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中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学生对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重要历史内容的学习,尤其是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之间关系的认识,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探究、实践。
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在必修板块内容学习上做过相关的思考,感到学生在重要历史内容的学习中,对历史发展之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认识还不够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重要历史内容的理解。怎样让学生去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做到这样的三个方面。
一、为学生打好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相比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历史知识的范围相对扩大,让学生去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可以使得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全部与局部之间的一些关系,凭着学生的阅历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是比较难于了解其错综复杂之关系的。笔者以为,历史教学需要学生去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那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打好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基础。这基础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会迁移和变通。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寄托的柱石。”例如,让学生去学习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就让学生去运用已经习得的经验进行类推,学生便从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旗号等去发现。在学生进行如此的学习迁移后,就会逐步形成对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之正确的历史观。
二、为学生连接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的纽带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在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去进一步地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纵观高中历史教材中必修板块体系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为基本脉络体系的。学生虽然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事件的知识,但高中历史事件中的历史发展的全局与局部关系往往比较复杂,真正让学生能够去掌握应当说还是比较费神和费力的。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在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中,为学生系好认识的纽带,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去思考和实践的内容。这个纽带是一条怎样的纽带,即让学生去学会联系、学会联想的纽带。学生学习历史的资源比较丰富,学习渠道也相当开阔,笔者经常让学生去阅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并养成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习惯,进而比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高中历史相关事件看,可让学生进行联想的内容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和联想,那学生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能力会逐步增强。
三、为学生架好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桥梁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我们必须去建立新的课程理念,如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平时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高中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学生对历史事件上的一些偏见极有可能是学生没有能够去比较正确地认识历史发展的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老师必须多引导学生学会多维和求异性的思维。如教材中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有三个消极影响的评价,学习这内容时,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多维和求异思维,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作出评价,学生便张开自己的思维翅膀。
总之,历史教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的方面有很多。作为教师应当不断地进行思考,去达成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历史新课程理念,努力达到教师为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而教,学生为发展自己的历史思维而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袁金华主编.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
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在必修板块内容学习上做过相关的思考,感到学生在重要历史内容的学习中,对历史发展之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认识还不够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重要历史内容的理解。怎样让学生去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做到这样的三个方面。
一、为学生打好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相比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历史知识的范围相对扩大,让学生去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可以使得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全部与局部之间的一些关系,凭着学生的阅历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是比较难于了解其错综复杂之关系的。笔者以为,历史教学需要学生去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那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打好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基础。这基础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会迁移和变通。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寄托的柱石。”例如,让学生去学习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就让学生去运用已经习得的经验进行类推,学生便从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旗号等去发现。在学生进行如此的学习迁移后,就会逐步形成对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之正确的历史观。
二、为学生连接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的纽带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在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去进一步地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纵观高中历史教材中必修板块体系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为基本脉络体系的。学生虽然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事件的知识,但高中历史事件中的历史发展的全局与局部关系往往比较复杂,真正让学生能够去掌握应当说还是比较费神和费力的。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在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中,为学生系好认识的纽带,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去思考和实践的内容。这个纽带是一条怎样的纽带,即让学生去学会联系、学会联想的纽带。学生学习历史的资源比较丰富,学习渠道也相当开阔,笔者经常让学生去阅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并养成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习惯,进而比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高中历史相关事件看,可让学生进行联想的内容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和联想,那学生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能力会逐步增强。
三、为学生架好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桥梁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我们必须去建立新的课程理念,如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平时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高中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学生对历史事件上的一些偏见极有可能是学生没有能够去比较正确地认识历史发展的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老师必须多引导学生学会多维和求异性的思维。如教材中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有三个消极影响的评价,学习这内容时,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多维和求异思维,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作出评价,学生便张开自己的思维翅膀。
总之,历史教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的方面有很多。作为教师应当不断地进行思考,去达成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历史新课程理念,努力达到教师为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而教,学生为发展自己的历史思维而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袁金华主编.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