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后评价工作对之进行有效总结。本文在介绍后评价的基本内涵与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现状,从政府,运营单位及融资机构的方向分析了开展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轨道交通;后评价;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1 开展后评价的意义
1.1 什么是后评价(为何要开展后评价,国内外开展现状)
城市化进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日益加快,随之带来的城市格局复杂化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后评价即是对项目已经完成的现实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手段,从而实现有效预测相关问题结果,这也是世界多数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相关项目的重要管理方法。项目后评价从字面意思理解即为对某一项目完成投入使用后进行的一系列评价活动,是对该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综合行为进行的重新认识过程,以检验项目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预期值,并对相关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项目后评价于19世纪30年代产生在美国后,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显著应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城市交通工具,结合客流预测分析、安全评价、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等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到建设运营全过程进行分析,对轨道交通建设与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相关后评价过程不仅可以全面对每个阶段的项目进行评估,还可以及时发现、总结阶段项目的优缺点,确保后续项目可以更顺利、科学的进行,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收获生态、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对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合理、有效运行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意义。
国内外对项目后评价的开展及研究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成果。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动用了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用来向贫困宣战,为给全国民众合理的交代,美国政府进行了以投资效益为核心的项目后评价。随后国际金融机构采用后评价来检查其投资活动的效果,且执行部门与其它业务部门完全独立,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世界银行最高决策机构作为参考。在之后,国际社会将后评价综合考虑社会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因素作为参考指标,大大丰富了后评价的研究内容与实践价值,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我国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直得到各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发展至今我国的公共投资后评价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依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之后张三力编著出版的《项目后评价》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其中涵盖了后评价的概念、产生和发展到后评价的效益评价方法等内容。朱志平、朱嬿等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现状、管理与运行机制、内容体系等,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制的思路。高晓蔚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讨论了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提出建立项目环境效益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与方法。
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现状
毫无疑问,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各方面指标均屡创历史新高,自北京地铁一号线1969年10月1号建成通车,至今已近50年,现已成为我国科學技术走向国际的重要名片,截至2019年末,我国大陆地区已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线路,运营线路总里程达6 736.2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为5 187.02公里,2025年末将超过1万公里,主要驱动为二三线城市新开城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渐网络化、差异化,制式结构多元化,交通设备呈现多样化。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城轨大国”。但我国轨道交通密度稍显落后,大城市地铁密度仍低于发达国家。后期,轨道交通将依靠财政补贴,朝着网络化运营的方向发展,且会出现建设速度放缓,多元化业务缺乏竞争力,产业经营能力弱等相关现象,未来的轨道交通发展将会以效益及运营为导向,积极推动运营信息化,站城一体化,轨道交通+物业一体化等的发展模式。
1.3 哪些方面应进行后评价
首先以环境评价工作为基础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项目的技术装备与当地条件的适用性,比如对震动与噪声,空气污染,城市景观等产生的影响,综合分析轨道交通开展后对人的一种心理感受变化情况,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合理性,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为社会影响后评价,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时,加强了城市区域之间资源、人员、信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是轨道交通建设的明显正面作用,项目与当地受益者及社会文化环境的一致性,其在催生沿线经济,为微观个体带来利益的同时,土地购置、拆迁、安置等导致的人口与就业分布的变化,公众可以以其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评价项目的运营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在就业,吸引人力资本、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城市区域之间资源、人员、信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
第三为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需要是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达到动态平衡,使之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水平。从项目自身考虑持续地运营发展下去是首要评价内容,是否有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竞争力如何,项目所采用的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性和竞争性,是否可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建设同类项目,是否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等都是需要评价的内容。社会环境和运营所需资金方面,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向规模化发展与实际运营效率是否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对项目外部地质、经济及其他不利因素方面的对策措施,以及资金能否按时到位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为项目经济后评价,需要从国民经济(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整体利益出发,维持项目正常运营、资产折旧等方面的资金来源,根据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比较确定是否与项目前评估时测算的经济指标相一致,用系统的、综合的观点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必要性
2.1 政府层面
