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的“境界”说,是把人生实践与艺术审美等结合起来的论述,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表述模式,这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大创新。
  关键词:王国维 《人间词话》 美学思想 境界
  王国维是近代以来的国学大家,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美学方面,他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尝试把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理论融汇并组建成新的美学理论体系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先河,同时又汇集了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式人物,不可替代。
  他提出的“境界”说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而且更多地融会了西方的美学、文艺学等思想理论。在中国美学史上“一方面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继承和终结,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文艺的先声。”[1]
  一、“境界”说之由来
  “境界”说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理论核心与批评的首要标准。他这一独创的评价标准使《人间词话》超越了以往一切的诗话、词话著作,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的桥梁,并在中国美学史上获得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境界”?在文献中最早出现可能是《诗·大雅·江汉》“正其境界,修其分理。”[2]到了唐代,人们已开始用“境”或“境界”来论诗。到明清两代,“境界”“意境”已经被普遍使用了。虽各代已有使用,但含义却不相同。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境界”一词有了全新的定义以及特定的内容。他提到“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笔者理解的“境界”,就是指真景物、真情感的身受。
  在提出“境界”说后,他便把“境界”当作艺术创作的根本,在判断作品好坏时便以它为最高标准。同时,有着独创的“三境界”说,谓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境界”说借用词句比喻为学之志,从诗词艺术的意境来通达人生,关照生命。
  二、“境界”之种类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境界”说是一个较复杂的体系,它包含多方面的思想内涵,总体可分为:
  (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境界”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王国维所用的“无我”“有我”这对在中国佛道典籍中多有论述的范畴有较新的内涵。“无我”实指“物我”,意为以万物为我,物我一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并非是“移情作用”,因为有我之境的结果决不是物我同一。景物被作者物化,添加了主观的情感。“无我”与“有我”刚柔并济,都是创作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二)“造境”与“写境”
  “造境”和“写境”同样是“境界”种类的划分,但其最本质的区别是源于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
  “造境”来源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就“理想”一派;“写境”根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就“写实”一派。王国维的分类方法源于西方的美学观点,但在划分时又有新发展。他明确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虽然“造境”和“写境”的创作出发点不同,但创作的素材都来源于自然,自然现实与理想相互渗透并影响。在他心目中,理想的诗人形象是符合将理想与现实两者高度统一并在实践中能够完美结合的形象特質。
  (三)境界的“大”“小”和“高”“低”。
  王国维认为境界有“大”“小”“高”“低”。什么是境界之大?笔者认为是力量之大、意象之广及数量之多。什么是境界之小?笔者的理解是力度的柔和、数量的简单、意象空间的精微。境界的“大”“小”是从意象的平面上横向展开而划分的,无论写“大”或写“小”,决定于诗人自身的写作意图,所以是不能分优劣的。而境界的“高”“低”则是纵向展开的,更多的是体验的纵深度。它源于作者心灵体验深浅程度的不同,自然就会产生优劣的分别。它们的划分,一侧重于平面,一侧重于立体,虽有联系但也有区别。
  (四)境界的“隔”与“不隔”
  “隔”与“不隔”之别也同样是“境界说”中重要的组成内容。王国维提倡“语语明白如画,写景则在人耳目,叙事则如出其口”方为“不隔”,反之则为“隔”。也就是指,在实践中,只有语言能够自然明朗、清晰无误而达到“不隔”,诗词才能使作者与读者的精神情感得以共鸣,到达自由舒展的“境界”。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读者的理解进程。
  三、结语
  王国维用境界来表述艺术的本体精神,揭示了人生精神的境界层次。他把艺术、审美与人生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了全新的词论体系,这不但在词学研究中首开先河,也把传统的美学理论从封闭推向开放,从守旧引向创新,从古典转为近现代。他被称为中国新美学理论的先驱者,在中国美学史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文化发展长河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走我自己的路[M].北京:三联书店,1986.
  [2]钱剑平.文学原理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秦菁怡,女,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在大气湍流闪烁效应以及瞄准误差共同作用下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基于指数韦伯大气湍流衰减信道,建立了基于平衡探测的相干光通信系统模型,给出了系统受大
目的:对产后忧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产后忧郁症患者2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5月,对这20例产后忧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心理情况进行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提高的基础,及时了解氮素营养状况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近年来,光谱技术在植物营养诊断中的应用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该手
摘要:《一件事先張扬的凶杀案》是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文本中所呈现的道德批判和人性反思的力量尤为深刻。本文从集体对个体生命的漠视,伦理道德对个体的胁迫两个方面,并结合大众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究之所以凶杀案得以发生以及社会环境与个体冲突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马尔克斯 社会环境 个体 原因  在马尔克斯的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作者运用“记忆的重复,语言与意识的分裂,构筑真实与虚构交织”[1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20例(A组)和陈
摘要:本文从当今国外文学领域对托尼·莫里森的研究综述着手,深度剖析业界对她各个创作时期作品的多元化评价与其深沉的人文种族主义情怀。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  托尼·莫里森在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她于1970年发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到2012年出版《家园》(Home),迄今为止已经有10部长篇小说问世。在欧美,对莫里森最早的研究起始于J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对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七言转韵诗中也有律体,对此,已有相关文章予以澄清。为了在格律教学中更好地传授新知识、新结论,笔者认为有必要为这方面的教学做一示范。七言转韵律体的格律教学可以从篇制
目的:探讨阿力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