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中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强势文化,美国的这种文化的控制力量尤为明显,美国通过自身的这种强势文化对世界各个国家产生了作用,美国式的意识观、价值观、开放式的文化对当今社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因为其文化的身后和历史的悠久,究其原因,其实是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的雄厚实力和强大阵容,由此构成了对世界的一种控制力量。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俨然已经成为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一些西方主要的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美国文化 文化产业 产业管理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文化就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带有美国特点的美国式力量,这种力量十分强大,并向世界各国辐射、输出其自身的文化。毋庸置疑,美国文化现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强势文化”,文化产业这种新兴产业成为了美国最富有活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为美国带来的经济收益占据着美国GDP的20%。在美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美国文化的扩张和生机勃勃,并且凭借这种文化的稳固地位对其他国家进行着近乎“单方面”的输出,对世界各国进行着肆无忌惮的文化扩张战略,这种文化扩张也在影响着世界。尤其是以美国电影为代表,文化扩张策略的最好表现,美国的意识观、价值观在电影的世界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1、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1.1、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生机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文化产业俨然已经成为了衡量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标准。文化产业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意、创新,注重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与推动作用,是一种新兴思潮和经济实践。文化产业不仅仅只是一个理念,同样也直接体现着这其中包含的巨大经济效益。放眼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国家,他们具有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并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可以传承一国文化的文化符号。通过把人的创意、产品制造和文化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断增值的文化产业链条,在循环往复的发展中,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1.2、美国文化产业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所著的《国富论》中写道,表演艺术家的劳动“在其生产的瞬间即逝”。在斯密看来,音乐家、演员和歌唱家的劳动为一国创造的财富甚微。然而,在21世纪之初,几乎再无人怀疑这个创作性产业作为国家财富的一个来源的重要性。在今天的、以信息为基础的全球经济中,创作性产业成了国家财富和国际竞争忧势的一个重要源泉,美国尤其如此。
对版权产业的最全面的经济分析之一,是经济学家赛维克为国际知识产权联盟撰写的年度报告。他指出,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超过了任何一个制造行业,包括化工、工业设备、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飞机等部门。1999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估计为4572亿美元,约占GDP的5%。
美国电影产业闻名于世,统治着全球舞台,以致在担心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其他国家,它是受限制的对象。而在美国,它仅被看成是另一个产业,在补助、审查及其他管理方面,政府对美国电影产业绝对不起作用。美国无文化部,也无文化政策,联邦政府仅对艺术给予极少的直接的财政支持。
美国的电影商业往往只用好莱坞这个名字来称呼。加州州长威尔逊1998年指出,影片、电视和商业生产产业对加州经济做出了达275亿美元的贡献。电影产业在加州超过了国防产业,成为该州最大的一个产业。而加州仅占美国电影业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1999年,美国电影业直接雇用63万人,10年内年均增加6.4%。
在美国,文化产业正处在向数字时代过渡的途中。影片公司现在出售和出租数字光盘,供消费者在家里观看。这些公司最近宣布,成立一个非营利财团来支持影院购买技术,以便接收和放映用数字技术而不是用35毫米胶片的影片。有线和卫星电视公司以数字格式提供收费服务和每看一次都收费的节目。出版商正在与软件公司合伙出售无纸的电子书籍、数字化书籍。新的“主流”数字技术正在用于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提供音乐和图像。原先提供非许可服务的公司现在仅提供许可的内容。几乎每一个事业单位、公司、教堂、学校和组织都有了网站。
美国政府在支持文化产业的经济规划和政策方面起重要作用。联邦、州和市政府一直积极创造一个促进美国文化繁荣、发展并对美国经济做出贡献的经济环境。联邦政府不仅给非营利文化产业提供直接资助,还以税制方式提供极重要的财政利益。间接补贴在对文化产业也有作用。许多城市和州对剧场、音乐堂、博物馆、史迹和公园的建设和维修提供资助,甚至给艺术家提供工作室和公寓补助。这些补贴不仅以纳税人直接支持的形式,还是州、市执行的土地使用法规的一部分。
2、美國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及经验
2.1、主要特点
2.1.1、市场化程度高,文化产业起步早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制度的保障,美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产业化的路子。这也是美国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文明在文化上的表现,美国文化之所以一开始就步入了产业化的路子,这除了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与美国文化的历史有关。美国文化的历史比较短暂,它主要是继承和延续了欧洲文化的传统,自身并没有很深厚悠久的文化传统。所以,这为实用主义思潮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土壤。由于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就自然没有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和观念,因而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种短暂的文化历史加上与资本主义市侩精神的结合,也就很容易使美国文化比较早地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2.1.2、科技含量高,国际竞争力强
