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提示:
本文选取山东淄博北门里小学王老师和张老师的两堂数学常态课作为观察对象。这两位教师都是有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王老师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张老师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两堂课都是在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室中进行的。学生每六人一组。
我们对王老师和张老师的课进行了两次课堂教学观察,发现两位教师都恰当地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窗口模式调用资源,实现了单分支型课堂讨论结构和循环型课堂讨论结构,但仍显不足,且具有普遍意义。
单分支型课堂关键事件一
【实地情况】
王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从白板资源库拖曳具体的年份)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2100年是闰年……
王老师澄清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拖曳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
【评析】
判断闰年是这节课的难点。小学生比较容易忘记一些特殊情况,王老师播放的视频资源作为补充资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强化,打破了线性的问题讨论格局。
单分支型课堂关键事件二
【实地情况】
张老师在白板上展示练习题:分数单位是十分之几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拉开白板幕布)
学生小组讨论。
一位女生在白板上书写十分之几的最小真分数是2/10。
师:大家看看她填写的对不对啊?
生:不对。
一位男生走上前在2/10旁边写上1/10。
师:这回对不对呀?
一部分学生回答:对。
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没有学会。我们重新看一下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师将之前的板书资源进行回放:我们看到把一个圆分成四份,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4。谁能说一下1/10代表什么吗?
生:把圆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10。
【评析】
张老师利用白板的动态板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补习的机会,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将讨论引向不同的分支。
通过以上两个关键事件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和张老师都用到了单分支型课堂讨论结构。他们的共同点是:在通过提问确定学生对教学重点或难点掌握不好的时候,都利用白板资源进行了补救教学。主要区别是:王老师用到的视频资源是预先准备好的,而张老师用到的板书资源是生成性的。
循环型课堂关键事件一
【实地情况】
王老师提问:你能计算出这些年份除以4后的结果吗?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用白板展示出具体年份)
学生计算并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白板展示计算结果。(从资源库拖出计算结果量表)
众生:有些年能被4整除。4的倍数的是闰年。每隔3个平年就有一个闰年。
【评析】
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是何”层次的问题。
【实地情况】
师:如何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
生: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
师:这个方法是不是适合于所有情况呢?我们来看一种特殊情况。(利用白板超链接外部网页的万年历,查看1900年)
生:“啊,不是……”
【评析】
教师的问题在深入,提出了一个“如何”层次的问题,在难度上属于“解决新问题”。
【实地情况】
师:1900年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假如整百年份是闰年,同学们讨论一下有什么条件?(白板展示1700、1800、1900、2000、2400、2800)
学生认真地讨论:我们发现,整百年份是闰年的前两位20、24、28都是4的倍数……
【评析】
教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若何”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循环型课堂关键事件二
【实地情况】
在学生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后,张老师进一步提问:请大家根据下面的图形,讨论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利用白板窗口展示题目)
张老师从白板资源库中拖出三幅图分别代表1/3、4/4、7/4,请学生参考这三幅图。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三幅图: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比1大或等于1。
师:请同学们将1/3、3/3、5/3……13/6等7个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教师在白板上画出数轴,并平分成三段,标出数字1、2、3)
组内学生在交流之后,由组代表在白板窗口中标出各个分数。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真分数是不是在1的左边,假分数是不是在1上或者1的右边。
【评析】
教师围绕着“真分数和假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设计了两个具体问题。这两个问题的知识点是相同的,但是第二个问题的难度显然要更大一些,并且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王老师和张老师都针对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拓展讨论。这都属于循环型课堂讨论结构。王老师从“是何”到“如何”,再由“如何”发展到“若何”,层层引导,逐步启发,从而使学生深化了对闰年的理解。张老师提出的第一个讨论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来理解知识点,第二个讨论问题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显然,在认知层面上,第二个讨论问题难度更大些,这里的“画数轴”方法是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两个关键事件中,王老师和张老师都是利用白板的书写、绘画、标注、链接外部资源等功能,对提出问题进行支持,将讨论不断引向深入。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在设计多分支型课堂讨论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我们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1.注意提问的层次性,避免简单重复同一难度类型问题,最好设计成难度递进或者是学生与资源交互层次递进的形式。
2.注意倾听和激励设计的重要性。认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教师为课堂下一步活动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建议教师们使用投票器、无线手写板这样的互动反馈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注意资源的再生和重复利用。一些教师抱怨没有资源可以用,其实课堂中会生成很多资源,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帮助教师即时保存再生资源,并重复使用,如学生做错的题、教师的板书等。
4.注意资源的管理。一些教师在保存资源的时候随意地堆放在一起,在备课和讲课的时候找起来很困难,既耽误时间又容易遗忘。建议教师们平时就做好资源的分类。电子白板资源库有便捷的分类功能,根据素材的特点可分为文字、图片、视频等,既可以按照知识点,也可以按照每节课来划分。
本研究由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网络教育活动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课题编号:DCA080138)资助完成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本文选取山东淄博北门里小学王老师和张老师的两堂数学常态课作为观察对象。这两位教师都是有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王老师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张老师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两堂课都是在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室中进行的。学生每六人一组。
我们对王老师和张老师的课进行了两次课堂教学观察,发现两位教师都恰当地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窗口模式调用资源,实现了单分支型课堂讨论结构和循环型课堂讨论结构,但仍显不足,且具有普遍意义。
单分支型课堂关键事件一
【实地情况】
王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从白板资源库拖曳具体的年份)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2100年是闰年……
王老师澄清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拖曳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
【评析】
判断闰年是这节课的难点。小学生比较容易忘记一些特殊情况,王老师播放的视频资源作为补充资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强化,打破了线性的问题讨论格局。
单分支型课堂关键事件二
【实地情况】
张老师在白板上展示练习题:分数单位是十分之几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拉开白板幕布)
学生小组讨论。
一位女生在白板上书写十分之几的最小真分数是2/10。
师:大家看看她填写的对不对啊?
