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影响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倾向,社会态度是大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直接反映。从西藏大学生亲社会态度调查研究的结论看,亲社会态度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征。但总体而言,社会冷淡感增强特征明显。为从根本上缓解这一问题,应多途径切入,建立以感恩教育、幸福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亲社会教育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亲社会态度 社会冷淡感 感恩教育 幸福观教育
  【课题项目】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影响研究—以西藏自治区大学生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25-01
  大学生亲社会态度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建立怎样的亲社会态度,对于他们个人的健康生活、职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亲社会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问题,探求解决之道,此种研究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特点。本文即结合对西藏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综合调研,对相關问题进行思考、研究。
  一、大学生亲社会态度养成的重要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讲,人是社会关系的人,人的生存、发展都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来完成,由此构成了人的根本属性即社会性。大学生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社会完成情况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意义重大。培养他们进入社会、关心社会的品格理应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具体而言,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养成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于个人而言,大学生亲社会态度是大学生积极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
  当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学生学习兴趣冷淡,沉浸于网络游戏之中不可自拔;学生热衷于搞关系,拉帮结派,将大学教育精神庸俗化;各种校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校园暴力事件。诸如此类的问题,涌现于高校校园,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教育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前不久,北大中文老教授钱理群先生发文指出,中国高校已经沦为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加工厂,大学精神渐行渐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专注的焦点更多地聚焦于情绪化、利己化的方面,对于个体融入社会的责任意识等问题则不予关注,社会对于他们而言,成为一种虚无缥缈的符号,而不再具有现实的切己意义。在这种格局下,个人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矛盾关系的对立问题,个人潜能遭到极大压抑。“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探析大学生积极社会态度培养路径,唤醒其自身的自然中的"沉睡着的"潜能本质,引导其正面地看待事物、更积极向上地处理问题,使其具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以期更好地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1]
  2.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培养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明建设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的社会态度和社会立场对于未来社会建设的质量而言,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而言,意义重大。试想,如果今天的大学生普遍对社会缺乏关注热情,缺乏人际情感,甚至对社会抱有仇视态度,在这样的情绪下构成的人类社会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和谐的充满活力的社会呢?
  二、大学生亲社会态度调查研究
  笔者以新修订的《亲社会行为测量问卷》为主要工具,选取古斯塔沃·卡洛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发展》中采用过的问卷,结合西藏实际进行修改后使用。并随机抽取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预测,验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之后分别在西藏大学、藏医学院、农牧学院随机抽取300人进行测试。目的在于调查了解大学生的亲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是否受到参考群体的影响。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参考群体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群体规范性影响和信息影响。
  ①参考群体中的归属群体对大学生亲社会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A.归属群体对大学生态度及行为的规范性影响
  B.归属群体对大学生态度及行为的信息性影响
  ②参考群体中的非归属群体对大学生亲社会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A.非归属群体对大学生态度及行为的规范性影响
  B.非归属群体对大学生态度及行为的信息性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归属群体还是非归属群体,都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态度产生影响,但相对于非归属群体而言,归属群体对于大学生社会态度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鲜明。而分析归属群体对于大学生社会态度影响的具体方面,主要包括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方面,随着归属群体对于社会的整体态度而变化,大学生的社会倾向也会产生明显地变化。而归属群体对于大学生社会态度的影响途径,则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社会倾向产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他学者对于大学生社会态度形成的分析,对于本文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陈抗抗的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态度整体水平较为消极;(2)在性别上,女大学生社会态度总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在生源地上,农村与城镇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归因因子、相对剥夺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不公平感因子上,文科类和艺术类大学生显著高于理科类,文科类和艺术类大学生间不显著;在人际信任因子上,艺术类大学生显著低于理科类大学生,其余专业大学生间不显著;在相对剥夺感因子上,艺术类大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类、理科类大学生,文科类与理科类大学生之间不显著。”[2]陈抗抗的研究,从微观层面揭示出大学生对于社会态度层次性差异,对于我们分析大学生社会态度问题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培养
  大学生社会态度的培养,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需要多途径介入,以综合优势提升教育效果。笔者结合对西藏地区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调查研究结论,认为应从以下两个途径入手,切实提高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培养。
  1.多途径构建大学生成长的健康文化平台
  课堂学习、校园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对于大学生而言,都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高校有责任加强对于哲学学习场所的教育和引导,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良的受教育环境。
  2.强化问题分析,帮助大学生形成辩证的社会观
  当今社会,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帮助大学生科学分析这些问题,以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其中,重在帮助大学生以批判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各种问题,首先把握住问题的本质;然后,需要建立辩证发展的观点,建立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与社会观。
  参考文献:
  [1]潘晶芳.新阶段大学生积极社会态度培养路径探究[J].理论观察.2013年(4).