项目后评价在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项目后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基建需求。对项目后评价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是流于形式,或者是被动应付,对政府后期决策无法形成准确的借鉴和参考。再加上后评价内容单一、评价的深度不够,重点不突出,甚至对项目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避而不谈,无法实现后评价的真正目的。而项目后评价体系的部门垄断往往不能客观全面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结论,体系评价不完善,方法不统一,对国民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涉及较少。从这方面来看政府需要客观公正的后评价体系来完善相关投资过程,对我国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和健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城市公共项目发展。项目后评价能够发现宏观投资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国家可以及时地修正某些不适合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修订某些已经过时的指标参数。同时还可根据反馈的信息,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流向,协调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此外,国家还可以充分地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建立必要的法令、法规、各项制度和机构,促进投资管理的良性循环。
2.2 运营单位层面
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是一个综合过程,不但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对投资活动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分析,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诊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包括了整个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等等全过程,比较客观公正地确定投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评价来研究投资项目中内在联系及促成因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和管理程序,促使项目运营状态的正常化。项目能否顺利完成涉及到银行、计划、主管部门、企业、物资供应、施工等多个部门的有效合作,可以分析和研究项目投产初期和达产时期的实际情况,比较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偏离程度与原因,能够为企业投资提供宝贵成功经验和失败总结,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促使项目运营状态正常化,它既是前一个项目的结束,又是下一个项目的开始。对于运营单位来说,项目投资后評价能够有效的提升投资决策水平,这是企业投资的需要,是确保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前评估的公正、客观需要,用来指导新项目运转,有效能降低企业投资项目的损失。
2.3 融资机构层面(贷款银行)
通过开展项目后评价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在项目实施和运营过程中搜集数据和信息分析研究贷款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反馈到投资方,为银行部门调整信贷政策提供依据,对企业所投资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出回收款项建议与措施,并确保资金的按期回收,为投资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小结
项目后评价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项目后评价的资料难以收集,投资项目后评价所需资金不足,相关人员素质不高,后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相关人员对后评价的认识方面欠缺所致,无法发挥后评价的真正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及项目相关的行业部门应尽快出台项目后评价的法规和制度,转变观念。重视项目后评价工作加强项目后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项目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等。针对轨道交通这种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要积极建立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比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的沿线土地增值现象的评价方法,每个后评价指标的评价时间节点控制等都是需要规范的重要内容,而这方面数据也是需要更具城市的发展水平逐渐积累才能有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牛志平,朱嬿,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6(03):25-27.
[2]李阳,吴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1,24(03):53-56.
[3]王嘉茹.基于RAGA-PPC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2019.
关键词:轨道交通;后评价;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1 开展后评价的意义
1.1 什么是后评价(为何要开展后评价,国内外开展现状)
城市化进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日益加快,随之带来的城市格局复杂化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后评价即是对项目已经完成的现实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手段,从而实现有效预测相关问题结果,这也是世界多数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相关项目的重要管理方法。项目后评价从字面意思理解即为对某一项目完成投入使用后进行的一系列评价活动,是对该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综合行为进行的重新认识过程,以检验项目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预期值,并对相关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项目后评价于19世纪30年代产生在美国后,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显著应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城市交通工具,结合客流预测分析、安全评价、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等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到建设运营全过程进行分析,对轨道交通建设与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相关后评价过程不仅可以全面对每个阶段的项目进行评估,还可以及时发现、总结阶段项目的优缺点,确保后续项目可以更顺利、科学的进行,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收获生态、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对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合理、有效运行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意义。
国内外对项目后评价的开展及研究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成果。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动用了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用来向贫困宣战,为给全国民众合理的交代,美国政府进行了以投资效益为核心的项目后评价。随后国际金融机构采用后评价来检查其投资活动的效果,且执行部门与其它业务部门完全独立,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世界银行最高决策机构作为参考。在之后,国际社会将后评价综合考虑社会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因素作为参考指标,大大丰富了后评价的研究内容与实践价值,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我国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直得到各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发展至今我国的公共投资后评价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依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之后张三力编著出版的《项目后评价》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其中涵盖了后评价的概念、产生和发展到后评价的效益评价方法等内容。朱志平、朱嬿等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现状、管理与运行机制、内容体系等,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制的思路。高晓蔚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讨论了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提出建立项目环境效益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与方法。
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现状
