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对高校改革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突出物质文化建设和实用主义、文化建设单一、文化底蕴不足、缺乏院校特色等诸多问题。并针对政法类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提出完善“全方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植学校发展挖掘特色校园文化等建设重点。
【关键词】高职;政法;校园文化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改革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更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与价值
(一)校园文化内涵
众多学者对校园文化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朱颜杰教授认为:“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高校建设与改革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社会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广泛认同。
(二)校园文化价值
高校校园文化是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推动剂,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首先,健康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它通过引导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发挥感召力,激发学生追求理想,规范行为,塑造人格。第二,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被广大师生认同后,会促进师生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向心力,促进师生参与学校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相对于高校中本科类院校已经趋向成熟的校园文化建设,高职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迅速,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机遇与挑战、积极与负面并存的局面。高职院校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任务,既存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共性问题,也有“职业教育”特性问题。
(一)校园文化重视物质文化和实用主义,“育人”功能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应该与教育的功能——“育人”保持一致,并为教育“育人”服务。目前多数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物质文化和实用主义,将校园文化简单理解为美化校园环境和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在校区内建高档教学楼、建筑广场等,校园建设华而不实、缺乏特色;有些学校校园活动设计牵强、形式大于内容,并未真正达到“育人”目的。
(二)将校园文化等同于学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单一
校園文化实质上是学校管理者、广大师生和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单一化,主要是以学工部门、团委工作为主,校园文化基本就是搞学生社团活动,缺乏通过价值观、理念、人格、形象塑造、技能实践等“多元化”校园文化表现形式。
(三)高职院校突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
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来说是个舶来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引进西方为主,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模式较少浸入。很多职业院校更重视“职业”,更重视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职业技能。就业率是影响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一个硬指标,办学难免就仅强调重视效益与效率。因此,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投入多、战线长的系统工程,相比于迅猛发展的职业教育来说,是相对滞后的。
(四)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但缺乏特色风格
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园文化大多都极具特色,诸如“哈佛—耶鲁”的橄榄球比赛,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文化、北京大学崇尚民主独立精神,均为其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源源不尽的动力支撑。但众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缺乏特色,千校一面。以校训为例,大多围绕“求实”、“创新”等涵义,很难突显学校独特风格。
三、政法类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重点
文科类高职院校中的政法类高职院校,源于政法类专业范围和层次局限,在院校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等问题更具难度。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则更应该树立独特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竞争力,推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完善“全方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三者是统一的整体关系。物质文化是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反映学校特色的精神面貌。要完善“全方位”政法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物质文化为表现。
1.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突出校园文化政法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突出思想政治要求,提高明辨是非的法律意识。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养成学生公平正义、尊重生命的法律品格;树立和谐发展、平等竞争的现代理念;塑造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求是意识和以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意识。
2.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加强精神文化运行和转化。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中长期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党政领导、行政部门、师生团体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相互配合,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文化长期积淀。
(二)构建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
1.提高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生获得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专业课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服务社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文化渗透,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2.加强政法综合素质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德商;加强集体精神为核心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體精神。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突出思想政治法律品格的综合素质教育。
3.积极开展具有一定文化色彩的校园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引导师生提高人文修养,提高精神境界,使师生得到精神上的真正满足。
(三)根植于学校发展,挖掘特色校园文化
1.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突出政法人才培养特色
高职院校应当在办学理念中以培养人才作为的首要职能和任务,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先进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校训、校歌、校徽等载体对师生进行引导,特别是思想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熏陶和影响,从教师的教学科研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大力弘扬校园精神,使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有信仰、有意义。
2.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政法制度特色
政法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备过硬政治法律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此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制度文化核心必然是严格治校、严谨治学。学校党委为主导负责规划统筹协调,各行政部门各自承担文化建设任务,各院系组织师生具体实施,形成具有组织合理、纪律严明、反应迅速、保障有力风格的“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和“立体化”成员参与链群。
3.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显政法品牌特色
其一,在学校的选址、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人文景观的设置等突出政法形象特色,力求规划整体,布局合理,与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和谐统一。例如在校园中设置饱含思想、法律理念的景观设计,使人步入校园就能感受公平诚正、求实创新的思想政治品格和校园氛围。其二,从塑造品牌校园活动入手。对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整合、梳理,依托政法学科和行业优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参考文献:
[1]朱伟军.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举措[J].师德建设,2008(20):224.
[2]杜项菲.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5-108.
[3]孙敏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主要途径初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13):92-94.
[4]计 红.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探究[J].民营科技,2008(11):77.
[5]张锦高.大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改革的探索[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1- 6.
