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山:山西首位国医大师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山西首位“国医大师”,用20年的时间,边临床认证边应用,边积累边修改,将药对(又称对药,系用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增至270多对,出版了《施今墨对药》一书,风行于世。他首创“对穴”,填补了腧穴配伍文献的一个空白。他首次在针刺手法上提出了“无痛进针,同步行针”,得气速、针感强、后劲大、效果好。他就是吕景山。
  耄耋之年 关注养生
  6月23日,《科学导报》记者见到了这位已年逾八十的老人。山西省中医学院宿舍是吕老居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沙发、茶几、电视、电视柜都是老旧的式样,客厅的地板是由款式不同的两种地砖拼接而成,显然是破损了又补上去的,墙上的壁纸也已经泛黄,边角处还有些卷翘。环顾一周,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墙角的一组老式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医药书籍,吕老多年潜心钻研的成果大都来源于这里。“很多老年人晚上睡眠不好,我的睡眠可好了,每天都能保证8个小时。”吕老说着,喝了口杯子里的藏红花,一边喝一边解释道:“这藏红花啊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对中老年人,对活血化淤、疏通血管有着很好的疗效,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心梗了、血管堵塞了,其实这些毛病都可以在生活中预防。越是年纪大,就越应该要注意。”
  聊天中得知,第二天吕老就要赴上海出差,此行还不知道要走几天,当记者担心吕老的身体是否经受得起长途辛劳时,吕老说:“现在是年纪大了,身体容易疲惫,不过看两个小时病还是没有问题的,出差也没关系,能和更多的人沟通交流,这也是中医的一种交流和传承嘛。”
  意外结缘 情系中医
  交流中,记者得知,吕景山一开始并没有想学中医,他学中医缘于身为“山野郎中”的外祖父和自己“很差的身体”。
  吕景山出生在河南偃师,外祖父是当地名医,经常是除夕夜还在药铺值守。吕景山从小脾胃就很差,一顿饭吃的东西还不如一只猫多。长大后,他随父母搬到了山西永济市。有一次得了中耳炎,父亲用石榴花和冰片磨成粉往耳朵里吹,没做几次就好了。“这次生病,勾起了我学医的兴趣。”吕景山说。
  新中国成立前,永济市没有医院,大病小病都靠“土方法”来治。得了伤风感冒,就用家家户户都有的扫帚籽“地肤子”加上生姜、红糖,一发汗就好。虽然当时的国民政府大肆消灭中医、打击中医教育,但13岁的吕景山却在外祖父和“土方法”的影响下,不知不觉走上了中医路。
  1956年,吕景山被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成为该校首批中医学生。当时学校初创,设备简陋,师资匮乏,但他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有时间便捧着中医典籍钻研,那些在常人眼里晦涩难懂的穴位、经络、中草药名,在他眼里都是活生生、有灵性的东西。吕景山的这份勤劳、好学,让首任教务长祝谌予教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毕业实习时,学校实行导师制,祝谌予成为吕景山的导师。
  学有所悟 感受医魂
  学成后,吕景山曾多次代表中国出国进行医疗援助,回忆起在非洲的一次治疗,吕老说:“我们主观意识一直会以为那些瘟疫肆虐、贫穷的国家没有医术,其实并不是。我在非洲就亲眼见过很多人生病了,采摘当地的一种叶子熬水喝,通常都能治愈。我想,这也是他们国家的一种民间医术。但是只有中国的民间医术即中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流传下来,这和中国的文字资料完善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对人民最简单直接也最为有效的医疗手段,在我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都看得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牺牲了很多同胞,一个村子里年轻人很少,都剩下些老弱妇孺,那会儿都是依靠中医强身健体,人口才得以繁衍昌盛,所以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一直都离不开中医的保驾护航。”
  “我的老师施今墨先生出生在官宦家族,在当地小有名望。那时施老就知道要把中医传授给更多的人,他自己掏腰包办了华北国医学院,还慷慨解囊资助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今上海中医学院)等多个学校的中医教育,使中医逐渐形成规模,中医力量也逐渐壮大起来。此外,施老一边办学,一边还在民间搜集偏方,为了买一张民间流传的方子,他花了200块现大洋,在那个年代,简直是天价!为了中医药的存在和发展,这些前辈付出了不少的汗水!”吕老说。
  如今,吕老也身体力行地对中医进行传播,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理论知识在临床上验证,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细化。“中医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一定要流传下去。”吕老说。
  发展中医 传承为上
  “国家副总理刘延东亲自给我颁的奖,这么高规格的待遇,说明国家对我们中医事业的重视。”提起2014年10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时的情景,吕老又是抑制不住地兴奋:“开始也不知道,这一届的国医大师还有我的一个同门师兄。”北京医院的李辅仁获评第一届国医大师时,因为同是施门弟子,他就曾高兴不已,“如今,国医大师评了两届,总共60人,施门弟子就有3个,真的很不容易!”“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满足。”说起自己获评“国医大师”的感受,吕老显得很是从容。之所以意外,是因为第一届国医大师开评,山西省没有一人获评。得知要报评第二届国医大师,吕老心里虽然高兴但也没抱太大希望,“这么高的荣誉实在离我有些遥远”。
  在吕老看来,获得“国医大师”称号,意味着扛起了更多责任。多年来,吕老深感我国缺乏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一批针药兼修、精于岐黄、诚以济世的中医全科医生是他的心愿。在他看来,中医发展学派的传承很重要。
  “我现在年纪大了,但还能再坚持几年,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中医有误解,认为中医治病就是慢。其实并不是那样,真正的好医生、好方子,对急症的治疗也是立竿见影的!”吕老说。
其他文献
“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最近,国内某自媒体推出了“科学家直播”的“新玩法”,让一些科学家过了一把“网红”瘾,也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科学家该不该当“网红”的讨论。  对于他们的表现,不少人为之叫好,但也有人批评其“哗众取宠”。反对者大多认为,科学注重严谨性、严肃性,而“网红”更注重娱乐性、趣味性,二者格格不入。不过,在笔者看来,将这两种看似格格不入的身份加以融合,让科学家具有“网红”精神,恰恰是