美国现代传媒业在文化产业化方面之所以非常成功,在国际上富有竞争力,一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运用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传播手段来占领全球文化市场。而且,还把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文化管理和文化营销当中,如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产业模式和经营理念。
2.1.3、通过重组资本,实现多元化跨国经营战略
美国文化产业采用的是商业运作的模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经营文化产业,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和跨国集团利用他们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对文化产业采取新的经营思路,主要是通过对资本的重组,形成大的文化产业集团。
2.2、主要经验
2.2.1、实行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产业经营是美国文化产业称霸全球的重要法宝
美国在文化生产方面确实无可匹敌,即使在文化政策制定方面也显得与众不同——它至今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文件,这与欧洲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美联邦机构一向因循的文化政策是“无为而治”(non--activity,non--regulation)。在行政体制上,它也不像其他国家的政府那样通常设有“文化部”(法国)、“文化、新闻和体育部”(英国)、“遗产部”(加拿大)或“艺术与通讯部”(澳大利亚),美国没有文化部。这恰恰意味着美国人最先领悟到使一个文化资源小国变成文化产业大国,并使文化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真谛——在文化产业领域中,市场是检验其文化政策的唯一标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采取全球战略的美国跨国文化企业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中受益,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扩大海外销售市场,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其影响巨大。
2.2.2、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实际上,人们公认美国是第一个进行文化立法的国家。1791年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指出:“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显然,这是一个最大限度约束政府权力和最大限度开拓文化生活空间的原则,它使行政和立法机构在文化政策干预方面变得十分谨慎。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明文规定对非盈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病减免资助者的税额。美国不设文化部,1965年美国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依据此法,美国创立了致力于艺术与人文事业发展的机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这一立法,保证了美国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此外,美国政府还依据文娱版权法、合同法和劳工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2.3、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样化
美国政府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据统计,仅纽约市就有500多家私人所有的艺术团体,他们同公立的艺术团体享有同等的待遇。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仅面广而且量大,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导向的团体。1999年纽约市政府为500个艺术团体拨款1400万美元,资助它们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而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1997文化艺术业的经费总额为175.83亿美元,其中社会赞助为37.6亿美元,政府直接资助为20.96亿美元。
2.2.4、注重加大科技投入
美国商业部编制的《美国产业与贸易展望2000》的年度报告中,这样叙述新技术对文化产业中娱乐业与电子媒体影响:“美国娱乐业在规模与收入方面继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新技术对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美国重视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影视业为例,没一向对影视产业的创制与传播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于电影电视之中。在图书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版公司开始将因特网技术运用于图书销售,网上售书方便了顾客挑选图书,极大的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美国的大唱片公司也争相建立网上唱片销售渠道。
2.2.5、先进的文化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
拥有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对文化管理学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训处于领先地位,文化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全美有30所大学开办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大量高质量的文化管理人才,提高了文化管理水平。美国还从世界各国搜罗大量优秀艺术人才。
2.2.6、政府充分利用其国际政治经济优势来支持美国的文化商品贸易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积极推动包括文化商品在内的所谓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为其文化商品输出提供保障。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中,美国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要求中国在视听服务行业允许设立外资企业,让外资企业从事视听产品的制作和发行,并强烈要求中国取消进口配额,接纳美国各类影视作品。美国在晕欧盟就影视业进行的谈判中,同样强烈坚持影视业应和其他產业一样实行贸易自由化和公开竞争,并受多变规则和监督。美国还很重视文化产业中视听服务贸易和产权保护。
