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介绍了在大地电磁测深问题中边界单元和有限单元耦合模拟的具体过程。通过与解析解、标准大地电磁测深的模型曲线对比,证明了这个耦合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大地电磁场的变化规律。它能够直接计算场的导数,提高辅助场值的计算精度,对保证实测视电阻率曲线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此外,它既能灵活地处理地下非均质的电性结构,又能研究半无限空气域内的电场变化,这为解决E极化数值模型的边界选择提供了有效途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在大地电磁测深问题中边界单元和有限单元耦合模拟的具体过程。通过与解析解、标准大地电磁测深的模型曲线对比,证明了这个耦合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大地电磁场的变化规律。它能够直接计算场的导数,提高辅助场值的计算精度,对保证实测视电阻率曲线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此外,它既能灵活地处理地下非均质的电性结构,又能研究半无限空气域内的电场变化,这为解决E极化数值模型的边界选择提供了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描述了空间域中的一种定位方法。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发震时刻分离求解;2.震中位置的确定是采用Romney提出的曾融生改进的台偶到时差来建立最小平方条件方程,几乎不受结构的影响;3.震源深度和发震时刻的确定是采用慢度定深度、到时曲线时间截距定发震时刻的方法来实现的。本文用四川境内的5个工业爆破资料,作了方法试验并修定了近年发生的50个天然地震。修定后的震中位置更加靠近断裂
本文根据1975—1984年期间发生的多个小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数据,推断了青、甘、川、滇地区平均主应力轴的方向。结果表明,该地区压应力轴(P轴)和张应力轴(T轴)方向皆水平,但其方位由北到南呈现规则转动的趋势,即主压应力轴在北部青甘地区大致取NE—SW方向,到中部川西北地区转为近E—W方向,再到南部云南地区转为NNW—SSE或近N—S方向。形成应力轴方向这样特定分布图象的原因,可用印度板块向北对青
在研究地震孕育及震源破裂的问题时,用三维破裂来模拟地震破裂过程,比二维破裂与实际更加接近。我们设计了一组实验,采用几种不同的材料(玻璃、有机玻璃和大理石等)做成平板试件,在其中心预制非穿透裂纹,并在单轴压下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非穿透裂纹与穿透裂纹的扩展情况有质的差别。非穿透裂纹的扩展并不沿原裂纹面延伸,而是沿裂纹前缘扩展出许多裂纹面,每一个破裂面都是复杂的扭曲、拐折的曲面。这可能意味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7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了电磁法方法和仪器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有全国11个部门40个单位的61名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王敬尧、湖南省分会理事长程方道同志出席了会议。 电磁法是勘查金属与非金属矿、能源、地壳结构、工程地基、废料处理和地震灾害预报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我国电磁法开始于五十年代,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次会议是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的首
根据1984—1985年地震测深资料,论述了攀西地区的深部地质特征。该区地壳厚50—60km;具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及断块构造;五个主要速度界面中,界面R_4稳定且清晰,为上、下地壳的分界面,R_6稳定并有较强的能量反射,为壳、幔之间的界面(莫霍面),莫霍面沿构造带北深南浅(56—50km),横穿构造带西深东浅(60—48km)。构造带内的上地壳较薄,纵横速度变化均较大,而下地壳较厚,速度较均匀
本文对近年来在攀枝花—西昌(攀西)构造带所做的重力、地磁、航磁、古地磁、遥感、天然地震、大地电磁测深、地热和爆炸地震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该构造带的深部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基于此,提出了攀西吉裂谷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论述了该裂谷带与现代强烈活动的裂谷带和已消亡的古裂谷的差异与其“活化”的证据。本文最后提出,这是一个被动“活化”的古裂谷的论点。
本文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北段有记载以来6级以上强震、全新世以来海原活断层8 1/2级大震以及海原大震极震区5级以上中强震等不同层次地震事件的时间序列,发现它们具有自相似特征,即不同层次的地震事件表现有序性、满足简单公式N=Ac~(Bt)或t=a+blnN。文中用最小二乘法在信度a=0.05情况下,通过线性相关检验,给出了各层次的有关系数值。 本文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是遵循尺度对应这一基本原理。这对研究地
一、角度资料特点在医学科研资料中,有的数据是用角度表示的。如空间心电向量图的心电轴,脑电阻图的上升角和主峰角;又如卫生学中,与环境卫生有关的风向也是用罗盘方向角度表示的。这类角度资料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形成“圆形分布”。圆形分布是以矢量代数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分布类型。因此,对角度资料的分析,不能用一般的统计学方法,而应根据圆形分布
国家地震局召开的中国地震工作二十年学术交流与表彰大会,于1986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监测预报第一线的台站人员、地震科技人员、专家、领导和被邀请来的有关单位、新闻单位等的代表共45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议程主要有四项内容:1.总结二十年来地震工作的进展和基本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2.进行学术交流;3.举办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4.表彰长期坚守在地震监测预
“大陆边缘地质国际学术会议”于1986年10月20—25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联邦德国和我国的共三百多位地质学家、地质工作者,交流了研究成果。 大陆边缘地质是目前世界地球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它通过对地质板块运动的研究、对了解大陆边缘的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岩石的种类及分布、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及地热等等,均有着重要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