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精选了不少散文与小说经典作品,其中包括节选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第三到第六章,所选内容主要讲了风光秀丽的湘西边城端午节的风俗赛龙舟活动与翠翠心中悄悄滋长的爱情故事。遗憾的是翠翠的爱情故事是以悲劇收场的,这在文本的所选内容中也可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边城》中翠翠爱情悲剧的原因有很多,而我们首先应立足于文本,从相关语言中去发现、去探究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端午节不是情人节——翠翠爱情的社会矛盾
我们知道,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良臣屈原投江而死,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他们争先恐后,直到洞庭湖时不见他的踪影。此后每年五月五日都举办划龙舟活动以纪念屈原。从文本看出,赛龙舟是项集体活动,“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哪只船胜利了,“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端午日,当地的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午饭后,“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整个活动热闹非凡。
而中国古代情人节,即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七巧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自家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乞巧”。后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了乞巧节。所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姑娘们就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希望能见到牛郎星和织女星一年一度的相聚,同时,也乞求上天给予自己如织女般的心灵手巧,并能拥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七夕情人节有各种各样的习俗,为男女青年约会提供机会。
因此,端午节是一项全民参与的隆重节日,而情人节主要是局限于青年男女的一种私密节日;端午节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情人节是专门为有情人成眷属提供时间与空间的。而“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显然,边城没有为青年人谈情说爱准备该有的节日——情人节,青年人渴望相识相知相爱,但当地社会没有在习俗上予以支持与帮助,这为后来翠翠爱情悲剧的上演作了铺垫。
二、当端午节变成情人节——翠翠爱情的可能机遇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说“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给他们相会的机会。没有情人节,没关系,他们还有端午节,端午节同样让青年男女们充满期待。
两年前的端午节就为傩送与翠翠的爱情萌发天赐了良机。因为翠翠年纪尚小,一个人去看划船,爷爷不放心,爷爷就让“一个住在城中的老熟人”帮忙看一天渡船。就这样,爷爷难得为自己和孙女放了一天假,带着翠翠进城看赛龙舟了。这些是很普通的事,不足以让翠翠遇上什么欣喜事。问题是善良的爷爷看赛龙舟时走神了,“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青人的热闹”,于是在征得专心看龙舟随口答应的翠翠同意后便回家了。问题是“那替手对看龙船无什么兴味”,遇上老哥俩就喝酒了,一喝酒那帮手就喝醉了,使得翠翠爷爷“为了责任又不便与渡船离开”,留在城中河边看热闹的翠翠,便不能不着急了:“恐怕祖父也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假如爷爷死了”,但她没有离开码头,她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的。也正是因为她的坚定与坚守,让她遇上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二老傩送。二老看着翠翠一个人孤单的,不安全,就建议“到我家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但美丽的邂逅是从“误会”开始的,她担心他邀她进屋不怀好意,这是少女的一种防备心理,对陌生人,尤其是对陌生男人;同时,她还不是故意的地“轻轻”“骂人”:“你个悖时砍脑壳的”,“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这是她的防备行为。而二老“带笑”着与她说话,又“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便“放肆的笑”了。就这样,男女主人公就在这样的机会里遇上了,翠翠很提防这个人,但二老不在意她的不友好行为,却真心关心她的安全。于是,二老安排“伙计”送翠翠回家。那人也说明了原委:“老船夫已回家,不能来接她”,“这是二老告诉他的”,“他要我送你回去”。于是,翠翠觉得误会二老,对不住二老了,“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回到家后,为了那件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事情,她“沉默了一个夜晚”。就这样,爱情之火已经在他们心中点燃了,青年人的爱情因为端午节也变成了可能。
三、端午节一年只有一个——翠翠爱情的残酷现实