3、文化产业成功带来的思考
在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又是如何呢?出现在影片中的中国人或唐人街,往往诡密化、妖魔化,迪斯尼电影《辣妈辣妹》中一段离奇的事件正是发生在唐人街的一家中国餐馆。“西藏题材”是他们为了挑拨民族矛盾而最感兴趣的题材。好莱坞也确实有“魔力”,他们能够用钞票聘到华人去扮演丑化自己民族的角色。
美国电影忠实地执行了它的政治使命,积极配合中央情报局的工作目标,成为具有颠覆性的舆论工具。中情局条例要求,要用物质引诱和败坏青年,替青年制造色情奔放的兴趣,进而鼓励性滥交,无数美国电影长期渲染的正是这种意识;条例要求,要把青年注意力引向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电影及宗教迷信,美国电影更是具体和生动地渲染、教化,做到了“循循善诱”。 美国影片以高超的技术、纯熟的技巧,在娱乐包装中装璜得五彩缤纷,让影片传递的美式生活及意识形态经潜移默化,灌输入你的脑袋、血管,化为你的思想及行为。例如:迪斯尼动画片——这一貌似充满幻想、纯真与欢乐的片种,在文化输出中所承载的意义却并不单纯。迪斯尼动画片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积极配合国家官方意识形态,进行文化宣传,因而迪斯尼影片在生产上获得了国家的极大经济支持。充满童趣的迪斯尼影片的生产制作,并不是为了幻想、纯真与欢乐,而是作为外交牌,为促进南美各国和美国的亲和而制作。动画片的纯真在美国也会和暴力联系在一起。倡导自由的美国,在文化侵略遇阻的时候,常会不择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美国重视文化侵略的巨大作用,前苏联的和平演变说明,美国在对文化资本的理解上要远远超出世界其他国家。美国中央情报局元老艾伦·杜勒斯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美国对各国经济入侵的同时,也是对各国的一种美国式文化的渗透,在这种渗透的影响下,全世界掀起一种美国式浪潮。美国文化可能是粗鄙的,但可贵的正是这种粗鄙,使得整个社会具有奔腾的活力,而且具有极强的自我纠错能力。社会也许会陷入短暂的迷茫,如目前正把美国拖下水的华尔街风暴,但也不至于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太远。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与信息产业相并列的21世纪两大新兴产業之一,已经形成了当代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尤为成功,在对各个国家进行经济入侵的同时,美国式的文化扩张也在影响着世界,美国的意识观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这是美国图谋称霸世界的公式。
深入研究美国的文化产业,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在我们接受的过程中,要警惕对于文化意识观输出,要树立中国自己的民族意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影响无疑比经济影响更能撼动一个国家的思想,研究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为了更好的探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怀亮,刘悦笛.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汤莉萍,殷瑜,殷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尹鸿,李彬.全球华语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ColinHoskins.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刘李胜.中外支柱产业振兴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6]切特罗姆.传播媒介和美国人的思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关键词:美国文化 文化产业 产业管理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文化就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带有美国特点的美国式力量,这种力量十分强大,并向世界各国辐射、输出其自身的文化。毋庸置疑,美国文化现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强势文化”,文化产业这种新兴产业成为了美国最富有活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为美国带来的经济收益占据着美国GDP的20%。在美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美国文化的扩张和生机勃勃,并且凭借这种文化的稳固地位对其他国家进行着近乎“单方面”的输出,对世界各国进行着肆无忌惮的文化扩张战略,这种文化扩张也在影响着世界。尤其是以美国电影为代表,文化扩张策略的最好表现,美国的意识观、价值观在电影的世界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1、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1.1、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生机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文化产业俨然已经成为了衡量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标准。文化产业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意、创新,注重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与推动作用,是一种新兴思潮和经济实践。文化产业不仅仅只是一个理念,同样也直接体现着这其中包含的巨大经济效益。放眼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国家,他们具有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并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可以传承一国文化的文化符号。通过把人的创意、产品制造和文化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断增值的文化产业链条,在循环往复的发展中,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1.2、美国文化产业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所著的《国富论》中写道,表演艺术家的劳动“在其生产的瞬间即逝”。在斯密看来,音乐家、演员和歌唱家的劳动为一国创造的财富甚微。然而,在21世纪之初,几乎再无人怀疑这个创作性产业作为国家财富的一个来源的重要性。在今天的、以信息为基础的全球经济中,创作性产业成了国家财富和国际竞争忧势的一个重要源泉,美国尤其如此。