毫无疑问,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各方面指标均屡创历史新高,自北京地铁一号线1969年10月1号建成通车,至今已近50年,现已成为我国科學技术走向国际的重要名片,截至2019年末,我国大陆地区已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线路,运营线路总里程达6 736.2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为5 187.02公里,2025年末将超过1万公里,主要驱动为二三线城市新开城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渐网络化、差异化,制式结构多元化,交通设备呈现多样化。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城轨大国”。但我国轨道交通密度稍显落后,大城市地铁密度仍低于发达国家。后期,轨道交通将依靠财政补贴,朝着网络化运营的方向发展,且会出现建设速度放缓,多元化业务缺乏竞争力,产业经营能力弱等相关现象,未来的轨道交通发展将会以效益及运营为导向,积极推动运营信息化,站城一体化,轨道交通+物业一体化等的发展模式。
1.3 哪些方面应进行后评价
首先以环境评价工作为基础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项目的技术装备与当地条件的适用性,比如对震动与噪声,空气污染,城市景观等产生的影响,综合分析轨道交通开展后对人的一种心理感受变化情况,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合理性,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为社会影响后评价,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时,加强了城市区域之间资源、人员、信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是轨道交通建设的明显正面作用,项目与当地受益者及社会文化环境的一致性,其在催生沿线经济,为微观个体带来利益的同时,土地购置、拆迁、安置等导致的人口与就业分布的变化,公众可以以其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评价项目的运营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在就业,吸引人力资本、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城市区域之间资源、人员、信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
第三为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需要是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达到动态平衡,使之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水平。从项目自身考虑持续地运营发展下去是首要评价内容,是否有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竞争力如何,项目所采用的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性和竞争性,是否可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建设同类项目,是否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等都是需要评价的内容。社会环境和运营所需资金方面,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向规模化发展与实际运营效率是否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对项目外部地质、经济及其他不利因素方面的对策措施,以及资金能否按时到位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为项目经济后评价,需要从国民经济(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整体利益出发,维持项目正常运营、资产折旧等方面的资金来源,根据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比较确定是否与项目前评估时测算的经济指标相一致,用系统的、综合的观点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必要性
2.1 政府层面
项目后评价在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项目后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基建需求。对项目后评价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是流于形式,或者是被动应付,对政府后期决策无法形成准确的借鉴和参考。再加上后评价内容单一、评价的深度不够,重点不突出,甚至对项目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避而不谈,无法实现后评价的真正目的。而项目后评价体系的部门垄断往往不能客观全面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结论,体系评价不完善,方法不统一,对国民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涉及较少。从这方面来看政府需要客观公正的后评价体系来完善相关投资过程,对我国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和健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城市公共项目发展。项目后评价能够发现宏观投资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国家可以及时地修正某些不适合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修订某些已经过时的指标参数。同时还可根据反馈的信息,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流向,协调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此外,国家还可以充分地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建立必要的法令、法规、各项制度和机构,促进投资管理的良性循环。
2.2 运营单位层面
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是一个综合过程,不但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对投资活动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分析,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诊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包括了整个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等等全过程,比较客观公正地确定投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评价来研究投资项目中内在联系及促成因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和管理程序,促使项目运营状态的正常化。项目能否顺利完成涉及到银行、计划、主管部门、企业、物资供应、施工等多个部门的有效合作,可以分析和研究项目投产初期和达产时期的实际情况,比较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偏离程度与原因,能够为企业投资提供宝贵成功经验和失败总结,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促使项目运营状态正常化,它既是前一个项目的结束,又是下一个项目的开始。对于运营单位来说,项目投资后評价能够有效的提升投资决策水平,这是企业投资的需要,是确保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前评估的公正、客观需要,用来指导新项目运转,有效能降低企业投资项目的损失。
2.3 融资机构层面(贷款银行)
通过开展项目后评价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在项目实施和运营过程中搜集数据和信息分析研究贷款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反馈到投资方,为银行部门调整信贷政策提供依据,对企业所投资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出回收款项建议与措施,并确保资金的按期回收,为投资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小结
项目后评价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项目后评价的资料难以收集,投资项目后评价所需资金不足,相关人员素质不高,后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相关人员对后评价的认识方面欠缺所致,无法发挥后评价的真正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及项目相关的行业部门应尽快出台项目后评价的法规和制度,转变观念。重视项目后评价工作加强项目后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项目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等。针对轨道交通这种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要积极建立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比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的沿线土地增值现象的评价方法,每个后评价指标的评价时间节点控制等都是需要规范的重要内容,而这方面数据也是需要更具城市的发展水平逐渐积累才能有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牛志平,朱嬿,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6(03):25-27.
[2]李阳,吴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1,24(03):53-56.
[3]王嘉茹.基于RAGA-PPC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