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间界线类麻风一例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100044
【出 处】
:
中华皮肤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9年52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荧光(CFW)染色法在皮下真菌病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皮下真菌病的组织病理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收集1987—2017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皮下真菌病患者石蜡包埋皮损组织进行平行试验,每块组织连续切片4张4 μm切片,分别行改良CFW荧光染色、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和六铵银(GMS)染色检查,比较其阳性率及染色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
目的对比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600例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及102例拟诊为马拉色菌感染(包括花斑糠疹54例,马拉色菌毛囊炎48例)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检出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以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漏诊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目的探讨微囊肿附属器癌(MA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治的10例MA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51.65岁。皮损均位于面部,6例位于上唇部,表现为单发斑块或结节,形成溃疡4例。组织病理均由上皮细胞条索组成,可见不同数量的角囊肿和导管结构,6例见神经受累,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示上皮细胞
目的分析2017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皮肤及其附属器"相关领域结题项目情况,为今后项目负责人准备结题报告和基金管理者统筹学科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皮肤及其附属器相关领域的结题报告,对所产出的成果,包括期刊论文、申请专利、人才培养、出版专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底该领域共有结题项目91项,资助金额4 351万元。结题项目共发表期刊论文45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严重者可进展为全秃或普秃。目前认为斑秃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毛囊免疫赦免结构的破坏是重要的发病机制。目前,斑秃的治疗方法有口服、外用、肌内或局部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外用米诺地尔酊等,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无效。近年来,国外开展了很多有关JAK抑制剂治疗斑秃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在采用口服JA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约半数中重度斑秃患者在治疗后毛
目的比较枸地氯雷他定和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23、IL-33及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趋化因子配体18(PARC/CCL-1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U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免疫、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疾病有关,尤其与炎症性肠病关系密切。而银屑病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上有众多相似之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也被证实与银屑病有关。本文就银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可能关联展开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microRNA和lncRNA能够参与多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已证实microRNA和lncRNA能够通过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炎症因子释放以及血管形成等功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综述microRNA和lncRNA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