除了端午节,还有“中秋节”与“过年”。但近两年来的中秋没有月亮可看,这样的中秋节就没味了,而且,在这边城地方中秋活动都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而两个新年依然可看“狮子龙灯”,到城里还有舞龙耍狮子的,很热闹,但除了热闹,在翠翠心里“这印象不知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历的事情甜而美”。显然,中秋与过年只有热闹,而端午除了热闹,还能给翠翠以期待,与二老相见的期待;遗憾的是每年的端午只有一个,如果让翠翠选择,宁可不要中秋与新年,一年过三个端午也愿意。因为她有心事了,她难忘“那件事”。
上一年端午,翠翠照样跟爷爷去城边河街看赛龙舟。与其说翠翠去看划船,不如说她去看二老,最好能遇上二老,发生一点像以前那样的事,然而很遗憾,二老一直没出现。好在那个“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从身边走过,翠翠马上告诉了爷爷,爷爷就“抓住那个人”,要好好感谢他。感谢是必须的,但翠翠心里还有一层意思,即想知道二老的消息。终于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二老“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虽然又见到了大老与水上名人顺顺(二老爸爸),但翠翠心里只有二老,她虽然眼睛看着河里的风光,“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并且,在回来的路上,她会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一个姑娘的心思全在这句话上,好在爷爷陶醉在“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里,没听清楚。 这个端午节,最大的遗憾就是翠翠没见到心上人二老,也为后来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试想想,假如去青浪滩过端午节的人是大老,而不是二老,那么这次翠翠与二老又会见面,而且情感会加深,说不定对方会提亲,爷爷也会说“假如二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作媒,你答不答应”的话,翠翠就不会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要生你的气了”;同样,假如在上一年端午翠翠不与大老见面,也就没有大老爱上她,也不会与他弟弟争抢她了,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悲剧了,自然也许主人公的命运也就不会那么悲催了。真是“命运就会捉弄人”啊,爱情理想很美好,但爱情现实很残酷。
四、端午节的意义爷爷不懂——翠翠爱情的交流代沟
上一年端午翠翠去看赛龙舟,目的很明确——她想看到二老,这就是翠翠的心事。这点心事喽罗长年懂的,因为两年前端午就是二老让他送翠翠回家的,而且一看到翠翠,长年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了你了。”显然,一年了,翠翠长身体了,长得更加丰满漂亮了。他的话说到翠翠心里去了,她“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也是命中注定,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与他爸顺顺,问题是顺顺看上了翠翠姑娘,想让她做自己大儿子大老的媳妇。一会儿他让“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一会儿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给祖孙二人;更关键的是“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了人家”,这些都给翠翠的心灵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别人家不懂翠翠,为什么爷爷也不懂?当顺顺夸奖翠翠问起婚事的时候,爷爷“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也许因为爷爷十分小心,怕无意中伤害自己唯一的亲人——外孙女,但毕竟自己年纪大了,不可能照顾翠翠一辈子的,趁早与她寻个好人家也是不错的,想想顺顺一家人都很好。爷爷于是想在无外人的时候,先试探一下翠翠的心事,在表扬了顺顺与大老后,问她“假如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想不到这句话把翠翠说恼了,“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爷爷以为孙女害羞了,其实,爷爷不懂翠翠的心事,女孩矜持心是有的,更是心里早就有了二老了。而爷爷只见到大老,没见过二老,对二老没印象,以至于翠翠问他“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爷爷不说什么,还是唱着“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虽然,他俩都知道“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两人所想达不到一个点上,一个想着大老,一个想着二老;或者说爷爷是知道孙女的心思的,但毕竟自己没见过二老,而大老是见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再说,大老是顺顺家的大儿子,婚事总得大儿子先来;如果找二老的话,也要等到大老先结婚才能轮到二老;爷爷真的怕因此耽误了翠翠。所以,当年的端午,爷爷还问翠翠“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但翠翠想着的是“两年前的端午的一切事情”。也许,这就是代沟,是祖父与孙女之间出现的交流上的代沟。假如他们能都把话直接挑明了,不藏著掖着,面对面交流商讨,也许事情就没那么严重,翠翠的爱情悲剧也可能会有转机,变成喜剧呢。
