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业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以培养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如何在本科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学院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尝试,取得了较大进展,加深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认识。
  1.学生及学院现状分析
  “90后”大学生视野开阔、接受信息量大,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不易对某种观点盲目认同,具有批判精神。他们希望能同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争论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欢教条式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追求自我,自信心强,不迷信权威,富有怀疑精神,想象丰富,具有创造力潜质的特点。[1]独立学院是一新型事物,目前在专业教学,特别是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成为独立学院教改的重要工作内容。与重点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独立学院相对滞后。
  2.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2.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应具有创新意识,改变过去以理论和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定创新性教学原则。我们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开展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活动,重新修订了培养计划,适当调整传统的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教师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介绍工程应用中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实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有些枯燥的知识用多媒体演示出来[2][3],如水质工程学中将污水处理的混凝、絮凝技术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实践、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教师以指导、辅导为主,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改项目,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工程应用技术及社会需求,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和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工程实例加以说明和介绍,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提倡严谨的学习态度。课堂、课后多和学生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念,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
  2.3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验紧密联系、与地方的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建环、给排水等专业课程中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如:将建筑环境学、通风空调、冷热源工程、水质分析、水处理生物学、水质工程学等课程教学与建筑节能、学校及周边地面水体和地下水、农田水质和污水等学生身边的鲜活事物相联系,把理论教学与这些当地的研究对象联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现场进行实测、分析、研究,以论文的形式给出评价及治理意见。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中,抽象的理论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现实,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遇到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要一味地按书本上原来的思路来操作。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能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焕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做起,通过教学改革,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创新动机,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范起东,范翔宇.“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337.
  [2]李英柳.水分析化学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1,(11):111-112.
  [3]姜灵彦,刘蕾,郑宾国,刘军坛.水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08,(22):71-72.
其他文献
1.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高校本科生教育管理中,采用导师制来构建适应学分制特点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采取每位导师指导3—10名学生的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科研之间达到最大限度的互动。一方面,学生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科研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创造性和自主性,同时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事物的洞察力、概括力和抽象力,形成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科学素养。
伴随着手机成为大学生主要上网终端之一,网络应用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网络是人的延伸,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现代信息社会已进入个人传媒时代,新媒体可以随时存储或查找信息,信息获取方便及时。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业或需要选择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交流最频繁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要积极运用新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我国贫困大学生约为几十万人,2000年增至142万人,2004年增至240万人左右。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1997年,全部实行招生收费并轨,高校收费制度初步形成。1999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高职院校已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
《电工学》作为工程类任职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电路的基本理论;具备对一般电路的分析能力;培养建立基本的电学素养;拥有较强的电路实践能力,满足其毕业后的第一岗位任职需要。然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的《电工学》课程教学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理论教学为核
一、引言  工程制图测绘是大学工程制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测绘能力的必修环节,是检验和提高学生制图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过程,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工程意识的一次难得机会。目前,齿轮减速器仍是工程制图测绘课程的主要测绘对象,在测绘过程中,箱盖小圆弧壁是一个不十分明显的结构,许多学生对箱盖小圆弧壁的测绘不够明晰,不做深入思考,经常是找个参照图,照葫芦画瓢,敷衍了事。指导老师也对该结构关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