对版权产业的最全面的经济分析之一,是经济学家赛维克为国际知识产权联盟撰写的年度报告。他指出,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超过了任何一个制造行业,包括化工、工业设备、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飞机等部门。1999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估计为4572亿美元,约占GDP的5%。
美国电影产业闻名于世,统治着全球舞台,以致在担心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其他国家,它是受限制的对象。而在美国,它仅被看成是另一个产业,在补助、审查及其他管理方面,政府对美国电影产业绝对不起作用。美国无文化部,也无文化政策,联邦政府仅对艺术给予极少的直接的财政支持。
美国的电影商业往往只用好莱坞这个名字来称呼。加州州长威尔逊1998年指出,影片、电视和商业生产产业对加州经济做出了达275亿美元的贡献。电影产业在加州超过了国防产业,成为该州最大的一个产业。而加州仅占美国电影业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1999年,美国电影业直接雇用63万人,10年内年均增加6.4%。
在美国,文化产业正处在向数字时代过渡的途中。影片公司现在出售和出租数字光盘,供消费者在家里观看。这些公司最近宣布,成立一个非营利财团来支持影院购买技术,以便接收和放映用数字技术而不是用35毫米胶片的影片。有线和卫星电视公司以数字格式提供收费服务和每看一次都收费的节目。出版商正在与软件公司合伙出售无纸的电子书籍、数字化书籍。新的“主流”数字技术正在用于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提供音乐和图像。原先提供非许可服务的公司现在仅提供许可的内容。几乎每一个事业单位、公司、教堂、学校和组织都有了网站。
美国政府在支持文化产业的经济规划和政策方面起重要作用。联邦、州和市政府一直积极创造一个促进美国文化繁荣、发展并对美国经济做出贡献的经济环境。联邦政府不仅给非营利文化产业提供直接资助,还以税制方式提供极重要的财政利益。间接补贴在对文化产业也有作用。许多城市和州对剧场、音乐堂、博物馆、史迹和公园的建设和维修提供资助,甚至给艺术家提供工作室和公寓补助。这些补贴不仅以纳税人直接支持的形式,还是州、市执行的土地使用法规的一部分。
2、美國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及经验
2.1、主要特点
2.1.1、市场化程度高,文化产业起步早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制度的保障,美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产业化的路子。这也是美国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文明在文化上的表现,美国文化之所以一开始就步入了产业化的路子,这除了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与美国文化的历史有关。美国文化的历史比较短暂,它主要是继承和延续了欧洲文化的传统,自身并没有很深厚悠久的文化传统。所以,这为实用主义思潮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土壤。由于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就自然没有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和观念,因而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种短暂的文化历史加上与资本主义市侩精神的结合,也就很容易使美国文化比较早地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2.1.2、科技含量高,国际竞争力强
美国现代传媒业在文化产业化方面之所以非常成功,在国际上富有竞争力,一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运用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传播手段来占领全球文化市场。而且,还把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文化管理和文化营销当中,如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产业模式和经营理念。
2.1.3、通过重组资本,实现多元化跨国经营战略
美国文化产业采用的是商业运作的模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经营文化产业,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和跨国集团利用他们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对文化产业采取新的经营思路,主要是通过对资本的重组,形成大的文化产业集团。
2.2、主要经验
2.2.1、实行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产业经营是美国文化产业称霸全球的重要法宝
美国在文化生产方面确实无可匹敌,即使在文化政策制定方面也显得与众不同——它至今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文件,这与欧洲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美联邦机构一向因循的文化政策是“无为而治”(non--activity,non--regulation)。在行政体制上,它也不像其他国家的政府那样通常设有“文化部”(法国)、“文化、新闻和体育部”(英国)、“遗产部”(加拿大)或“艺术与通讯部”(澳大利亚),美国没有文化部。这恰恰意味着美国人最先领悟到使一个文化资源小国变成文化产业大国,并使文化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真谛——在文化产业领域中,市场是检验其文化政策的唯一标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采取全球战略的美国跨国文化企业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中受益,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扩大海外销售市场,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其影响巨大。
2.2.2、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实际上,人们公认美国是第一个进行文化立法的国家。1791年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指出:“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显然,这是一个最大限度约束政府权力和最大限度开拓文化生活空间的原则,它使行政和立法机构在文化政策干预方面变得十分谨慎。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明文规定对非盈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病减免资助者的税额。美国不设文化部,1965年美国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依据此法,美国创立了致力于艺术与人文事业发展的机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这一立法,保证了美国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此外,美国政府还依据文娱版权法、合同法和劳工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2.3、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样化