生:不对。
一位男生走上前在2/10旁边写上1/10。
师:这回对不对呀?
一部分学生回答:对。
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没有学会。我们重新看一下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师将之前的板书资源进行回放:我们看到把一个圆分成四份,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4。谁能说一下1/10代表什么吗?
生:把圆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10。
【评析】
张老师利用白板的动态板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补习的机会,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将讨论引向不同的分支。
通过以上两个关键事件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和张老师都用到了单分支型课堂讨论结构。他们的共同点是:在通过提问确定学生对教学重点或难点掌握不好的时候,都利用白板资源进行了补救教学。主要区别是:王老师用到的视频资源是预先准备好的,而张老师用到的板书资源是生成性的。
循环型课堂关键事件一
【实地情况】
王老师提问:你能计算出这些年份除以4后的结果吗?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用白板展示出具体年份)
学生计算并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白板展示计算结果。(从资源库拖出计算结果量表)
众生:有些年能被4整除。4的倍数的是闰年。每隔3个平年就有一个闰年。
【评析】
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是何”层次的问题。
【实地情况】
师:如何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
生: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
师:这个方法是不是适合于所有情况呢?我们来看一种特殊情况。(利用白板超链接外部网页的万年历,查看1900年)
生:“啊,不是……”
【评析】
教师的问题在深入,提出了一个“如何”层次的问题,在难度上属于“解决新问题”。
【实地情况】
师:1900年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假如整百年份是闰年,同学们讨论一下有什么条件?(白板展示1700、1800、1900、2000、2400、2800)
学生认真地讨论:我们发现,整百年份是闰年的前两位20、24、28都是4的倍数……
【评析】
教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若何”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循环型课堂关键事件二
【实地情况】
在学生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后,张老师进一步提问:请大家根据下面的图形,讨论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利用白板窗口展示题目)
张老师从白板资源库中拖出三幅图分别代表1/3、4/4、7/4,请学生参考这三幅图。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三幅图: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比1大或等于1。
师:请同学们将1/3、3/3、5/3……13/6等7个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教师在白板上画出数轴,并平分成三段,标出数字1、2、3)
组内学生在交流之后,由组代表在白板窗口中标出各个分数。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真分数是不是在1的左边,假分数是不是在1上或者1的右边。
【评析】
教师围绕着“真分数和假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设计了两个具体问题。这两个问题的知识点是相同的,但是第二个问题的难度显然要更大一些,并且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王老师和张老师都针对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拓展讨论。这都属于循环型课堂讨论结构。王老师从“是何”到“如何”,再由“如何”发展到“若何”,层层引导,逐步启发,从而使学生深化了对闰年的理解。张老师提出的第一个讨论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来理解知识点,第二个讨论问题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显然,在认知层面上,第二个讨论问题难度更大些,这里的“画数轴”方法是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两个关键事件中,王老师和张老师都是利用白板的书写、绘画、标注、链接外部资源等功能,对提出问题进行支持,将讨论不断引向深入。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在设计多分支型课堂讨论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我们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1.注意提问的层次性,避免简单重复同一难度类型问题,最好设计成难度递进或者是学生与资源交互层次递进的形式。
2.注意倾听和激励设计的重要性。认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教师为课堂下一步活动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建议教师们使用投票器、无线手写板这样的互动反馈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注意资源的再生和重复利用。一些教师抱怨没有资源可以用,其实课堂中会生成很多资源,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帮助教师即时保存再生资源,并重复使用,如学生做错的题、教师的板书等。
4.注意资源的管理。一些教师在保存资源的时候随意地堆放在一起,在备课和讲课的时候找起来很困难,既耽误时间又容易遗忘。建议教师们平时就做好资源的分类。电子白板资源库有便捷的分类功能,根据素材的特点可分为文字、图片、视频等,既可以按照知识点,也可以按照每节课来划分。
本研究由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网络教育活动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课题编号:DCA080138)资助完成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