期刊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  巨大反差的警示:  品牌战略不能等  6月26日,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的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飞鸽”自行车的一家门店。在那里
期刊
他,刚刚走出校园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他,年纪轻轻就已创办了自己的网络公司;他,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开发团队,与3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他就是山西云蓝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常广宇。6月25日,《科学导报》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却事业有成的常广宇,稚嫩的脸上却拥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与稳健。  追逐梦想  2011年,常广宇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学习软件工程专业
期刊
在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乡沙塄河村,提起张建国,村民都会赞不绝口,他从部队转业后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种植甜椒与辣椒,自繁蔬菜新品种200余个,还建立起合作社。2015年辣椒纯利润就达到了60余万元。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农业带头人,带领着一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6月29日,《科学导报》记者结识了这位扎根基层的“土专家”,了解了他的故事。  应征入伍搞种植  1981年,19岁的张建国
期刊
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无限的要素正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而小米、乐视等互联网企业借力创新社区知识管理而研发出的新产品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表明,客户的知识对于企业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原本孤立、分散的客户通过创新社区聚集在一起。在创新社区中,他们便捷地沟通并获取彼此的知识,交流技术信息和经验、分享创新成果,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完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转化
期刊
“妈妈,钢铁厂还有大白鹅,真漂亮。”在太钢焦化厂百鸟园,大群的白鹅畅游水面,追逐嬉戏,一群小朋友和家长一边给动物喂食,一边对钢厂里也能养出大白鹅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这是太钢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组织22名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参与的“大手牵小手、责任与未来”环境日主题活动,共同感受绿色太钢中的一幕场景。  活动中,小朋友与家长先后参观了焦化厂百鸟园和太钢博物园。进入太钢博物园,翠绿挺拔的树木、
期刊
为了让创业者更深入地了解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管理方式和技术特色,近日,桂林国家高新区开展“走进众创空间”活动,带领创业者走进创业成功的典型企业,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和创业意见,为入驻众创空间的创业者们“传经送宝”。  创业者们一行来到桂林坤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80后”的老总面对面交流着创业之中的酸甜苦辣和经验做法。桂林坤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家动漫认定企业,公司创立于2011年,成功打造了国内知
期刊
约到高福很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熟悉他的人都说,高福是所里最忙、最辛苦的人。  翻开高福的简历,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科大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数十个头衔加身的他,恨不得24个小时都拿来工作。  可他却笑笑说,自己偶尔还能跑到电影院,去看部热门大片。  如此游刃有余,他是怎么做到的?  留在非洲的秘密  从2
期刊
5月13日下午,计算机科学家、IBM院士浅川智惠子作为“大师讲堂”的主讲嘉宾,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同学们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以及IBM在信息无障碍技术研究领域的历史。  因为事故,浅川智惠子视力受损,在14岁时完全失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她一直致力于利用现代科技,帮助像她一样的视觉残障人士获得更便利的生活。  浅川智惠子是IBM院士,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教员,目前致力于加快辅助认知的研究,提
期刊
作为一名基础医学的研究者,她在科研工作中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约束自己;作为一名基础医学的教育者,她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次学习。同时,为了使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保持知识更新,促进自身对新方法和新理论的学习,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交流,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前沿发展动态,开拓科研思路,不断充实、提高科研素质,并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根据专业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实验室条件制定、调整具体的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