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是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集体备课设计的课案为教学载体,以课案中的导学问题探究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教师引导点拨提升的主导作用,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依据是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理念是“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灵魂,也是实施“课案导学问題探究”教学改革模式的指南。“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具体依据: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的基本矛盾——教与学的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与学是辨证统一关系。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学教合一。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树立“学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参与体验的探究中学会知识,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开发学生的潜力。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中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对备课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备课模式改革——“集体设计课案”
(一)课案的基本内涵
课案既不同于教案,又不同于学案。教案是教师教的方案,重点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学案是学生学的方案,重点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课案是为学生学和教师教而设计的学教合一、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方案。它既是学生学的学案,又是教师教的教案。“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中的课案是以导学问题设计为核心的学教合一、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方案,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载体。课案是在年级学科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年级学科任课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集体备课,结合学情而设计的。课案设计要分课时来处理教学内容,一般一课时设计一个课案。
(二)课案的设计形式
《》年级《》学科《》部分 课案
课题 ; 课型 ;第 课时;主备者 审核者 。
1、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不能降低要求,也不能拔高要求。课案设计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角度确定教学目标,但不要格式化绝对化,语言要简明扼要。教师必须强化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做到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
2、重点难点:课案设计要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书写要简单明了。教师必须强化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性,让学生抓住学习的“关键”,进行有效学习。
3、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学好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学”。课前预习指导:首先明确课案中的思考题;然后看书回答思考题;最后解答课堂检测题。课堂学习指导: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踊跃发言。要在课案上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课后复习指导:要求学生每节课学习后,要认真整理课案,及时进行复习。每单元学习后,将各科课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以便今后复习。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
4、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是课时知识学习的线索。课时知识结构设计要简洁概括。课案开头揭示课时知识结构,以便给学生一个本课时知识整体的宏观认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课案设计中也可以省略此环节
5、导学问题: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记忆理解运用的知识转化成以问题形式和试题形式而精心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导学问题是课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推手,保证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导学问题设计关系到课案设计的成败,关系到“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精心优化导学问题设计。导学问题包括问题形式和试题形式两类:(在导学问题设计时下面要留出空白,以便学生填写答案)
(1)问题形式的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记忆理解的知识问题化,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顺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促进学生记忆理解教材知识的思考题,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达到基本准确记忆理解本课时的知识。
(2)试题形式的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应用的知识试题化,精心选编或从教材的习题中选定类型多样的运用教材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试题——课堂检测题,也包括后面的课堂达标测试题等,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检验学生是否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6、知识梳理:留出空白,让学生课上或课下整理归纳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在把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细化和系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7、达标测试: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选编包括基础知识题、中档变式题、高档拓展题(选做题)等各种类型达标测试题或从练习册上选定,用于进行课堂达标测试。实施“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当堂达标测试,课后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8、课后反思:留出空白。教师课后填写教学反思,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经验教训及改进办法。学生则填写学习反思,总结记录自己学习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案的设计既要体现课案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的特殊要求,达到具体化特色化。
(三)课案的设计过程
组长负责组织课案设计,学期初要安排好主备课教师,按照教学进度编成主备课教师备课表。主备课教师要提前一周设计出课案草稿后整理在电脑上并提前将课案草稿传给全体组员。由组长召集全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组长综合确定最终修改意见。主备课教师按照最终修改意见制成正式课案文本,将课案正式文本同时上传给教务处主任备案,并负责印刷以备使用。上课前提前将课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课案,进行课前再备课,使课案具有个性特色。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课中再备课,研究解决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完善课案设计。课后教师在课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学反思,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今后集体备课时交流,完善课案设计。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是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集体备课设计的课案为教学载体,以课案中的导学问题探究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教师引导点拨提升的主导作用,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依据是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理念是“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灵魂,也是实施“课案导学问題探究”教学改革模式的指南。“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具体依据: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的基本矛盾——教与学的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与学是辨证统一关系。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学教合一。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树立“学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参与体验的探究中学会知识,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开发学生的潜力。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中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对备课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备课模式改革——“集体设计课案”
(一)课案的基本内涵
课案既不同于教案,又不同于学案。教案是教师教的方案,重点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学案是学生学的方案,重点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课案是为学生学和教师教而设计的学教合一、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方案。它既是学生学的学案,又是教师教的教案。“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中的课案是以导学问题设计为核心的学教合一、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方案,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载体。课案是在年级学科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年级学科任课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集体备课,结合学情而设计的。课案设计要分课时来处理教学内容,一般一课时设计一个课案。
(二)课案的设计形式
《》年级《》学科《》部分 课案
课题 ; 课型 ;第 课时;主备者 审核者 。
1、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不能降低要求,也不能拔高要求。课案设计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角度确定教学目标,但不要格式化绝对化,语言要简明扼要。教师必须强化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做到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
2、重点难点:课案设计要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书写要简单明了。教师必须强化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性,让学生抓住学习的“关键”,进行有效学习。
3、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学好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学”。课前预习指导:首先明确课案中的思考题;然后看书回答思考题;最后解答课堂检测题。课堂学习指导: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踊跃发言。要在课案上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课后复习指导:要求学生每节课学习后,要认真整理课案,及时进行复习。每单元学习后,将各科课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以便今后复习。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
4、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是课时知识学习的线索。课时知识结构设计要简洁概括。课案开头揭示课时知识结构,以便给学生一个本课时知识整体的宏观认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课案设计中也可以省略此环节
5、导学问题: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记忆理解运用的知识转化成以问题形式和试题形式而精心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导学问题是课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推手,保证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导学问题设计关系到课案设计的成败,关系到“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精心优化导学问题设计。导学问题包括问题形式和试题形式两类:(在导学问题设计时下面要留出空白,以便学生填写答案)
(1)问题形式的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记忆理解的知识问题化,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顺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促进学生记忆理解教材知识的思考题,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达到基本准确记忆理解本课时的知识。
(2)试题形式的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应用的知识试题化,精心选编或从教材的习题中选定类型多样的运用教材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试题——课堂检测题,也包括后面的课堂达标测试题等,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检验学生是否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6、知识梳理:留出空白,让学生课上或课下整理归纳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在把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细化和系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7、达标测试: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选编包括基础知识题、中档变式题、高档拓展题(选做题)等各种类型达标测试题或从练习册上选定,用于进行课堂达标测试。实施“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当堂达标测试,课后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8、课后反思:留出空白。教师课后填写教学反思,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经验教训及改进办法。学生则填写学习反思,总结记录自己学习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案的设计既要体现课案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的特殊要求,达到具体化特色化。
(三)课案的设计过程
组长负责组织课案设计,学期初要安排好主备课教师,按照教学进度编成主备课教师备课表。主备课教师要提前一周设计出课案草稿后整理在电脑上并提前将课案草稿传给全体组员。由组长召集全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组长综合确定最终修改意见。主备课教师按照最终修改意见制成正式课案文本,将课案正式文本同时上传给教务处主任备案,并负责印刷以备使用。上课前提前将课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课案,进行课前再备课,使课案具有个性特色。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课中再备课,研究解决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完善课案设计。课后教师在课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学反思,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今后集体备课时交流,完善课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