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政治课多是枯燥的说教和理论,我们以往的教育模式又是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课上教师讲,学生听;课下学生背,教师查。但是却没有多少学生真正能够理解自己记的这些内容。这并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更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性。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进程,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也有了较大的调整。课程内容更为贴近现实,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所减少,而涉及人们切身生活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内容大量增加,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更具现实意义。当然,随着这些变化,知识容量也是大为增加。如何才能有效地将我们的知识技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尽快调整做到的:
一、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这种观念的转变既需要教师的转变,也需要学生有所转变,形成新的认识。借助政治中的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讓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传统教育理念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不仅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权威,从而培养了学生屈从、自卑甚至奴性的性格,以致于造成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有这样一种潜意识:学生应听从老师的教诲,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间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讨科学知识。
我们必须改变政治学科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的精神。教师可以创设大量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去归纳,变学生由听客为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意识、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挥。
传统教学观念中政治课堂上是“我叫你学”,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把重点放在“我教你学”。 我们一定要明确,现在我们进入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其乐意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倾倒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既是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更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启迪学生的自觉意识,弘扬自主精神,培养自省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我们要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政治课的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政治教学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第一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在发现学生不会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第二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就会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转化。第三,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知识储量有限,生活阅历较浅,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把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应体现在课堂精讲和精练上。精讲的标准应为:讲学生自学不会的地方、讲问题分析的思路、讲学习的方式方法、讲解题的技巧规律等。精练则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习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出梯度层次,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再出现低水平学生束手无策、高水平学生感到平淡无奇的局面。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
在操作层面上,我认为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两个习惯:动和问。“动”包括动口、动手、动眼和动脑。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是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问质疑,进而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的精神。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大量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去归纳,让学生由听客变为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意识、创造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挥。
另外,还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辩论会、系列讲座,包括设计一些能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题目等作为对学生的测试或训练,从而实现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变传统的目标教育为过程教育。
三、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索然寡味,如同嚼蜡,自然心生厌倦,甚至弃而远之。主动学习,有了兴趣,并品味到其中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有效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有很多,课本、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网络、多媒体、时事新闻、杂志评论、教师和学生自身,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教师若能把这些资源从整体着眼,优化目标寻求最大效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课堂产生共振和共鸣。这样课堂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能充分参与,课堂就会达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最佳双赢的效果。教师才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解放,成为“善驾于物”的君子。正如荀子所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好的教师,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课堂资源,能最充分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就能给课堂注入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给学生教得越多,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效果就越低。反之,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多地进行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方面都有所收获。
现代社会知识发展飞速,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政治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性。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进程,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也有了较大的调整。课程内容更为贴近现实,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所减少,而涉及人们切身生活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内容大量增加,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更具现实意义。当然,随着这些变化,知识容量也是大为增加。如何才能有效地将我们的知识技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尽快调整做到的:
一、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这种观念的转变既需要教师的转变,也需要学生有所转变,形成新的认识。借助政治中的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讓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传统教育理念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不仅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权威,从而培养了学生屈从、自卑甚至奴性的性格,以致于造成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有这样一种潜意识:学生应听从老师的教诲,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间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讨科学知识。
我们必须改变政治学科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的精神。教师可以创设大量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去归纳,变学生由听客为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意识、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挥。
传统教学观念中政治课堂上是“我叫你学”,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把重点放在“我教你学”。 我们一定要明确,现在我们进入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其乐意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倾倒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既是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更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启迪学生的自觉意识,弘扬自主精神,培养自省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我们要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政治课的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政治教学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第一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在发现学生不会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第二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就会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转化。第三,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知识储量有限,生活阅历较浅,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把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应体现在课堂精讲和精练上。精讲的标准应为:讲学生自学不会的地方、讲问题分析的思路、讲学习的方式方法、讲解题的技巧规律等。精练则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习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出梯度层次,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再出现低水平学生束手无策、高水平学生感到平淡无奇的局面。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
在操作层面上,我认为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两个习惯:动和问。“动”包括动口、动手、动眼和动脑。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是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问质疑,进而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的精神。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大量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去归纳,让学生由听客变为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意识、创造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挥。
另外,还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辩论会、系列讲座,包括设计一些能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题目等作为对学生的测试或训练,从而实现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变传统的目标教育为过程教育。
三、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索然寡味,如同嚼蜡,自然心生厌倦,甚至弃而远之。主动学习,有了兴趣,并品味到其中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有效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有很多,课本、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网络、多媒体、时事新闻、杂志评论、教师和学生自身,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教师若能把这些资源从整体着眼,优化目标寻求最大效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课堂产生共振和共鸣。这样课堂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能充分参与,课堂就会达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最佳双赢的效果。教师才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解放,成为“善驾于物”的君子。正如荀子所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好的教师,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课堂资源,能最充分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就能给课堂注入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给学生教得越多,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效果就越低。反之,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多地进行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方面都有所收获。
现代社会知识发展飞速,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政治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