[6]杨新起.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43.
[7]王向阳.21 世纪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2,(7):14.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课题项目《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提高学生竞争力——政法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高职;政法;校园文化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改革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更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与价值
(一)校园文化内涵
众多学者对校园文化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朱颜杰教授认为:“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高校建设与改革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社会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广泛认同。
(二)校园文化价值
高校校园文化是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推动剂,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首先,健康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它通过引导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发挥感召力,激发学生追求理想,规范行为,塑造人格。第二,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被广大师生认同后,会促进师生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向心力,促进师生参与学校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相对于高校中本科类院校已经趋向成熟的校园文化建设,高职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迅速,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机遇与挑战、积极与负面并存的局面。高职院校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任务,既存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共性问题,也有“职业教育”特性问题。
(一)校园文化重视物质文化和实用主义,“育人”功能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应该与教育的功能——“育人”保持一致,并为教育“育人”服务。目前多数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物质文化和实用主义,将校园文化简单理解为美化校园环境和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在校区内建高档教学楼、建筑广场等,校园建设华而不实、缺乏特色;有些学校校园活动设计牵强、形式大于内容,并未真正达到“育人”目的。
(二)将校园文化等同于学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单一
校園文化实质上是学校管理者、广大师生和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单一化,主要是以学工部门、团委工作为主,校园文化基本就是搞学生社团活动,缺乏通过价值观、理念、人格、形象塑造、技能实践等“多元化”校园文化表现形式。
(三)高职院校突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
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来说是个舶来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引进西方为主,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模式较少浸入。很多职业院校更重视“职业”,更重视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职业技能。就业率是影响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一个硬指标,办学难免就仅强调重视效益与效率。因此,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投入多、战线长的系统工程,相比于迅猛发展的职业教育来说,是相对滞后的。
(四)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但缺乏特色风格
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园文化大多都极具特色,诸如“哈佛—耶鲁”的橄榄球比赛,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文化、北京大学崇尚民主独立精神,均为其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源源不尽的动力支撑。但众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缺乏特色,千校一面。以校训为例,大多围绕“求实”、“创新”等涵义,很难突显学校独特风格。
三、政法类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重点
文科类高职院校中的政法类高职院校,源于政法类专业范围和层次局限,在院校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等问题更具难度。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则更应该树立独特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竞争力,推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完善“全方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三者是统一的整体关系。物质文化是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反映学校特色的精神面貌。要完善“全方位”政法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物质文化为表现。
1.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突出校园文化政法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突出思想政治要求,提高明辨是非的法律意识。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养成学生公平正义、尊重生命的法律品格;树立和谐发展、平等竞争的现代理念;塑造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求是意识和以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意识。
2.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加强精神文化运行和转化。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中长期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党政领导、行政部门、师生团体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相互配合,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文化长期积淀。
(二)构建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
1.提高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生获得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专业课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服务社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文化渗透,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2.加强政法综合素质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德商;加强集体精神为核心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體精神。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突出思想政治法律品格的综合素质教育。
3.积极开展具有一定文化色彩的校园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引导师生提高人文修养,提高精神境界,使师生得到精神上的真正满足。
(三)根植于学校发展,挖掘特色校园文化
1.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突出政法人才培养特色
高职院校应当在办学理念中以培养人才作为的首要职能和任务,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先进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校训、校歌、校徽等载体对师生进行引导,特别是思想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熏陶和影响,从教师的教学科研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大力弘扬校园精神,使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有信仰、有意义。
2.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政法制度特色
政法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备过硬政治法律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此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制度文化核心必然是严格治校、严谨治学。学校党委为主导负责规划统筹协调,各行政部门各自承担文化建设任务,各院系组织师生具体实施,形成具有组织合理、纪律严明、反应迅速、保障有力风格的“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和“立体化”成员参与链群。
3.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显政法品牌特色
其一,在学校的选址、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人文景观的设置等突出政法形象特色,力求规划整体,布局合理,与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和谐统一。例如在校园中设置饱含思想、法律理念的景观设计,使人步入校园就能感受公平诚正、求实创新的思想政治品格和校园氛围。其二,从塑造品牌校园活动入手。对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整合、梳理,依托政法学科和行业优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参考文献:
[1]朱伟军.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举措[J].师德建设,2008(20):224.
[2]杜项菲.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5-108.
[3]孙敏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主要途径初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13):92-94.
[4]计 红.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探究[J].民营科技,2008(11):77.
[5]张锦高.大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改革的探索[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1- 6.
[6]杨新起.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43.
[7]王向阳.21 世纪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2,(7):14.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课题项目《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提高学生竞争力——政法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