常呼吸。”
  为了拯救儿子,吉娜坐着牛车赶回村子后,顾不上吃东西,就到处为亚姆筹钱。她跑遍了所有亲戚家,总算凑到了两个月的医疗费。然而,医疗费实在太昂贵了,用呼吸机维持亚姆的生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一旦终止治疗,他随时都会失去生命!
  为了延续亚姆的生命,德拉医生想到了一个土方法:原来,呼吸机和打气筒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气压差来进行气体交换。只要能让亚姆的肺部有规律地运转起来,使他肺部的呼吸形成相对气压,并持续不断地工作,就能维持他的生命!
  为此,德拉医生在亚姆的气管里安放了一段简易仿生气管,气管的另外一头从亚姆的鼻腔里伸出来,外接一个医学打气筒。这种专用的打气筒本来是做科学实验用的,它设置的气压正好适用于人体肺部舒张所需的压力。
  吉娜拿着打气筒,在德拉的指导下,按照节奏进行打气时,她惊喜地看到,伴随着自己的节奏,亚姆也跟着均匀地呼吸!那一刻,她觉得儿子的生命正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当医院用救护车把吉娜一家送回村庄,人们感到十分惊奇:因为在贫穷的马拉维村落里,人们见过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但从未听说能用打气筒给肺打气!
  为了防止出意外,不留任何纰漏,吉娜夫妇处处小心。首先,他们全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须轮流为亚姆打气,因为处在婴儿时期的亚姆随时都有可能睡着。白天大部分时间里,吉娜守在亚姆的身边。中午,亚姆的父亲巴斯回到家和吉娜交换。到了晚上,全家轮流起来不停歇地为亚姆打气。
  就这样,一夜又一夜,亚姆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了香甜的睡眠。可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打气筒帮亚姆呼吸却几乎累瘫了吉娜全家,而这独特的让生命存活的方式吸引了所有的村民。他们盯着吉娜手中的那只专用打气筒,觉得那是一件神奇的东西。只要有它,亚姆就有救!可除了吉娜一家,没人接触过它。这种想帮又怕帮不上忙的局面被一群好奇的孩子打破了僵局!
  一天中午,几个男孩见亚姆的二姐塔莉一上一下地使用打气筒。碰巧,那时邮局寄来一封挂号信,亚姆的姐姐必须腾出手签字接收。这群男孩中,有个叫麻吉的男孩,他跑进屋對塔莉说:“让我试试。”塔莉犹豫了一下,把打气筒交给了麻吉。聪明的麻吉熟悉了打气筒的力量后,就顺利地使用起来了!
  其他孩子看到麻吉也能用打气筒,都跃跃欲试。过了10多分钟,拉琪看麻吉有些累了,就上前帮他换手。为了不吵醒刚刚睡熟的亚姆,孩子们竟自觉地排起队来!
  半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孩子们忘记了吃晚饭的时间。当他们的父母找到吉娜家时,都被孩子的“壮举”吓坏了:要知道,万一有一点闪失,亚姆就会搭上性命。可经过几个小时的轮流换班,孩子们都成了熟练工!
  麻吉对妈妈说:“你也试试吧!我们帮帮吉娜吧!”麻吉的妈妈受到了儿子的鼓励,接过打气筒,渐渐也能熟练运用打气筒了。过了一会,麻吉的父亲来了。他见妻儿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他把妻子换下来,也开始帮助亚姆打气……
  很快,孩子们和麻吉一家帮亚姆用打气筒打气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100多名村民不辞辛劳,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链条,和亚姆“共呼吸”!一整夜过去了,吉娜一家和村民们交替着帮助亚姆呼吸。疲惫不堪的吉娜总算安稳地睡上了两个钟头。
  在众人马不停蹄的帮助下,亚姆总算“活”了下来。德拉医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震动,专程前往探视。亚姆看起来似乎长胖了点儿,他正在熟睡,样子惹人怜爱,而村里的人在他床边轮流帮他打气。
  几天后,医院对亚姆实施了更进一步的手术。他们把亚姆的气管切开,在他的喉咙处装上了一个专门从巴西引入,用以呼吸的高级仿生呼吸管。这样,如果亚姆睡着了,就可以使用这种家庭式呼吸机帮他呼吸,而不用采用机械的人力了。医院帮助吉娜一家解决了大问题!只是从此之后,吉娜一家的电费要多出好几倍。但为了儿子能活下来,吉娜一家愿意付出全部。为了预防停电,吉娜夫妇还托德拉医生帮他们订购了一套应急的发电设备。亚姆在库利村村民的努力下,已经超过医生当初宣判的只能活6个月的期限。
  由于有了“正常”的呼吸,亚姆的身体开始突飞猛进地生长。虽然受到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困扰,但亚姆的食量很大,不过是分多次食用,这或许也是他能够活下来的一个原因。时间一晃过了2年、5年……在非洲坚韧的土地上,在拥有像金色阳光般的顽强生命力量和爱心的鼓励下,整整10年过去了!亚姆虽然行动不便,但这一点也没妨碍他进步。他读了小学,成长为一个拥有乐观精神的大孩子了!
  2008年6月15日是亚姆的生日,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想去看看大海!
  为了让亚姆的心愿顺利达成,在村长的带领下,全村人凑钱为亚姆买了一台用电池驱动的便携式呼吸机,这是为了防止他在车上或者飞机上打瞌睡或者睡觉。
  7月10日,德拉医生和吉娜夫妇带着亚姆来到位于马维拉不远的海边城市贝拉!当亚姆见到蔚蓝、宽广的大海时,他天使般的眼睛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个坚强的孩子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梦想!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经过这次短途旅行,德拉医生发现亚姆的身体状况似乎有所好转,运动和新鲜的空气有助于他心肺功能的成长。
  2009年12月,亚姆又去了鲸湾港。2010年8月,他甚至去了美丽的斯科特公园……
  在一次次旅途中,亚姆的精神越来越愉快!不可思议的是,亚姆身上的癌细胞开始减少,而他的呼吸能力也渐渐增强。对此,医生们都大感意外,称这是绝无仅有的生命奇迹!虽然依旧离不开呼吸机,可亚姆相信只要他还能活着,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多看一眼这美丽的新世界!