美国政府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据统计,仅纽约市就有500多家私人所有的艺术团体,他们同公立的艺术团体享有同等的待遇。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仅面广而且量大,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导向的团体。1999年纽约市政府为500个艺术团体拨款1400万美元,资助它们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而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1997文化艺术业的经费总额为175.83亿美元,其中社会赞助为37.6亿美元,政府直接资助为20.96亿美元。
2.2.4、注重加大科技投入
美国商业部编制的《美国产业与贸易展望2000》的年度报告中,这样叙述新技术对文化产业中娱乐业与电子媒体影响:“美国娱乐业在规模与收入方面继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新技术对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美国重视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影视业为例,没一向对影视产业的创制与传播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于电影电视之中。在图书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版公司开始将因特网技术运用于图书销售,网上售书方便了顾客挑选图书,极大的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美国的大唱片公司也争相建立网上唱片销售渠道。
2.2.5、先进的文化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
拥有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对文化管理学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训处于领先地位,文化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全美有30所大学开办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大量高质量的文化管理人才,提高了文化管理水平。美国还从世界各国搜罗大量优秀艺术人才。
2.2.6、政府充分利用其国际政治经济优势来支持美国的文化商品贸易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积极推动包括文化商品在内的所谓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为其文化商品输出提供保障。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中,美国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要求中国在视听服务行业允许设立外资企业,让外资企业从事视听产品的制作和发行,并强烈要求中国取消进口配额,接纳美国各类影视作品。美国在晕欧盟就影视业进行的谈判中,同样强烈坚持影视业应和其他產业一样实行贸易自由化和公开竞争,并受多变规则和监督。美国还很重视文化产业中视听服务贸易和产权保护。
3、文化产业成功带来的思考
在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又是如何呢?出现在影片中的中国人或唐人街,往往诡密化、妖魔化,迪斯尼电影《辣妈辣妹》中一段离奇的事件正是发生在唐人街的一家中国餐馆。“西藏题材”是他们为了挑拨民族矛盾而最感兴趣的题材。好莱坞也确实有“魔力”,他们能够用钞票聘到华人去扮演丑化自己民族的角色。
美国电影忠实地执行了它的政治使命,积极配合中央情报局的工作目标,成为具有颠覆性的舆论工具。中情局条例要求,要用物质引诱和败坏青年,替青年制造色情奔放的兴趣,进而鼓励性滥交,无数美国电影长期渲染的正是这种意识;条例要求,要把青年注意力引向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电影及宗教迷信,美国电影更是具体和生动地渲染、教化,做到了“循循善诱”。 美国影片以高超的技术、纯熟的技巧,在娱乐包装中装璜得五彩缤纷,让影片传递的美式生活及意识形态经潜移默化,灌输入你的脑袋、血管,化为你的思想及行为。例如:迪斯尼动画片——这一貌似充满幻想、纯真与欢乐的片种,在文化输出中所承载的意义却并不单纯。迪斯尼动画片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积极配合国家官方意识形态,进行文化宣传,因而迪斯尼影片在生产上获得了国家的极大经济支持。充满童趣的迪斯尼影片的生产制作,并不是为了幻想、纯真与欢乐,而是作为外交牌,为促进南美各国和美国的亲和而制作。动画片的纯真在美国也会和暴力联系在一起。倡导自由的美国,在文化侵略遇阻的时候,常会不择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美国重视文化侵略的巨大作用,前苏联的和平演变说明,美国在对文化资本的理解上要远远超出世界其他国家。美国中央情报局元老艾伦·杜勒斯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美国对各国经济入侵的同时,也是对各国的一种美国式文化的渗透,在这种渗透的影响下,全世界掀起一种美国式浪潮。美国文化可能是粗鄙的,但可贵的正是这种粗鄙,使得整个社会具有奔腾的活力,而且具有极强的自我纠错能力。社会也许会陷入短暂的迷茫,如目前正把美国拖下水的华尔街风暴,但也不至于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太远。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与信息产业相并列的21世纪两大新兴产業之一,已经形成了当代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尤为成功,在对各个国家进行经济入侵的同时,美国式的文化扩张也在影响着世界,美国的意识观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这是美国图谋称霸世界的公式。
深入研究美国的文化产业,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在我们接受的过程中,要警惕对于文化意识观输出,要树立中国自己的民族意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影响无疑比经济影响更能撼动一个国家的思想,研究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为了更好的探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怀亮,刘悦笛.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汤莉萍,殷瑜,殷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尹鸿,李彬.全球华语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ColinHoskins.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刘李胜.中外支柱产业振兴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6]切特罗姆.传播媒介和美国人的思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