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中亲核取代反应专题的微课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亲核取代反应进行微课教学设计,通过提出反应案例、解释反应机理、剖析反应历程三个步骤进行讲解,并以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制作相关微课,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应用评价。
  有机化学亲核取代反应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展开的简短精悍的教学活动,并录制成教学视频,学生可通过移动学习或网络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观看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充分自主学习和预习,在课上提出疑问供老师解惑,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有机化学实验阶段奠定理论基础,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可以在有机分子中引入多种官能团包括羟基、氨基、氰基、醚键等,是合成醇、胺、腈、混醚及羧酸衍生物等化合物的重要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包括SN1和SN2两种反应机理,是亲核取代反应这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充分掌握重要知识点。本文对亲核取代反应进行微课教学设计,通过提出反应案例、解释反应机理、剖析反应历程三个步骤进行讲解,并以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应用评价。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掌握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包括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及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重点);掌握醇及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熟悉卤代烃的SN1与SN2的竞争(难点);熟悉羧酸衍生物的反应活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点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
  本微课主要是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演示与制作,依照教学大纲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将涉及到亲核取代反应的三类有机化合物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阐述反应机理及具体案例。微课视频主要以PPT演示及flash动画为手段,并以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三、过程设计
  1.提出反应案例(3min)。以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使用教材《有机化学》(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编著)为例,引入第七章卤代烃、第九章醇、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三大类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以各类化合物经典反应案例入手,包括卤代烃与水、醇钠、胺、氰化钠等的取代反应、醇的取代反应、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等。同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该反应机理为何。以多媒体PPT手段对该部分进行讲述,并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式对该反应类型进行跨章节的综合性论述。
  2.解释反应机理(6min)。通过上述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反应机理为何:“亲核”的“核”为哪部分?即显正电性的中心;亲核试剂又是如何进攻“核”的?离去基团是如何离去的?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慢反应步骤为哪一步?并详细讲述卤代烃的SN1、SN2机理以及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加成-消除机理。
  该部分以多媒体PPT及flash动画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尤其是在描述SN1、SN2两种机理的不同之处时,通过球棒模型的flash动画可以形象地对两种机理的反应历程进行区别,使学生对晦涩难懂的反应机理能产生兴趣,深入认识。
  3.剖析反应历程(6min)。卤代烃RX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分两种情况,即SN1及SN2,反应以何种机理进行,主要受到卤代烃烷基结构、卤原子类型、亲核试剂活性、溶剂剂型等因素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实际以亲核加成-消除的历程进行,四种衍生物的反应活性大小酰氯>酸酐>酯>酰胺,這可以从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来判断。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剖析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熟悉SN1与SN2机理之间的竞争,并结合具体反应实例讲述。通过启发式及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羧酸衍生物的反应相对活性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4.微课小结(1min)。对本次微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该专题的重难点,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建立知识点的整体构架,为课堂内容和课后复习提供基础。
  四、结语
  将该微课应用到我校化学相关专业学生中,通过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重要知识点环环相扣,将枯燥乏味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变成简洁生动的微课程,为学生在平时学习及复习时提供借鉴。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改善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质量,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思曼.亲核取代反应教学初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8):136-139.
  [2]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基金项目: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TJGB-04);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专业建设项目(2015TZY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401137)。
其他文献
创业型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题中之意,也是经济新常态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要求,更是现代大学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应有之维。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一向对设计师构思设计的过程抱着强烈的好奇——要赋予每个房子不同的感觉与特性,哪来这么多新概念及灵感?“其实每个户主都有不同的要求与喜好,加上房子结构、外在环境又不
听说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所有初中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多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有计划、有目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本文以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5 Unit 1为例分析如何进行听说课教学。1. 教好语音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要让学生学好语音。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情景设计已引起普遍重视,特别是新知识的引入,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数学知识更贴近社会生活与儿童的实际,可以改变枯操、抽象的数学教学状况。这也是现今课程改革的要求。  问题意识数学思想航天科技排列组合的思想与方法不仅应用广泛,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基于这几个方面我对这节课进行如下的设计:  师:上课前我
传统去噪方法在处理高强度噪声干扰图像时,往往不能有效去除噪声且在修复过程容易引入二次污染。为此,提出一种边缘图导向的非局部图像均值滤波算法。首先获取二阶差分边缘信息,在非局部范围内搜索相似块,以边缘导向图与噪声图像共同生成滤波器权值,进而构建由边缘信息导向的非局部协同滤波框架。与传统滤波为代表的局部线性滤波方法相比,所提出算法能挖掘图像边缘信息并利用一种新的非局部协同滤波框架进行图像去噪,因此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