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四个维度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深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教育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单一、缺少课堂互动和课堂以外的实践;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大学生群体思想多元化、性格较独立,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和冲击。而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四个维度的具体路径是:(一)丰富文化教育内容,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三)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四)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渠道,注重学校和家庭有机协同的育人功效,并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6-0105-03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矛盾叠加出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深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重要概念复合而成,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复合性概念。理想信念居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位置,犹如精神之钙。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见理想信念是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仰具有最大的统摄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加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
  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以“中国梦”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本质上属于价值观的范畴,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价值观念的选择和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在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国梦”的理性认同,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历史规律与基本国情,在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中找准属于自己的坐标,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当前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曾经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等形象比喻来教育青年,形象地说明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大学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在这一阶段就要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其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直接关涉到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重要方法。立德首先需要立志,这里的志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在精神上一旦产生了“缺钙”现象,进一步会导致大学生成长奋斗的内在动力不足,精神面貌萎靡不振,人生充满困惑迷茫,甚至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最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人生道路和前进方向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说:“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虽然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但决定性因素还在于个人是否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着大学生未来的人生格局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结合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学生关切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补充教学内容。教育内容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对滞后问题,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从教育方法来看,当前大部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单一,只是通过课堂理论灌输来教育学生,缺少课堂互动和课堂以外的实践教育环节,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精神文化资源和第二课堂,未能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有学者指出“多数施教者被传统教育理念束缚,缺乏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理想信念教育主体意识的缺失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3]。由于未能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从师资队伍来看,从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师资队伍当对单一且对理性信念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差异。甚至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不高,或者受到西方思想和功利主义等多方因素影响,不仅自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在课堂上流露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轻视或否定,同时也不能对学生提出的思想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再其次,从大学生群体来看,当前大学生主体是“95”后和“00”后青年,群体呈现出思想多元化、性格较独立的特点。尤其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高峰时期,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提高,但是现实问题也不断呈现,这代人的父辈往往因为忙于事业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以及教育孩子如何待人处世,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缺乏与人正常交往的常识。他们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化程度较低,在物质上过多依赖父母,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对于“95”后和“00”后来说,网络几乎成了他们获取课外知识的唯一途径。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多元庞杂、良莠不齐,他们在接受“碎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使得思想状态呈现出“碎片化”状态。   最后,从社会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条件,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影响和冲击,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缺乏正确认识。
  四、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四个维度
  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困境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丰富文化教育内容、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四个维度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丰富文化教育内容,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夯实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从根本上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习近平曾说:“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传统习俗。革命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改革建设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信之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重要路径。丰富文化教育能容,使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文化自信筑牢信仰之基。
  (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是提升理性信念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创新理想信念的教育方法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填鸭式、说教式的单一教育方法,将理论认识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灌输式教育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遵循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规律,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接受理性信念教育。
  一是要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紧密联系大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问题展开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由课堂的组织者转变为倾听者、引导者。充分利用时事政治和典型社会事件,通过课堂讨论、自学自讲、主题交流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认识国情和社会,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二是要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让理想信念教育走出课本,走向社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进度,结合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需要,增加社会实践考察、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等教育手段。高校积极组织学生走进革命老区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百折不挠、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领学生走进基层、走进农村,深入精准扶贫地区进行调研,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诸多扶贫政策,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感。
  (三)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是有效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才能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
  一要扎实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教育性、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才能胜任。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建立培训机制、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积极组织教师队伍定期参与教学研修、集体备课、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聚焦时代热点问题,优化培训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来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向教师推送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沿教育动态和先进经验,使教师不断学习,从而提升业务水平。
  二要提升教师魅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师个人魅力对于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魅力的提升包括提升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形象魅力、教学语言魅力。当前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以说教为主,课堂上仍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在还不了解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时候就内心开始排斥了,因此,提升教师魅力是提升理想信念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要抓手。“在现实中,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看到或听到教师的讲授内容,原因很简单: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同学,那些不愿意听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同学,他们势必难以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全部内容,教师只能保证有一部分学习内容被注意到。为此,增强教师的魅力,提高授课的吸引力,增进活动的趣味性,就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首选行动。”[5]教师要不断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仪表风度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成效。
  (四)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增强协同育人效果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系统的工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一要学校、家庭两者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熏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有效发挥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努力打造品牌化的课后活动,能够极大激发青年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培养良好的家风。
  二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扩大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当前,网络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深深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意识碰撞的重要渠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社会诉求的聚集地[6]。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为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新渠道,让教育者能够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完成培养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教育者必须革新育人理念,培养起与之相适应的媒介素养,努力熟悉新媒體话语体系,及时化解新媒体中存在的错误思潮和潜在风险,从而将网络新媒体这个最大的变量转化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最大的增量。
  结语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根基,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要。当前,党和国家事业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新的要求,这就需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张社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路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9).