  [2]陈抗.大学生社会态度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4).
  作者简介:
  阿米拉(1981.8-),女,回族,西藏拉萨人,本科,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偏理论化,忽视个性化需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公共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此外,还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就业教育;依赖学校教育,剥离家庭教育;注重理论灌输,缺乏实践锻炼;习惯突击培训,缺乏系统培养;热衷课上教学,忽略课下活动;喜欢校内规划,缺少校外实践;注重学生进步,忽略教师提升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特有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将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11-01  经典载道,文以化人。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少年儿童真切感受民族文化的优秀,而且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品格得到提升。要想让孩子成人成才,必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引领孩子规范言行,从小树立一颗爱心,怀有一颗善心,坚守一颗良心。基于此,我校家长学校在组织家长开展经典亲子阅读的基础上,以《弟子规》、《三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扶贫助困、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者大多是具有一定特殊艺术技能的智力学习者,在目前艺术院校志愿者服务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与运作以及服务内容的选择,才能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的特殊艺术技能与极大提高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艺术院校 大学生志
期刊
【摘要】人性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始终以人为中心开展相关管理工作。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必然,因此加强新时期下高校教育的人性化管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教育 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14-02  当前时期,高校学生个性特征十分鲜明,且自我意识非常高,过去采用的强制性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18-01  每年幼儿新生入园之际,小班呈现的场景总是最令人揪心的。被家长送来幼儿园的幼儿新生百态纷呈,有哭的,也有闹的,甚至还有打人、咬人的,再加之一些家长与幼儿难舍难分和对幼儿此起彼伏的训斥声,导致场面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样的场景每年总要持续一段时间方能平静下来,这也令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疼
期刊
【摘要】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实力、学校培养水平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对于人才整体化素质水平要求的提升,传统的考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本文试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高校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其内部组分及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索高校生态系统的相关规律,为高校考试制度的优化、高校考试生态系统
期刊
【摘要】《地基基础》是一门职业的基础课程,它冲破了一般学科的框架,采用了工与学合二为一的学习模式,能跟相关岗位专项工作相协调配合;它既重视文字理论,又看重实践操作,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凸显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土建类高职院校对《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就是探究了当前土建类高职院校对《地基基础》教学的基本情况,并向院
期刊
【摘要】美国对于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最早可追溯至殖民地时期,发展至今已积累大量丰富、优秀的经验,并建立健全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及高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极具借鉴意义。对此,本文围绕美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主要组成和突出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并总结了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教育管理的启发之处,以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良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美国教
期刊
【摘要】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对大学生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大量人际交往的智慧,对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38-01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彩的、有着各种联系的社会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是支撑其发展
期刊
【摘要】中华茶文化中的“茶道”,早在唐代就出现了。然而,关于茶道,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各自都有自己的解说。本文结合儒家,佛家,道家的哲学思想,从茶人之和,茶禅之和,茶道之和来探讨中国茶之“和”,在感受中国茶之魅力的同时,也深化对于中国哲学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茶 茶文化 和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31-02  一、儒家:茶人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