总之,翠翠爱情的悲剧是《边城》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究;这将有助于我们辩证地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情感,从而深入体会小说的主题。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市嘉高实验中学]
一、端午节不是情人节——翠翠爱情的社会矛盾
我们知道,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良臣屈原投江而死,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他们争先恐后,直到洞庭湖时不见他的踪影。此后每年五月五日都举办划龙舟活动以纪念屈原。从文本看出,赛龙舟是项集体活动,“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哪只船胜利了,“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端午日,当地的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午饭后,“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整个活动热闹非凡。
而中国古代情人节,即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七巧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自家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乞巧”。后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了乞巧节。所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姑娘们就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希望能见到牛郎星和织女星一年一度的相聚,同时,也乞求上天给予自己如织女般的心灵手巧,并能拥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七夕情人节有各种各样的习俗,为男女青年约会提供机会。
因此,端午节是一项全民参与的隆重节日,而情人节主要是局限于青年男女的一种私密节日;端午节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情人节是专门为有情人成眷属提供时间与空间的。而“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显然,边城没有为青年人谈情说爱准备该有的节日——情人节,青年人渴望相识相知相爱,但当地社会没有在习俗上予以支持与帮助,这为后来翠翠爱情悲剧的上演作了铺垫。
二、当端午节变成情人节——翠翠爱情的可能机遇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说“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给他们相会的机会。没有情人节,没关系,他们还有端午节,端午节同样让青年男女们充满期待。
两年前的端午节就为傩送与翠翠的爱情萌发天赐了良机。因为翠翠年纪尚小,一个人去看划船,爷爷不放心,爷爷就让“一个住在城中的老熟人”帮忙看一天渡船。就这样,爷爷难得为自己和孙女放了一天假,带着翠翠进城看赛龙舟了。这些是很普通的事,不足以让翠翠遇上什么欣喜事。问题是善良的爷爷看赛龙舟时走神了,“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青人的热闹”,于是在征得专心看龙舟随口答应的翠翠同意后便回家了。问题是“那替手对看龙船无什么兴味”,遇上老哥俩就喝酒了,一喝酒那帮手就喝醉了,使得翠翠爷爷“为了责任又不便与渡船离开”,留在城中河边看热闹的翠翠,便不能不着急了:“恐怕祖父也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假如爷爷死了”,但她没有离开码头,她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的。也正是因为她的坚定与坚守,让她遇上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二老傩送。二老看着翠翠一个人孤单的,不安全,就建议“到我家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但美丽的邂逅是从“误会”开始的,她担心他邀她进屋不怀好意,这是少女的一种防备心理,对陌生人,尤其是对陌生男人;同时,她还不是故意的地“轻轻”“骂人”:“你个悖时砍脑壳的”,“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这是她的防备行为。而二老“带笑”着与她说话,又“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便“放肆的笑”了。就这样,男女主人公就在这样的机会里遇上了,翠翠很提防这个人,但二老不在意她的不友好行为,却真心关心她的安全。于是,二老安排“伙计”送翠翠回家。那人也说明了原委:“老船夫已回家,不能来接她”,“这是二老告诉他的”,“他要我送你回去”。于是,翠翠觉得误会二老,对不住二老了,“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回到家后,为了那件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事情,她“沉默了一个夜晚”。就这样,爱情之火已经在他们心中点燃了,青年人的爱情因为端午节也变成了可能。
三、端午节一年只有一个——翠翠爱情的残酷现实
除了端午节,还有“中秋节”与“过年”。但近两年来的中秋没有月亮可看,这样的中秋节就没味了,而且,在这边城地方中秋活动都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而两个新年依然可看“狮子龙灯”,到城里还有舞龙耍狮子的,很热闹,但除了热闹,在翠翠心里“这印象不知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历的事情甜而美”。显然,中秋与过年只有热闹,而端午除了热闹,还能给翠翠以期待,与二老相见的期待;遗憾的是每年的端午只有一个,如果让翠翠选择,宁可不要中秋与新年,一年过三个端午也愿意。因为她有心事了,她难忘“那件事”。