  [4] 李祥军.浅谈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8(36).
  [5] 龙宝新.真正的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发生——和一线教师共话当代课改[J].中国德育,2019(19).
  [6] 王宝鑫.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苏思铭(1990—),男,汉族,河南巩义人,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禁止的法律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从刑法的条文设置与用语上看,职业禁止不是刑罚处罚措施。由于我国刑法并未明确承认保安处分的存在,而且职业禁止本身也与保安处分的基本特征相异,因此也不宜认为其具有保安处分的属性。将职业禁止定性为非刑罚处罚措施既符合刑法条文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与我国刑罚处罚措施与非刑罚处罚措施二分的刑事制裁体系相契合。况且,职业禁止在适用理据与适用目的上也与非刑罚处罚措施具有一致性
摘要:文化与城市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法显文化是一座宝库,正日渐受到有关国家和城市的重视。法显在崂山登陆归国,并撰写影响深远的《佛国记》一书,青岛是法显文化地图中独一无二的地标性城市,建议青岛通过各种方式,如构建法显文化城市联盟、法显文化圈,定期举办法显文化交流会、法显文化节,打造法显纪念馆、遗址公园,宣传青岛作为《佛国记》诞生地的重要地位,通过各类传媒将法显文化大众化等,提升城
摘要:民法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极大地维护了公民享有的知识产权。民法相关法律与知识产权既有契合点,也有切合点,这就为专利持有人的知识产权提供了到位的法律保障。同时,根据民法理论逻辑结构的基本原则,知识产权中权利的主体人、权利的授权人和使用者主体之间平等自由。权利使用人应当在权利的授予范围内进行使用,超出部分或者未授权的部分均不能滥用。无论是商标权、版权或者是专利权,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是
摘要:二战后日本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着被美国单独占领、美国转变对日政策、教育体制面临崩溃等国内外形势。战后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材制度废除“国家制”,执行“检查制”,重新编撰历史和地理课本,消除教育内容中的国家主义因素;课程内容偏重数理化,注重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科书篡改历史,美化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公布《学习指导要领》,实施教育工作者许可制度。其特点是通过颁布法令等来推行改革,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有一定的评价准则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原则;师生主体间同一性的关系原则;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差异对教学实效性存在一定影响;教师教学效能要素对教学实效性也有影响。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建议:(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二)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增强思政课教师有效教学能力;(三)重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最低降至12周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做法兼具了大陆法系的乐观主义色彩以及英美法的现实主义色彩,一方面在符合国际有关立法惯例的同时使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的立法制度更加完善、合理,做到宽严相济,切实贯彻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长,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目的。将两类恶性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降低至12周岁
摘要:对于间接故意的概念探究,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学说如“容忍说”“放任说”“同意说”等也是彼此碰撞。要厘清间接故意的概念,首先需要明晰间接故意的边界以及其与相近概念之区分。间接故意是故意的一种,是行为人的意志选择,是行为人不愿意放弃自身追求的目的而导致危害后果的发生的体现,认识要素与意志要素均需要具备且二者不可能完全割裂。间接故意具有未遂形态,突发性、不计后果的犯罪不属于间接
摘要:承租人援引解约条款即行使解约权,承租人如果不注意权利行使相关的限制,不仅不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还可能造成对自身不利的后果。承租人行使该权利需要注意解约权实施的时间,行使解约权应履行相关义务和解约权实施的限制。针对合同中订入的解约条款,出租人为保护自身权益,可采取约定船舶驶往装货港的义务从上一航程结束后才开始;在合同中约定较宽期限的受载期与解约日;在合同中订入质询条款保护自己;援引合同中的免责
摘要:近年来,企业之间盛行签订“廉洁协议”,但是当事人因商业贿赂行为提起诉讼,主张执行《廉洁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时,常常面对廉洁协议的效力争议。在此背景下对廉洁协议进行研究,发现目前企业间所签订的廉洁协议一般包含对双方合作中禁止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约束原则、违约责任、鼓励举报等条款,具有违约形态单一性、违约主体特殊性及相对主合同的从属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对廉洁协议的效
摘要:通过对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级2019至2020学年第一学期《基础护理学》课题期末理论考试网络护理学(高职)题库抽题组卷试卷214份定量分析,显示网络护理学题库的网络平台组卷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稳定性都能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估。但也存在A、B两卷均有个别相互提示题、知識点之间的重叠,并有部分超纲的题目,缺少“病人的安全”“护士职业防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