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神同调”理论浅析手足十二针在中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神同调”理论源自于《黄帝内经》.中风病乃“形神共病”之疾患,治疗需“形”“神”兼顾而并调.针刺可通过激发调控经络腧穴之气以平衡阴阳,调神全形,是“形神同调”法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手段.手足十二针为王乐亭先生治疗中风病的代表针灸处方,诸穴相配,既能调节脏腑经络、筋脉肌骨,通调脏腑、和畅气血以治形,又着眼于整体阴阳的和调及精神情志的畅达,燮理阴阳、怡养精神以全神,发挥“形神同调”之功,可促进中风病的恢复,其潜在效应机制可能与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及调控神经递质释放有关.
其他文献
脾虚气陷型脱肛,主要因中气不足,气机下陷所致,故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临床上常用的代表方为李东垣所创的补中益气汤.本病属于虚劳疾患,难治又容易复发,在临床治疗时,常联合针灸、注射和手术等疗法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对近年中西医联合治疗脾虚气陷型脱肛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以期为将来制订脱肛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优势人群”概念的提出与深化推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使肿瘤患者生存获益明显改善.界定中医优势人群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基于生存获益评价的筛选标准,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引入符合优势人群特色的富集设计方法,聚焦优势人群的中医学特征,将为提升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疗效提供新策略.通过提炼中医优势人群应用特征可丰富中医证候科学内涵和生物学基础、精准临床定位以提升中医药防治疗效、指导中医药作用机制探索、促进抗肿瘤中药新药研发及实现中医药精准治疗.
目的 观察消瘤方加减对化疗后正虚痰凝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生活质量、肿瘤负荷情况及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收集化疗4~6个疗程结束临床评估为完全缓解或不确定的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遵医嘱随访观察定期复查,入组后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消瘤方加减口服,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KPS评分、肿瘤负荷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