上一年端午,翠翠照样跟爷爷去城边河街看赛龙舟。与其说翠翠去看划船,不如说她去看二老,最好能遇上二老,发生一点像以前那样的事,然而很遗憾,二老一直没出现。好在那个“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从身边走过,翠翠马上告诉了爷爷,爷爷就“抓住那个人”,要好好感谢他。感谢是必须的,但翠翠心里还有一层意思,即想知道二老的消息。终于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二老“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虽然又见到了大老与水上名人顺顺(二老爸爸),但翠翠心里只有二老,她虽然眼睛看着河里的风光,“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并且,在回来的路上,她会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一个姑娘的心思全在这句话上,好在爷爷陶醉在“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里,没听清楚。 这个端午节,最大的遗憾就是翠翠没见到心上人二老,也为后来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试想想,假如去青浪滩过端午节的人是大老,而不是二老,那么这次翠翠与二老又会见面,而且情感会加深,说不定对方会提亲,爷爷也会说“假如二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作媒,你答不答应”的话,翠翠就不会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要生你的气了”;同样,假如在上一年端午翠翠不与大老见面,也就没有大老爱上她,也不会与他弟弟争抢她了,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悲剧了,自然也许主人公的命运也就不会那么悲催了。真是“命运就会捉弄人”啊,爱情理想很美好,但爱情现实很残酷。
四、端午节的意义爷爷不懂——翠翠爱情的交流代沟
上一年端午翠翠去看赛龙舟,目的很明确——她想看到二老,这就是翠翠的心事。这点心事喽罗长年懂的,因为两年前端午就是二老让他送翠翠回家的,而且一看到翠翠,长年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了你了。”显然,一年了,翠翠长身体了,长得更加丰满漂亮了。他的话说到翠翠心里去了,她“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也是命中注定,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与他爸顺顺,问题是顺顺看上了翠翠姑娘,想让她做自己大儿子大老的媳妇。一会儿他让“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一会儿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给祖孙二人;更关键的是“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了人家”,这些都给翠翠的心灵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别人家不懂翠翠,为什么爷爷也不懂?当顺顺夸奖翠翠问起婚事的时候,爷爷“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也许因为爷爷十分小心,怕无意中伤害自己唯一的亲人——外孙女,但毕竟自己年纪大了,不可能照顾翠翠一辈子的,趁早与她寻个好人家也是不错的,想想顺顺一家人都很好。爷爷于是想在无外人的时候,先试探一下翠翠的心事,在表扬了顺顺与大老后,问她“假如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想不到这句话把翠翠说恼了,“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爷爷以为孙女害羞了,其实,爷爷不懂翠翠的心事,女孩矜持心是有的,更是心里早就有了二老了。而爷爷只见到大老,没见过二老,对二老没印象,以至于翠翠问他“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爷爷不说什么,还是唱着“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虽然,他俩都知道“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两人所想达不到一个点上,一个想着大老,一个想着二老;或者说爷爷是知道孙女的心思的,但毕竟自己没见过二老,而大老是见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再说,大老是顺顺家的大儿子,婚事总得大儿子先来;如果找二老的话,也要等到大老先结婚才能轮到二老;爷爷真的怕因此耽误了翠翠。所以,当年的端午,爷爷还问翠翠“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但翠翠想着的是“两年前的端午的一切事情”。也许,这就是代沟,是祖父与孙女之间出现的交流上的代沟。假如他们能都把话直接挑明了,不藏著掖着,面对面交流商讨,也许事情就没那么严重,翠翠的爱情悲剧也可能会有转机,变成喜剧呢。
总之,翠翠爱情的悲剧是《边城》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究;这将有助于我们辩证地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情感,从而深入体会小说的主题。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市嘉高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