  摘自《知音·海外版》
其他文献
毕业于黄埔一期的黄维,34岁便成为国民党王牌部队第18军军长,可谓春风得意。岂料10年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1948年底,身为第12兵团司令的黄维,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继而成为“战犯黄维”。多年后,他的女儿黄慧南回忆了父亲接受改造的漫长过程。    被俘虏那年,父亲44岁。他与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一起被关在北京功德林监狱。开始,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处处与管教人员对立,还吟诵于谦的《石
期刊
这两天各大报章都在刊载我的收入几年翻了30倍的消息。  我娘今天批评我说:“你哪涨了那么多?数学不好。要是当初《双面胶》1万元一集,现在难不成你有30万元一集了吗?没办法,遗传了你爹的没脑子。”  我哈哈大笑,跟她说:“妈妈你批评得对,我数学不好。”  但我没敢让妈妈知道,我写《双面胶》的时候,剧本费,我一分钱都没拿。如果我说了,她大约要心疼到晕过去。我不但没拿剧本费,甚至在电视剧的编剧名单上,也
期刊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在北宁线的锦州至昌黎段首先打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急令东野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三位首长率指挥机关由双城向锦州方向前移。  9月30日,前指在机动过程中发生了一起鲜为人知的事故,幸而被阎仲川及时发现,才避免因事故而引起的严重后果。  《罗荣桓传》中对此事曾有过简单的叙述:“……开进中在道里江桥发现国民党的潜伏电台,火车又向东南开到拉林车站,然后突然掉头北返,过
期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古老的城门楼、牌楼、城墙灰飞烟灭,让位给一片“新天地”。在“推倒封建残余”的热烈口号中,始终有一个反抗的声音试图阻挡浩荡的历史潮流,这声音来自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中国建筑學一代宗师。  梁思成倾注毕生所学,心中早已建了一座理想城池——“大北京”:拥有三个各具功能、相辅相成的中心城区。最终,首都城市规划“一边倒”地采纳苏联专家的建议,拆旧城原地建新城,并按照领导人的设想,
期刊
1948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之夜,对南京人来说,无疑是最寒冷最凄凉的一天。残阳渐渐落下石头城,尖利的北风无情地掠过昔日繁华的十里秦淮。沿街的乞丐、难民与伤兵,在六朝金粉之地,悲惨地呼号着;马路上,不时有抢米的饥民被打死在路边,还有饿殍横尸街头;公教人员、工人、小市民啼饥号寒,惶惶不可终日。  天黑时分。南京黄埔路总统官邸张灯结彩,火树银花,耀眼夺目,四周墙壁上还贴着圣诞节的七彩剪纸,一派节日景象。蒋
期刊
1948年12月17日夜,河北井陉县窟窿峰村。此地距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西柏坡村40公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室和机房就藏在村后山上的巨大石窟中。一天的播音结束后,齐越——电台中唯一的男播音员已经入睡。  突然间,他被播音组长孟启予的声音惊醒:“齐越,起来,快起来,廖承志社长来电话,派你和刘涵、吴影打前站,到北平去,参加接管电台的工作!”  当时,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是新华社下面的一个部门,新
期刊
话说英国佬仗着坚船利炮入侵大清国后,道光皇帝却心有不甘,不愿与英军签城下之盟。这时,果勇侯杨芳主动请缨杀敌。  杨芳说,他在幕僚的提醒下,准备在民间广泛征集装过粪便的马桶和女人的亵衣(内衣),然后再以这种“秽物”为武器,“秽杀”英军。  原来,中国民间有个流传久远的传说,说是装过秽物的马桶和女人的内衣乃至阴至秽之物,只要亮相于阵前,便可杀敌于无形。  道光不知这招是否灵验,为慎重起见,吩咐杨芳先用
期刊
怒江大峡谷。两岸悬崖壁立,重崖叠嶂,谷底大江奔腾,吼声如雷,令人胆战心惊。一座巨大的钢索吊桥把两岸公路连成一线。进入1942年5月,缅甸前线风声日紧,从西岸涌来的败兵和难民队伍骤然增多,大桥两侧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5月2日,远征军工兵总指挥马崇六将军从畹町撤往昆明途经惠通桥,给大桥留下一队宪兵和工兵。马将军授权宪兵队长张祖武接管大桥,一旦情况紧急立即炸桥。  5月4日,形势更趋紧张,西岸的盘山
期刊
我在瑞典大学上课的时候,遇到两个日本学生。男的叫高树仓一,女的叫完田美子,他们正在准备关于中国电影与国民性的博士论文。  一天,高树以日本人惯有的恭敬向我问道:“请问,贵国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反映的是不是中国的真实情况?”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电影是虚构的,但它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  站在一旁的完田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您一定看过《地雷战》,麻烦您再看一遍,只看其中的一段,
期刊
随着天气逐日变冷,取暖问题又成了一件令人关注的大事,哪怕是居住在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不能例外。  近些年来,英国王室的取暖燃气费和电费不断上升,其中燃气费从2002年的31.9万英镑猛增到目前的60.6万英镑,电费则从2002年的24.9万英镑猛增到眼下的58.3万英镑,然而,由于财政吃紧,女王对这笔开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眼看着气温一天天走低,女王为此可谓费尽心思:究竟该如何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