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有教学梯度,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导入之后,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大家不难想象,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如果采取课前先下发导学案,课堂上教师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梯次推进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
1.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心理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有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科学的学法指导
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二、构建有效课堂的意义
(一)有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有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有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三、构建有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有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
有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四)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实施有效课堂的困惑
(一)课堂活动要求容易养成难
有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二)课堂展示参与容易精彩难
展示是有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有效率。这是教师教学的困惑。
有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有效课堂改革,需要勇气、需要合作、需要创新。
(一)备课求“实”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有教学梯度,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导入之后,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大家不难想象,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如果采取课前先下发导学案,课堂上教师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梯次推进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
1.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心理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有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科学的学法指导
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二、构建有效课堂的意义
(一)有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有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有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三、构建有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有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
有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四)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实施有效课堂的困惑
(一)课堂活动要求容易养成难
有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二)课堂展示参与容易精彩难
展示是有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有效率。这是教师教学的困惑。
有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有效课堂改革,需要勇气、需要合作、需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